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享:To B產品經理在項目解決方案輸出中,需要做些什麼?

2020-12-1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一個解決方案就像是一個項目管理書,對於B端產品來說,越是大的賣家企業,決策的時間越長,經常一個項目的跟蹤時間長達半年之久。而在這個項目的跟進中,解決方案的輸出中,產品經理需要做什麼呢?

就解決方案這個話題來說,在C端產品裡面一般叫做需求分析,分析用戶需要什麼,然後做出來。在C端的產品中是極少有個性化的需求的,產品經理只需要思考這個產品滿足哪一類人,服務好這一類人就好了,外賣小哥用的微信和馬雲用的微信不會有任何差別。

但是在B端產品中,並不是將產品做出來就OK了,在很多大項目中,面對大企業,除了現有的產品,也許還需要提供其他的一些解決方案出來,類比交付的形式。

一個解決方案就像是一個項目管理書,對於B端產品來說,越是大的賣家企業,決策的時間越長,經常一個項目的跟蹤時間長達半年之久。但是付出和收益成正比,一般這樣大的項目如果談成了,一個項目帶來的收益也是很多中小企業的幾百上千倍的。而在這個項目的跟進中,解決方案的輸出中,產品經理需要做什麼呢?

準備通用解決方案

在To B的官網宣傳中,都會有很多解決方案的板塊。在產品上線之前,產品經理可以就對外和對內輸出一些通用的解決方案,以便應對日後的各種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對外:一般是掛在官網或是在售前提供給客戶做參考的,類比許多官網的解決方案,一般會就行業、應用場景、某些特定需求等各個方向輸出一些特定的解決方案。這裡的解決方案會包含痛點概述、方案分析、效果分析、客戶案例等各個維度,重要的是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客戶需要的東西。

例如針對許多企業想在雲上搭建一個網站這個場景來說,可以在解決方案中進行以下思考:

客戶以前有網站嗎?若無則可推薦一些建站的模板,若有可以詢問客戶以前網站的大小規模;客戶的網站是多大規模?根據不同的規模可以給出不同的配置套餐;客戶有沒有建站以外延伸的其他需求?例如:網站安全問題,網站擴容問題等。

當然,除了宣傳,也要多多增加和瀏覽者的互動,例如送出免費體驗券、增加諮詢入口等,儘可能多的留下銷售線索。

對內:對內輸出一些解決方案的目的是為了給銷售、客服等和客戶接觸的同事看的,目的是為了讓同事快速了解產品,精準尋找客戶,和客戶進行交流。對內的材料,除了解決方案,需要準備一個資料包,包括:目標用戶、銷售引導話術、什麼用戶可以賣什麼套餐、各個套餐最多可以申請多少折扣、產品有哪些亮點功能、和友商的PK分析等。

之前筆者有寫過一個關於To B培訓材料撰寫的文章,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筆者的個人主頁查找。

大項目的幾個階段

解決方案其實約等於項目跟蹤,當一個真的需要一對一跟蹤的大項目來臨的時候,產品經理可以做什麼呢?

首先一個大項目不會是一個人去跟的,一般是會有:

一個或多個客戶經理,直接面對面和客戶交流,並且負責後期的續費引導,客戶安撫等;一個項目經理,把控和跟蹤整個項目的進度;一個技術專家,負責答疑其中技術問題,為客戶的需求設計框架和方案,或是輸出客戶提出的一些個性化問題、支撐產品測試;一個產品經理或產品助理(當項目涉及到多個產品的時候會有一個解決方案的同事,產品經理們支撐解決方案的同事);另外視情況還可能有運維、客服、售後等等。項目的階段一般有以下:接觸階段(機會階段)——技術交流——投標階段(某些項目需要)——籤訂合同(或是下單)——開始部署(如果有個性化需求可能需要研發一部分)——交付——後期運維和迭代、續費等。

在機會接觸階段的時候給出一些通用的解決方案介紹、白皮書、合作計劃書等,先暫時不要透漏具體的技術細節,因為很多客戶前期會和很多公司一起接觸的,如果機會階段並沒有表現出很強的意願而我們快速交底的話,會因為我們並沒有深入了解用戶到底需要什麼而使得解決方案像是泛泛而談,給客戶一種不過如此的感覺。

在這個階段,產品經理一般是多了解客戶的業務和訴求,輸出以痛點+應用場景+主要功能+成功案例為核心的介紹材料,不要設計過多細節,看用戶怎麼做,如何諮詢,吸引用戶進一步了解。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要摸清楚客戶的決策鏈,搞清楚客戶公司的層級關係,為不同的交流對象組織重點和亮點,方便後面交流的時候根據交流對象的關注點輸出相關材料。

而在技術交流階段,產品經理要配合銷售、項目經理輸出解決方案書。也許有人會說,在技術交流階段應該是技術專家的事情,產品經理的角色定位是怎樣的呢?

