港大化學系抗菌藥物研究獲得重大進展—新聞—科學網

2020-12-25 科學網

 

科學網訊 (記者韓琨)近日,記者從香港大學處獲悉,由香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李學臣團隊及其在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的合作夥伴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共同發表了有關新型抗生素Teixobactin的合成研究結果。 Teixobactin是近30年來被發現的第一種新型抗生素。它的化學合成也為新一代抗生素的應用與發展奠定了化學基礎。

過去七年來,李學臣及其研究團隊一直致力研發新型抗生素。2013年間,他們首次利用化學方法全合成了達託黴素,並以此為基礎,開展了新一代達託黴素類抗菌藥物的研發工作。最近,李學臣團隊再次用化學合成的方法,成功合成了熱門抗菌化合物Teixobactin。

新型抗生素Teixobactin於2015年被美國科學家所發現,實現了抗菌藥物領域上的巨大突破,可以殺死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萬古黴素耐藥腸球菌(VRE)、結核分枝桿菌等多種致命病原體,最關鍵的是,Teixobactin不會誘發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化學合成是唯一可以通過簡單的原料靈活修飾化學結構並得到大量teixobactin衍生物的方法。因此,Teixobactin的化學合成引起了世界各地多個研究團隊的密切關注和激烈競爭。通過與美國中佛羅裡達大學的一個化學實驗室合作,李學臣的研究小組成為全球最先成功開發Teixobactin合成路線的實驗室之一。基於他們研發的合成方法,研究團隊已經合成了10款具有應用前景的Texobactin類似物(已申請美國臨時專利),他們所研究的合成途徑可以快速並有效地合成多種Teixobactin的衍生物。未來兩年間,他們將致力合成100種不同的Teixobactin衍生物,以提高其藥效並應用於臨床研究。

