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紅樓:與佛法有緣的妙玉和惜春,為何一個高傲,一個冷漠?

2020-12-14 紅樓不紅

引言:《紅樓夢》一書中選擇出家的人物不在少數,如賈寶玉、妙玉、惜春、紫鵑、芳官等都選擇了遁入空門,遠離塵世。而其中比較獨特的兩個人物便是妙玉與惜春,她們的性格均具有孤冷的特性,但兩人最終的結局卻是大相逕庭,妙玉雖入空門,卻頻頻妄動凡心,最終被賊人擄走,生死不知,惜春看透世事,毅然出家,從此緇衣乞食,令人感慨。我們今天就從兩人的出生環境、出家動機以及性格特點對兩人的悲劇命運予以分析。

妙玉、惜春均出身富貴,生長環境相似

妙玉和惜春均位居「金陵十二釵」正冊,光從這一點便可看出兩人的身份地位並非普通良民,因為金陵十二釵評選的原則之一便是出身門第。

惜春是寧府賈敬之女,賈珍之妹,乃豪門公府的千金,身份地位自然不用多說,倒是妙玉的出身受到眾多紅學家的質疑,書中第十七回對妙玉的背景介紹也是雲裡霧裡,並沒點名她的具體身份。

又有林之孝來回:「外有一個帶髮修行的,本是蘇州人氏,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因生了這位姑娘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這位姑娘親自入了空門,方才好了。所以帶髮修行,今年才十八歲,法名妙玉。」——第十七回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兩個信息,第一,「讀書仕宦之家」六字點名了妙玉的出身環境,至少是書香門第,但能位列金陵十二釵之一,又表明妙玉絕不是普通仕宦之家的小姐;第二,妙玉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而買替身則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做支撐,則進一步確定妙玉的出身必定是有錢有勢的仕宦之家。

此外,值得一談的是,妙玉名字中帶一「玉」字,便有學者提出妙玉乃是黛玉分身的觀點,當年林黛玉病重,也有和尚道士勸說只有讓她遁入空門方能了此一生,可林黛玉並未出家,於是曹公借妙玉的經歷幫林黛玉延伸出一條平行劇情來:妙玉跟黛玉經歷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妙玉選擇了出家,暗喻黛玉出家,以便讓讀者同時看到未出家的黛玉與出家的「黛玉」,由此觀之,妙玉的出身地位具體可參考林黛玉的家庭背景——父親林如海乃巡鹽御史!

而從妙玉進入賈府後的諸多情節,也可看出妙玉的家庭背景深不可測,最為典型的便是書中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在這一回中,妙玉能準確判斷出賈母的用茶之道,不僅用舊年蠲的雨水烹老君眉獻給賈母,而且給寶玉、寶釵、黛玉三人飲茶的器具也都是稀世珍品。

寶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她兩個就用那樣古玩奇珍,我就是個俗器了。」妙玉道:「這是俗器?不是我說句狂話,只怕你家裡未必找得出這麼一個俗器呢?」——第四十一回

賈府乃是世家大族,家裡奇珍異寶不計其數,可妙玉仍敢口出狂言,可見對自己家底的自信。

脂硯齋在庚辰本的夾批中也評判妙玉:妙卿身世不凡,心性甚高深。

因此妙玉和惜春的成長環境是大同小異的,只是後來妙玉家中突生變故,如黛玉一般,這才寄居賈府,而更值得回味的是,妙玉來賈府的時候,帶著兩個老嬤嬤,一個丫鬟,普通人家小姐如何能有這種氣派,細思便知這與當初「拋父進京都」的林黛玉如出一轍,再次驗證我們上面提到的妙玉乃是黛玉的平行人物這一說。

妙玉為治病被動出家,惜春為解脫主動出家

《紅樓夢》中的出家可以分為三種情況:其一,身出家,心不出家;其二,身在家,心出家;其三,身心俱出家,這三種情況可以概括妙玉出家以及惜春出家的心理歷程,無疑妙玉屬於第一種情況,而惜春則有一個變化的過程,一開始是「身在家,心出家」,後來轉而演變成「身心俱出家」。

妙玉出家在先,惜春出家在後,但是兩者出家的動機有很大差別,正如上文所說,妙玉當初是因為病症無解,於是不得已出家治病而已,但是惜春的出家卻有著很深的思想淵源,這一點曹雪芹在書中各處都埋下了伏筆。

