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從事教育相關的工作,這些年,也看到了許多家長對於育兒的焦慮。
我孩子膽小,是不是小時候安全感不足?
今天罵了孩子,會不會留下心理陰影?
明明都會走了,為什麼一定要抱?
老大都7歲了,怎麼還要跟二寶搶媽媽?
……
對於孩子,對於童年,我們認識的都還很不夠。
童年於人生是什麼關係,我認同《童年之謎:了解兒童內心世界的心理學指南》作者自序中的這句話:
每一個成年人的背後都隱藏著這個孩童,這個孩童被認為代表了該個體早期生活經歷的記憶痕跡的綜合。
是的,童年裡簡單如:剛出生要喝奶而不得、出門要求你跟人打招呼、打破水杯對你的斥責、父母不經意的偏愛……沉重如:父母對你的冷漠、家庭的爭吵破裂、考試失敗的打擊、學校裡的霸欺凌、友情中的欺騙……無論簡單或沉重,無論好與壞,都在悄無聲息的影響你。也許你有所察覺,也許毫無印象,但是「無論你記不記得,它們都在那」或多或少地成為你記憶、成長的一部分。
這是一本純粹的理論書籍,基於精神分析理論和作者自身諮詢實踐,對兒童肛欲期、口欲期、自我發展、情緒調節等給出了比較詳細的解釋。
如果不是專業的研究人員,其實不太建議讀,不夠通俗。
而如果你作為一個父母,或者兒童心理愛好者,想要了解如副標題所說的「了解兒童內心世界的心理學指南」,其實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一、科學介紹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書籍
《你的N歲孩子》系列
《兒童發展》
《捕捉兒童敏感期》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
《3~6歲兒童發展指南》
生命的發展有其規律,兒童的發展更是如此。了解孩子身體、心理發展的規律,才不會深陷小區廣場上類似「隔壁家孩子都能吃兩碗飯了,你們還喝奶」「樓下那家跟你家娃就差3個月,人家已經能……」這樣的無謂攀比,不會被各種「專家」帶得失去為人父母的本心。
這一類的圖書,首推《你的N歲孩子》系列。從1歲到青春期,每一本對應一個階段孩子生長規律全面介紹和對應的教養方式,可以說是非常全面的育兒參考。通過這本書,能看到孩子在每個階段可能出現的「問題」其實是正常發展的表現,也可以很容易就能辨別市面上流行的「育兒法」是否靠譜。
如果特別有科學探究精神的,可以挑戰讀一讀大部頭的《兒童發展》,這本我是當作字典來用的,從嬰兒到青春期各個階段的身心發展階段介紹嚴謹而科學,穿插很多經典兒童發展實驗,比如雙生子爬梯實驗、視覺斷崖實驗等。
3~6歲,還可以讀一讀《3~6歲兒童發展指南》或者相應的家長讀本,針對兒童發展的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對3~6之間不同年齡段的保育和教育都給出了相對權威的說明和指導。
《捕捉兒童敏感期》
適合0~6歲孩子家長閱讀
幼兒園的孩子愛說「要跟誰誰結婚」要不要制止?
孩子喜歡撿地上的小東西、喜歡摳小洞洞怎麼辦?
孩子每天必須自己開門,別人開門就會哭鬧不止,是不是太任性?