相關焦點

  • 2019年度中國醫學重大進展在京發布—新聞—科學網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諮詢執行委員會主席王辰院士現場解讀並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醫學重大進展》。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諮詢委員會6個學部的負責人付小兵、張志願、林東昕、李松、徐建國、程京分別發布了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基礎醫學與生物學、藥學、衛生健康與環境醫學、生物醫學工程與信息學六大醫學領域的重大進展。
  • 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何宏平、博士研究生李尚穎等人在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礦物學家》上。
  • 礁棲海藻共附生微生物藥用天然產物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並在新穎天然產物和藥物先導物發現方面取得系列重要進展。這些微生物代謝產物往往結構新穎、活性獨特,是新型藥物先導化合物的寶貴來源。 劉永宏、周雪峰團隊通過活性篩選和化學排重策略,從腔節藻共附生真菌中篩選出4株具有潛在化學防禦功能的活性菌株。對其中赭麴黴Jcma1F17進行優化和放大發酵,在先前發現罕見的硝基苯酯倍半萜化合物基礎上,進一步挖掘獲得硝基苯酯倍半萜衍生物和足量的藥物先導化合物。
  • 2017中國十大醫學進展/新聞人物揭曉—新聞—科學網
    2018年1月1日,由《醫學科學報》、《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主辦的「2017中國十大醫學進展/新聞人物評選活動
  • 脂肽類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長生團隊在脂肽糖苷類抗生素Totopotensamides(TPMs)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陳佰義:病毒性肺炎中抗菌藥物合理應用
    不是所有金黃色葡萄球菌都是MRSA,社區獲得性肺炎的MRSA經驗性治療需要非常慎重,因為中國社區獲得性肺炎MRSA發生率遠遠低於美國和歐洲。患者不用抗菌藥物情形是發病早期(1周內)、典型病毒肺炎、PCT低於0.5ng/ml以及患者病情不重時;啟用抗菌藥物/遵從HAP/VAP指南情形是發病早期(1周內)+典型病毒肺炎+PCT高於0.5ng/ml以及病情嚴重時;啟用抗菌藥物/遵從HAP/VAP指南情形是發病在進展期(1周以上)+影像學難以區分病毒肺部進展/繼發感染+PCT高於0.5ng/ml時。
  • 小菜蛾代謝殺蟲劑分子機理方面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張雅林現代藥物研發團隊在小菜蛾代謝殺蟲劑分子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 酸性電解水析氫催化劑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德會團隊在酸性電解水析氫(HER)催化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益生菌製劑如何與抗菌藥物聯用?
    益生菌製劑與抗菌藥物的聯用選擇 抗菌藥物是指對細菌、真菌等微生物有抑制或殺滅作用,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藥物因益生菌製劑為活的微生物,與抗菌藥物合用時,可能其中的益生菌會被抗菌藥物殺滅,應避免同時使用,以免影響療效。 若需同時使用益生菌製劑與抗菌藥物,應加大益生菌製劑劑量或錯開服藥時間,最好間隔2-3小時以上。 布拉氏酵母菌、酪酸梭菌和芽胞桿菌製劑對抗菌藥物不敏感,可與抗菌藥物同時使用。
  • 女性特殊菌群能吃掉愛滋病藥物—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KATERYNA KON 一項新研究顯示,陰道中存在某種混合細菌的女性,感染愛滋病病毒的風險可能更大,因為這些細菌「吃掉」了預防病毒感染的藥物。相關論文近日刊登於《科學公共圖書館—病原體》。 口服接觸前預防藥物(PrEP)在預防男男性行為者感染愛滋病病毒方面的有效性為90%。
  • 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新聞—科學網
    、調控植物生長-代謝平衡實現可持續農業發展、將人類生活在黃土高原的歷史推前至距今212萬年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入選。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由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牽頭舉辦,至今已成功舉辦14屆,旨在宣傳我國重大基礎研究科學進展,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開展基礎研究科普宣傳,促進公眾理解、關心和支持基礎研究,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
  • 森林土壤有機碳積累機制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鼎湖山站博士熊鑫在教授周國逸和研究員張德強指導下,在森林土壤有機碳積累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首次提出凋落物分解過程中的產物去向,而非凋落物產量
  • 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落成—新聞—科學網
    作為我國「十二五」期間優先安排的十六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本次啟動儀式標誌著「國之重器」——轉化醫學大設施據此正式從全面建設階段昂首邁入引領醫療行業、全速發展的階段,在為國內轉化醫學研究的發展添磚加瓦的同時,開啟持久、開放、多元的轉化醫學「黃金時代」。 近年來,伴隨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和相關政策的落地,醫學創新轉化備受關注。
  • 高級激發態發光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學研究中心吳驪珠團隊研究了一類基於雜原子取代類剛性二苯乙烯特有分子骨架,在室溫單一組分固體條件下表現明亮的多色發光。激發波長依賴的螢光發射、發光光譜與激發光譜的鏡像關係、時間分辨的發光行為等證明雙重螢光和雙重磷光分別源於單重激發態和三重激發態的高/低能級。
  • 藥物研究有望抑制腦膠質瘤—新聞—科學網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江濤教授團隊、香港科技大學王吉光教授團隊與北京師範大學樊小龍教授團隊合作,闡述了首次在繼髮膠質母細胞瘤中發現MET的第14號外顯子跳躍(METex14),以及PTPRZ1-MET(ZM)融合基因和METex14等MET基因相關變異可促進腦膠質瘤惡性進展
  • —新聞—科學網
    現在,藥物篩選工作還在我們的平臺上持續進行,同時還有眾多藥物研發者希望利用我們的平臺開展工作。 武漢病毒所在合作研究中,圍繞抗病毒藥物篩選開展研究,發現瑞德西韋在細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的感染,有初步確證結果後,1月19日由合作單位代表研究團隊首先向國家有關部門報告後,於21日申報中國發明專利。同時,合作雙方也將這一發現通過多種形式向國家和省市相關部門報告。
  • 立足大灣區跨境醫療與合作,港大深圳醫院公布多個重點項目規劃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文 李博 通訊員 港深醫信/圖 時值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正式運營八周年之際,7月15日,港大深圳醫院舉行了八周年媒體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醫、教、研、管四個方面的多個重大項目進展,以及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跨境醫療
  • 東華大學納米材料研究有重大進展
    東華大學納米材料研究有重大進展 2005-11-10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承擔的《高聚物基納米特種功能纖維及製品
  • 研究發現新材料可用於食品保藏—新聞—科學網
    作為藥物載體,MSNs安全且具有緩釋性能以及較高的藥物運載能力。MSNs已經用於運載很多的小分子和大分子藥物。研究表明,大多數藥物分子能夠被具有良好緩釋能力的MSNs所運載。 辣椒素(CAP)作為辣椒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藥理學作用,還具有抗氧化作用。在一些研究報導中,CAP已經可以被MSNs運載。
  • 復旦大學化學系陳芬兒:責任重於興趣—新聞—科學網
    在復旦大學化學系師生的眼中,他科研能力極強,態度極為嚴謹。正是這位「教授發明家」,在精細化工製藥技術領域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就,研發了多項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料藥合成技術,為我國國民經濟作出了數以億計美元的重大貢獻。2015年12月7日,中國工程院公布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陳芬兒當選。 得知自己當選院士,陳芬兒甚是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