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之謎》:破解兒童早期心理體驗對其一生的影響

2020-08-27 世間百味雜談

今天和二寶一起讀繪本《野獸國》的時候,他突然笑嘻嘻地對我說:「媽媽,我就是那個小野獸。」看著畫面上的小男孩披著獸皮,那狡黠的小眼神,突然想起了上周發生在家裡的一件事:

姐姐在臥室裡模擬考試,我負責監考。我不停地叮囑二寶在客廳裡千萬不要大吵大鬧。每逢中間休息,我都到客廳對二寶做一個「噓」的動作,提醒他不要打擾姐姐。

半天終於過去了,當姐姐考完試的時候,二寶像旋風一樣從客廳跑到廚房,然後又去臥室轉了一圈,嘴裡還發出莫名其妙的歡呼聲。在我們目瞪口呆的注視下,他又蹦上了沙發,最後跳下來在黑板上畫了一連串的圈圈,我們問他那是什麼,他說是「龍捲風」,要把我和姐姐都吹走。

說實話,如果不是最近學習了有關兒童敏感期的知識,我一定會對他大聲呵斥,接著家裡就會出現雞飛狗跳的場面。

我之所以任他發洩壓抑了半天的情緒,是因為一位學過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同事說過:

如果孩子在哭鬧和發洩自己的情緒的時候,我們的「住嘴」、「不許哭」或者打罵之類的行為,會硬生生地把他的情緒「憋」回去,從而將這種負面的情緒封存在孩子的大腦裡。當他再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會下意識的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可能會產生嚴重的精神疾病,例如吮吸手指、夢遊等問題。

當時的我並沒有很關注這個問題,直到我認真閱讀了《童年之謎》這本書,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童年之謎》的作者是羅尼· 索蘭,她是著名的心理學家、以色列精神分析師,督導師。曾經師從兒童心理學發展大師讓·皮亞傑和心理學家雷內 ·斯皮茨 ,從事心理治療工作近70年,是資深的心理學研究學者。

《童年之謎》是作者50多年治療經驗的凝結,它從發展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角度,為我們解讀兒童生命初期的心理發展之謎,是我們了解兒童內心的心理學指南。她提出兒童的早期心理體驗(即情緒記憶 )對兒童的一生產生影響。


下面我們從早期心理體驗(即情緒記憶)對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解讀這本書中的精華部分。

簡單地說,情緒就是強烈的生理行為喚起我們在心理上的主觀體驗 :如快樂、痛苦、恐懼或憤怒等。而這些體驗如文身般銘刻在我們的大腦印記裡,這就是情緒記憶。

當新的刺激出現時,大部分潛意識的記憶痕跡就會在我們的體內迴蕩,影響我們感知自己、現實以及人際交往的方式。我們可以把情緒分成正面情緒、負面情緒和中性情緒。

如果我們把這三種情緒比喻成三個情緒小人,來看一看它們的真面目吧

正性小人:享受/ 快樂 、興趣 /興奮

中性小人:驚訝 /驚奇 、平靜

負性小人:憤怒 /暴怒、 壓力/ 痛苦、 恐懼 /恐怖、 厭惡 /憂鬱、 羞恥 /羞辱

這裡我們不討論正面情緒和中性情緒。來說負面情緒,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或深或淺的童年創傷。

讀過《百年孤獨》的人都會對麗貝卡這個人物形象比較熟悉,麗貝卡幼年父母雙亡,她在11歲的時候跟隨著幾個陌生人來到一個陌生的家,女主人公烏爾拉蘇成了她的母親。她隨身攜帶的,還有父母的骨灰。

家人裡發現她除了水什麼東西也不吃,卻奇蹟般地沒有餓死。後來細心的女傭發現,她在津津有味地吃土。烏爾拉蘇用藥物和鞭打的方式使她改變了自己的壞習慣。她終於融入了這個大家庭,似乎變成了一個正常的孩子。但是在一天夜裡,女傭發現她又吮吸自己的手指、患上了失眠症。在她成年感情受挫之後,她又貪婪地吃起了泥土,甚至吃了蚯蚓。

