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札記丨和小海一起尋找沙漠中那眼泉

2021-01-09 胡楊看世界

沙漠所以美麗,是因為你不知道在什麼地方藏著一眼泉。

——《小王子》

1

十歲的小海生活在貴州的山區裡,這個在興隆田小上三年級的孩子有一雙善良聰明的眼睛,喜歡笑,笑的時候會露出一顆黑黑的蛀門牙。

有一次,小海小聲跟我說:老師,我告訴你一個秘密。

我說:什麼秘密?

他說,我爸爸媽媽離婚了。。。

我問:什麼時候?

他說:在我很小的時候。。。

小海還是笑著,但是眼睛裡有一絲絲的飄忽。我問,你上次什麼時候見過爸爸媽媽?

他說:我只見過我媽一次,是我很小很小很小的時候。。。

我又問:那你見過爸爸嗎?

嗯,他這個冬天回來了。

小海的家離學校步行十多分鐘。按照政府的規定,學校每天八點才正式開始上課,但是小海每天差不多六點多就到學校了,又因為政府要求學校七點開校門,所以,小海就和很多早來的孩子一起在校門外玩,等到七點鐘校門打開,他們就會爭搶著往校園裡衝。

我曾經問過小海和其他孩子,你們為什麼不晚點來學校?小海笑著說:老師,我天一亮就起床,起來就往學校走。

你不多睡一會嗎?

睡不著了

你晚上幾點睡?

天黑就睡了啊

你起來不吃早飯嗎?

老師,我告訴你啊,小海露著黑色的門牙笑著看著我,做神秘狀:我、不、 餓。說完,他跑開了,又回過頭來說:我奶奶不給我做。。。說這話時,小海還是笑著的。

老師們每次家訪都會跟爺爺奶奶交代:你們要給孩子做早餐啊,學校的營養午餐要12點才開始,如果孩子上午太餓會上不好課的。。。爺爺奶奶都年事已高,自顧不暇,一般也不會早起給孫子做飯,很多孩子就是放養。我們知道差不多一半的孩子是不吃早餐上學的,所以,一般第四節課,學校都不會安排主課的,因為那時候孩子們腦子裡只充斥著各種關於吃的念頭。

昨天,政府又出臺一個政策,要求所有學校必須八點半再開始上課,說是為了保障學生的睡眠時間。我清楚,教育部的專家們在制定政策發布文件時,所指的「學生「概念應該是包含義務教育的所有學生,但似乎又不然,因為很顯然,教育部說的學生存在的問題,什麼缺覺啊,負擔重啊,好像和小海們沒有太大關係。但是,小海們所在的學校——鄉村小學還是要服從教育部的這些規定的。

讓我們來看看這段數字:2016年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1.42億人,其中城區4756.6萬人、鎮區5927.01萬人、鄉村3558.77萬人,農村在校生佔全國在校生總數的三分之二。分學段看,普通小學有在校生9913.01萬人,其中城區3267.18萬人、鎮區3754.10萬人、鄉村2891.73萬人,農村小學在校生數佔全國總數的67.04%。但是數量的龐大並不足以讓政策決策者制定政策時把他們當作一個重要而特殊的群體來對待,教育政策依然是城市本位。

(小海的家鄉)

2

興隆大舞臺是興隆小學的一個特色課。每雙周的周五,各班有一個在全校展示的機會,地點是立人堂,節目都是各班自己定,學校鼓勵和課程結合的創新表演,也鼓勵個人表演。上周小海班演出的節目是課本劇《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路》。

李老師有創意,也很用心和孩子們一起編排了小短劇。大銀幕上有巨大的法國梧桐樹和筆直延伸的林蔭大道作為背景,小海和他的同學伴隨著音樂有序入場。有學生開始朗誦,有的同學按照對課文的理解開始比划動作,有的做感慨狀,有的做浪漫狀,一切似乎很符合對課文的理解。但是幾分鐘看下來,小海和同學的表情及表演沒有任何可以打動我、可以感動我的地方,為什麼呢?

