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之謎》:找到隱藏在我們的內心孩子,和自己和解

2020-10-10 魔都柒月

隱藏在我們內心中的孩子似乎影響著我們成年後的生活,無論是好是壞。

《童年之謎:了解兒童內心世界的心理學指南》是一本純純的理論書籍, 從發展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視角,細緻解讀了兒童生命初期的情緒發展理論,讓父母理解孩子的內在心理過程,孩子的情緒記憶及其對以後關係的影響,讓父母學到落地的兒童心理學知識,真正按照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教育孩子。同時,這本書也解讀了原生家庭如何對人產生影響。

001 健康的自戀。

自戀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其中,健康的自戀是我們人格中至關重要的原始成分之一,是繼本我、自我、超我和自我理想之後的第五個人格組成部分。

健康的自戀源於「熟悉感」。 我們一生中對自體的熟悉感是通過自戀免疫網絡、記憶痕跡的回想、新舊記憶痕跡的並置和組合這三個層次的無限排列組合而形成、鞏固和完善的。這三個層次可能以抽象和壓縮的形式存儲在我們的身體/心理中。

生命最初的自戀特質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從嬰兒時代的全能自戀,到人際關係建立後的逐漸人性化,所處的環境,所受的經歷,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自戀的發展方向。能否在童年時期得到良好的引導,關係到之後一整個成長軌跡。

002孩子最初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

「很多看似無理取鬧的情緒背後,往往伴隨著一段不幸的童年,它就在很久以前的創傷之中,深深地印刻在你的內心深處。」

書中講到:30多歲的謝莉至今依舊害怕被人遺棄,經常對男朋友歇斯底裡無理取鬧的大喊大叫。在她讀幼兒園時,母親曾因為她想去小夥伴家裡玩,對她大吼大叫,打了謝莉,還說不要謝莉之類的話。很多看似無理取鬧的情緒背後,往往伴隨著無法癒合的「童年創傷」,深深地印刻在內心深處

孩子的哭聲,是他求助的方式,父母抱起哭鬧的孩子,是父愛母愛的本能。父母與孩子的身體接觸,擁抱、親吻、撫觸、及時的回應,構建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情感紐帶,讓孩子體驗到最初的安全感。假如孩子哭泣時,父母不予理睬,陌生感和沮喪感就會佔據主導,讓孩子體驗到焦慮和不安。這種挫折感積累次數多了,就會讓孩子的心理受到傷害,影響到成年。

003我們的內心都隱藏著一個孩子。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需要用一生治癒童年。

成年人與這個世界的相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們童年的成長情景和際遇所決定的。孩童時的情緒體驗往往能夠伴隨我們一生。

每一位成年人的內心都隱藏著一個孩子,這個孩子代表著過往的經歷與和記憶。

如果,一個人小時候擁有足夠多的愛的感知,他就會是一個情緒穩定、樂觀的人,也會擁有更加幸福的人生。相反,他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感到孤獨和無助。

成年人只有了解在童年時期給自己造成影響的事件,解開心結,完成自我心理疏導,補齊自己所缺失的部分,才能形成更完整的自我。

004做好父母,先讀懂《童年之謎》。

成為父母之前,我們對育兒毫無概念。成為父母之後,我們想把世界上最好的都給孩子,想學到最先進的育兒理念灌。

然而,只有真正了解了兒童內心世界的秘密,才能通過孩子的行為、語言,讀懂孩子。

一個孩子未來的人生之路是怎麼樣的,和他在3歲前,父母怎麼引導有關係。父母越是能抓住關鍵期,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對孩子往後的發育和思想有很大的幫助。父母要儘可能給予孩子他們所需要的溫柔的親密感,教會孩子找到排解壞情緒的出口。

「人的童年提出了整個一生的問題,但找到問題的答案,卻需要等到成年。」我們內心都隱藏著一個孩子,那些關於童年的記憶,會影響我們一生。

《童年之謎》不僅僅是一本科學育兒的經典之作,也向讀者詮釋了原生家庭對人們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細微的覺察,使其在伴侶與孩子之間進行更好地互動。當我們留意這些情緒產生的根源,才能尋找到對待很多事情的方法,破解童年之謎的密碼。

