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前都會經歷一個入盆的過程,就是胎兒頭部向下進入孕媽骨盆,再隨之到達產道,最終娩出。
執筆:張蒙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懷孕雖然是絕大多數女性一生必須經歷的一個重要過程,但並不是想像中那麼輕鬆,成功受孕是漫長孕期的第一步,往後要經歷的辛苦與煎熬是無法想像的。
案例
幸孕姐同事萌萌是下周的預產期,她這段時間特別緊張,時刻都感覺孩子要出生,但是卻一直沒有發動。
熬了幾天,終於等到了預產期當天,萌萌的肚子依然沒有動靜,就是恥骨非常痛,她感到非常緊張,生怕自己一不注意就把孩子給生下來了。
等到預產期已經過了兩天,萌萌感到腹部有強烈的下墜感,她非常害怕,讓老公送她去醫院,說不定寶寶馬上就要出生了。
醫生經過詳細檢查,說孩子可能還要過幾天才出生,讓她再過兩天等出現宮縮了再過來,萌萌決定聽從醫生的建議,先回家觀察兩天看看情況。
可沒想到她剛出醫院,在回家路上就感覺自己肚子下墜越來越嚴重,並且有明顯的疼痛感,小便都快憋不住了。
萌萌嚇得不行,趕緊讓老公掉頭把她往醫院送,果然,到了醫院後,萌萌的宮縮越來越頻繁,醫生見狀說孩子已經開始發動了,立馬讓萌萌進產房待產。
經過漫長的等待,萌萌最終誕下一枚可愛的小男寶,母子平安,一家人高興得不行。
寶寶出生前都會經歷一個入盆的過程,就是胎兒頭部向下進入孕媽骨盆,再隨之到達產道,最終娩出。
當胎兒入盆後,孕媽身體一般會出現這幾種感覺:
胸腔的壓迫感得到緩解,肚子下墜,經常有一種想要上廁所的感覺;尿頻現象加重,由於胎兒入盆,擠壓膀胱,會使孕媽非常想要小便;恥骨痛加重,尤其是大腿根部特別疼,行走和站立時疼痛感加劇;胃口有所改善,孕媽胃部擠壓得到一定緩解,胃口有變好的趨勢。因此,孕媽萌萌在臨近預產期出現的幾種症狀都表明胎兒已經入盆了,隨時都有可能發動娩出。
兩種症狀加重,是胎兒入盆發出的信號,孕媽需早做準備
一、恥骨痛加重
胎兒入盆後會加重恥骨分離,孕媽疼痛感加劇,需注意這幾點:
1、準備休假
胎兒入盆後距離娩出已經不遠了,孕媽必須提前休假,準備待產。
2、注意姿勢
坐著時腰後墊靠枕,躺著時兩條腿中間放小枕頭,站著時保持兩腿對稱,用這幾個小方法可緩解疼痛。
3、使用託腹帶
肚子下墜嚴重,疼痛難耐時,可用託腹帶進行一定改善。
4、 溫水洗澡
洗澡時用溫水能減輕疼痛感,但注意控制時間,家中有人看護。
5、按摩
讓家人幫忙按摩腰背部,可舒緩疼痛。
6、謹遵醫囑
如果疼痛過於劇烈,可尋求醫生幫助,在醫生的建議和指導下進行治療。
二、尿頻
胎兒逐漸向下移動,膀胱受壓迫加重,小便次數增多,5種方式減輕尿頻:
1、控制鹽分攝入量
鹽分攝入過多,容易加重腎臟負擔,破壞體內水鹽平衡,對尿頻有促進作用。
2、保持左側臥睡姿
孕期堅持左側臥睡姿能減輕子宮對膀胱的壓迫,有利於緩解尿頻。
3、睡前少喝水
睡前水分攝入過多容易加重水腫,導致起夜頻繁,孕媽需避免。
4、變換姿勢
小便時可適當變換姿勢,促進尿液排空,減少小便次數。
5、準備護墊
出門時下身最好墊上護墊或成人紙尿褲,以免憋不住漏尿。
ps:臨近胎兒出生,孕媽尿頻是十分正常的一種現象,一定要注意及時排尿,不要久憋,以防尿路感染。
臨產前,孕媽要做好三個準備
1、心理準備
生孩子雖然是一件大事,但千萬不要過於緊張,相信醫生和醫療技術,該休息時休息,該用力時用力,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這樣才能幫助胎兒順利娩出。
2、疼痛準備
分娩時會遭受巨大的疼痛是眾所周知的,只要心態放好,克服緊張和恐懼感,基本可以忍受,孕媽必須要做好準備。
3、物品準備
進入產房前,異地能給要準備好待產包,包括孕媽的衣物、衛生用品、食物以及胎寶的衣物、奶瓶等嬰兒用品,準備迎接寶寶順利出生。
生孩子雖然是一件特別遭罪的事,但聽到寶寶出生時的啼哭,便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孕媽放鬆心情,積極待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