麗貝卡為什麼吃土,因為幼年時愛的缺失給她帶來了飢餓、恐懼和傷害。在黑暗的日子裡,心靈無處安放,就會產生怪異的行為。她用吃土來反抗心靈的恐懼,又想用失眠症來忘記童年的傷痛。

童年創傷的代價是對愛一輩子的渴求。大多數人尋找的人生方向,只不過是在修補童年的傷口。童年的陰影就像我們往杯子裡加了一勺鹽,時間可以把它衝得越來越淡,但是永遠不會變甜。

作為負責任的家長,我們需要最大化正面情感,最小化負面情感,這樣才能形成最理想的心理健康狀態。

如何達到這一理想狀態?

首先,父母要擁有健康陽光的心態和自身情緒調節能力,為孩子創設寬鬆愉悅的家庭環境。

原生家庭的正向引導對孩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與父母用正常情感互動的孩子,會體驗到快樂、愛、幽默和耐受痛苦的不同情緒表達。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耳濡目染,成人之後,他們也會從與其他人的情感交流中獲得良好的體驗。總之,原生家庭成員之間的情緒是會傳染和遺傳的。著名的「踢貓效應'就說明了這一點。

其次,共情。

共情是人本主義創始人羅傑斯提出的概念,指的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心理狀態感知或感受的方式。

如果想在親子溝通中達到良好的效果,共情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因為孩子在認知水平、語言和情緒表達和行為控制方面都和大人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我們要想到自己也曾經是孩子,這就需要我們蹲下身子,和孩子平等的溝通和交流。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可以採用擁抱和冷處理的方式,等他冷靜下來,鼓勵他們用「我之所以 ……是因為 ……」的句式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再平心靜氣地講道理。就如同文章開頭我對二寶的態度,如果我用大聲的呵斥來和他講道理,他可能記住的是我暴怒的情緒而不是道理。

最後,用積極引導代替指責。

與其指責,不如給出正確的方法。當問題發生後,不要指責和嘮叨,也不要急著講大道理,而是要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是真心性幫助你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看看有沒有什麼補救方案。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你的愛,才能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從而更加坦誠地和你溝通。


