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在研發階段,運營都需要做些什麼工作?

2020-12-1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運營沒有訣竅,有的只是多看多想,然後就是多借鑑,不要試圖發明輪子,要聯想創新,反正我做運營的套路就是這樣,剩下的就是靠自己了。

現有產品,後有運營,但是在跌到周期已經縮減到以日為計算單位的今天,我們很多時候在產品還沒出來前,就應該要未雨綢繆,做好一切運營工作,來迎接新生產品的到來,特別是對於初創公司而言更要如此。那在產品還處在一個萌芽階段,作為運營,都都應該做些什麼工作來為新產品上線做好鋪墊呢?

首先需要強調的一個點就是不同的產品屬性,其在冷啟動或者剛開始運營的時候,所用的運營套路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在運營自家產品的時候,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競爭對手,產品定位、人群定位等等,才好制定運營策略。

一、了解市場,找出競爭對手

中國古代戰爭以來,一直都強調「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現在的網際網路商業世界也是如戰場,如果你想要「攻池掠地」,搶佔市場份額,首先要知道你的競爭對手在哪裡,了解清楚他們的規模、目標人群、活動策略、在市場上的份額、以及如果我想要進入這篇區域,我有哪些優勢是我的對手所沒有的。如此的研究競爭對手,目的無非就一個,就是讓自己接下來的新產品上線路走得更順點,因為別家的產品能夠在市場上存活,說明他已經是摸透市場規律,比你更懂這個市場。

做競品分析,千萬不要掉入為了做競品分析而做競品分析,要時刻記住自己的做一份調查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包括現在很多運營人,都知道自己的競品在哪裡,但是有時為了能夠讓自己的競品分析報告更加美觀,會在裡面加一些有的沒的,完全偏離自己最開始做這份調查時的初衷。在這裡也不是說現在很多競品分析沒有,只不過在做競品分析時,應該要記住做出來時,不要就是一份書面報告而已,而更應該具備解決方案型的競品分析,需要的是能夠提出競品的不足,我們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得優於他們,從而可以在這市場上搶的一份先機。

競品分析的數據或者資料都可以在哪裡找呢?我這裡有幾個渠道,大家可以試著結合去找。

比如你可以通過IT橘子、拉勾、天眼查,可以了解競品公司的基本情況;包括人數、融資狀況、專利等。

通過appAnnie、禪大師等找到競品的下載情況;

通過Google高級搜索,根據結果數量進行估算;

還有就是可以去易觀、艾媒、企鵝智酷等行業數據平臺找到相關數據調研報導等等,都是一些找到競品數據的好辦法,如果你還會點技術的,你也可以寫個爬蟲,爬點勁爆消息出來也不是不可能的,反正就是人是活的,數據是死的,只要你去找他,而不是等他來找你!

二、思考種子用戶從哪裡來?

不管是網際網路巨頭內部孵化的產品還是初創公司剛研發出來的產品,都是需要用戶去使用,要不然就沒有存在的價值,所以很多產品一出來救護思考我的種子用戶哪裡來?當然了,大公司的產品往往就是不缺用戶的,隨便給個大流量的產品給你導一下流量,你都可以月活過萬了,比如微博的小咖秀、一直播等,還有頭條的火山小視頻等。

而往往很多初創型的產品就沒有那麼幸運,很多第一批用戶的來源都是靠著創世團隊一步一個腳印拉來的,都是用汗水換來的。比如當年的滴滴,滴滴在拉第一批用戶的時候最開始是讓團隊去做地推,找計程車公司合作。當時的計程車公司大概有189家,大概有7萬輛計程車。當時程維的目標是2個月內安裝1000個客戶端。

當時程維他們的想法是,我們為你免費提供服務,這個應該非常好談。但是沒想到的是,每家公司必問的一個問題都是你有沒有交委的合同文件,沒有就沒法合作。於是程維就去找交委談,交委讓他先等等。後來程維的員工受不了了,覺得這事完全不靠譜。程維說咱們再堅持一下,跑完這189家,如果真的沒有一家與我們合作,我們就放棄。

