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扔東西會讓人愉悅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近日在京發布了「2019年度十大網絡用語」,「斷舍離」位列其中。以前俗語常說破家值萬貫,如今「斷舍離」卻成為一種生活時尚。這180度的轉變背後,體現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物質過剩成為人們「甜蜜的負擔」。「斷舍離」的理念應運而生,極簡生活法則備受推崇。

  為什麼「斷舍離」能讓人產生愉悅輕鬆的心理呢?這其中有心理學依據嗎?

  當我們說「斷舍離」時,我們在說什麼

  「斷舍離」這個概念的風靡,始於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寫的《斷舍離》一書。受日本禪院生活的啟發,山下英子總結出了一套從整理雜物到整理人生的「斷舍離」之道。

  所謂「斷舍離」,山下英子的定義是——通過收拾家裡的「破爛兒」和整理內心中的「破爛兒」,讓人生變得開心的方法。這個「破爛兒」,既指的是家中不需要的雜物,也指給人帶來負面情緒的人事物。比如壓箱底的衣服,過時的電子產品,閒置的瓶瓶罐罐,費力維持卻不討好的社交……

  「斷舍離」的操作是:斷絕不要的東西,捨棄不必要的牽絆,離開「多就是好」的執念,只留下自己真正需要的。通過為生活做減法,為內心騰出清爽的空間,獲得輕鬆自在。山下英子將這個過程描述為「行動帶來心靈的變化」。

  為什麼「斷舍離」能讓人輕鬆自在?

  美國現代心理學主要流派,行為主義觀點認為:人的所有外顯行為,都是他內心世界的反映。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外在表現,推斷他的內心狀態和心理過程。譬如:一個人房間很混亂,很大程度反映了他內心的混亂;一個人喜歡囤東西,反映了他對物質匱乏的恐懼和焦慮。

  有些人表示「斷舍離」對他們來說很難:很多東西就是不捨得扔,很多東西就算不需要卻還是買買買停不下來,房間怎麼收拾都不整潔,打掃沒兩天又變得亂糟糟……其實,這正是一個審視自己內心的大好機會。外在生活很難做到「斷舍離」的人,內心也有很多無法「斷舍離」的東西,比如某個人、某些欲望、某種情結。「斷舍離」的外在練習,正好有助於梳理內心世界,重建內心的秩序。

  從行為主義觀點看,內心世界和外顯行為是緊密聯繫,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內心進而改變行為,也可以通過改變行為,來改變內心。當你扔掉不需要的物件時,你是在清理自己的內心;當你克制住買買買的衝動時,你是在管理自己的欲望。房間清爽了,內心也是清爽的。外在的「斷舍離」,跟內心世界息息相關。

  回想一下,你有多少次因商場打折促銷,買下不適合你的衣服?又有多少次因為廣告的煽動,囤了很多你根本不需要的物品?這些決策受到很多非理性因素的幹擾,它並不是最優的,甚至還會帶來諸多麻煩。美國心理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伯特·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決策模型,指出:人在實際決策時,並不能做到完全理性。人的決策受個人態度、情感、動機、知識經驗等多因素的影響,只能做到部分理性。

  「斷舍離」提倡一種「更少但更好」的生活方式,它主張我們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有用的,能讓人在做決策時更理性。

  當你習慣思考「這東西對我有用嗎?它適合我嗎?我想買它是出於需要還是出於焦慮?」時,你便提升了自己的理性決策能力。「斷舍離」讓你有機會了解自己喜歡什麼、需要什麼、價值觀如何等。你越了解自己,做決策時,越能從自身的最大化利益出發,所做決策也更能帶來快樂和滿足。

  當你能夠屏蔽無關因素的幹擾,便不會被焦慮、恐懼、攀比等非理性情緒裹挾,比如你不會因為同事買了最新款的奢侈品,便不顧自身情況盲目跟風。所以說,「斷舍離」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智慧。

  「斷舍離」作為2019年網絡熱詞,反映了人們想要清減欲望、回歸簡單生活的渴望。讓我們多給生活做減法,藉由「斷舍離」的練習,了解自我、梳理內心、掌控自己的生活。(楊劍蘭)

