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之謎》:你真的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嗎?

2020-09-18 斑馬讀書

因為從事教育相關的工作,這些年,也看到了許多家長對於育兒的焦慮。

我孩子膽小,是不是小時候安全感不足?

今天罵了孩子,會不會留下心理陰影?

明明都會走了,為什麼一定要抱?

老大都7歲了,怎麼還要跟二寶搶媽媽?

……

對於孩子,對於童年,我們認識的都還很不夠。

童年於人生是什麼關係,我認同《童年之謎:了解兒童內心世界的心理學指南》作者自序中的這句話:

每一個成年人的背後都隱藏著這個孩童,這個孩童被認為代表了該個體早期生活經歷的記憶痕跡的綜合。

是的,童年裡簡單如:剛出生要喝奶而不得、出門要求你跟人打招呼、打破水杯對你的斥責、父母不經意的偏愛……沉重如:父母對你的冷漠、家庭的爭吵破裂、考試失敗的打擊、學校裡的霸欺凌、友情中的欺騙……無論簡單或沉重,無論好與壞,都在悄無聲息的影響你。也許你有所察覺,也許毫無印象,但是「無論你記不記得,它們都在那」或多或少地成為你記憶、成長的一部分。


這是一本純粹的理論書籍,基於精神分析理論和作者自身諮詢實踐,對兒童肛欲期、口欲期、自我發展、情緒調節等給出了比較詳細的解釋。

如果不是專業的研究人員,其實不太建議讀,不夠通俗。

而如果你作為一個父母,或者兒童心理愛好者,想要了解如副標題所說的「了解兒童內心世界的心理學指南」,其實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一、科學介紹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書籍

《你的N歲孩子》系列

《兒童發展》

《捕捉兒童敏感期》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

《3~6歲兒童發展指南》

生命的發展有其規律,兒童的發展更是如此。了解孩子身體、心理發展的規律,才不會深陷小區廣場上類似「隔壁家孩子都能吃兩碗飯了,你們還喝奶」「樓下那家跟你家娃就差3個月,人家已經能……」這樣的無謂攀比,不會被各種「專家」帶得失去為人父母的本心。

這一類的圖書,首推《你的N歲孩子》系列。從1歲到青春期,每一本對應一個階段孩子生長規律全面介紹和對應的教養方式,可以說是非常全面的育兒參考。通過這本書,能看到孩子在每個階段可能出現的「問題」其實是正常發展的表現,也可以很容易就能辨別市面上流行的「育兒法」是否靠譜。


如果特別有科學探究精神的,可以挑戰讀一讀大部頭的《兒童發展》,這本我是當作字典來用的,從嬰兒到青春期各個階段的身心發展階段介紹嚴謹而科學,穿插很多經典兒童發展實驗,比如雙生子爬梯實驗、視覺斷崖實驗等。

3~6歲,還可以讀一讀《3~6歲兒童發展指南》或者相應的家長讀本,針對兒童發展的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對3~6之間不同年齡段的保育和教育都給出了相對權威的說明和指導。

《捕捉兒童敏感期》

適合0~6歲孩子家長閱讀



幼兒園的孩子愛說「要跟誰誰結婚」要不要制止?

孩子喜歡撿地上的小東西、喜歡摳小洞洞怎麼辦?

孩子每天必須自己開門,別人開門就會哭鬧不止,是不是太任性?

……

這些問題,都能在《捕捉兒童敏感期》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兒童的發展有自己的獨特性,在0~7歲這個階段,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出現不同的發展特點,同時在這個階段,兒童迅速成長。了解到孩子的身上正在發生什麼變化,面對這些變化,我們如何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是父母的必修課。推薦這本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兒童敏感期》,除了理論性地告訴父母孩子要經歷的秩序敏感期、執拗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階段孩子的行為表現和心裡需求,還有大量的案例,幫助我們理解孩子,為孩子創造更適宜成長的環境。

二、育兒理念類書籍

《孩子,挑戰》

《正面管教》

《養育的選擇》

這一類的書籍,更強調「如何看待孩子」。

兒童觀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如何看待孩子也都有其時代的特點,所幸我們越來越意識到,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父母給予尊重,同時作為一個不成熟的個體,需要父母提供適合孩子成長的支持環境。如何給予孩子尊重和自由,而又不至於縱容出「熊孩子」,建議閱讀系統、經典的育兒理念類,而不是別人的經驗之談。