像程維這樣創始團隊的拼搏精神才造就了今天的滴滴,但是我們反過來看,現在又有哪家公司的新產品上線後,能夠是CEO親自上陣的,我估計很少吧。更多時候,都是技術做好產品,然後就丟給運營,運營這時候如果有一個資深運營(夠負責、夠責任心、夠拼搏)帶著還好,如果都是一群並沒有什麼經驗或者遇到一個不好的運營總監,那你作為這個產品的內容運營或者活動運營,就有好受了,你的任務肯定是讓你一個月拉來1萬個用戶的狗血kpi了。

所以說,一個資深的運營人,往往在沒有CEO老闆親自站臺的情況下,你就要未雨綢繆了,事先想好你的前1萬個用戶從哪裡來,以及拿什麼來留住他們讓他們可以為你傳播。

其實在之前的文章我都已經提到過,在進行產品冷啟動的時候,渠道是很多的,現在你上百度知乎一下,都可以前人已經為你羅列一大堆的第一批種子用戶的來源渠道,比如免費的各個社交媒體、自媒體平臺、親朋好友邀請等等,付費的聯合大v、各種聯盟等等都是可以直接獲取第一批用戶的。

但是有個點就是先要清楚自己的產品屬性,你的用戶現階段的問題,然後再去思考你的冷啟動渠道。因為一個產品的誕生,肯定是有它的需求價值,否則,即使UI做得多炫,多好看,也不會存在太久。所以在你推廣這個產品的時候,就要想到這個產品的價值在哪裡?

之前我看過很多產品運營人在推廣自己的產品時,是為了推廣而推廣,拼命在做推廣方案,然後你會看到這些推廣都是為了做而做,裡面的推廣途徑都是Ctrlc、Ctrlv的,然後機械地按照ppt的方案開始做自己的產品推廣,先去論壇發帖灌水,然後去知乎回答個軟文貼諸如此類的機械操作。

所以並沒有過多去想這個產品到底是解決用戶的啥問題,用戶會在什麼場景下需要用到你。因為只有抓住用戶的使用場景,你才有可能針對性挖掘用戶當下所存在的問題。這就是我們冷啟動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所以如果你在研究如何給產品冷啟動時,先不要羅列你的方法論,而是要研究你的產品解決什麼問題,以及我可以從裡切入找到用戶的需求點去做一些解決方案。

三、制定一套相對完整的運營策略

這個運營策略最好就是包括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用戶運營、品牌運營、以及很多基礎建設的細節。就針對我而言吧,我每接手一個產品的運營的時候,我都會先按照前面兩步做好準備,然後開始根據產品的屬性制定一份大概的運營策略。雖然說這份策略很多時候可能是跟你在實際情況運營的時候會有很多不同,但是大部分都是按照這份方案走的,所以做運營前做一份計劃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你運營的產品是一款內容型的產品,就比如資訊新聞類、社區問答類等等,這時候你的策略更多的是偏向與優質內容的來源以及採取的內容模式,是pgc還是ugc,亦或是兩個並行,如果採取單一的模式,會不會對以後的運營方向產生影響等等。監控內容的質量是一款內容型產品的重點,因為本身就是需要依靠優質內容來吸引用戶,所以在制定審核機制等情況下需要多藉助現有的產品進行規劃。

如果你運營的是一款電商類產品,在制定你的運營策略時,想到的點應該更加大而全,因為電商是偏活動運營的公司,所以你需要做一個上線時、上線後以及你的活動頻率的運營計劃,不斷保持自己的高曝光率,電商公司因為涉及的層面比較多,而作為一個運營人可能不能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是很多時候如果你負起這個擔子,就要負責運營之外的事情,包括在用戶層面上還有物流層面上的,所以這個對於運營的綜合能力來說比較高。

如果你是運營一款社區產品,這時候的運營重心更偏向於用戶運營,你的社區為用戶提供什麼價值,你要邀請哪些作為社區的種子用戶,以及如何維繫好他們,還有就是邀請制度上,是全員開放還是部分邀請註冊等等,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為現在很多時候我們做一款產品都可以在社會上找的到鼻祖或者競爭對手,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儘量可以找出對手的弱點然後制定相應的策略應對。

