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付愛打小報告的人?

2021-02-18 ELLEMEN睿士

出來混

都要講究點方式方法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社會人」,僅僅佩戴「小豬佩奇三件套」可不行。

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的ELLEMEN Digital發現了一些「特立獨行」的書籍,試圖向人們提供一些「如何在社會上更好生存」的實用技巧。這些書,正從一些出乎意料的角度為它的讀者帶來觀察世界的新角度。

歡迎收看這一期社會人實用書籍指南,我們可是真的每本都仔細研究了哦:

1. 


《怎樣對付小報告》



「小報告」「殺」人,古已有之。


閱讀精彩度:⭐️⭐️⭐️

實用度:⭐️

「小報告」作為一種歷史現象,在人類社會已經存在了幾千年。千百年來,由於『小報告』的騷擾和肆虐,給國家、社會、民族乃至我們的家庭和個人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命運轉折,大則國破、小則家亡。放到當代,你更會發現:小時候有人喜歡向老師打小報告,長大了,你發現有人會舉報你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的言論。

本書非常嚴肅認真的研究了『小報告』的意義、主要特徵和傳播性質。作者可能是一名歷史愛好者,在書中列舉了很多歷史上著名「小報告」事件,例如褒姒進言幽王、吳起殺妻避嫌、春申君休妻屠子.

 

至於書的實用性.出版於1997年,儘管內容中列舉了不少對付「小報告」和「打小報告的奸人」的辦法,但基本可以統統歸結於為「擺事實、講道理」——例如:「這裡我們給大家介紹的一種對付『小報告』的基本方法,即『以明制暗』。它要求,那些被形形色色小報告所攻擊陷害的對象,只要坐端行正、身正影直,就可以採取光明磊落的公開方法,公然抨擊那些小報告中的不實之辭對自身或他人所造成的侵害。」

2. 


《農民進城防騙手冊》

「城市的道路是寬闊的,城市的建築是漂亮的,

但城市的社會也是非常複雜的。」

閱讀精彩度:⭐️⭐️⭐️⭐️

實用度:⭐️⭐️ 

「自1984年我國放寬了對農民進城的限制至今,數億農民從農村進入城市。」三十多年過去了,城市還是那個城市,你跟進城農民面臨的情況差不了多少。

這套」農民進城使用手冊「系列包含三冊《農民進城打工指南》、《農民進城賺錢秘訣》及《農民進城防騙手冊》。

如果你想要對當代都市騙術進行一個整體了解和考察,本書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光看目錄就能略知一二——本書將城市主流騙術分為「街頭防騙篇」、「求職防騙篇」、「簡訊防騙篇」、「徵婚防騙篇」、「消費防騙篇」及「求醫防騙篇」。

除了由於出版時間的局限而未能收錄當下最時興的「網絡詐騙篇」,書中以一種騙術若干個故事為形式,從火車站的「背包黨」,到街頭「碰瓷」;從「黑職介」到「黑相親」.向廣大初來城市的務工人員詳細闡述了五花八門的騙術。

其中每個故事起承轉合,從騙術形式、騙子形象、到警方破案調查,最後提出應對騙術的方式,一整本不帶重複的騙術大全令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部都市傳奇小說。 但在這個騙子和騙術的迭代速度超過你手機app更新頻率的時代,要想靠一本書來保護自己在城市生活的周全,效果可能稍有不足。

3. 


《精品男人書》 

「男人,把自己當珍珠,

就會有被埋沒的痛苦。」


閱讀精彩度:⭐️⭐️⭐️

實用度:⭐️

如何成為一位寧靜致遠、靈魂散發著香氣的「精品男人」?首要之事是,別把自己看得太高。

本書認為,精品男人之成敗全在細節,「把小毛病改掉才能給自己的品味加分」。比如:「不要用鼻音說話,聽起來像是在抱怨、毫無生氣、十分消極」;「說話要說完整的句子」; 「口頭禪裡的『那個、你知道、他說、我說、啊、呃』多了會讓人覺得你說的話令人煩躁、單調乏味」;「小動作太多,坐立不安、蹙眉、揚眉、抖腿、歪嘴、拉耳朵、扯下巴、搖頭晃腦,會覺得你可笑沒教養」。

從談吐語言,行為舉止,外貌品味到對金錢、成功、人生的看法都有客觀並且帶有點理想化的闡述,比起真的將它作為日常生活準則活成一名精品男人,不妨試試在相親之前研讀一下,或許效果更佳。



4. 