重點推薦《孩子,挑戰》,它的作者魯道夫•德雷克斯,被譽為「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這本書告訴我們,孩子的每一次挑戰,都是一次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機會。想要培養出樂於合作、獨立自信、自律向上、自尊自愛的孩子,並不是嚴厲管教和懲罰能做到的,看到孩子行為背後有怎樣的動機和需求才能真正贏得孩子的合作,成為有能力引導孩子的父母。


《養育的選擇》

適合0~8歲孩子家長閱讀

這本書的作者陳忻,是兩個男孩的媽媽,也是心理學博士,對於嬰幼兒心理的發展有完整系統且深入的研究,在兒童心理的立論和育兒實踐上,都有非常豐富的知識和經驗。

《養育的選擇》這本書裡,例舉了13個我們在育兒過程中經常會困惑、焦慮的問題,比如孩子的安全感究竟是怎麼回事?早教是否有必要,什麼是好的早教?敏感期,是否真的無處不在?建立規則,會不會破壞孩子的自由天性?延遲滿足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嗎?為什麼挫折教育讓孩子更脆弱了?學習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嗎?

作者陳忻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幫助我們理清這些概念,也在幫助父母認識到育兒的本質:看見真實的孩子,發現孩子的內心世界,培育良好的親子關係,各方形成合力,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三、兒童閱讀類書籍

《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

《朗讀手冊:大聲為孩子讀書吧》

《故事知道怎麼辦:如何讓孩子有令人驚喜的改變》

剛從事兒童閱讀推廣工作的時候,就聽到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繪本沒幾個字,還這麼貴,一定是騙錢的。直到今天都還能聽到類似的質疑。曾經聽過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梅子涵老師,非常犀利地回答這個問題:誰說兒童讀物要以字數來評定價值?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最有價值的就是字典了。

從小培養閱讀習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樣給孩子選書、怎樣理解兒童讀物的價值,也是一門需要閱讀的功課。

四、性教育書籍

《善解童貞》系列

《重要的「性」,影響孩子一生》

「性侵」新聞層出不窮,作為父母,盡最大的努力保護孩子遠離傷害是一方面,教會孩子相關的自我保護知識也必不可少。很多人疑惑,「性教育」到底要從幾歲開始,開始太早會不會讓孩子太早「性啟蒙」。甚至到今天,還會有人覺得「性教育」是汙是黃是尷尬,可是「你嫌孩子太早,壞人不這麼覺得」。

1歲多的男寶喜歡拽自己生殖器玩,該阻止他嗎?

父母能不能在孩子面前親吻?

4歲的女孩想要站著尿尿怎麼辦?

孩子被其他小朋友觸摸了隱私部位,怎麼辦?

孩子看到媽媽的衛生巾問是做什麼用的,該怎麼回答?

性教育中應該用科學名詞,還是用俗稱?

如何科學預防孩子被性侵?

……

這些問題在家長們小時候很可能被忽略過,但我們不必等到自己的孩子提問,才去尋找答案。翻完這本書《重要的「性」,影響孩子一生》,你可以輕鬆、放心地應對孩子的問題。


孩子的性教育是需要從0歲開始的。我們這一代從小沒有這樣的教育,面對這個問題更容易手足無措,擔心什麼都不說孩子會受傷害,又怕說的太多孩子過早「啟蒙」。日常生活中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性教育?推薦胡萍老師的《善解童貞》系列,推薦每一個有孩子的家庭必備。這套書的作者胡萍老師,應該是國內最早研究兒童性心理發展和兒童性健康教育的人,很多家長看過她的書之後評價這本書「是聖經一般的存在」。


父母是世界上最應該學習的人,因為你的肩上扛著的是這個世界的未來。

同時,教無定法也同樣適用於家庭。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再專業的教育理論、專家,都無法替代你和孩子之間的親密互動,父母才是最理解孩子的人。所有的理論只是指明了方向,真正的路,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去探索。