其實,和諧的親子關係勝過一切教養技巧,需要我們用心去實踐。

相關焦點

  • 《童年之謎》:進入兒童內心世界,解開童年謎題的金鑰匙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有人擁有自己3歲之前的記憶嗎?我想大多數人會回答NO,而且並不在意。但其實,這段時間對一個人未來的成長極為重要。
  • 《童年之謎》:找到隱藏在我們的內心孩子,和自己和解
    《童年之謎:了解兒童內心世界的心理學指南》是一本純純的理論書籍, 從發展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視角,細緻解讀了兒童生命初期的情緒發展理論,讓父母理解孩子的內在心理過程,孩子的情緒記憶及其對以後關係的影響,讓父母學到落地的兒童心理學知識,真正按照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教育孩子
  • 50年心理治療經驗的凝練,《童年之謎》帶你開啟新鮮有趣的思維
    不過,我認為這本書不單純是一本育兒方面的書籍,每個人都從童年走過,童年的創傷,原生家庭的影響,會影響你的一生,通過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了解童年的秘密,也就是了解每一個人走過的每一段路的心理歷程,換句話說,就是了解你自己走過的路,走過的童年,所以,我說這本書是從了解童年開始,闡明了影響我們所有人與重要他人的關係,是一本溫暖又令人振奮的好書。
  • 《童年之謎》:影響我們的,原來是內心中隱藏的孩子
    隱藏在我們內心中的孩子似乎影響著我們成年後的生活,無論是好是壞。——《童年之謎:了解兒童內心世界的心理學指南》早期經歷對人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嬰幼兒時期的被教養方式、與重要撫養者之間的關係,會作為「圖式」形成我們面對生活及人際關係的反應模式,並對我們的人生產生深刻的影響。
  • 《童年之謎》:童年創傷的代價,是對愛一輩子的渴求
    那些沒來由的不安全感,情緒失控,很多和早期的生活經歷有莫大關係。這個隱藏的孩童在我們內心深處迴蕩,影響我們對當下情景的身體感覺和情緒反應。所謂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童年就是一個人命運的底色。而這個底色,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
  • 兒童早期教育對其一生的影響——赫克曼曲線
    兒童早期發展質量對一個人的童年及其終生的健康、經濟和社會性結果都有重大影響。高質量的兒童早期發展項目對整個社會的影響也是巨大的。赫克曼教授與不同領域專家共同進行了兒童早期發展領域的開創性的研究,其研究表明:( 1) 認知能力與非認知能力都是成功的關鍵。人生的成功不僅僅取決於認知能力。
  • 《童年之謎》:每個孩子長大後的性格缺陷都是童年的傷害造成
    文/一枝春人的幻想是沒有止境的,兒童的幻想更是無邊無際。因為孩子的心靈比成人的心靈更加秘密,兒童的心靈是纖塵不染的,而被生活所磨鍊出來的成長,心靈深處卻顯然存在著這種纖塵的汙痕。的研究專家,是兒童心理學博士,也是資深的精神分析師,心理學家。
  • 《童年之謎》:健康的自戀過程可以成就一個人
    ——弗洛伊德心理學家羅尼·索蘭博士在《童年之謎》一書中首先提到:每一個成年人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孩童,這個孩童被認為代表了該個體早期生活經歷的記憶痕跡的總和。《童年之謎》這本書就揭示了我們每個人內心中隱藏的孩子的主觀描述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體驗。
  • 《童年之謎》:童年的作,成年的惑
    直到讀了《童年之謎》,成年人的困惑我才得以頓悟。有些過於乾脆無趣、有些譯文過於隱晦難懂,但是這本《童年之謎》讓我讀起來真的很暢快。雖然它也是翻譯國外過來的經典書目,全然沒有上述之感,我幾乎一口氣讀完,合上書的那一刻,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原來育兒是這樣的,原來孩子們是這樣想的;原來一個人長大的幸福感跟童年時期的認知和感觸有著密切的關係。
  • 每一個成年人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孩子——《童年之謎》書評
    《童年之謎》這本書,是非常專業的心理學讀本,值得每一個心理學工作者(尤其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工作者)精讀、細讀,但是,對於非專業人士而言,內容過於晦澀難懂。《童年之謎》的作者索蘭博士出生於以色列,在瑞士求學取得了兒童心理學博士學位,並且接受過精神分析培訓,後來,回到以色列,成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並在特拉維夫大學及以色列精神分析學會任教多年
  • 做父母的第一課,是讀懂《童年之謎》
    》,打臉那些荒謬的「育兒秘方」《童年之謎》還是行走的科普教科書,糾正一些荒謬的育兒方法。當嬰兒哭泣,媽媽抱抱他的時候,他才會體驗到熟悉的、愉快的感覺;相反,如果父母很冷漠,不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那嬰兒只能體會到沮喪感、陌生感、恐懼感。這會讓他焦慮不安,長此以往,造成的心理傷害,可能會延續到成年之後。我們作為父母,在讓孩子吃飽穿暖的同時,更要滿足他們的心靈成長的需要,不要讓童年的創傷影響孩子的愛的能力。