《怎樣寫領導講話稿》 


「我們這裡講的領導講話稿主要是指領導者

在各種會議、活動、儀式上的講話、發言、致辭等。」


閱讀精彩度:⭐️

實用度:⭐️⭐️⭐️

如果你不相信領導講話稿的寫作方法可以複雜到寫成一本書,那麼本書在目錄的時候就讓你改觀——光是領導講話稿的分類方法,書中就提到了6種;然後你還會發現,領導講話稿和領導作會議報告兩者的區別;最後,你要懂得辨別每種主要領導講話稿的特色和作用,它們分別是:部署性講話、總結性講話、交流性講話、表彰性講話、紀念性講話、演講性講話和禮儀性講話。

了解了這些後,你才能真正進入學習如何撰寫以上各種領導講話稿的寫作方法。我們總結了這個主要過程:第一步,領會領導的主要意圖;二,收集材料;三,根據不同性質的領導講話來擬制具體的講話稿提綱;四,按結構撰文;五,修改。

最後,當你在經過深入調查素材、謹慎把握文章立意、通過良好的溝通方式以穩健而充滿激情的文筆寫出一篇完美的領導演講稿時,你或許已經深諳在職場中與領導相處的各種「分寸感」

5. 


《如何帶病赴宴》

 

「旨在幫助人們赴宴時吃喝有度,

做到既不傷感情又不傷身體,

使之人情病情兩不誤。」


閱讀精彩度:⭐️⭐️

實用度:⭐️⭐️

這本小書雖然書名出其不意,但內容本質上和你媽媽或外婆會在冰箱上貼著的「食物相剋圖譜」沒什麼太大區別。要說特點,主要在於編輯領領會了「中國式飯局」的精髓。

就像現在你能看到很多健身達人在教想減肥的胖子們如何吃飯減肥兩不誤一樣,你在這裡能獲得「保命」、「社交」兩不誤的食物知識。



6. 


《教你如何混飯吃》

 

「如何『混飯吃』的技巧,

一直是父子相傳而不能公開發表的一種知識。」

閱讀精彩度:⭐️⭐️⭐️⭐️⭐️

實用度:⭐️⭐️⭐️⭐️

「Annie 並不像一般的所謂白領那樣,壓力和薪水成正比增長,相反,她倒是薪水越高,生活工作越輕鬆,最近還和我說:『不過混飯吃,何必把自己搞的筋疲力盡呢?』」捫心自問,誰不想錢多事少,走向人生巔峰?

乍一看書名,還以為是一本教人「混吃等死」的邪門書,翻開一看,才發現原來是一本集合了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學科的知識,浸淫了中國五千年智慧的俗世哲學,教人走出「越累越不得志」的怪圈,掌握「混」的智慧的職場生存/升職指南。

難能可貴的是,書中有不少機智言論,看起來很符合眼下的「喪」文化:「別指望老闆是伯樂」、「假裝自己才智高絕還是有點難度的,但是假裝自己工作態度認真,卻是非常容易的。」、「真實的東西有時候顯得荒誕而不可解釋,而謊言卻可以編的首尾銜接,連貫自然。」「要有意外感,印象就會越特別。所以要表現自己的誠實,就需要在別人都不誠實的地方表現出來。」

7. 


《挖鼻史》

 

「挖鼻孔是最受男人歡迎、

也是最古老的休閒活動。」

閱讀精彩度:⭐️⭐️⭐️⭐️⭐️

實用度:⭐️⭐️

一本令人困意全無,眼前一亮的奇書。

它在人類的兩大欲望「食」、「色」以外,強行設定了人的第三大欲望——挖鼻子。這個誘惑力實在太大,以至於從個人體驗,升級到了國家和歷史的進程。比如「1066年著名的哈斯丁戰役失敗就是因為哈羅德國王鼓吹挖鼻子習慣,導致指揮戰隊時因為有鼻垢沒有挖乾淨而坐立難安,被敵人乘虛而入。於是,他一氣之下頒布了挖鼻禁令:禁止人們公開挖鼻,並且嚴格執行,凡違者皆處以極刑」,同時他還發明了鎖子甲手套,從操作上防止士兵把手伸進鼻孔。