早在書中第七回,此時的惜春尚是幼女,便已經流露了出家之意,此時出家的意願只是埋藏在心裡,並未完全浮現出來,並且是以開玩笑的形式說出。

只見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兒兩個一處頑笑,見周瑞家的進來,惜春便問她何事,周瑞家的便將花匣打開,說明原故,惜春笑道:「我這裡正和智能兒說,我明兒也剃了頭,同她做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兒來,若剃了頭,把這花可帶在哪裡?」——第七回

此時的惜春已經萌發了出家的意願,只是此時這種思想還處於萌芽狀態,並未成熟,隨著《紅樓夢》劇情的推進,惜春在賈府內部感受不到任何溫暖,父親賈敬每天只知道尋丹問藥,尋求升天之法,哥哥賈珍是個好色之徒,每天沉溺於酒色之中,甚至還出軌自己的兒媳婦秦可卿,因此外人都稱寧府「只有門口那兩隻石獅子是乾淨的,只怕貓兒狗兒都不乾淨」,攤上這麼一個哥哥,惜春得不到半點照顧,也正是因為如此,惜春才被賈母接至榮國府生活。

發展到第七十四回「惑奸讒抄檢大觀園」中,因為丫鬟入畫處查出了「贓物」,而且這些贓物都是賈珍賞賜的,於是惜春大怒,提出將入畫「或打、或殺、或賣」,其後又對嫂子尤氏口出惡言,更可窺見她一直都對寧府以及哥哥、嫂子等人深惡痛絕,想要與他們劃清界限。

誰知惜春雖然年幼,卻天生一種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獨癖性,冷笑道:「你這話問著我倒好!我一個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尋是非?成個什麼人了......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夠了,不管你們。自此以後,你們有事,也別累我。」——第七十四回

從此處惜春「六親不認」的絕情態度來看,她的出家意願已經從前面的「萌芽」發展到成熟的地步了,此刻的她不怕得罪自己的哥哥和嫂子,因為她隨時做好了剃頭出家的準備,而這個歷程更加讓惜春的出家態度顯得更加決絕,「出家」的選擇她不是一時的氣惱,而是長期心理抑鬱積壓造成的必然結果。

而反觀妙玉,則跟惜春的情況完全不同,妙玉的判詞乃是:「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泥沼中。」從判詞中我們也可以判斷出,妙玉的「出家」心理並不堅定,她酷愛潔淨,這種潔淨不只是物質的,更是精神上的,賈母帶著劉姥姥來櫳翠庵品茶,只因為粗人劉姥姥用了下茶杯,她便要命人將茶杯丟棄,可見她並沒有達到佛家「萬物平等」的出世境界,而在情感方面,妙玉也屢屢犯忌。

第四十一回,妙玉留寶玉喝梯己茶的時候,用的是自己平常喝茶用的綠玉鬥,按理說妙玉是有「潔癖」的,可是她卻願意將自己的茶杯給寶玉用,可見對寶玉的心意與旁人不同,再有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寶玉生日,妙玉也特意用一張粉籤子寫上「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送給寶玉,以表祝福,妙玉的種種作為均不符合正常的佛道,而到了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中,更是將妙玉對寶玉的心意直言敘寫。

寶玉一面與妙玉施禮,一面又笑問道:「妙公輕易不出禪關,今日何緣下凡一走?」妙玉聽了,忽然把臉一紅,也不答言,低了頭自看那棋......看了寶玉一眼,又復低下頭去,那臉上的顏色漸漸的紅暈起來。——第八十七回

仿佛是怕讀者不明白妙玉對寶玉的心意,高鶚又描寫了妙玉晚上回家之後,聽見屋頂有兩隻貓一遞一聲地廝叫,又想起日間寶玉之言,不覺一陣心跳耳熱。由此可見,妙玉是典型的「身體出家,心未出家」,她出家的「不純粹」勢必對她的結局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判詞中的「終陷泥沼中」指的不僅僅是妙玉被盜匪劫走,更是指她重新墮入塵世。

妙玉為人孤傲,惜春對人冷漠

妙玉與惜春在性格方面很像,他們都很孤冷,但如果對孤冷再進行細化的話,就會發現妙玉和惜春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妙玉的孤冷跟她骨子裡的高傲有很大關係,惜春的孤冷則更多的是本性中的冷漠。

妙玉的高傲體現在她言語的方方面面,剛出場的時候,她便不願進入賈府,原因就是「侯門公府,必以貴勢壓人」,最終還是王夫人主動命人下了個帖子請她,妙玉這才同意,之所以有這個波折,就是因為妙玉高傲的本性所致,因為自己本身太過高傲,所以必然忍受不了旁人以高傲的態度對待自己,故不願入賈府,在王夫人給了她足夠的面子之後,她這才「屈尊」進入賈府,雖只是個小小細節,卻將妙玉高傲的形象刻畫地入木三分。