立人堂窗外,雲霧繚繞,群山跌宕,山路崎嶇,此刻我的耳畔響起我們的校歌:山路彎,雲霧長,興隆學子立山崗。是的,這是問題:孩子們在學習這篇文章時,沒有激情,沒有感受,所以也就沒有理解,沒有感動,因為那些梧桐,那些林蔭大道離他們的生活太遙遠了,除了認識幾個字,他們甚至不知道學習這篇文章的意義。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路》是人教版三上的內容。中國大部分農村學校都使用人教版教材,如果各個學校都按照進度開展課程的話,此階段,全國——大江南北,從高原到平原,從山區到海濱——所有三年級的小朋友都應該在朗誦著

「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我背著書包去上學時,天開始放晴了。啊!多麼明朗的天空。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溼漉漉的水泥道上...」

不錯,史鐵生是個好作家,這篇充滿都市氣息的散文描寫得也不錯,只是在山區的孩子不能體會和理解這些遠離他們經驗和生活的事物和感受:地毯是什麼?梧桐樹又是什麼?水泥路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一片片葉子掉下來會粘在水泥道上?為什麼樹葉會變成金黃色(千萬不要想當然哦,小海家鄉的樹葉是不會變成金黃色)?我很懷疑,非都市的孩子有多少能體會史鐵生小紅鞋踩地毯的感覺,如果說光腳踩在秋天的稻草上,我想山區的孩子會更有感受吧。但是,很不幸,儘管農村娃不理解,他們還是要學習這篇文章,因為這是他們的教材,而考試是按照教材進行的,而且,山區孩子還是和城市的孩子同考一張考卷。

(小海的課堂)

小海比大多數農村子弟要幸運,因為他在全國唯一一所鄉村實驗小學裡讀書,如果上午基礎課必須要學習統一教材的話,那麼他至少還有下午的「鄉土課」。這個課程的目的是帶領孩子從身邊事物出發、從孩子既有經驗和生活出發,進行跨學科的學習探究,孩子們在這個課程裡可以學習文學,歷史,科學,也可以學習音樂和美術。

這學期小海的鄉土課內容是《興隆24節氣的探究》。課程開始時,孩子或許並不知道節氣的準確定義,但是,他們可以觀察到露水的變化,可以感受到季節的變化,也可以看到日月星辰的變化,所有這些都發生在小海的生活中,小海很容易理解,隨著課程的深入,小海會越來越理解節氣的概念。整個過程中,小海的學習將是自主、自覺和自發的,他需要的只是一個引領者,一個引領他學習探索的人——老師,當然,還有網際網路。

美美老師是小海的鄉土教師,有一天美美跟我說:我今天很感動唉,在上鄉土課時班班通出了問題,我需要點時間調班班通,結果小海在下面很著急,說:老師,你快點教我們啊,快點,別浪費時間。。。那個時刻,美美老師說:她在小海的眼裡看到了求知的欲望。

教育家杜威說「教學必須從學習者已有的經驗出發」,對於小海而言,這滿目的青山綠水,這夜晚燦爛的星空,這繚繞的雲霧,甚至餓著肚子上課的經驗都是他可以切實體驗的,都可以是教學甚至是教科書的內容。

是的,鄉村教育需要自己的教材——一種可以連結孩子生活與生命的教材,在興隆田字格小學,我們叫它《鄉土人本教材》。

(小海的鄉土人本教材)

3

目前,政府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這真是一樁好事。據我所知,貴州的所有村小都有了美術室,音樂室,科學室和體育室等專科教室,上級也經常派人來檢查學校是不是都開展了這些教學科目。

但事實是,專科教室有了,但專科老師卻缺乏,想想音體美教師不僅在山區稀缺,就是在縣級城市也是稀缺資源啊。所謂資源優化、城鄉村教育整體化,就是把稀缺的專科教師集中到縣鎮學校,而村小的孩子是難以享有的。那些高檔的鋼琴器材,即使在我們田小也就是一個擺設。

小海距離高考應該還有大約十年的時間。十年後,中國的高考應該還是中國農村孩子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但是高考可能會更側重非課堂非教材帶來的內容,考題可能會更靈活,更廣泛而多變。那麼,這些豐富的內容,又怎麼是幾個專科教室可以解決的呢?我甚至擔心:更靈活的應試招生制度會讓我們的鄉村孩子競爭更不公平,幾個空蕩蕩的專科教室改變不了鄉村孩子的命運。

我們必須給政府的教育均衡努力點讚。但是,我們也應該意識到,當我們談義務教育均衡時,我們更多的是站在都市的角度去談。目前政府在義務教育均衡的努力是:通過大量的資金投入讓農村孩子擁有和城市孩子一樣的資源:都市學什麼教材農村學生學什麼教材,都市開什麼課程農村開什麼課程,都市怎麼考試農村怎麼考試,再說明簡單點就是一個遊戲一個規則,而在遊戲和規則制定時,完全沒有考慮城鄉的差異性和鄉村的獨特性。如果說,城鄉的差異性還引起了一定的關注度的話,那麼鄉村的獨特性或是主體性幾乎是鮮有關注的。

小海們有自己的世界,小海的世界應該有他們的遊戲和規則。

小海曾經跟我說,奶奶不支持他上我們學校開設的農業科學課,因為這個課學著沒有用,將來不考試,再說奶奶也不希望他長大當農民。但是,上周,我們農場播種,農場裡的小海可開心了,他好像忘記了奶奶的話。他小心地拿起一粒粒種子,告訴老師白菜、蘿蔔和豌豆的種子有什麼區別,然後手腳麻利的挖坑撒種再掩埋,那個時候的小海除了笑得開心還有一份自信心和成就感,而這不是教育的重要目標嗎?