該書的作者,國際友人羅蘭•胡彈的論述細緻,圖文並茂、用驚世駭俗卻又無比嚴謹的語調引經據典,胡說八道。如果你看這本書的時候,哪怕有一瞬間覺得他寫的確有其事,甚至還想抬起手挖一挖鼻孔,那麼這本書毫無疑問的贏了。

8. 


《怎樣一眼把人看透》

 

會花一天時間購物的人,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現實,

所以到最後多半都無法夢想成真

閱讀精彩度:⭐️⭐️⭐️

實用度:-⭐️

「社會型站姿的人雙腳自然站立,左腳在前,左手習慣於放在褲兜裡,這種人的人際關係處理得很協調,他們從來不給別人出什麼難題,為人敦厚篤實。」

本書將近400頁,從衣著打扮、外貌特徵、行為舉止、言談話語、生活習慣、興趣愛好、人際交往等角度探討了人的內心世界與外在表徵之間的聯繫,試圖幫助讀者花最少的時間、金錢和精力來選擇理想配偶、老闆、人才,朋友、從而趨利避害、收穫幸福美滿的人生。

或許你再也不用去朋友圈測試刷屏的「你由什麼組成」、「多少歲可以退休」問答題,並下意識暗暗對比自己和別人答案的區別。你完全可以攤開這本書,好好端詳一下身邊的人,同時也可以參照研究一下自己,看看是不是可以從停車的位置、走路搖擺的角度、笑的時候是否全身打晃、吃飯速度的快慢,握酒杯的方式等等迅速把人透。

但其實,書裡充斥著「喜歡穿透明內衣的女人,表面雖然誘人,但骨子裡依舊保持著傳統思想」之類的扯淡言論,仿佛在聽一個喝醉酒的人吹牛皮。人哪有可能一眼看透了呢?如果真的可以,豈不是很無趣?

9. 


《如何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現在,誇人「有趣」成了對個人魅力的最高讚賞。」

閱讀精彩度:⭐️⭐️

實用度:⭐️

都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就在2017年,這本手把手教你變有趣的書出現了。它主張有趣是一種可以練出來的技能,人人都是有辦法獲得最高讚賞的。只要你有了好奇心、審美、鑑賞力、陌生化的視角、感知力、智力、眼界、時間和個人空間、想像力、個人特質,完整的三觀等等等等,那麼想要不有趣,也是很困難的。

書中還描述了有趣的人如何「炫」。從朋友圈的「炫」來說,「如果炫耀被人發現是『赤裸裸地炫耀』,其實還好,畢竟真性情!」,如果炫耀被人發現是「明明很想炫耀又怕被人知道我在炫耀,只好偷偷地炫耀又怕被人看不出我在炫耀」的,就很微妙了。

書中建議,下次在發朋友圈之前,還是先反覆琢磨一下自己炫耀的文字和方式,力爭做有趣的人。畢竟「發現一個有趣的人,就是發現一個新的世界——是對舊世界的突破,對新世界的探索。而一個人是否有趣,在於他分享給你的世界有多大。」

■ 但究竟是要多不有趣、才無聊到做完這個表格?!

💊💊💊

最後,以下是為了寫完這篇文章而泡在圖書館兩天的作者在閱覽室的角落裡的兩個小發現:

整理:Leslie

編輯:JC

圖片來自網絡及上海市中心圖書館

相關焦點

  • 「搬動是非」「愛打小報告」的英語口語表達有哪些?
    人多的地方就有是非,總有那些愛搬動是非,愛打小報告的人。那你是一個愛搬動是非,愛打小報告的人嗎?在你年少的時候有過這樣的經歷嗎?緣姐現在還能回憶起當初上學時候愛打小報告的同學。愛搬動是非,愛打小報告的人總是遭到人們的討厭。他們有的時候是想表明自己立場,有的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通過這些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搬動是非」「愛打小報告」的英語口語表達有哪些?那麼英語中類似這樣的表達,又該如何說呢?
  • 幼兒園小囡愛打小報告 遇到愛告狀孩子怎麼引導
    生活之中有許多的小孩子都比較喜歡引起別人的重視,因此在幼兒園裡才會出現小孩子愛告狀的現象,那麼對於這一類的小寶寶應該如何來教育與指導呢?以下就讓我們來詳細的看看吧!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從事幼教工作多年,我發現5-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愛打小報告,很多教師對這種現象感到很頭疼,但又沒有相應的措施解決這一問題。為什麼幼兒對打小報告會樂此不疲呢?怎樣才能減少幼兒的這種告狀行為呢?經過多年的摸索,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首先,平等對待每位幼兒。有些幼兒打小報告的對象往往是教師比較偏愛的兒童。
  • 愛打小報告的人往往不會有好下場
    愛打小報告的人往往不會有好下場                      
  • 打小報告的人,我從小打到大
    比如,職人樹洞脈脈裡一位字節跳動的員工吐槽小報告的帖子,就吸引了不少人注意。但有趣的是:絕大多數留言者都建議帖主毆打打小報告的。  儘管不少打小報告的人會將自己的行為美其名曰「職場吹哨人」,但事實上他們的窺屏並把私人談話上報的行為,與吹哨人的定義半點兒關係,而是幾乎等同於告密的習慣。 道德發展理論中指出,打小報告的行為在13歲以下的兒童裡最為常見。這個時期的兒童對個體原則的認知並不明確,因此會用這種行為來證明自己的好,進而討好權威並拉近關係。
  • 熱衷於打「小報告」,同學關係變疏遠,愛「告狀」的娃還能拉回來
    文|皮球兒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幾乎在每個人的學生時代都會遇到那麼一兩個愛打小報告的人,他們總是留在老師的身邊,做老師的「情報員」。面對這種人,同學們幾乎都是憤而遠之的。如果您的孩子也是一個愛打小報告的人,您又應該怎樣教育和引導他呢?
  • 孩子愛打小報告?正義感和情商2選一,該如何教孩子選擇?
    但由於此階段孩子尚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或是這種能力比較薄弱,因此他們才會頻繁出現打小報告的情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打小報告的情況會逐漸減少、那麼,對於孩子打小報告的行為,父母究竟該如何應對呢?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找到孩子打小報告的原因。
  • 愛打小報告的孩子,他們心裡有著隱秘的需求,成年人要看到
    我們發現幼兒園的孩子特別喜歡打小報告,無論在任何時候他總是跑來告訴老師班裡的同學,這樣不對那樣不對,還有很多的寶寶他們會回家之後告訴自己的父母,今天誰誰誰在學校做了什麼惹怒老師的事情,其實這些愛打小報告的孩子,他們並不是壞孩子,家長可千萬別冤枉他們。小朋友有多愛打小報告?
  • 孩子愛打小報告?這是孩子認知規律發展的結果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愛打小報告」的孩子:有人打架了他跑去告訴老;有人推他了,他回家告訴家長;有人被媽媽教訓了孩子打小報告的心理動機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愛打小報告的孩子一般是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孩子。這是因為他們正處於「他律道德階段」。
  • 不做萬人嫌,幫愛打小報告的孩子走出「社交黑洞」