妙玉的高傲不僅僅是對旁人,就連風華絕代的林黛玉也曾受過妙玉的嘲諷,第四十一回妙玉請黛玉與寶釵喝茶時,只因黛玉隨口問了一句:「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嗎?」便遭到了妙玉的冷嘲熱諷。

妙玉冷笑道:「你這麼個人,竟是個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麼嘗不出來?」——第四十一回

一向牙尖嘴利的林黛玉聽了妙玉的話,知道她天性怪癖,不好多話,也不好多坐,便隨即告辭了,因此妙玉的高傲在賈府內人人皆知,更無人願意跟她交往,就連一向被稱為「菩薩」的李紈也曾直言「我看不慣妙玉的為人」,可見妙玉性格孤傲至極。

清人塗瀛在《紅樓夢論贊》中評價其:妙玉壁立千仞,有天子不臣、諸侯不友之慨。

惜春則跟妙玉不同,她的孤冷不是源自高傲,而是她習慣性地「以惡看人」,對人更多表現出一種近乎冷漠的狀態,這種冷漠又來源於她對人性的失望,正如第六十五回小廝興兒對惜春的評價:

「四姑娘小,她正經是珍大爺親妹子。因自幼無母,老太太命太太抱過來,養了這麼大,也是一位不管事的。」——第六十五回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惜春雖然是寧府中的嫡女,但卻被抱到榮府生活,自然是因為惜春在寧府得不到絲毫父親與哥哥的疼愛,為此宅心仁厚的賈母才將惜春從寧府接來,這樣進一步導致惜春與父親賈敬、哥哥賈珍形同陌路,惜春性子極端,凡事非黑即白,因此對身邊人要求也極為嚴苛。

抄檢大觀園後,入畫的「贓物」本是有跡可循的,甚至只需要打一聲招呼便能輕鬆排除嫌疑,可是惜春卻對從小跟著自己的丫鬟入畫趕盡殺絕,連王熙鳳都體諒入畫,認為「倒也可恕」,可惜春自己卻不饒入畫:「嫂子別饒她,這次既可,下次這裡人多,若不拿這些人作法,那些大的聽見了,又不知要怎樣呢。」

惜春因為從小缺乏疼愛,形成了離群索居、膽小怕事的性格特點,加上惜春一向「極端」的思想觀,便孕育出了「孤僻」的本性,為避免入畫給自己帶來麻煩,就要將入畫置於死地,又因為「贓物」乃是哥哥賈珍賞賜的,更怕與寧府沾上半點關係,於是搞出「矢孤介杜絕寧國府」一場鬧劇來,誓要跟自己的親哥哥、親嫂子一刀兩斷。

惜春和妙玉,一個高傲,一個冷漠,雖然她們都遁入了空門,但卻一個凡心未滅,一個只想藉此逃避現實與內心的恐懼,她們並沒有像賈寶玉那般大徹大悟,由此註定兩人的結局最終只能是悲劇。

參考資料:

曹雪芹:《紅樓夢》脂硯齋批評本80回本

曹雪芹、高鶚:《紅樓夢》庚辰通行本120回本

林憲亮:妙玉與惜春比較論

魏鋮鋮:《紅樓夢》中妙玉與惜春出家之比較分析

本文乃「紅樓不紅」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妙玉和惜春:一個帶髮修行,一個出家為尼,兩人有何不同?
    妙玉和惜春,在她們身上有著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妙玉是官宦人家落難的小姐,多病多災,只得帶髮修行。後來受到賈府邀請,住進了大觀園裡的櫳翠庵。櫳翠庵清靜,環境好,對於出家人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處所。而惜春則是寧國府賈珍的妹子,是年齡最小的賈府千金。
  • 紅樓絕色之三愛你在心口難開的妙玉
    妙玉極有才華,而且長相漂亮,身雖飄零而尊貴氣度不減,其家雖敗而財富猶存,在進大觀園後,隨身帶著的一些茶具,均是稀世的古玩珍品,連賈府中也是沒有的。她家庭慘遭巨變,自己又亡命天涯,淪落為了寄人籬下的孤苦女子,只能以高傲,清高來掩飾自己內心的痛苦與悲涼,維護自己曾經的尊嚴。
  • 才華馥比仙的妙玉,心有紅塵之欲的「檻外人」
    妙玉是一個聰穎美麗,才華橫溢的才女,她的才華與寶釵、黛玉、湘雲她們不同,不在針線女紅,不在談詩論賦,不在宜室宜家。她不僅精通詩才,音律,而且對古玩、茶藝、花木也不陌生,她的確擔當得起「才華馥比仙"的美譽。
  • 薇姐說紅樓:塵心未了的方外才女—妙玉
    這就像是某一天的你隨意地走在大街上,忽然看到了一位絕色女子,儘管從前素不相識,但由於她確實與眾不同,這一面之緣竟能讓你過目不忘,若干年後,當你在另外一個地方突然看見她時,你註定不會對她感到十分地陌生,你會很快想起某年某月某日在某條大街上曾經和她擦肩而過。曹雪芹筆下的妙玉就是這樣的人。小編今天就來分析一下她的性格特點和她能帶給我們的啟示。第一,美貌與智慧並存。
  • 一心想要獨善其身的惜春,卻落了個乞討為生的下場,該作何感想?
    因為年紀尚幼,所以總是為人所忽略,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平素默默無聞的女孩子,當她有一天突然站出來,首先就是一句「剃了頭出家去」時,不得不讓人詫異。結合曹雪芹的判詞,結合惜春出場時的種種,我們才發現,這個女孩的宿命其實從一開始就似乎已經是註定了的。
  • 紅樓夢:妙玉和林黛玉為什麼討厭劉姥姥?只因她扯下她們的遮羞布
    其實除了妙玉和林黛玉,最不接受劉姥姥的人還有薛寶釵,甚至潛意思裡薛寶釵比二人更尷尬。劉姥姥的到來,對賈家上下來說,就是個笑話。從裡到外沒有任何人尊重這個貧窮老婆子。此事不奇怪。就算現在,如果家中來了一個特別窮的親戚,好吃好拿不會說話不顧形象的話,誰也不會喜歡。對劉姥姥的到來反應最大的是幾個人。
  • 妙玉師父圓寂時,為什麼說她「不宜回鄉」?
    妙玉的作為代發修行的姑子,先是在蟠香寺,後又到櫳翠庵,直至被強盜掠走,下落不明。一個官宦詩書之家的小姐,為何有家不回,情願青燈古佛,最後落得下場悲慘呢? 一個小小的閨閣女子為什麼「權勢不容」呢?無非是權勢們垂涎妙玉的姿色,各種的威逼利誘、糾纏不休,而妙玉誓死不從,便多次故意找茬、打擊報復。 在第八十七回中,妙玉坐禪至走火入魔的狀態:覺得禪床便恍蕩起來,身子已不在庵中。便有許多王孫公子要求娶他,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車,自己不肯去。
  • 曹雪芹通過妙玉這一個形象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這說明了妙玉非常有才華。在「凸碧堂品笛感悽清,凹晶館聯詩悲寂寞」一節中,妙玉在中秋之夜與林黛玉、史湘雲論詩,她的觀點讓林黛玉和史湘雲非常敬佩。她主張作詩必須要寫真人真事,反對浮誇的文風,贏得了史湘雲和林黛玉的認同,其遠見卓識,令人讚佩。
  • 古代文人八雅: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紅樓夢》裡的妙玉擅長什麼?
    《紅樓夢》眾多人物中,論高雅和品味,妙玉無疑屬於第一軍團。古代文人有八雅: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古人說,善琴者通達從容,善棋者籌謀睿智。善書者至情至性,善畫者至善至美。善詩者韻至心聲,善酒者情逢知己。善茶者陶冶情操,善花者品性怡然。妙玉精通八雅,她的水平絕對是超一流的。妙玉精通琴藝。黛玉彈琴,妙玉和寶玉在外面聽琴。
  • 紅樓夢:李紈和妙玉的關係,曹雪芹為讀者布下的又一迷魂陣!