相關焦點

  • 《童年之謎》:影響我們的,原來是內心中隱藏的孩子
    隱藏在我們內心中的孩子似乎影響著我們成年後的生活,無論是好是壞。——《童年之謎:了解兒童內心世界的心理學指南》早期經歷對人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嬰幼兒時期的被教養方式、與重要撫養者之間的關係,會作為「圖式」形成我們面對生活及人際關係的反應模式,並對我們的人生產生深刻的影響。
  • 《童年之謎》:我們應該注意住在內心的那個孩子!健康和病理自戀
    前言《童年之謎》這本書是由以色列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羅尼·索蘭博士而著。羅尼·索蘭博士長期從事兒童、成人和夫妻治療。他是以色列精神分析培訓師和督導師,曾師從皮亞傑和斯皮茨等著名心理學家。讀此書我深刻的領會到了,一個人從孩童起到長大,其內心的發展過程是極其多變的,尤其是「自戀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我們從生命初期開始,到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離不開心理和情緒的變化過程。如今我們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極其重視孩子的心理發展變化。
  • 《童年之謎》:進入兒童內心世界,解開童年謎題的金鑰匙
    我們從未記住兒童時前幾年的事情,但這些事情卻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一生。這幾天,我讀了以色列臨床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羅尼·索蘭的《童年之謎》,更是從心理解讀的角度懂得了生命之初的前幾年,到底會什麼對人類如此重要。如羅尼·索蘭的自序所說:「每一個成年人的背後都隱藏著這個孩童,這個孩童被認為代表了該個體早期生活經歷的記憶痕跡的綜合。」
  • 《童年之謎》找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孩子」的答案
    文/柯婉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孩子,這句話不是抒情也不是雞湯,而是有所依據。我們也常常聽過「童年的陰影」、「治癒童年」之類的詞語,唯獨很少人深入思考和了解這些從何而來。羅尼·索蘭博士的《童年之謎》裡,凝練了她50多年心理治療經驗,揭開了我們每個人內心中隱藏的孩子的主觀描述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體驗。
  • 《童年之謎》從心理學角度,了解孩子的內心,與孩子親密地相處
    當你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特殊狀況的時候,說明情況已經很嚴重了。特別是有以下這些情況,父母更應該多多注意了:孩子不睡覺、矯情、易怒、自私、無理取鬧、刨根問底、多變、缺乏安全感、敏感、不合群、固執、脾氣大。對於孩子身上的這些問題,每一對父母都應該進行自我檢討。但當下最要緊的,還是去了解孩子改變的原因,尋找原生家庭的問題所在。 童年經歷往往會影響並伴隨孩子的一生,在孩子的成長階段,父母的言行舉止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 做父母的第一課,是讀懂《童年之謎》
    一、不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秘密,父母做再多也枉然我相信每一位父母都足夠愛自己的孩子,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個性、自己的理解以及對孩子的愛,儘自己所能,為孩子付出,給孩子所有的愛。每一位成年父母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孩子,這個孩子代表了你過往經歷與記憶的總和。《童年之謎》是一本神奇的書,可以讓人從中獲得平靜,撫平受傷的心靈,撫平童年時期曾經留下的痕跡。這是一本分析兒童心理的書,讓成年人了解在童年時期給自己造成影響的事件,解開心結,完成自我心理疏導,補齊自己所缺失的部分,形成更完整的自我。
  • 每一個成年人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孩子——《童年之謎》書評
    《童年之謎》這本書,是非常專業的心理學讀本,值得每一個心理學工作者(尤其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工作者)精讀、細讀,但是,對於非專業人士而言,內容過於晦澀難懂。《童年之謎》的作者索蘭博士出生於以色列,在瑞士求學取得了兒童心理學博士學位,並且接受過精神分析培訓,後來,回到以色列,成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並在特拉維夫大學及以色列精神分析學會任教多年
  • 《童年之謎》:童年的作,成年的惑
    有些過於乾脆無趣、有些譯文過於隱晦難懂,但是這本《童年之謎》讓我讀起來真的很暢快。雖然它也是翻譯國外過來的經典書目,全然沒有上述之感,我幾乎一口氣讀完,合上書的那一刻,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原來育兒是這樣的,原來孩子們是這樣想的;原來一個人長大的幸福感跟童年時期的認知和感觸有著密切的關係。
  • 《與自己和解:治癒你內心的內在小孩》——遇見童年的自己
    《與自己和解:治癒你內心的內在小孩》——遇見童年的自己【基本信息】作者:一行禪師譯者:汪橋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6月1日ISBN: 9787807659310在《與自己和解》中,一行禪師運用佛教原理幫助你,返回內在最深處,覺察內在小孩的存在,與他對話,聆聽他的聲音,從而達成與自己和解的目的。如此,我們不再受情緒的擺布,心中沒有怨恨,也不再遷怒他人。我們的人際關係也開始變好,我們因此懂得了愛,保有了愛。翻開《與自己和解》,跟隨一行禪師的腳步,一步步回到自己內在最深處,擁抱、療愈內在的小孩,與自己達成真正的和解。
  • 《童年之謎》:自戀是天生的?理解它,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生活