相關焦點

  • 「斷舍離」入選2019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為什麼扔東西會讓人愉悅
    為什麼「斷舍離」能讓人產生愉悅輕鬆的心理呢?這其中有心理學依據嗎?當我們說「斷舍離」時,我們在說什麼「斷舍離」這個概念的風靡,始於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寫的《斷舍離》一書。受日本禪院生活的啟發,山下英子總結出了一套從整理雜物到整理人生的「斷舍離」之道。
  • 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從物質與人的現實意義上來解讀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首先,我們強調的「定期扔東西」,不是不加思考,把家裡的物品全部都扔出去;也不是定期斷舍離,然後把騰出來的空間,去買更好的物品繼續進行「新一輪」的堆積。
  • 小寶寶為什麼愛扔東西?
    寶寶在重複動作過程中,會觀察物體的墜落軌跡、方式,並注意不同物體落地時的聲音,增加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他會逐漸發現扔物和聲音之間存在必然關係,並學會從扔出東西到等待聲音這一期待過程。3、扔物這一行為聯結著寶寶與父母的相互關係。
  • 孩子為什麼愛扔東西?扔東西的背後是搗蛋還是智力的發展
    「看,我一扔,東西就掉下去了;我手一推,球就會滾動!我真能幹!」 2.學習客體恆存性,東西看不見不代表消失了。 4-5個月左右的孩子也會開始理解「客體恆存性」的存在——東西從桌子上扔下去,他們會尋找扔東西的軌跡。看不見不代表消失了,它仍然是存在的。
  • 寶寶喜歡開關門、扔東西、尖叫、摸私處…怎麼辦?為什麼會這樣?
    當媽那些事兒寶寶喜歡開關門、扔東西、尖叫、摸私處……怎麼辦?為什麼會這樣? 一提起孩子,媽媽們總有說不完的話題。有時帶他出門買個菜,在大廳等電梯,都怕他會吵到鄰居,怎麼制止都沒用。」…… 在發育的過程中,孩子會出現一些像敲東西、扔東西、愛尖叫、喜歡開關門,或開箱倒櫃等等的「小毛病」。相信不少媽媽,為此煩惱不已:一不留神,自家娃不是磕碰到,就是扔東西砸到自己,或者把剛收拾好的屋子,再次弄得亂七八糟。
  • 寶寶為什麼會反覆扔東西,你或許不知道,我們一起來看看
    自己有孩子在家長都會發現,當寶寶在1歲多在時候特別喜歡扔東西。這時候寶寶會抓住你手裡的東西,自己在研究一會,在看上去叫很認真的樣子,但是就會突然扔到地上,並且嘴裡還嗯嗯啊啊叫著,看起來很開心的樣子。但是在這個時候會更讓你無語的是,寶寶自己還睜著民無辜的眼睛看著你,等著我們給他撿起來!
  • Cell metab:運動為什麼會讓人感到愉悅?
    2015年9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跑步是一件令人感到非常愉悅的事情。跑步給我們帶來的那種幸福,自由和能量充沛的感覺不僅僅是內啡肽的作用。近日,來自加拿大蒙特婁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這種"跑步使人愉悅"的現象還會受到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多巴胺的影響。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metabolism上。 研究人員指出,耐力運動的"獎賞效應"會受到leptin(瘦素)的調節,leptin能夠通過腦中的多巴胺神經元抑制機體進行體力活動。
  • 「癮」到底是什麼東西?人為什麼會上癮?
    「癮」說到底是什麼東西?當一個人實際上沉迷於某種東西時,人的大腦裡發生了什麼?科學家最早於1930年代開始認真研究成癮性。在此之前,人們普遍認為,成癮者在某種程度上在道德上存在缺陷、或者缺乏意志力和精神力量。這些異常的成癮行為的變化可以直接與人的大腦本身的變化聯繫在一起。這裡簡單介紹成癮背後的科學。首先,「癮」到底是什麼東西?
  • 為什麼孩子總喜歡扔東西?那是因為到了關鍵的「空間敏感期」
    安崽大概從七八個月的時候開始,就開始特別喜歡扔東西。而且是不管抓著什麼東西就往地上扔。剛開始是扔玩具,後來坐在餐椅上開始扔碗,扔勺子。再到後來是見著什麼東西,就非得拿在手裡,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然後卯足了勁兒往地上扔。並且,扔得越遠,聲音越響,安崽就越高興。
  • 為什麼小齡寶寶喜歡扔東西?
