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遂就沒事?法律究竟如何看待性騷擾

2020-09-20 北京恆略律師

在公眾既定認知裡,性騷擾和性侵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程度,但凡未遂,都可以輕描淡寫批評教育帶過。然而面對職場乃至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性騷擾,很多人不免發問,這類行為真的無需承擔法律責任嗎?

在性騷擾首次寫入婦女權益保障法兩年零7個月之後,第一個因性騷擾被處以刑罰的案件終於在四川省成都市出現。然而,公眾對構成性騷擾要符合哪些條件,哪些情形下可以要求追究性騷擾者法律責任,依然困惑和茫然……

近日,EDG前工作人員在微博爆出自己在EDG工作期間曾受到性騷擾的事件引起網民的一陣熱烈討論。根據網路上爆出的截圖來看,女當事人在EDG俱樂部工作期間被一名攝像人員「阿遠」性騷擾,時間長達一年,期間當事人向公司上司匯報並強烈要處理騷擾者,而領導包庇和冷處理此事件和騷擾者。而女主即使後來有人保護她,但還是受到了多次性騷擾。

首先,我們來談談性騷擾與性侵都有哪些區別?

性侵害是指加害者以威脅、權力、暴力、金錢或甜言蜜語,引誘脅迫他人與其發生性關係,或在性方面造成對受害人的傷害的行為。隨手一搜索,某百科上對「性騷擾」是這樣定義的:「指以性慾為出發點的騷擾,以帶性暗示的言語或動作針對被騷擾對象,引起對方的不悅感,只要言語或行為令他人感到不悅或有被冒犯的意圖,且被認定存有性相關的暗示,都算是性騷擾。」

國內法律首次涉及性騷擾,是2005年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當時修訂法案的時候,專家們也討論過這個問題,但最後並沒有達成一致,主要是因為「性騷擾」的界定確實比較困難。語言、行為、圖像或者簡訊都有可能構成性騷擾,但是性騷擾的很重要的前提是被騷擾的人不願意,即違背對方的意志,這個比較難以界定。

比如說通過手機發的黃段子,我不知道你是否願意,有時接的人覺得無所謂,但是有的人可能就不願意收到這樣的簡訊,他會覺得這對他是一種傷害。你說這算不算性騷擾呢?在這些具體情節上,哪些屬於違背他人意志的,哪些不是,專家有不同意見。從立法角度不想一步到位,所以只是作了一個倡導性的規定,『禁止性騷擾』,而沒有對什麼是性騷擾界定。而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如果你不知道什麼叫做越界,你就很難保障自己的權利,也很難保護好自己

目前發生的性騷擾案件,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熟人之間的性騷擾,可以稱為「辦公室性騷擾」。對於這類性騷擾,受害者一定要有保存證據的意識,可以採取錄音、錄像、進行受傷鑑定、尋找證人等方法,固定證據,揪出辦公室「色狼」。
另一類是陌生人之間的性騷擾,可以稱作為「公交車性騷擾」。這類性騷擾經常發生在地鐵、公共汽車等公眾場合。從行政管理的角度,公共管理部門可以採取一些措施預防性騷擾的發生。比如,在一些西方國家,在深夜乘坐地鐵時,強制男女分別乘坐不同車次。而在公共汽車站、港口碼頭等公眾場合安裝攝像頭,也是減少性騷擾發生的有效手段。

性騷擾能判刑嗎

只有情節嚴重,構成猥瑣罪才會判刑。目前,我國對「性騷擾」行為的法律適用常見於法律法規。如《憲法》第38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民法通則》第101條和第120條規定,公民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公民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2005年修訂後的《婦女權益保障法》明確提出了「性騷擾」的概念。第四十條規定:「禁止對婦女實施性騷擾。受害婦女有權向單位和有關機關投訴。」第39條規定,婦女的名譽權和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宣揚隱私等方式損害婦女的名譽和人格。

性騷擾處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五款規定: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幹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就哪些性騷擾行為可以追究刑事責任,目前沒有統一標準。一般來說,如果當事人採用威脅、暴力的手段進行性騷擾,就有可能構成犯罪;如果以語言、簡訊、電話等方式來進行性騷擾,就可能屬於一般違法行為。