  • 《童年之謎》找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孩子」的答案
    我們也常常聽過「童年的陰影」、「治癒童年」之類的詞語,唯獨很少人深入思考和了解這些從何而來。羅尼·索蘭博士的《童年之謎》裡,凝練了她50多年心理治療經驗,揭開了我們每個人內心中隱藏的孩子的主觀描述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體驗。
  • 童年創傷的代價是對愛一輩子的渴求,用童年治癒一生的心理指南
    文|顧子魚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阿德勒01.如果你正準備要做父母,或者是你初為人父人母,我覺得有必要讀一本書《童年之謎》,這本書教會你,從胎兒時期就開始學會如何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以及怎樣陪伴孩子成長。
  • 《童年之謎》,記憶中的「羅生門」是內在小孩的呼喊
    繼承了弗洛伊德與榮格理論的兒童心理發展領域的大師索尼·羅蘭出生於以色列,在瑞士求學取得兒童心理學博士學位並接受了精神分析培訓後回到以色列,成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並在特拉維夫大學及以色列精神分析學會任教多年。
  • 《童年之謎》從心理學角度,了解孩子的內心,與孩子親密地相處
    童年經歷往往會影響並伴隨孩子的一生,在孩子的成長階段,父母的言行舉止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如果身為父母的你,也有上面這些困擾,建議你讀讀《童年之謎》這本書,相信你會在書中找到答案和解決的方法如果你不懂如何與孩子正常溝通及交流,可能與童年經歷有脫不開的關係,相信在這本書裡,你能找到那條心理線索,完成自身的探索。《童年之謎》的作者羅尼·索蘭博士,擅長從心理動力學角度看待與兒童有關的所有心理問題,解析焦慮、攻擊性、不服管教、痴迷、抑鬱等心理問題。在書裡,他能幫助你找到自尊和真實的自我,幫你提升愛和容忍他人的能力,帶你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 用愛給孩子的童年上色,別讓孩子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很感謝這幾天正在看的這本書《童年之謎:了解兒童內心世界心理學指南》,讓我忍住自己的急脾氣,讀懂了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童年之謎》是索蘭博士50多年心理治療經驗的凝練,揭示了嬰兒在口欲期(0-18個月)和肛欲期(12個月-3歲)的早期心理發展,及其對嬰兒正常或病理性發展過程所產生的影響,以及父母對孩子情緒發展的影響。索蘭博士在這本書中,向我們展示了童年是怎樣影響人的一生。曾奇峰老師評價此書:這是一本以精神分析理論和實踐為基礎的真正的育兒百科全書。
  • 用愛給孩子的童年上色,別讓孩子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很感謝這幾天正在看的這本書《童年之謎:了解兒童內心世界心理學指南》,讓我忍住自己的急脾氣,讀懂了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作者羅尼·索蘭博士是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師從很多心理學大師,比如我們都知道的心理學大師皮亞傑,就是索蘭博士的授業老師之一。
  • 讓父母真正了解孩子的一本書,帶你走進孩子的《童年之謎》
    而《童年之謎》是一本專業性很強,且比較實用的書籍。作者是個嚴謹的學者,全書的第一部分是對兒童心理領域相關研究的綜述,資料豐富且詳實。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在不少人看來,自戀是一種自我崇拜並過分關心自己的完美的一種心理狀態。但在本書中,作者將健康的自戀視為一種情緒免疫系統,保護著我們自體的熟悉感、抵制任何挑戰這種熟悉感的陌生或差異。
  • 《童年之謎》提醒:為人父母如何減少原生家庭給孩子的傷害?
    幾代人的童年,大多都是創傷的童年。尤其是在過去實行獨生子女政策的30年,年輕的父母們,有多少人能有機會把養育第一個孩子的經驗用到第二個孩子身上呢? 所以,成年後的我們,才有了諸多不夠陽光的性格、無法逾越的心理障礙,為社會徒增了吵鬧、敏感、小氣、暴力、輕生等不良現象和問題。
  •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雖然《童年之謎:了解兒童內心世界心理學指南》這本書是專業的心理學書,但很建議父母能時常翻翻,慢慢悟道。弗洛伊德說過,一個被母親完全喜歡的人,終其一生,都會有一種作為勝利者的感覺,而這已成功的信心,通常會導致真正的成功。索蘭博士說,愛和工作或任何有創造性的事業一樣,都隱含了我們幸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