    李紈和妙玉,一個青春守寡,一個入得空門,都是應該遠離紅塵之人,也就是說對李紈來說,只宜清靜守節。對妙玉來說,只宜清修、研習佛法,不問紅塵世事。這是封建禮教對此二人一致的要求,但這個要求卻是違背正常人性、違背正常規律的。
  • 曹雪芹的高明:不懂妙玉檻外人意思,就不能理解她為何不喜劉姥姥
    他常說:『古人中自漢晉五代唐宋以來皆無好詩,只有兩句好,說道:」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所以他自稱『檻外之人』。又常贊文是莊子的好,故又或稱為『畸人』。他若帖子上是自稱『畸人』的,你就還他個『世人』。畸人者,他自稱是畸零之人;你謙自己乃世中擾擾之人,他便喜了。如今他自稱『檻外之人』,是自謂蹈於鐵檻之外了;故你如今只下『檻內人』,便合了他的心了。」
  • 從名字的含義來看,紅樓夢中四個名中帶玉和寶玉有緣無分的姑娘
    妙玉名字有兩種釋義,第一種按照字面意思,妙有美好和神奇的意思,是曹公對妙玉為人、以及品格的肯定;第二種,因為妙玉推崇老子和莊子,所以她的名字很有可能來自於道德經第一章 開篇的「欲以觀其妙 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 同出而異名 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萬事萬物的都在巧妙的結合。
  • 寶玉觀棋,說了幾句話讓妙玉小鹿亂撞
    《紅樓夢》第八十七回,寶玉信步走到蓼風軒,見惜春和櫳翠庵的檻外人妙玉正在下棋,就悄悄地站在旁邊,看她兩個的手段。兩人正博弈之間,寶玉情不自禁哈哈大笑,把妙玉和惜春嚇了一大跳。寶玉一面與妙玉施禮,一面笑問道:「妙公輕易不出禪觀,今日緣何下凡一走?」
  • 紅樓夢:妙玉能進大觀園,根本不是偶然,全靠一個人的推銷策劃
    《紅樓夢》十七回,管家娘子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匯報元春省親宗教準備工作,這是妙玉第一次出現在讀者的視野裡:「……外有一個帶髮修行的,本是蘇州人氏,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關於妙玉為什麼進京,曹雪芹寫出了兩種答案,一是因為都城長安有觀音遺蹟並貝葉遺文,於是師父帶著妙玉進京求法;二是邢岫煙說妙玉「不合時宜,權勢不容,竟投到這裡來」。一個主動,一個被動。其實細細體味聯繫妙玉進京時間,這兩種說法都不準確。
  • 八十回後的妙玉,究竟經歷了什麼?為何曹雪芹說她「風塵骯髒違心願」?
    這是《紅樓夢》中妙玉的判曲。妙玉在《紅樓夢》中,是一個爭議很大的角色。有的讀者認為她太孤高,太傲慢,令人可厭;也有的讀者認為她才華橫溢,玉潔冰清,是一位令人讚賞的女子。
  • 淺談紅樓:妙玉這些細節都向我們透露了紅樓夢時代背景,你知道嗎
    這裡有很長一段時間,但在清朝以前,它們不是茶杯,而是裝東西的大碗。例如,《金瓶梅》等明代小說沒有看到對茶的描寫。在清代小說中,「蓋碗」現象較為常見,這在清初的《儒林外史》中可以看到。在《紅樓夢》的前80章中,有五次提到這些。兩隻用來把酥酪和紅棗湯放進碗裡,三次把碗放進茶裡。可以想像,裝滿奶酪和湯的碗會比茶大一點。另外,由於功能不同,碗蓋也不一樣。脫口秀節目馬未都展示了喝碗的正確姿勢。
  • 紅樓夢中有四春,知否中有四蘭,盤點有四個女兒的電視劇
    《情深深雨濛濛》心萍、依萍、如萍、夢萍陸振華的四個女兒,因懷念初戀女友萍萍,因此所有長得和萍萍相像的女子都成了他的姨太太,女兒們名字裡也加入了一個「萍」字。這部電視劇還是小編很小的時候看的,那時候感覺瓊瑤劇好浪漫,愛得死去活來的,長大後才發現,這都是啥,明顯的三觀不正好不好,依萍難道不是插足如萍和何書桓之間的小三嗎?何書桓不是渣男嗎?《紅樓夢》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諧音「原應嘆息」。
  • 惜春孤僻冷血性格是怎麼形成的?她最後為什麼要出家?
    就算一隻小貓小狗養了幾年也會有感情,何況一個從小服侍她的丫環?惜春如此不念一絲往日情面,她這樣孤僻冷血的性格是怎麼形成的呢?第一,惜春從小缺少父母之愛惜春自幼喪母,雖有父親賈敬尚在,卻只愛煉丹修道,連家都不回,根本顧不上惜春這個小女兒,唯一的哥哥賈珍又是個敗家子,更談不上關愛惜春。
  • 紅樓夢:她和賈府八竿子都打不著,憑什麼躋身金陵十二釵第六位
    紅樓十二釵詩詞解讀系列【第八篇第1節】妙玉是金陵十二釵特立獨行的一個存在。黛玉、湘雲是寶玉的表妹;寶釵、鳳姐是寶玉表姐,鳳姐又是寶玉的堂嫂;元春是一奶同胞的姐姐,探春是同父異母的妹妹;迎春是堂姐,惜春是堂妹;巧姐是侄女,李紈是嫂子,秦可卿是侄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