遇到性騷擾,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第一時間表明立場,態度必須明確,十分明確的拒絕。

第二,表明態度時,反應不要過於強烈,尤其不要用十分激烈的言辭,以免惹惱對方,激起對方的攻擊欲和暴力行為。

第三,告知如果不停止行為,將會報警處理,讓其考慮後果,並找機會離開。

一般來講,「性騷擾」由於是在比較隱秘的地方實施,因此取證比較困難。性騷擾方式多以語言、文字、圖像、信息、肢體行為等為主。由於取證較難,女方很難勝訴。在現實中,在歷經性騷擾後,因證據不足或委曲求全,而選擇沉默的受害者並不少見。

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會長夏吟蘭教授通過《青年周末》告誡那些遭性騷擾所困擾的人:「遭遇性騷擾的職工應該注意保存證據。特別是一些性騷擾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經常性的,對於這樣的性騷擾來說,取證難度就要小一些。現在手機基本上都有錄音功能,所以保留證據比以前相對容易一些了。」

此外,有律師認為,這起案件還給職場女白領們提供了一個借鑑,即:在受到性侵犯時,除了留物證之外,也要注意尋找公司單位裡的證人。

如果您有法律問題,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及時諮詢專業律師,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相關焦點

  • 與犯罪未遂有關的法律法規匯總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今天法納君為大家梳理了全國及各地的刑事法律文件中對未遂所做的規定四、 關於犯罪預備、未遂的認定實施本意見規定的行為,符合犯罪預備或者未遂情形的,依照法律規定處罰。從實踐來看,組織考試作弊的案件不少在考試開始之前即被查處,此種情形之下組織考試作弊的目的未能實現,究竟應當認定為犯罪既遂還是未遂,實踐中存在不同認識。
  • 犯罪未遂,如何量刑?
    在刑法案件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這是犯罪的形態,對於刑法量刑起著決定作用。如果不能正確區分犯罪未遂與既遂,就無法正確的量刑,無法做到罪刑罰相適應。1、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區別在於哪裡?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兩者存在很大區別。在定義上,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實施完成的是既遂。實際上,在司法實踐中,認定犯罪未遂和既遂,還要具體看涉及的罪名。有些罪名是行為犯,有些罪名屬於結果犯。
  • 共同盜竊中存在犯罪未遂嗎,應當如何認定未遂?
    那麼,共同盜竊中存在犯罪未遂嗎,應當如何認定未遂?網友諮詢:如何認定共同盜竊中犯罪未遂?湖南安必信律師事務所周理律師解答:在盜竊犯罪案件中,盜竊未遂的情形不以犯罪論處,但是如果情節嚴重的未遂,則應當以犯罪論處。盜竊罪既遂與未遂的判斷標準:採取控制說(失控說),失控,並不意味著被害人能找回被盜竊物,只要被害人當時失去了對財物的實際控制,就認為已經失控。
  • 深圳女顧客遭男伴下藥案:究竟是犯罪預備,還是犯罪未遂
    關於這個案件中,嫌疑人對女伴水杯撒藥的行為究竟構成犯罪預備還是犯罪未遂,眾說紛紜。我認為,嫌疑人的行為構成犯罪預備。不管什麼觀點,我相信大家都對犯罪深惡痛絕,我們探討究竟是哪種犯罪形態絕對沒有為罪犯辯護的意思,我們都不是水軍,與嫌疑男一千萬竿子打不著。不管是犯罪未遂還是犯罪預備,只是犯罪形態不一樣而已,但都屬於犯罪的未完成形態,已經涉嫌犯罪。
  • 女大學生把寶寶扔廁所,事後假裝沒事去上課。法律是如何評價的?
    本案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僅做法律知識分析,請勿作為他用。那麼問題就來了,大學生翠花在廁所裡將孩子生下後,扔在了垃圾桶裡,差一點導致孩子的死亡,而孩子的父親也不知所蹤,法律究竟該如何對翠花的行為評價呢?本案中,翠花雖然是個學生,但是對於自己生下來的孩子具有法律規定的撫養義務。翠花具有這種義務,並且在當時環境能夠履行,卻不履行,構成對嬰兒的遺棄罪。翠花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罪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搶劫未遂罪量刑標準如何規定