還有在基礎建設上,也應該需要下點功夫,這個基礎建設主要包括品牌建設(seo、百科詞條、pr等等)、媒體矩陣搭建、雙微運營策略、VI設計等等都是包括在基礎建設上的,這也是對於一款產品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所以你要在你的運營大框架說明這一點。

四、運營團隊在產品還沒出來前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其實很多初創型的公司在產品研發階段一般都是沒有成型的運營團隊,這時候往往都是創始團隊的幾個人在負責,所以這時候的精力更多的是放在產品的打磨上,其實我是很不建議說產品的打磨在第一版需要很精緻,相反,你應該需要做的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你的產品。

因為很多時候當你在專注打磨你的產品的時候,這時候競品對手已經在市場搶的先機,同時更為致命的是用戶的認知已經很快形成,你後面的產品即使再好也不能代替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所以創始團隊在注重產品的同時可千萬別忘記了在營銷推廣和給產品造勢上下功夫啊!

第二種就是已經有小團隊在為這個產品造勢拉人了。其實這種往往都是一群並沒有什麼運營經驗的小夥伴在為即將上線的產品拉攏大v或者私聊很多專家使用產品(內側),又或者是已經在開始在搜尋引擎、社交媒體開始鋪內容了。但是我建議在產品還沒成型前,都不可進行推廣,這個推廣可以包括可做的不可做的。

可做的就是可以尋找內容來源備註好、確定好自己的產品定位以及挖掘目標用戶的場景需求以及渠道、與產品保持密切溝通、在重要社交媒體可以開始填充內容等,不可做的就是不要給人期待,我之前遇到過就是一個社區型產品邀請我作為種子用戶進入,但是他們的產品卻還沒有出來,而在我跟這個運營小夥伴聊的過程中可以知道他是一個剛進入運營行業的,我不知道是他自己這樣執行的還是有運營總監叫他這樣做的,但是我覺得這樣子的做法是非常不成熟的做法,在你的產品還沒出來前,不要去邀請哪些大咖然後叫他們等,不要給期待,即使你說的天花亂墜。