    如果你問一個孩子,他會告訴你:這樣的同學不受歡迎,是因為他們「愛打小報告」。一個「愛打小報告」的孩子,首先破壞掉的是社交圈中最核心的價值體系—信任。誰都不放心跟「愛打小報告」的孩子交朋友,因為大家都擔心自己會被舉報。不僅如此,如果大人發現一個孩子總愛告其他人的狀,那麼他說話的可信度也會降低。所以,愛打小報告,無疑成為兒童社交中的「黑洞」。
  • 那個打小報告的人,不可恥
    「打小報告」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裡,似乎是一件可恥且卑劣的行為,喜歡打小報告的人自然也都是陰險小人,會被眾人排擠,在職場中尤為如是。
  • 孩子愛打小報告,注意幾點,幫助父母正確認識背後的原因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行為會產生諸多新變化,其中打小報告就是最為常見的新行為之一。但是他們已經開始形成自己的判斷和好惡,於是採取直接而笨拙的打小報告形式來表明自己的意見。那麼孩子愛告狀的背後具體到底有哪些原因呢?
  • 打小報告的人,活得有多討厭?!
    打小報告的人,活得有多討厭?!
  • 原來孩子愛打小報告背後的真相是這些!
    愛告狀的孩子就是品德有問題嗎?老師和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喜歡告狀的孩子? 01 孩子「告狀」的背後 班上總有幾個「告狀大王」,一會是「老師,xx 作業沒寫完」,一會是「他打我」,一會是「老師,他考試作弊」。
  • 美國老師如何處理學生打小報告
    原標題:美國老師如何處理學生打小報告 喜歡「打小報告」、「告狀」是5-10歲兒童的通病,許多老師對此頗為頭疼。因此,不少老師會在課堂下「禁狀令」,制止孩子們互相之間因為一些瑣事而不斷向老師報告。 美國的孩子也一樣,5-6歲這個年齡的孩子也很愛打小報告,一點點小事就會招來這麼一句「I am going to tell on you」(我要到老師那裡告你)。那麼,美國老師是用什麼辦法處理孩子之間相互告狀的呢? 愛告狀是年齡特徵決定的 「其實,年少的孩子愛告狀是其年齡特徵決定的。」
  • 孩子打「小報告」,你是怎麼處理的?|每周一問
    @後後每個班級總會有那麼幾個愛打小報告的孩子,特別是在低年級。而他打小報告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舉報別人」,而恰恰是一種吸引老師注意的方式。這樣的孩子往往有天生的交際能力,與老師走得親近。當他來打小報告,老師只需說兩句話——「我已經知道了」「那你有沒有和他一樣的行為」。
  • 面對孩子打小報告,是提倡還是制止?
    說著說著,大家都聊到了『關於同學打小報告』的事。可能,我們幾個傢伙都屬於當時不安分的『非好學生』,所以,我們一起鄙視了一番那些愛打小報告的同學。談笑之後,話題又轉到了當前孩子打小報告方面。快9歲的月月現在讀三年級。她們明天就要開學了。
  • 打小報告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打小報告,暗地裡向領導反映別人問題。出自:梁實秋《槐園夢憶》:「這時候有人向香山慈幼院的院長打小報告:『程季淑不久要結婚了,下半年的聘書最好不要發給她。』」近義詞有:暗箭傷人,反義詞有:直言不諱,打小報告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指暗中匯報。
  • 孩子愛打小報告,被排擠了怎麼破?
    起點君小時候挺不能理解這種打小報告的行為,而且時間久了,大傢伙兒會自然而然地站隊,疏遠這樣的「告狀精」。記得鄭淵潔還曾打趣道:小學班幹部就是培養「漢奸」嘛!3、規則意識的發展我們先舉幾個打小報告的例子:媽媽,哥哥吃飯的時候看動畫片;媽媽,他們過馬路闖紅燈了;老師,多多吃飯前沒有洗手;
  • 南橋:打小報告的孩子沒飯吃
    南橋 旅美學者美國小學老師多半不鼓勵小孩打小報告,有的甚至加以懲罰。我的一個教授琳達上小學時,有次老師上課期間有事出去,臨走前囑咐小孩不要鬧。中文在概念的區分上,有時候沒有英文明確,比如中文裡提到的告密、打小報告,可以用於小孩,也可以用於「文革」中整人式的告密。英文在這方面就弄得很清楚,我博客裡一些留言者說的合理的「告密」,其實屬於debunking(揭露真相),whistleblowing(吹哨),這些和告密或許形式上很相近,但是實質上完全不同。
  • 孩子愛打小報告,容易被小夥伴排擠?讀懂原因才能更好應對
    不過一夥兒小朋友當中總有一個愛告狀的,就像高曉松所說的,人群總會遵循正態分布的原則,一個班裡總有一個愛管事的,總有一個熱心腸,有一個挺「二」的,也會有一個愛告狀的。不過,聽到孩子被喊「大狀」,媽媽也有些擔心,雖然是玩笑,但是如果別人認真了會不會覺得這是孩子人品有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