    犯罪未遂的在量刑時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搶劫罪是以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為特徵的侵犯財產權利,同時也侵犯人身權利的犯罪。那麼搶劫未遂罪量刑標準如何規定的呢?接下來劉軍鵬律師就來為大家解答。  一、搶劫未遂罪量刑標準如何規定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1、入戶搶劫的;  2、在公共運輸工具上搶劫的;  3、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
  • 關於教唆未遂的思考
    對於如此混亂的理論且不說在司法實踐中如何運用,有何實際意義,即便是在理論研究中意義也不大。刑法首先應當是一種行為規範,然後才是裁判規範。不論是刑法典,還是刑法理論都不能脫離民眾的常識、常理、常情,如果一種理論純粹是學者的自娛自樂玩具,那麼這種理論就是不合理的,是失敗的。法學作為一門實踐科學,其理論只有得到民眾的認同,便於在實踐中運用,這才能體現理論的價值。
  • 犯罪未遂處罰情況是怎樣的
    犯罪未遂的類型有兩種:  一是實行終了的未遂與未實行終了的未遂;  二是能犯未遂與不能犯未遂。  前者以犯罪實施行為是否實行終了為標準,後者以行為的實行能否實際構成犯罪既遂為標準。  對於未遂犯的處罰原則問題,應當注意兩個方面:一是以既遂犯的處罰為參照,二是適當從寬處罰。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 大學生該如何看待性行為?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性觀念
    大學生該如何看待性行為?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性觀念以至於很多人的性行為都走在了性教育之前。而這些人中,就有一個身份是最尷尬的——大學生。大學生是這個社會上被理想化了的集體,明明已經是成年人,可公眾卻下意識地把其當做未成年人,用衡量未成年人的標準去衡量他們的所作所為。又因為大學生享受著社會最好的教育資源,公眾不自覺地給其扣上「克制」、「道德」的帽子。
  • 如何認定瀆職罪中行為犯未遂
    若行為人未擺脫控制即被抓獲,就是未遂。當然,對於行為犯中既遂標準如何確立,理論上存在較大爭議,茲不贅述。筆者認為,既遂標準在行為犯犯罪形態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於每種具體犯罪的性質以及該種行為所侵害的法益不同,很難提出一個所有行為犯均可適用的普遍標準,需要結合具體犯罪的實行行為和刑法所保護的法益來加以確定。
  • 究竟如何區分「犯罪預備、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
    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都是直接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態。而且未完成形態只存在於直接故意犯罪中;在過失犯罪、間接故意犯罪中都沒有未完成形態一說,他們只有是否成立犯罪的問題,成立了既遂就是犯罪,沒有成立既遂就不構成犯罪。一個完整的直接故意犯罪有以下幾個階段:起意階段、預備階段、實行階段、實行後階段。
  • 如何界定理論上的教唆未遂
    對於鄧某的行為如何定性?  【分歧】  對於鄧某的行為的定性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鄧某教唆餘某毀掉偷來的摩託車,但餘某並沒有聽從鄧某的教唆,故鄧某教唆餘某毀掉摩託車的的行為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未遂)。鄧某同時也構成幫助餘某毀滅證據罪(未遂)。
  • 故意殺人未遂,一律不判死刑嗎?這條法律不答應
    這種社會秩序就是法律,各種位階的法律管理著各種層次的人和事務。憲法構建一個國家法律的基調,行政法像俠客,幫你管管不平事。民法像媽媽,管著你的吃喝拉撒。而刑法像嚴父,平時不管你,一旦犯了大錯,就是嚴厲的懲罰。
  • 《帶有惡意的白糖——論不能未遂的可罰性讀後感》