運營沒有訣竅,有的只是多看多想,然後就是多借鑑,不要試圖發明輪子,要聯想創新,反正我做運營的套路就是這樣,剩下的就是靠自己了。

#專欄作家#

藝林小宇,微信公眾號:cs-jy8,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運營總監,獨立媒體人,喜歡用白話文講述移動網際網路時事熱點,專注於產品運營、策劃、BD合作等領域。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產品規劃/初期/爆發階段,用戶運營分別需要做些什麼?
    因為標題中提到了產品運營,估計很多人會問,產品運營和用戶運營之間的關係,這裡我先說明一下我個人的定義:產品運營:是一個從內容建設,用戶維護,活動策劃、產品推廣四個層面來管理產品內容和用戶之間關係的工作,所以可以理解為產品運營是運營的統稱,我們做的產品都是給人提供服務,最終都是在跟人打交道,實際上我的理解是產品和用戶是密不可分的
  • 企業發展不同階段,運營每天都忙些啥?
    在沒有背景的初創公司和大廠,做運營有何區別?各自的主要工作是什麼?本文作者以公司從初創到發展,到成熟的三個階段,從公司發展的時間軸角度上,為大家展現了運營每天都忙些啥?也許會掃除大家對運營工作的困惑。最近和一些剛剛創業的朋友聊天,問他們當下最緊急的需求是什麼?答案很統一,銷量!
  • 在產品和運營角度,唯品會在各階段都做了什麼
    一、產品背景介紹1.1 產品介紹唯品會,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都是傲嬌的品牌,只賣呆萌的價格!1.2 產品定位及用戶需求唯品會經歷了一次定位調整,從一個特賣網站,升級成為全球精選,正品特賣。所以唯品會的核心還是沒有變化,一直定位於特賣。特賣的意思是什麼?就是品牌商的庫存商品的打折甩賣。產品定位:正品特賣的特賣網站。
  • B端產品運營的工作核心是什麼?
    運營是什麼?主要解決什麼問題?本質上是為了達成什麼目的?本文作者從自身工作出發,對運營的工作定義和存在的誤解進行了分析,並總結了運營的關鍵工作要點。前陣子給團隊招人,策劃崗還比較明確,到運營崗這塊,突然有點擰巴了。當時組裡的大佬跟我說,就先對標你的工作來招個運營吧。
  • 電商運營是做什麼?一名電商運營日常工作職責!
    電商運營做什麼?電商運營日常工作。接下來讓峰哥來教你怎麼做好電商。近幾年電商行業的各大網站紛紛通過降價、促銷等方式來吸引用戶,KPCB的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到2015年全球移動端新用戶的增長率持續下滑,可以預計在2016年這一增速將繼續放緩。這意味人口增長帶來的流量紅利正在逐漸消退,用戶增長將更加乏力,那麼,通過單純的價格戰來吸引新用戶的方式還可行嗎?
  • 運營是什麼?我們怎樣理解運營?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由於工作的緣故,幾乎從我踏入網際網路圈子起,我就會同時承擔了產品和運營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認識了很多厲害的產品或運營前輩(如運營控的飛魚船長,前百度明星PM獨立諮詢顧問範秦),在我們交流以及溝通中,我其實愈發有這樣的認知:「所有一切有關於網際網路的事情,都離不開運營。」
  • 遊戲運營究竟應該做些什麼 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
    一家遊戲公司的運營部門,很多新人在剛剛進入的時候完全不知道這份工作在未來需要做什麼,希望我這篇文章能給大家帶來一個基本活動運營策劃的了解跟認知。首先,一般的新人接觸到遊戲運營這個崗位,第一件能接觸到的工作可能就是活動了,而給遊戲設計活動聽起來又挺簡單的,錯!遊戲活動是運營裡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運營包含活動策劃,而活動策劃又是什麼?1.我們要在知道活動之前知道自己的產品是什麼?怎麼定位?而眾所周知的是,網路遊戲跟其它的的網際網路產品一樣,歸根結底就是賺錢的工具。
  • 新人運營,都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當你剛畢業或者剛轉行做運營時,你首先要需要了解的就是——什麼是運營?運營是幹什麼呢?其次再是,了解運營所需的基礎能力,並逐步掌握。01 你理解的運營是什麼?「你理解的運營是什麼?」直到面試官問我我才發現,連自己想做的所謂「運營」,都搞不明白是什麼意思。我已經忘了是怎麼面完的,也忘了如何出的公司大門,只記得在手機百度打了一行字:「運營是什麼?」其中有一條記憶最深刻,也是流傳最廣的一個解釋:「產品負責把孩子生出來,運營負責把孩子養大。」這句話對嗎?怎麼理解?
  • 網際網路產品研發流程概論
    五、主要流程環節產品研發流程分為以下階段:立項階段、設計階段、開發階段、測試階段、上線階段、磨合階段、運營階段、總結階段。會前產品經理提前分享文檔,並收集準備大家的問題點。會後主架構師根據需求概要做架構設計框架,研發工程師也可以針對自己負責的模塊做技術預研。有經驗的工程師,往往在這個階段就開始試著做個Demo,把主體功能流程跑通,這樣在正式進入研發時就會比較輕鬆,專注於細節完善和產品質量。
  • 騰訊產品項目流程的七個階段