    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四大表現(閃回、迴避、警覺性提高、對未來失去信心)可以解釋強迫症、恐懼症、焦慮症和抑鬱症。小薇今後的路,該何去何從?鮑毓明為什麼會有那麼變態的癖好?為什麼他過著一種雙面人的生活?最近在讀的一本心理學書籍《童年之謎》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 《童年之謎》:健康的自戀過程可以成就一個人
    ——弗洛伊德心理學家羅尼·索蘭博士在《童年之謎》一書中首先提到:每一個成年人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孩童,這個孩童被認為代表了該個體早期生活經歷的記憶痕跡的總和。《童年之謎》這本書就揭示了我們每個人內心中隱藏的孩子的主觀描述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體驗。
  • 童年之謎:動不動就發脾氣的父母,是因為他們對自己一無所知
    其實很多時候,作為父母我們會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會和孩子建立怎樣的親子關係,在我們自己的童年時候就早已決定。正如心理學家羅尼·索蘭博士在《童年之謎》一書中所說:每一個成年人的背後都隱藏著這個孩童,這個孩童被認為代表了該個體早期生活經歷的記憶痕跡的綜合。我們常說:童年的經歷,將影響人一生的底色。
  • 《童年之謎》:童年創傷的代價,是對愛一輩子的渴求
    那些沒來由的不安全感,情緒失控,很多和早期的生活經歷有莫大關係。這個隱藏的孩童在我們內心深處迴蕩,影響我們對當下情景的身體感覺和情緒反應。我不想像某些育兒書籍那樣要孩子長時間哭泣,哭到自己睡去,也許那樣的訓練之下,大人輕鬆了,但是孩子的心靈世界卻有了瘡孔。 這個瘡孔,在她大一些的時候,才會顯現。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從出生到18個月,這個階段是孩子的口欲期。嘴巴是嬰幼兒生活的中心和興趣中心,此時完全不自立的孩子,只能依靠母親生活。
  • 《童年之謎》,記憶中的「羅生門」是內在小孩的呼喊
    晦澀難懂的術語與豐富立體的案例背後,是多年潛心的研究《童年之謎》一書不僅多次參考精神分析的各種經典著作,同時也吸收了目前兒童實驗發展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最新進展,併兼顧了盎格魯撒克遜系精神森分析和拉丁系精神分析的見解。
  • 《童年之謎》:你真的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嗎?
    我孩子膽小,是不是小時候安全感不足?今天罵了孩子,會不會留下心理陰影?明明都會走了,為什麼一定要抱?老大都7歲了,怎麼還要跟二寶搶媽媽?……對於孩子,對於童年,我們認識的都還很不夠。童年於人生是什麼關係,我認同《童年之謎:了解兒童內心世界的心理學指南》作者自序中的這句話:每一個成年人的背後都隱藏著這個孩童,這個孩童被認為代表了該個體早期生活經歷的記憶痕跡的綜合。
  • 《童年之謎》:每個孩子長大後的性格缺陷都是童年的傷害造成
    她學成歸國後 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臨床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她用自己五十多年的心理治療經驗,寫成了一本揭開童年秘密以及揭示幸福秘訣的書本《童年之謎》。《童年之謎》這本書有31萬字,是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正規書籍。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是他想與人分享孩子從出生時開始的情緒發展的過程。
  • 電影《小丑》之心理學解讀:如何與我們內心的「小丑」真正和解?
    「亞瑟」,如何才能完成與內心「小丑」的真正和解呢?我們內心的「小丑」都喜歡躲在陰暗潮溼的意識深處,和我們的覺察之光捉迷藏,我們越是想否定他壓抑他,反而會餵養他壯大他。所以,我們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承認「小丑」的存在,去直面我們內心的陰暗面,學會與其和平共處。學會真實面對和真實表達,直面恐懼時,恐懼反而不會顯得那麼猙獰。
  • 50年心理治療經驗的凝練,《童年之謎》帶你開啟新鮮有趣的思維
    ——《童年之謎》本書作者提出先天健康自戀這一全新概念,這是區分於不斷演變的病理性自戀的。健康的自戀進程是一種情緒免疫系統,通過這種系統,自體熟悉感可以作為一種有機的主觀整體進行免疫、恢復和保護。正如我們所理解的,為了達到凝聚力,成熟的人不得不承認,接受,甚至珍惜自己內心隱藏的具有孩子屬性的那個部分,包括那些不喜歡的特徵,就像父母必須接受自己的孩子一樣,也要接受孩子的差異。
  • 《童年之謎》:心理學家用專業知識打臉你所熟知的育兒方法
    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童年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決定了孩子一生的性格和命運。而母嬰關係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它決定了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存在感。一個孩子的生命底色是幸運還是不幸,在3歲之前就早已奠定。《童年之謎》這本書正揭示了孩子0到3歲之間的早期心理發展,以及對嬰兒正常或者病理性的發展過程所產生的影響,及其父母對孩子情緒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 孩子的作、無理取鬧、自卑敏感、抑鬱,隱藏著來自童年的創傷
    可能家長也看了親子教育相關的書籍,父母也愛孩子,但隨著孩子的長大,依舊與孩子之間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多,孩子的性格正變得讓父母感到陌生,變得有些作、對愛渴求、自卑敏感、甚至患上抑鬱症,這是為什麼呢?最近在看《童年之謎》這本書籍,正如書中所提,孩子所展現的行為都是童年生活的影子。兒童的早期心理體驗(即情緒記憶 )對兒童的一生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