    各國對於未遂的可罰性皆有不同的刑法規定,其中包括繼承傳統蘇俄傳統理論的中國肯定了未遂犯(無論能犯未遂或是不能未遂)的全部可罰性;日本肯定未遂犯的可罰性和不能犯的不可罰;德國較為詳細的將不能未遂劃分為:1.重大無知的不能未遂可以免除或者減輕刑罰。2.普通的不能未遂比照既遂減輕處罰。其實也不難看出德國也肯定了不能未遂的可罰性。
  • 校醫性騷擾被拘!猥褻學生該如何處罰?
    校醫性騷擾被拘!猥褻學生該如何處罰?時間:2018-10-24 22:23   來源:今日頭條 靈壽普法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校醫性騷擾被拘!猥褻學生該如何處罰?校醫,大家都知道,就是學校醫務處的醫生,嚴格來說,校醫不僅是一名醫生,同時他也是一名老師,但近日,南京某大學的一名女學生表示在接受校醫腹部按摩治療時遭到校醫行為和言語的騷擾。新聞一出,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原標題:校醫性騷擾被拘!猥褻學生該如何處罰?
  • 財產犯罪中部分既遂部分未遂的定罪與量刑
    ,即部分既遂部分未遂。對這種案件,應按什麼數額作為定罪量刑的根據,如何適用未遂條款,在司法實踐中理解和執行尚不一致。有的在定罪量刑時只以犯罪既遂額為根據,把未遂額作為一個情節來考慮,有的把未遂額作為定罪量刑的根據,但即沒有分析未遂額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在適用法律條文時,一律按既遂對待,未適用未遂條款,等等。在這些作法都是錯誤的。我們認為,在財產經濟犯罪案件中,既遂額和未遂額都是定罪量刑適用法律條文的根據。
  •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如何界定?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如何界定?判斷嫌疑人的犯罪行為未造成法益侵害結果的形態有未遂和中止,其標準應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從造成行為人未得逞的原因是出於意志以外還是意志以內加以判斷。如果犯意為得逞系因外部因素的介入而導致行為人目的不能得逞既為犯罪未遂;反之,如果行為人系因為主動放棄犯意,中止犯罪行為既構成犯罪中止。依照刑法規定,綜合行為人觸犯的法意及主觀目的和社會危害性,對該行為人在罪責刑相一致範圍內給予刑罰評價。未遂是想而不能,中止是能而不想。未遂,行為人是積極追求並希望發生危害結果的,但是因為客觀原因無法進一步實施犯罪。
  • 女子將雕塑當小三射擊,法律認為犯故意殺人罪未遂,這是為何?
    那麼問題來了,翠花開槍射擊雕塑,對小三根本就沒有任何危害,為何法律依然認為翠花犯故意殺人罪未遂呢?如果殺死了,則成立既遂,沒有殺死,就成立未遂。但是這只是一般的規定,按照司法解釋及相關規定來說,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對象不能犯的問題;二是對象錯誤的問題。對象不能犯,是指因為不存在犯罪對象,導致不可能成立犯罪。比如在荒蕪人煙的沙漠中將稻草當成仇人開槍射擊。
  • 從實務案例看詐騙罪未遂的認定標準
    肖文彬:詐騙犯罪案件辯護律師、廣強律師事務所副主任暨詐騙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主任(專注於詐騙類犯罪辯護十餘年) 何嘉銘:廣強律師事務所詐騙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主要成員一、如何定義犯罪未遂?而且從法律層面上看,雙方籤訂的只是一次性定損協議,而不是一次性賠償協議,故只是對損失數額的確定,被害人並沒有實際交付財物。這也正符合很多被害人及時發覺騙局而沒有交付財物的「詐騙未遂」案件特徵。因此,被害單位的不當行為並不影響對王×自身行為的評定,王×的行為符合詐騙類犯罪的構成要件。
  • 行為人的犯罪未遂與犯罪中止,應當如何認定?
    我國刑法從第23條和第24條分別規定了「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但是法律條文的規定有點抽象,讓一般人看起來好像很容易理解,但實際判斷起來卻不簡單。因此,有必要對這兩個概念進行更深入淺出地闡釋。要把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進行區別,可以從「自動性」這個因素去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