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網絡暴力法律定義與性騷擾一樣難界定

2020-12-25 中關村在線

  新浪科技訊 9月19日凌晨消息,在人民日報社教科文部昨日召開的「讓網絡遠離暴力」主題座談會中,來自高校、青少年網絡協會等領域的多位專家展開了討論,有專家稱「網絡暴力」的法律定義與「性騷擾」一樣難以界定。

  「網絡暴力」是最近一個非常熱門的詞,但它至今沒有一個明確定義。有專家認為,網絡暴力是指網民在網絡上的暴力行為,是社會暴力在網絡上的延伸。

  自從「銅須門」事件、「虐貓事件」之後,網絡暴力愈演愈烈。包括後來的「姜巖事件」、「後媽」事件等,參與網民數量非常大,不僅在網絡上聲勢浩大,還造成對當事者現實生活的衝擊。

  來自網民的道德審判及謾罵,往往給當事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影響。有專家指出,網絡暴力開始挑戰傳統的社會道德和法律底線,希望運用法律、文化以及道德的手段加以制止。

  但到底哪些行為才屬於網絡暴力?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法學家李顯冬表示,網絡暴力這個詞在媒體學與傳播學可以這麼叫,但法學上目前沒有「網絡暴力」的說法,它就像另外一個很熱門的詞「性騷擾」一樣沒法給予嚴格的法律定義。

  「我曾參加北京市婦女權益保護法的起草,題目是性騷擾,與網絡暴力類似。當時反覆考慮,怎麼能夠把性騷擾這樣一個對婦女界,對於社會上大家討論的很大的問題落實到婦女權益保護的法律問題中來,還試圖建立一些制度,但後來發現性騷擾這個概念太廣了,太難界定。」李顯冬說。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社會學專家周孝正認為,暴力文化在我國根深蒂固,治理網絡暴力就要切斷暴力鏈條。不切斷暴力鏈條不行,暴力一代傳一代,已由現實發展到虛擬。他還拿「人肉搜索」舉例稱,參與「人肉搜索」的網民都認為目的是偉大的,就不擇手段,這是多年來中國人文精神欠缺的一個反映。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傳播學專家匡文波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沒必要過分地誇大網絡暴力的嚴重程度,更沒必要把網際網路妖魔化。

  「其實網絡暴力沒我們想像的嚴重,只是個別人違反道德的行為,通過網際網路傳播放大了。比如罵人,現實生活中罵人知道的人很少,網際網路上罵人大家都知道了。所以,沒必要把網絡暴力的嚴重程度過分誇大。」匡文波說。(全智)