技術專家提供的是具體的技術、方案,而產品經理除了技術,還需要包裝應用場景等東西。另外,有些技術方案是會先拿去給不太懂技術的拍板人(可能是老闆)看的,產品經理在其中需要將技術語言翻譯成大白話。

一般圍繞解決方案主要是以下內容:

痛點:客戶所關注問題的現象或現在存在的問題分析:分析存在或引起該問題的原因針對該問題存在的原因逐一尋找到解決方案,提出技術方案分析該解決方案達到的目標,預估為客戶帶來的好處(成本節約還是效率提升)根據方案提出實施的行動計劃行動計劃編制中需要落實每一步的內容,負責人、資源、開始和結束時間等,並需要跟蹤(一般是項目經理牽頭制定)不過核心的幾點就:對客戶業務和需求的了解、成體系的知識結構(面面俱到)、對自我行業的理解等,另外還需要關註解決方案材料的排版、專業度等。各行各業均有很大不同,多寫多請教就會有自己很大的進步,筆者在這裡就不班門弄斧了。

為了更好的發展,給出項目復盤

在一個項目結束以後,由主要人員牽頭,要給出項目復盤,留下寶貴經驗。

項目復盤的內容可以有以下組成:

以上就是個人的一些分享,歡迎留言交流。

本文由 @歪歪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項目中遇到問題,產品經理如何解決?
    同時在無形中也拉低了項目經理和產品經理工作的專業性,給人一種「工作難度不高,隨便一個人都能做」的錯覺。我一開始也認為項目經理只是把控項目進度而已,產品經理當然能夠兼任項目經理的工作。但真正工作後,尤其是獨立做過這麼多項目之後,我發現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是完全不同的工種。而且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的工作都同樣具有專業性,很難簡簡單單地讓一個人兼任。
  • 產品經理是誰?產品經理是做什麼的人?產品經理調色板
    慶幸的是,我在一本書中找到了行業更權威人士對產品經理的定義:產品經理就是以解決問題為核心,整合和管理各種人力、物力等資源,高效的將解決方案變成實際產品輸出的領導者。產品經理的工作中,有一條鏈路是「發現-定義-解決問題」,另一條鏈路我選擇了產品經理橫向拉通的對象:收集需求要頻繁的與用戶互動,尋找解決方案需要與技術(我將後端人員統稱為技術)溝通。把這兩條鏈路繪製成軸,我發現了以下四種「產品經理」:
  • 作為高級產品經理,我們到底該做些什麼
    但對於高級產品經理則比較模糊了,相信有很多頂著高級產品經理title的產品人都沒有太過清晰的概念。因為原本就沒有教科書式的定義。最直接的理解,就是高級產品經理工作年限更長,經驗更加豐富,可以負責更為複雜的項目。這點來說並沒有錯,但十分含糊和抽象,經驗怎麼算豐富?項目要多複雜?
  • B端產品經理入門的第一年做了什麼?
    編輯導語:作為產品經理,你入門的第一年都做了什麼呢?本文作者作為B端產品經理,為我們分享了他入職第一年,作為一個產品新人的一些經驗和想法,希望能對一些剛入門B端產品經理或者對產品經理行業感興趣的人帶來一些參考。
  • TO B學習總結(二):關於B端產品的「解決方案」
    本文是關於B端產品「解決方案」的四點思考總結。是筆者19年上半年做中小學教育信息化SAAS項目和近期學習SAAS產品的總結之一,在此與大家交流。解決方案需要覆蓋完整業務線任何一個環節B端產品的解決方案必須覆蓋整條業務線,這是筆者認為做B端產品的第一原則。為什麼呢?給大家看一個反面教材。
  • 分享產品經理的推廣經驗
    作為一名產品經理,本文作者敘述了他晉升述職的過程,並總結了一些經驗,與你分享。簡單分享一些晉升述職的要點,不講廢話只講乾貨。本篇以產品經理的角度切入,其他崗位可以自己結合實際取精華、去糟粕。一、PPT文檔相關做PPT文檔之前,要先get這幾個關鍵詞:目標、思路、重點、數據。
  • 產品經理如何跟進項目進展?我用一張Excel表解決
    產品經理一般工作流程是從需求調研、需求文檔原型的設計、需求評審、然後需求進入開發,而項目延期最容易發生在需求評審後進入開發的時間段裡面。你會說我需求評審完了,項目延期了關我什麼事情,是研發不給力,要項目經理多調配人手,需求進入開發那就和產品經理沒有什麼事情了,我當初也是這麼想的。
  • 黑塔網際網路職業分享課——什麼是產品經理?
    最後還會跟大家分享自己當初是如何轉行的,還有轉行過程中遇到困難如何解決,轉行後怎麼獲得第一份工作的。並於12月16號分享了第一課,主要內容有產品經理是做什麼的、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有什麼、產品經理需要什麼樣的技能、產品經理的發展前景、什麼樣的人適合做產品經理嘉賓介紹由我們西安分院的第一個PM小姐姐王雯主講,中文系轉網際網路行業,精通axure、墨刀等原型設計工具。
  • 產品經理寫簡歷,如何讓「項目經驗」更出眾?