    (2)分析維度通常我們進行競品分析,可能會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對比分析:戰略定位、盈利模式、用戶群體、產品功能、產品界面(交互方式、視覺表現)等。競品分析是每一個網際網路從業人員都需要做的一項基本工作,不同的職能區分,側重點會不一樣。
  • 產品與運營,怎麼運營?運什麼營?
    運營與產品並非前者決定後者還是後者決定前者的關係,產品與運營可以說是互相影響,彼此依存的。先說運營,運營是一個體系,包括網絡方案策劃,實施與監控工作,需要多個崗位和部門的配合,包括產品研發,營銷,至物流傳遞至消費者手中的所有環節。顯然,產品的研發,營銷與銷售是運營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 做到日銷數百單,做shopee的賣家需要做些什麼準備工作?
    有做shopee的小夥伴很疑問,為什麼有些人做的工作跟他差不多,別人的店鋪日出百單甚至幾百,而他卻在苦苦掙扎維持著店鋪的基本收支平衡。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因為別人做的工作遠比你看到的要多,你在第一層看他,以為他在第二層,其實人家已經在第五層了。今天我們來聊聊,要做到日出百單,乃至更多需要做什麼工作呢?需要具備什麼能力呢?
  • 百度智能駕駛總經理陶吉:與主機廠合作分四個階段:產品定義、研發...
    這裡面並不是簡單說主機廠成為一個代工,它需要深刻理解目前自動駕駛涉及到的軟體和硬體到底有什麼需求,有什麼樣的長處和不足,需要通過什麼樣的設計方法克服它帶來的問題。所以我們劃分為四個階段,從產品定義、研發、量產、運營階段,雙方要各自貢獻出長處。
  • 做安利的都是些什麼人?原來他才是背後的「大佬」
    多年來,安利始終堅持將高品質產品帶給消費者。隨著了解安利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都發出這樣的疑問:做安利的都是些什麼人?接下來就跟隨我來到安利(中國)研發中心,來看一下做安利的都是些什麼人。在安利(中國)研發中心,有一批科研人員每天都在為打開營養學新世界的大門而不斷努力。在他們眼裡,自身的研究領域雖然不像科幻電影裡那樣震撼,但一樣需要新鮮大腦。
  • 郜永華《運營元素》:2018產品研發觀(一)
    所有的產品研發都是基於對人的人性的理解,接下來的內容並不系統,但在產品研發中的確管用。產品是載體,在載體的背後,是基於對消費者喜好的判斷及運營規律的把握。既要有消費需求,還要想好如何去運營。消費者會共鳴,報紙媒體們也會有共鳴,再輔以s級活動,結果一切都很完美。這就是運營,也是營銷。(2)以用戶為中心,找到你的消費者,包括消費觀念,市場份額,經濟實力。消費產品要具備高頻性,同步明白競品是誰,有什麼樣的特點,消費者的痛點是什麼?
  • 在面試和工作中,產品和運營應了解的一些知識
    其次,通過產品生命周期對產品進行簡單的分析之後,我們看看該產品處於生命周期什麼階段,不同階段工作強度也是不一樣的,成熟期較為穩定,之前都是屬於比較艱苦的時候,至於衰退期就不要去了。然後,了解到產品處於什麼階段,我們簡單對照一下不同生命周期運營的側重點,主要讓自己了解,如果應聘成功之後,需要負責的工作方向。
  • 運營:大神告訴你手遊運營各階段注意事項
    中國的手遊市場發展速度異常驚人,手遊相關的開發和運營也在不斷繼承和創新,市場在發展,運營成本也在不斷提升,單個用戶的成本比起之前有個幾倍,甚至十幾倍的提升。如此一來,運營的錢應該花在哪裡,應該如何花,這是一個需要在產品正式上線前認真思考的問題。
  • 產品生命周期中,6個階段的節奏把控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做產品經理久了就會很恐慌,大家都會談幾句網際網路思維,都會說些對用戶體驗的看法,誰都能來幾個數據來佐證自己的想法,因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我不禁開始思考: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到底在哪裡呢?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不同的階段中產品目標是不一樣的,任務主次都是有區別的,產品設計和產品運營都要遵循一定的節奏和規律,這些工作都是長期且持續的。如果說產品是一個孩子,那麼產品經理就是媽媽,運營人員就是爸爸,生下孩子後一起合作把孩子養大,送進高等學府(上市)。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不僅僅是拉新和收入增加這兩個目標點。
  • 經驗分享:To B產品經理在項目解決方案輸出中,需要做些什麼?
    一個解決方案就像是一個項目管理書,對於B端產品來說,越是大的賣家企業,決策的時間越長,經常一個項目的跟蹤時間長達半年之久。而在這個項目的跟進中,解決方案的輸出中,產品經理需要做什麼呢?就解決方案這個話題來說,在C端產品裡面一般叫做需求分析,分析用戶需要什麼,然後做出來。
  • 當我們談論內容運營時,都在談論些什麼?
    這裡的概念偏向於狹義上的內容運營,比較接近現在我們所說的「新媒體運營」。並且根據實際工作內容跟公司所涉及的業務範圍,具體做的事情可能又會有很大的差別。因此本文嘗試結合相關理論知識跟一線運營經驗,用接地氣一點的描述來講講內容運營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