相關焦點

  • 如何界定校園暴力?
    近年來人們對校園暴力越來越關注,不僅在網絡平臺上激烈討論社會的真實案例,而且關於校園暴力題材的影視作品也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在全球範圍內,校園欺凌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據WHO對48個國家資料的統計,各種形式校園暴力的發生率高達60%,校園暴力是15~44歲人口的主要死因之一。校園暴力除了肢體暴力,被孤立、被排斥等隱形暴力和語言暴力同樣普遍存在,卻更難以界定。是不是自己被排斥或被辱罵就是遭受校園暴力了呢?校園暴力本身又該如何下定義呢?
  • 受害者披露網絡性騷擾到底有多「毒」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相關報導網絡性騷擾手段隱蔽危害更大專家稱網絡平臺須強化責任營造向善網絡環境對話動機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和社交軟體的發展,不僅僅是未成年人,一些大學生、職場女性也面臨著網絡性騷擾的問題。網絡性騷擾涉及哪些法律問題,又該如何祛除這些不良信息?圍繞這些問題,《法制日報》記者與業內專家展開了對話。
  • 經濟學家被指猥褻毆打女乘客 「蹭胸」算性騷擾嗎?
    「性騷擾」這樣一個自帶「灰色」屬性的詞彙再一次引爆輿論。女孩強調自己被「蹭胸」後遭「扇耳光」對待。而經濟學家仲大軍則強調,女孩兒不尊老,自己被言語暴力了,所以動手打人了。他為了回應紛擾的網絡質疑,甚至寫了一篇長微博。
  • 猥褻兒童,國外如何界定
    該男子供述稱,自己始終沒有觸碰過該女童,對她也不懷任何性意圖。 伴隨社會的發展變化,日本的相關法律在不斷修改、完善。今年11月,茨城縣守谷市22歲小學男教師篠田泰輝因在網絡空間涉嫌強行猥褻罪被捕。他通過社交軟體,把自己偽裝成女學生,誘導一名9歲女童給他發裸體照。 眾所周知,日本已進入超高齡社會,越來越多的老人需要接受專門護理。
  • 法律究竟如何看待性騷擾
    隨手一搜索,某百科上對「性騷擾」是這樣定義的:「指以性慾為出發點的騷擾,以帶性暗示的言語或動作針對被騷擾對象,引起對方的不悅感,只要言語或行為令他人感到不悅或有被冒犯的意圖,且被認定存有性相關的暗示,都算是性騷擾。」國內法律首次涉及性騷擾,是2005年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
  • 校園暴力頻發 專家:建議從國家層面對校園欺凌作出定義
    對於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多位全國人大代表認為,將校園欺凌和暴力的防治工作落到實處,僅憑一紙文件是做不到的,還需要政府、家庭、社會、學校等各方面長期、艱難、細緻的工作和共同努力。建議從國家層面對「校園欺凌」進一步作出詳細定義,完善相關立法,制定反校園欺凌專項法律,加大未成年人保護力度。校園欺凌缺乏明確定義就在上個月,一段視頻引起關注。
  • 如何界定和判責「性騷擾」?
    如果不幸遇到「性騷擾」,你是否能夠勇敢說「不!」?你又該如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儘管司法實踐中已經嘗試對性騷擾行為進行定義,但是當前我國大陸法律規範體系中並沒有關於性騷擾的明確定義。區別於刑法上的強姦、強制猥褻等暴力性性犯罪,性騷擾通常被認為是性侵犯的一種較輕微的表現形式。從性騷擾者的主觀故意看,其並非是想傷害他人的身體,而是無視他人人格尊嚴的存在,是對民事法律規範所保護的民事主體人格尊嚴權的侵犯,從性騷擾造成的後果看,主要不是身體上的傷害而是精神上的損害。
  • 舉報北航教授陳小武性騷擾 羅茜茜微博地址 性騷擾怎麼定義
    2.黃段子和性騷擾的區別在哪裡?  李明舜(中國法學會婚姻法副會長、中華女子學院副院長):  一般的黃段子或者玩笑調侃,和性騷擾是有區別的。性騷擾在本質上是性別歧視的產物,將女性作為滿足性需求的工具,它產生的原因在於有權力的一方去控制弱勢的一方。  另外,性騷擾的主觀標準也很重要。
  • 【專欄 • 凡事有因】職場性騷擾和職權騷擾的現狀
    相比於國外性騷擾獨立立法,目前我國的法律僅有針對性騷擾的簡單法條,處於萌芽階段,並未從根本上解決性騷擾如何界定、取證、被害人的保護、救濟渠道、舉證責任、量化僱主責任等一系列實質問題。《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第三十三條中針對性騷擾的形式歸納為,「以具有性內容或者與性有關的語言、文字、圖像、電子信息、肢體行為」。
  • 專家建議從國家層面對「校園欺凌」作出詳細定義
    專家建議從國家層面對「校園欺凌」作出詳細定義制定反校園欺凌專項法律修改完善未成年人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細化預防懲治校園暴力行為的法律規制標準,針對未成年人的特點進行特殊保護和教育,通過法律手段對校園暴力行為進行幹預和懲罰。