    有些人不知道項目經驗寫什麼、有些項目經驗描述得含糊不清、還有些乾脆把項目經驗寫成了功能介紹…..然而,項目經驗是用人部門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直接影響著簡歷是否能通過篩選以及獲得面試機會。項目經驗怎樣寫才能打動用人部門?憑藉我長期招聘產品、閱讀大量簡歷所積累的經驗,來給你支兩招。什麼是項目經驗?
  • 前Airbnb 產品經理獨家分享產品本土化運營經驗
    產品出海的八大考量 確定了產品要出海,需要什麼策略增加產品出海的成功機會,以及一個出海產品經理在功能本地化上需要什麼些經驗和考量? 首先第一個考量:如何了解當地用戶的需求?
  • 不是產品經理,需要鍛鍊產品思維嗎?
    因此,反覆思考用戶、需求和產品商業化並不僅僅是產品經理需要做的事。產品思維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綜合思維,是進一步把問題解決方案產品化的過程。那麼為了更好得解決問題便需要我們主觀地去鍛鍊產品思維,並通過有效輸出將其產品化,讓其他人理解並採納你解決問題的方案。具體地說,主動去鍛鍊產品思維有以下三點好處:1.
  • B端產品運營的工作核心是什麼?
    我驚訝地叫出聲,和大佬面面相覷,他笑了笑,你想是什麼就是什麼,但運營該做的事你可基本都沒落下。於是我趁著這次機會,大膽地起草下我眼中to b運營(苦逼)人士的「打工手冊」。一、為什麼需要運營?回答這個問題前我也在思考,招募運營的目的是什麼,他能解決什麼問題?
  • 產品經理3000問|做產品的過程中,你可能遇到這些問題
    有時候,我們覺得問題無法解決,可能和我們不能正確認識問題的關鍵所在,也可能和我們的方法、技巧不對有關,還可能和我們看待問題的方式有關。在0到1的這個階段中,它的關鍵是能否很快加速地完成到1的結果。找到哪些功能和需求是最核心的,先實現這些東西,再去驗證。如果驗證結果不好,說明發展的方向可能是有問題的,就需要做調整,趕緊去驗證另外一個方向。在此過程中,產品經理一定要注重與團隊成員的協調溝通,讓團隊成員明確產品處於0到1的階段,調整好包容和勇於不斷試錯心態。
  • 經驗總結 | 產品經理高質量產物的五步思維法
    高級產品經理梳理後,快速列出以下幾點:關鍵目標:刺激轉發找出流程性的東西:轉發截圖、送獎勵幣找出牽扯到的人員:轉發者、後臺、接收者要素:激活碼、(送)獎勵幣幾個需要獨立思考的方面:活動方案+技術實現+數據監測…….
  • 一個項目帶你走進產品經理的世界(2):需求分析
    這個產品滿足了用戶快速生成每日自定義早報內容的需求,節省了用戶整理早報的時間,提高了輸出每日早報的效率。3. 用戶在什麼情況下有這個需求?不同場景下的需求是一樣的嗎?「簡報生成器」的使用場景:用戶需要在自己管理(運營)的社群裡發送早報 / 午報 / 晚報的時候,才需要用到這個產品。
  • 如何全面建設B端產品中的數據遷移方案
    在新系統替換老系統或者系統升級的項目中,難免會存在數據遷移的工作,並且隨著業務系統和數據結構的複雜性,數據遷移的難度越大。這亦要求在項目實施的前期,根據客戶的需求儘可能全面地考慮到各個方面,輸出一份詳細的數據遷移方案。
  • 記者也得做產品經理?詳述新聞業為何需要產品思維
    一個好的產品經理應該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偏見,並且努力使得偏見被控制。看似無害的偏見可能對思維過程產生負面影響。Optimizely的高級產品經理Kris McKee警告說,擁有產品思維的人,在設計解決方案時必須將自己的觀點中走出來。McKee說,「年輕的產品經理經常犯的錯誤就是——認為自己就是他們的用戶,但其實並不是。」
  • 產品經理的期望薪資,要多少合適?
    產品經理的薪資預算包括:專業能力+項目經驗+行業經驗我們始終要明曉的一個概念,產品經理並不等同於創業者,企業在招聘產品經理時,是需要產品經理為企業創造價值,解決問題,而不是作為投資人對應聘者進行「價值投資」。一、薪資預算1.
  • 如何評估一個人適不適合做產品經理?
    總結反思,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場景: • 堅持閱讀與交流,吸收不同領域的知識,如:心理學、經濟學 •能夠將過往經驗提煉出標準化、可復用的方法論 • 反思已完成項目過程中,個人思考決策、團隊協作等表現不好的地方,並重新思考更優解決方案
  • AI產品經理的入門必修——概念篇
    編輯導語:隨著各行各業的豐富,產品經理的崗位職責也越來越細緻;如今科技發展迅速,AI人工智慧已經開始深入生活中,AI產品經理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AI產品經理的學習概念分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經過近幾年來的發展,產品經理的崗位職責劃分的越來越細,對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