……
這些問題,都能在《捕捉兒童敏感期》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兒童的發展有自己的獨特性,在0~7歲這個階段,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出現不同的發展特點,同時在這個階段,兒童迅速成長。了解到孩子的身上正在發生什麼變化,面對這些變化,我們如何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是父母的必修課。推薦這本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兒童敏感期》,除了理論性地告訴父母孩子要經歷的秩序敏感期、執拗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階段孩子的行為表現和心裡需求,還有大量的案例,幫助我們理解孩子,為孩子創造更適宜成長的環境。
二、育兒理念類書籍
《孩子,挑戰》
《正面管教》
《養育的選擇》
這一類的書籍,更強調「如何看待孩子」。
兒童觀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如何看待孩子也都有其時代的特點,所幸我們越來越意識到,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父母給予尊重,同時作為一個不成熟的個體,需要父母提供適合孩子成長的支持環境。如何給予孩子尊重和自由,而又不至於縱容出「熊孩子」,建議閱讀系統、經典的育兒理念類,而不是別人的經驗之談。
重點推薦《孩子,挑戰》,它的作者魯道夫•德雷克斯,被譽為「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這本書告訴我們,孩子的每一次挑戰,都是一次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機會。想要培養出樂於合作、獨立自信、自律向上、自尊自愛的孩子,並不是嚴厲管教和懲罰能做到的,看到孩子行為背後有怎樣的動機和需求才能真正贏得孩子的合作,成為有能力引導孩子的父母。
《養育的選擇》
適合0~8歲孩子家長閱讀
這本書的作者陳忻,是兩個男孩的媽媽,也是心理學博士,對於嬰幼兒心理的發展有完整系統且深入的研究,在兒童心理的立論和育兒實踐上,都有非常豐富的知識和經驗。
《養育的選擇》這本書裡,例舉了13個我們在育兒過程中經常會困惑、焦慮的問題,比如孩子的安全感究竟是怎麼回事?早教是否有必要,什麼是好的早教?敏感期,是否真的無處不在?建立規則,會不會破壞孩子的自由天性?延遲滿足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嗎?為什麼挫折教育讓孩子更脆弱了?學習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嗎?
作者陳忻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幫助我們理清這些概念,也在幫助父母認識到育兒的本質:看見真實的孩子,發現孩子的內心世界,培育良好的親子關係,各方形成合力,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三、兒童閱讀類書籍
《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
《朗讀手冊:大聲為孩子讀書吧》
《故事知道怎麼辦:如何讓孩子有令人驚喜的改變》
剛從事兒童閱讀推廣工作的時候,就聽到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繪本沒幾個字,還這麼貴,一定是騙錢的。直到今天都還能聽到類似的質疑。曾經聽過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梅子涵老師,非常犀利地回答這個問題:誰說兒童讀物要以字數來評定價值?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最有價值的就是字典了。
從小培養閱讀習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樣給孩子選書、怎樣理解兒童讀物的價值,也是一門需要閱讀的功課。
四、性教育書籍
《善解童貞》系列
《重要的「性」,影響孩子一生》
「性侵」新聞層出不窮,作為父母,盡最大的努力保護孩子遠離傷害是一方面,教會孩子相關的自我保護知識也必不可少。很多人疑惑,「性教育」到底要從幾歲開始,開始太早會不會讓孩子太早「性啟蒙」。甚至到今天,還會有人覺得「性教育」是汙是黃是尷尬,可是「你嫌孩子太早,壞人不這麼覺得」。
1歲多的男寶喜歡拽自己生殖器玩,該阻止他嗎?
父母能不能在孩子面前親吻?
4歲的女孩想要站著尿尿怎麼辦?
孩子被其他小朋友觸摸了隱私部位,怎麼辦?
孩子看到媽媽的衛生巾問是做什麼用的,該怎麼回答?
性教育中應該用科學名詞,還是用俗稱?
如何科學預防孩子被性侵?
……
這些問題在家長們小時候很可能被忽略過,但我們不必等到自己的孩子提問,才去尋找答案。翻完這本書《重要的「性」,影響孩子一生》,你可以輕鬆、放心地應對孩子的問題。
孩子的性教育是需要從0歲開始的。我們這一代從小沒有這樣的教育,面對這個問題更容易手足無措,擔心什麼都不說孩子會受傷害,又怕說的太多孩子過早「啟蒙」。日常生活中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性教育?推薦胡萍老師的《善解童貞》系列,推薦每一個有孩子的家庭必備。這套書的作者胡萍老師,應該是國內最早研究兒童性心理發展和兒童性健康教育的人,很多家長看過她的書之後評價這本書「是聖經一般的存在」。
父母是世界上最應該學習的人,因為你的肩上扛著的是這個世界的未來。
同時,教無定法也同樣適用於家庭。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再專業的教育理論、專家,都無法替代你和孩子之間的親密互動,父母才是最理解孩子的人。所有的理論只是指明了方向,真正的路,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去探索。
讀書,學習,也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