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匆匆,
一轉眼,從春到了冬,
山河收斂,萬物盡藏,
坐在終日亮著燈的樓房,
愈發懷念,小院的暢達。
幼時,家是幾間瓦房,
一院生機,到了冬日,
雖無繁花綠蔭,蝶飛鶯啼,
但有青竹霜柿,暖爐炊煙。
仔細想來,
中國人對小院的執念,
大抵是因著骨子裡的儀式感。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
唯有在敞開式的院落裡,
方能真正觸摸到四時之美。
這個冬天,想在小院,
過有儀式感的生活。
01
最閒適的儀式感
一杯熱茶,一院清歡
在茫茫的大千世界裡,每一個人都應該保有一個自己的小千世界。——林清玄
寒冬,教會人獨處,
獨處時,宜品茶。
2013年,攝影師祥子,
跑到終南山,
親手修葺了一個小院,
院裡有片竹林,開門可見山。
每到冬天,四野靜寂,
百花凋零,她就撿來松針,
泉水洗淨,放鐵壺裡煮,
不一會兒,滿室松香。
下雪的時候,
祥子也試過煨雪煮茶,
茶煙嫋嫋,芳香四溢。
一杯熱茶,一卷書,
一口香茗,幾行字,
祥子把一個人的生活,
過得愜意無比。
獨自飲茶時,宜靜思。
一把椅子,一杯熱茶,
一個人靜悄悄坐著,
冬陽曬在背上,暖洋洋的,
生活疊加在身上的重重壓力,
不如趁此卸下,享受片刻的輕鬆。
小小的院落,
灑滿暖陽,溢滿茶香,
收藏著一個人的清歡。
02
最美好的儀式感
一壺暖酒,一場交心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問劉十九》
入了冬,就憧憬著
圍爐飲酒的肆意;
圍爐夜話的暢懷;
久別重逢的欣喜。
似乎只有冬日,
那些念念不忘的相聚,
才能成真。
當年看《紅樓夢》,
尤愛蘆雪庵聯詩一節,
凜冬風寒,雪落梅紅,
姐妹們齊聚蘆雪庵中烤炙鹿肉,
就雪聯詩,一派天真。
那時,以為日子還長,
這樣的美好,還很多。
時隔經年,少年長大,
才知人事無常。
憶起多年前的那場雪,方醒悟:
大雪常有,一起看雪的人卻難再見。
朋友是什麼?
各自忙亂,互相牽掛,
多年後再見,
相處舒服,無言也暖,
如同《圍爐夜話》中的一幕:
顧篝燈坐對,或默默然無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無所謂樂,不將虛此良夜乎?
一場雪,一壺酒,
一爐火,三兩人,
數句言語,相顧便是心安。
這個冬天,想在小院,
邀三五好友圍爐而坐,
溫一壺暖酒,
一邊談笑,一邊暢飲,
想來如此,這漫漫冬夜,
總算不辜負。
03
最溫暖的儀式感
一碗煙火,一家溫馨
構成生活的更多是且將新火試新茶的尋常煙火,平常小事。——林語堂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離家越遠來越遠後,
終於讀懂了汪曾祺這句話。
四方食事,
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一直喜歡李安的《飲食男女》,
特別是開場老朱給女兒們做飯的場景。
每到周日,老朱就早早起來,
買菜、擇菜、洗菜、切肉、爆炒、燉煮……
他費盡心思,做了滿滿一桌飯菜,
就是為了和三個女兒一起吃頓飯。
一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聊,
幸福而溫馨。
這樣的團圓飯,
是每個中國人心底最柔軟的渴盼。
從落葉歸根,到老家一套房,
從中秋的圓月,到春節的鞭炮,
中國人對家的願望,始終如一。
一家人住在一起,
吃著熱氣騰騰的飯菜,
說點陳年舊事,家長裡短,
人情溫暖,在一蔬一食裡流淌。
這就是冬日小院,最溫暖的儀式感。
04
冬日居小院,把日子過成詩
王小波說: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
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所謂詩意,
不過是花些心思,
把簡單的日子過得有儀式感。
冬日再冷,
也莫忘給生活點儀式感。
想要住在一方小院裡,
聽風賞雪,喝茶飲酒,
呼朋引伴,圍爐笑談,
將凜冽的風雪,擋在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