那一刻我的腦子裡會閃出這樣的念頭:為什麼高考不能考農業科學課或者手工課?如果考這些科目,是不是農村孩子就有天然優勢?或者,這些科目可以成為農村孩子的自選科目?

農村的專科教室配備了音體美,農村的學校需要學英文,但是農村學校為什麼不能開農場?農村孩子為什麼不學習養殖,農耕,學習本地的人文歷史?為什麼這些課不能成為正規的課程甚至高考的項目?如果我們尊重群體的差異,我們為什麼要讓他們使用一套教材考同樣內容?為什麼要讓大象和猴子同場競技而不各玩各的?為什麼不讓猴子比賽爬樹,大象比賽拔河?有人以為,開設這些課會就意味著農民的孩子一定當農民,其實,開設這些課程是為了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學會選擇,擁有成就和自信,並塑造獨特。我們應該給小海創造他選擇當或不當農民的權利,這種選擇當然包括教會他若是當農民將會怎樣生存與生活。

(小海家鄉聖賢尹珍的務本堂)

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是追求一個遊戲一個規則一個天平,而是追求教育多元化的公平,這種多元化當然包括學科的多元化,選擇的多元化和考試的多元化。

鄉村教育不僅僅需要自己的教材,還需要自己的課堂或課程,更需要多元化的考試,以及多元的選擇機制。

4

我可以一直把小海的故事寫下去,但是寫得越多,我就越會發現,小海的未來並不樂觀,這個國家給小海太多的不公平,也給小海太少的機會,小海的生存機會和教育機會都將比城市孩子少得可憐。這個教育體系有太多對小海不利的機制和政策:從教育的規劃到課程的設置,到教材的編寫,甚至教學時間的安排,幾乎都不是從小海的利益出發,也沒有為小海的未來考慮。

今天我們還在為鄉村教育振興而奮鬥。想想,中國人談鄉村教育振興快有百年了,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陶行知、晏陽初、梁漱溟,到新中國,到改革開放,到城鎮化,談了一撥又一撥的政治運動,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社會變遷,談到今天,越談城鄉教育的差距越大。

為什麼?

中國的農村教育政策尚沒有立法,一個個階段性政策沒有持續性,更沒有從鄉村教育的主體——學生出發。目前教育部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素質教育政策,減負政策都是以城市學生為中心提出的。農村學生何「負」之有?有課上,有學上,有人給你判作業,那就是幸福,沒見哪個鄉村的孩子回家會有超過一個小時作業的。城市孩子可以素質教育,因為他們有補習班夏令營託底。農村孩子回家做什麼?做家務,勞動,看電視,玩耍。。

鄉村教育需要差異化的鄉村教育政策,甚至是法律保護。美國在2001年推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日本在1954年就有《偏僻地區教育振興法》,這些法案是確保鄉村教育振興的大傘,保障國家的教育政策的持續性和連續性,保證教育政策不被一時利益所驅動。中國也需要《鄉村教育振興法》——一個以鄉村學生為主體的法,就教師、課程、教材進行全面立法,確保鄉村教育的振興,確保鄉村學生及教師的利益。

鄉村教育的振興不僅僅需要資金的投入,更需要的是對教育本質的認識。教育的本質是人,是對人的尊重,這需要法律的保障,制度的改變,思維的革新和善良的啟蒙與責任的擔當。

在帖子發的前一天,小海同意我帶他到縣醫院去看牙醫了。我希望小海以後開心地笑時,露出一口白色的牙。·

小海生活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很不同,我們所以來到小海的世界,是因為我們希望可以和小海一起尋找沙漠中的那眼泉。

(原創: 肖詩堅 )

-2018年9月24日 中秋於興隆

參考資料:

1. 《中國農村義務教育發展報告》2017年,中國教育部

2. 《教育部: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全面推動素質教育》2018年8月1日

3. 《 十九大報告 》提出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4.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相關焦點