讀書,學習,也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父母。

相關焦點

  • 《童年之謎》從心理學角度,了解孩子的內心,與孩子親密地相處
    童年創傷的代價是對愛一輩子的渴求,除此外,別無他求。 ——施琪嘉因為被老師批評,朋友的孩子一整個學期都沒有去上學。天天窩在家裡,不和父母溝通,老師來家裡道歉,他也不出門,同學來看他,他也不見。孩子這個情況 ,朋友真的很擔心,可是卻又無法正確引導,只能放任孩子一意孤行。作為家長,其實朋友自身也有很大的問題。
  • 《童年之謎》:進入兒童內心世界,解開童年謎題的金鑰匙
    這幾天,我讀了以色列臨床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羅尼·索蘭的《童年之謎》,更是從心理解讀的角度懂得了生命之初的前幾年,到底會什麼對人類如此重要。如羅尼·索蘭的自序所說:「每一個成年人的背後都隱藏著這個孩童,這個孩童被認為代表了該個體早期生活經歷的記憶痕跡的綜合。」
  • 《童年之謎》:找到隱藏在我們的內心孩子,和自己和解
    《童年之謎:了解兒童內心世界的心理學指南》是一本純純的理論書籍, 從發展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視角,細緻解讀了兒童生命初期的情緒發展理論,讓父母理解孩子的內在心理過程,孩子的情緒記憶及其對以後關係的影響,讓父母學到落地的兒童心理學知識,真正按照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教育孩子
  • 《童年之謎》:影響我們的,原來是內心中隱藏的孩子
    隱藏在我們內心中的孩子似乎影響著我們成年後的生活,無論是好是壞。——《童年之謎:了解兒童內心世界的心理學指南》早期經歷對人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嬰幼兒時期的被教養方式、與重要撫養者之間的關係,會作為「圖式」形成我們面對生活及人際關係的反應模式,並對我們的人生產生深刻的影響。
  • 做父母的第一課,是讀懂《童年之謎》
    一、不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秘密,父母做再多也枉然我相信每一位父母都足夠愛自己的孩子,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個性、自己的理解以及對孩子的愛,儘自己所能,為孩子付出,給孩子所有的愛。所以,你現在還認為,「哭聲免疫法」是對的嗎?《童年之謎》也狠狠地打臉這種殘忍的育兒方法,並根據臨床試驗,給出了科學合理的解釋。因為在口欲期的嬰兒,只能通過哭泣來促使父母滿足他的需求。
  • 讓父母真正了解孩子的一本書,帶你走進孩子的《童年之謎》
    當我還不是父母的時候,我覺得孩子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寶寶。如果日後當我有了一個寶寶的話,我會非常耐心的教他識字做人。但當我成為了一位母親的時候,反而經常苦惱煩悶,因為完全和自己預想的情況不一樣,於是我就開始各種去看書、學習,恨不得將全世界最先進的育兒理念瞬間灌輸到自己的腦袋裡。而《童年之謎》是一本專業性很強,且比較實用的書籍。
  • 豆瓣9.4《童年之謎》:你那麼自戀,真的好嗎?
    《童年之謎—了解兒童內心世界的心理學指南》這本書是以色列資深精神分析師、心理學家、督導師羅尼·作者從發展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視角,細緻解讀兒童生命初期的情緒發展理論,指出自戀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並對健康自戀的發展與形成過程做了闡述,讓父母理解孩子的內在心理過程,孩子的情緒記憶及其對以後關係的影響,讓父母學到落地的兒童心理學知識,真正按照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教育孩子,給孩子提供相應的幫助與指導。
  • 《童年之謎》:童年的作,成年的惑
    有些過於乾脆無趣、有些譯文過於隱晦難懂,但是這本《童年之謎》讓我讀起來真的很暢快。雖然它也是翻譯國外過來的經典書目,全然沒有上述之感,我幾乎一口氣讀完,合上書的那一刻,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原來育兒是這樣的,原來孩子們是這樣想的;原來一個人長大的幸福感跟童年時期的認知和感觸有著密切的關係。
  • 《童年之謎》:我們應該注意住在內心的那個孩子!健康和病理自戀
    前言《童年之謎》這本書是由以色列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羅尼·索蘭博士而著。羅尼·索蘭博士長期從事兒童、成人和夫妻治療。他是以色列精神分析培訓師和督導師,曾師從皮亞傑和斯皮茨等著名心理學家。讀此書我深刻的領會到了,一個人從孩童起到長大,其內心的發展過程是極其多變的,尤其是「自戀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我們從生命初期開始,到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離不開心理和情緒的變化過程。如今我們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極其重視孩子的心理發展變化。
  • 《童年之謎》:童年創傷的代價,是對愛一輩子的渴求