  • 網路遊戲涉賭界定存在法律空白
    然而,今天《法制日報》記者致電杭州市公安局網監分局董副局長,對方卻稱自己並不知道這件事,公安機關肯定沒介入調查。由於法律缺席,備受關注的盛大邊鋒「港式五張牌」遊戲事件再次顯得撲朔迷離。盛大邊鋒已關閉此款遊戲前不久,中央電視臺曝光了盛大邊鋒旗下「港式五張牌」遊戲存在網絡賭博嫌疑。
  • 未成年人保護法首次定義學生欺凌,專家解讀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首次對學生欺凌進行了定義。相關專家指出,新法將精神損害納入到欺凌範圍,概念的界定更加精準,同時明確規定了學校要有防控與處置機制,但學校防控欺凌的工作制度如何建立,還有待於教育行政部門進一步明確並出臺配套規定。
  • 性騷擾立法的意義:來自韓國#MeToo運動的啟示
    視覺中國 圖韓國性侵犯的法律對性侵犯和性騷擾的立法需要分開討論,性侵犯普遍被認定為性犯罪,屬於刑法範圍,而性騷擾,即便立法,也未必是刑法範圍。在韓國法律中也是如此。對於性侵犯,韓國法律並沒有如美國司法部一樣的總括定義。
  • 論產品缺陷的法律界定
    一 、產品缺陷的定義  在美國,1965年的《第二次侵權法重述》第402A條把缺陷定義為:「對使用者或消費者或其財產有不合理危險的缺陷狀態。」在日本,《製造物責任法》第2條第2款規定:「本法所稱的缺陷,是指考慮該製造物的特性、其通常遇見的使用形態、其製造業等交付該製造物時其他與該製造物有關的事項,該製造物欠缺通常應有的安全性。」
  • 【紀念「北京+25」】中國落實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戰略目標:進展...
    2018年3月,全國婦聯權益部發布《婦聯組織受理家庭暴力投訴工作規程(試行)》,等等。司法實踐方面,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國法院共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5749份;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最高法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專家先後為多地因長期被家暴而實施「以暴制暴」婦女的家暴案件出庭作證。
  • 外媒調查:全球女性被性騷擾現狀觸目驚心
    圖據CNN「強姦是性騷擾的一種極端後果,」防止暴力侵害婦女和女童全球公益計劃的負責人雷切爾朱克斯稱,但其實還有「無數的(性騷擾)行為」。朱克斯相信,性騷擾已成為眾多地區女性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公共場所。自從美國女演員阿莉莎米拉諾呼籲女性大聲說出她們的性騷擾經歷後,# MeToo運動在社交媒體上迅速走紅。
  • 網絡暴力的案例分析具體內容,網絡暴力違法嗎
    網絡暴力——網絡暴力的案例分析具體內容網絡暴力違法嗎要看情節,只要達到法定情節,就違法。一般網絡暴力是語言辱罵等非接觸傷害。情節輕微會受到行政處罰,嚴重就是會承擔刑事責任。網絡暴力——網絡暴力違法嗎一、網絡暴力違法嗎網絡暴力是違法行為,針對網絡暴力的發生,我國在2014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通報《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首次劃定個人信息保護的範圍,明確利用自媒體等轉載網絡信息行為的過錯認定,以及如何對網絡水軍進行規制。
  • 斬斷「鹹豬手」須法治助力 人大代表建議建立性騷擾處置機制
    「性騷擾」是困擾女性的「隱痛」 資料照片 近日,一段「女子地鐵喝止並怒罵偷拍男」的視頻在網絡熱傳。「性騷擾」是困擾女性的「隱痛」,我國目前針對性騷擾的立法尚有欠缺,這也使得女性群體處於弱勢地位。為此,市人大代表陸洋建議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以及舉報投訴機制。
  • 法律知識:性騷擾與猥褻有什麼區別,將面臨什麼法律制裁?
    性騷擾是指帶性暗示的言語動作。是性歧視的一種形式,有口頭、行動、人為設立環境三種方式。性騷擾與猥褻的區別主要在於:一是兩者的表現方式不同。性騷擾有口頭、行動和人為設立環境三種表現方式,猥褻只有行動一種表現方式。二是兩者的激烈程度不同。性騷擾行為的激烈程度相對較低,有些是趁人不備或是暗中進行;猥褻行為的激烈程度相對較高,有些是明目張胆或是公開進行,有些甚至採取強制手段進行猥褻。
  • 北京市政協委員關注校園霸凌:明確法律界定
    的文章在網絡上流傳,讓「校園霸凌」再次成為熱議話題。就如何向校園霸凌事件說NO,也在今年的本市「兩會」上成為部分委員關注的話題,大家紛紛支招,為避免這類事件發生「開藥方」。「校園霸凌需要一個清晰的界定,學校、社會、家長都要有所作為。」市政協委員、延慶區第四中學教學副校長徐紅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