  • 張文木丨戰略學札記·人生之一:《老子》,天下第一
    教師之難,不在於向學生教授多少知識,而在於是否經得住學生對教師的懷疑和批判,尤其是青年必須經歷的自以為是卻又是無知的批判。學生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和教師對自己人生的意義,是在四十歲前後。而這時的教師,已是飽受心理衝創的花甲老人,或已去世。因此,真正的好教師並不僅存在於課堂上學生對他的掌聲和崇拜中,而存在於學生晚年的記憶中。父母亦然。
  • 張文木丨戰略學札記·人生之二:生死之地有真理
    以讀書為基礎,以寫作為主導,用寫作帶動讀書和思考,而不是相反,是研究能力提高的秘密。讀書如無寫作拉動,其結果是愈讀包袱愈重,愈不敢下筆。其結果是「慎重」一生,終無成果。   45.寫作,是學術研究中最能動的因素。
  • 尋找沙漠和綠洲的「最大公約數」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景爍/攝  執筆: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景爍  視頻編導:孫亞男  H5製作:中青融媒工作室  文稿編輯:蔣韡薇  在朋友圈發下這條狀態時,吳向榮已經在沙漠裡種樹14年。  這是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的阿拉善,27萬平方公裡的面積裡分布著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這三大沙漠,土地荒漠化面積高達93.5%。每逢春天,沙塵暴常突襲而至。  吳向榮和他的團隊就住在騰格里沙漠東緣。
  • 張文木丨戰略學札記·人生之三:競爭乃境界之爭
    張文木丨戰略學札記·人物之二:「好施小惠,言不及義」式的牧師情懷,既無益於內政也無補於外交張文木丨戰略學札記·筆記之一:戰爭比和平發達得早張文木丨戰略學札記·筆記之二:要團結絕大多數人,這是戰略問題張文木丨戰略學札記·筆記之三:壞事越多,好處就要來了張文木丨戰略學札記·筆記之四:做好事也要商量著做張文木丨戰略學札記·心得之十三:聽其言而觀其行,是判斷美國外交走向的最簡潔的方式
  • 法官札記丨世間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遇見
    法官札記丨世間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遇見 2020-07-14 1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丨趙新月讀史札記
    丨趙新月讀史札記作者:趙新月【原創作品,謝絕轉載】毛主席怎麼看陳涉世家?這個問題不是單純的歷史問題,而是關係到今天炎黃子孫命運的政治哲學問題。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毛澤東思想,我主張《陳涉世家》應該重返中學語文課本。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理由如下。
  • 《從前有座靈劍山》琉璃仙與葉璃兩種人格,誰更適合與小海在一起
    那麼問題來了,琉璃仙與葉璃兩種人格,誰更適合與小海在一起?其實想要分辨出哪一個人格更適合小海,從下面三點就能看出來。1.琉璃仙性格只是附屬人格,一旦葉璃不需要琉璃仙這個附屬人格來解壓,那麼琉璃仙這個人格就會徹底消失。再加上琉璃仙性格單純呆萌如未長大的孩子,雖然戰鬥力強悍,但是卻一心只喜歡美食,這樣的琉璃仙,並不太適合身負血海深仇的小海。
  • 《從前有座靈劍山》,小海and琉璃仙
    可惜好景不長,我們的小海好不容易想起了記憶,我們的女主人公琉璃仙又被父親帶走了,更加狗血的劇情出現了,琉璃仙的父親居然是王陸他們一直在尋找的千靈教的教主,而我們的琉璃仙自然而然的便成為了千靈教的女帝(殺人無數)。但這卻與我們所了解的反派又有所不同,以往電視劇裡的反派都是一壞到底,這部劇中的卻是為了救天下蒼生。
  • 飲茶札記丨杏仁茶
    ▲這篇是「多聊茶」的第叄佰壹拾篇常規文章飲茶札記丨杏仁茶前幾天,多傑老師在微博中向大家提問:「過年期間,都吃了什麼美食?」好幾位同學都直接在留言區中,曬出了美食的圖片。各地民俗不同,春節飲食也是各有特色。今天,是春節之後【飲茶札記】第一次和大家見面。多傑老師要和我們聊的杏仁茶,就和北京的春節文化有關。會聊些什麼呢?一起來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 速來丨2020沙漠領袖「少年成長禮」夏令營開始報名!