    童年時的一個創傷性事件,是她揮之不去的魔靨。謝莉幼兒園時,放學她母親接她回家,她還想和夥伴玩,沒想到母親一下子暴怒,發瘋似地吼她打她,「你竟敢如此對我,等你回來的時候,我不會開門的」小小的謝莉被打壞了,她哭泣,恐懼,害怕媽媽就此不要她了....即使成年後,她依然敏感,害怕被拋棄。男朋友要離開,諮詢師要關門,謝莉的心頭就有一種要被拋棄的感覺。
  • 《童年之謎》:健康的自戀過程可以成就一個人
    ——弗洛伊德心理學家羅尼·索蘭博士在《童年之謎》一書中首先提到:每一個成年人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孩童,這個孩童被認為代表了該個體早期生活經歷的記憶痕跡的總和。像我這個80後,提起童年,腦海裡馬上呈現出小時候全村人一起看西遊記的場景,上學時沒有家長接送,自己背著好好學習字樣的書包,帶著個白酒瓶子裝的水,就這樣哼著歌上學了。童年的每一天都是開心的,在記憶深處,還有父母對自己的嚴厲教育,教你幹活,教你做人,總的來說,我的童年是快樂的。現在我已為人母,在生活中,總是在孩子身上找尋屬於自己小時候的影子。
  • 50年心理治療經驗的凝練,《童年之謎》帶你開啟新鮮有趣的思維
    了解兒童內心世界的心理學指南》,單純的從這個角度去學習,去研究,你會發現自己在育兒的路上走過多少彎路,犯過多少錯誤,正因為你對兒童心理的不了解,讓你犯了很多不該犯的錯誤,從而讓你更加了解兒童心理,可以有針對性的採取相應的解決辦法。
  • 《童年之謎》:心理學家用專業知識打臉你所熟知的育兒方法
    「小孩子哭一哭沒關係的,不用總去管他,慢慢的他自己就不哭了」「孩子從小不能慣著,否則長大了那還得了!「……尤其是到現在為止還特別流行的「哭聲免疫法」更是成為了很多父母的育兒良方。「哭了不抱,不哭才抱」被很多家長們認可。的確,這樣的方法可能訓練出一個極少哭鬧,讓媽媽省心的乖寶寶,可這樣的孩子真的是身心健康的孩子嗎?
  • 敏感期、性教育、育兒百科……解開童年的秘密,了解兒童內心世界
    ……對於孩子,對於童年,我們認識的都還很不夠。童年於人生是什麼關係,我認同《童年之謎:了解兒童內心世界的心理學指南》作者自序中的這句話:每一個成年人的背後都隱藏著這個孩童,這個孩童被認為代表了該個體早期生活經歷的記憶痕跡的綜合。
  • 《童年之謎》:每個孩子長大後的性格缺陷都是童年的傷害造成
    她學成歸國後 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臨床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她用自己五十多年的心理治療經驗,寫成了一本揭開童年秘密以及揭示幸福秘訣的書本《童年之謎》。《童年之謎》這本書有31萬字,是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正規書籍。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是他想與人分享孩子從出生時開始的情緒發展的過程。
  • 《童年之謎》找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孩子」的答案
    文/柯婉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孩子,這句話不是抒情也不是雞湯,而是有所依據。我們也常常聽過「童年的陰影」、「治癒童年」之類的詞語,唯獨很少人深入思考和了解這些從何而來。羅尼·索蘭博士的《童年之謎》裡,凝練了她50多年心理治療經驗,揭開了我們每個人內心中隱藏的孩子的主觀描述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體驗。
  • 童年之謎:動不動就發脾氣的父母,是因為他們對自己一無所知
    所以我總是借著工作的名義加班到很晚,就是為了迴避「帶孩子睡覺」這件事。正因為這種控制不住的怒火,讓這位媽媽內心充滿內疚和挫敗感。她覺得自己對孩子缺乏的包容、耐心和愛,是個不稱職的媽媽。聽完她的絮叨,我問:「你是不是有個嚴格的媽媽,在你很小的時候,就要求你分床獨自睡?」她想了想,似乎恍然大悟:「是的!
  • 《童年之謎》:一本帶你走進0到3歲兒童小世界的書
    而如果家裡是男孩子,也不能在孩子面前光膀子,因為這樣孩子會以為在任何人面前光膀子,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所以說,在孩子年幼時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剛好,這幾天一直在看《童年之謎》這本書,對兒童的心理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學習。
  • 《童年之謎》:揭開養育孩子的三個誤區,養孩子事半功倍
    師從讓·皮亞傑和雷內·斯皮茨等著名心理學家,由以色列資深精神分析師、心理學家、督導師,國際精神分析協會會員羅尼·索蘭撰寫的《童年之謎》一書,是為父母們撰寫的,了解孩子精神分析理論和實踐為基礎的育兒百科全書。
  • 《童年之謎》:自戀是天生的?理解它,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生活
    最近在讀的一本心理學書籍《童年之謎》或許可以找到答案。《童年之謎:了解兒童內心世界的心理學指南》(以下簡稱《童年之謎》)的作者是以色列資深精神分析師、心理學家羅尼·索蘭女士。她師從讓·皮亞傑和雷內·斯皮茨等著名心理學家,是國際精神分析協會的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