    相信多數的爸爸媽媽一定經歷過寶寶們不斷往地上丟東西,而我們不斷拾撿的經歷,也一定有過孩子在家翻箱倒櫃地把各種東西扔的到處都是的經歷。 你說一遍又一遍,孩子一定是屢教不改地格外熱衷於丟東西這件事情,其實這個現象又是寶寶發展的一個階段。
  • 拿不同樓道的東西,到不同樓層往下扔,這個人是誰?
    濟南一小區,有人拿不同樓道的東西,到不同樓層往下扔。有業主自費安裝了3個攝像頭,但只拍下了一輛兒童自行車被從22樓扔下的場景,沒有拍到那個扔東西的人。對此,有網友支招,自行車提取指紋,然後去各戶門把手上提指紋比對。
  • 寶寶總喜歡扔東西,家長給予正確引導。寶寶會變成「小天才」
    兒童在一周歲左右都會有一個習慣,就是特別喜歡扔東西,這個行為通常都是在孩子2歲後才會出現緩解和好轉。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作為父母的總是會收到源源不斷的驚喜,比如寶寶會抬頭了、寶寶會叫爸爸媽媽了、寶寶會站立了等等。但是了有時候孩子也是不按套路出牌的,做一些讓爸媽極其頭疼的事情。比如寶寶喜歡吃手手腳丫,喜歡亂扔東西等行為。
  • 寶寶喜歡扔東西?這是寶寶變聰明的表現
    寶媽們有沒有發現,寶寶過了6個月之後,突然開始扔東西,扔完還很高興,這是為什麼呢?寶寶進入空間敏感期寶寶最初是用口和手探索世界的,6個月內的寶寶,看到什麼第一反應都是上嘴,慢慢的,他們的空間就大了。為什麼寶寶喜歡不斷扔東西?喜歡爬上爬下?喜歡往洞洞裡不停的塞東西?
  • 為什麼孩子會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
    在某個階段,家裡的大人反而會變成寶寶的「跟屁蟲:看到這裡你可能還是會疑惑,孩子到底為什麼會喜歡把東西扔來扔去,不都是因為調皮嗎?其實不然:孩子喜歡把東西丟來丟去並不是因為調皮,而是他們進入了「空間敏感期」。
  • 黑猩猩為什麼扔大便?
    由此你能看出,黑猩猩扔大便絕不意味著「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更可貴的是它們既不圖吃也不圖命。試想哪個飼養員會給一個拿大便迎接自己的黑猩猩獻美食呢;大便這種人畜無害的武器又能傷害誰呢,更何況有時黑猩猩還扔好吃的幹飼料。科學家非常無聊地把黑猩猩「扔」的動作拆解開,發現包括「揮舞」、「舉到腦後」、「掄至前方」、「跳起」等步驟,動作之誇張,簡直成了全身運動,明顯是為了虛張聲勢。
  • 寶寶愛扔東西,要不要阻止?
    為什麼寶寶都喜歡扔東西?首先,我們要轉變一個思維角度——孩子的行為,不能用成人的方式去看待!而且用不了多久,寶寶就會發現扔東西的行為會引起父母的反應:他們一扔東西,父母就會馬上幫他們撿起來。這讓寶寶更加的興奮,扔東西的行為就變成了寶寶眼中的一種親子遊戲。這種遊戲讓寶寶享受到了主導權和控制權,體驗到了滿足感,所以才會樂此不疲的扔東西。
  • 寶寶總愛扔東西?別擔心,答案在這裡
    6個月~1歲的寶寶扔東西是因為無意中發現自己多了一個「本領」其實寶寶愛扔東西並不是寶寶故意扔東西,也不是所謂的「脾氣壞」,而是寶寶發育良好的一種信號。他們在扔東西時無意發現自己多了一個本領,就是「扔」。而且扔不同的東西落地時,會發出不同的聲響,寶寶覺得扔東西這件事真的太好玩了。
  • 孩子為什麼喜歡扔東西?家長知道原因之後釋然,原來不是因為調皮
    可是家長好話壞話都說盡了,甚至動用了武力,孩子依舊樂此不疲,這究竟是為什麼?,不同的事物扔在地上會出現不同的反應,比如布娃娃幾乎沒有聲音,玩具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音,而桌球則會彈跳幾下,在家長的眼中,這些事情並不特別,可是小朋友卻會覺得非常有趣。
  • 絕地求生:多排這5件東西能扔就扔,圖3不扔成靶子,圖5不扔就死
    ,因為狙擊槍這種東西,並不是越多越好,一個四人團隊有2把98k就可以了,並不學要人手一把,分配好狙擊手之後,其餘人的該扔就扔了吧!4 : VSSVSS這把槍,在單排中或許可能會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是在多排之中,你如果想用這把槍偷人的話,VSS這把槍簡直就一個無情的報點機器,以為它傷害太低了,而且傷害遞減也很嚴重,就算這把槍的槍神很低,但也不妨礙被你擊中人的隊友能在瞬間發現你
  • 終於搞清楚了:為什麼人聽音樂會令人愉悅
    作者:佰思科學 | 沈東旭 邱亞明 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有時候你會聽上一段喜歡的音樂,放鬆心情,不知不覺中,音樂給你帶來了絲絲愉悅感,煩惱似乎煙消雲散了。為什麼聽音樂能使人快樂呢?近來法國勃艮第大學的學者進行了研究,揭示了在聽音樂時,大腦各部分是如何運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