    歷時半年的課程打造,藉助荒蕪的沙漠、開闊的草原,以尋找人生寶藏為線索,貫穿全程的「負重人生路,體味人生酸甜苦辣鹹」實景體驗,課程在盛大成長禮的頓悟中畫上完美的句號。一次感恩之旅,支持和幫助孩子持續不斷的成長,探尋身、心、靈合一的最佳成長狀態,喚醒生命本自具足的原力,獲得人生路上該有的成功品質。虔誠巨獻,值得珍藏一生的經歷。
  • 萬寧:憶童年時的港北小海
    童年的小海野性十足。那時候季節分明,特別是颱風季節和冬季的特徵更為明顯。低矮的防波堤是用泥土壘成的。從遠處看,仿佛小海和田野的分界線並不那麼明顯,灣灣曲曲的像爬行的蛇。自然地形成很多的小海灣。海水和灣裡的水都很清,海岸沿線的壩門很多,分布合理。田野裡的小溪、水溝密布,太陽河和東山河是主體河道,就像身體上的血管巧妙分布。颱風來時,即使海水倒灌,太陽河上遊的洪水直瀉而下,加上風力的作用,很自然地逼退海水,恢復平衡。平時,源源不斷的溪流,通過壩門注入小海,雙方進行著「溫柔」的較量,保持著天然的良性循環。自古至今,累世數代的村民就是在這種平衡中,日出而作,休養生息。
  • 和「影子校長」一起調進新學校
    回到實驗小學去做這些「影子校長」的指導老師?那是不可能的事了;向領導匯報實際情況,拒絕今年的「影子校長」指導任務?我有種不甘心的感覺。接受這次任務,我又擔心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自己都沒有進入狀態,又怎能完成如此重任?
  • 前pubg世界冠軍omg小海加入4am?
    自從OMG絕地求生分部解散後,小海的去向一直眾說紛紜,畢竟是pcl賽區為數不多實力與流量兼具的選手,而就在最近小海本人的直播與圈內人士的爆料中,4am小海似乎已板上釘釘。(目前小海已搬至4am基地)
  • 絕地求生:Nuna小海雙排吃雞,巾幗女將實力帶躺,小海全程划水
    絕地求生:Nuna小海雙排吃雞,巾幗女將實力帶躺,小海全程划水 相關的電競女隊也是很少,女生們相對來說還算是弱勢群體
  • 我的世界:在沙漠中出生,該如何活下去?老玩家教你沙漠生存法則
    法則一、「擼樹」Minecraft當中,有一句名言「要想快速致富,那得開局先擼樹」,其實這句話是非常正確的。但只能夠在叢林地區中使用,因為在沙漠中,你根本就找不到一棵樹!所以在沙漠中「擼樹」也是非常有技巧的。一種極不起眼的植物,這時在沙漠地區就顯得異常重要。枯萎的灌木,它在沙漠中,是唯一能夠給你帶來木材的東西,所以在沙漠地區,開局先「擼樹」也是擼這種灌木!
  • 家庭教育論壇丨第005期:尋找共同話題,拉近親子距離
    重視家庭教育和關切家長育兒能力是回歸教育原點,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起著基礎性作用,直接攸關到億萬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容桂小學班主任工作室在楊柳春校長的指導下,開展了系列家庭教育論壇,不斷挖掘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中的原生性作用。
  • 文周周丨三毛與荷西:撒哈拉沙漠的愛情
    三毛與荷西的第一次相識是在1967年,那一年, 24歲的三毛孤身前往馬德裡文哲學院求學,彼時荷西還在讀高中,時年十八歲。第一次見到荷西,是在朋友家,第一印象就覺得這個男孩很英俊。起初,三毛一直把他當弟弟。他總是逃課來看她,約她打球、看電影、逛舊物市場,在大街小巷玩得像瘋子一樣高興。
  • 在舊衣服口袋中尋找到零錢,是什麼樣的快樂?
    相信你一定有這樣的經歷:冬末春初時,將沉重的棉襖掛入衣櫥,口袋中的零錢被你遺忘,隨著歲月流逝,零錢也在口袋中睡了一年。當你再次穿上棉襖時,手伸入口袋,那冰涼的溫度使你知道了,原來這,是我留下的零錢啊;你努力回憶著是何時放入的。
  • 萬寧港北小海,令人傾心
    萬寧氣候溫和,雨水充足,小海水質十分適合海產繁殖,坐擁數不勝數的美食——位列「海南四大名菜」的和樂蟹,「萬寧四珍」中的港北對蝦,還有馬鮫魚、港北沙蟲等等。
  • 那群給沙漠「換臉」的人
    不過,作為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的易志堅也坦言,自己怎麼也沒想到在力學上搞了大半輩子研究,竟然會在沙漠上收穫另一番事業。 而與他一起進行這場探險之旅的還有數十個重慶交通大學的老師和學生。 相比於普通的農業項目,易志堅的團隊更專注於沙漠上的生態恢復和作物種植,也就是「沙漠土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