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女人來說成功懷孕,僅是萬裡長徵中的第一步。之後的艱辛和難熬,只有經歷過的寶媽才知道。
生活中並不像電視劇演的那樣,懷孕後吃好喝好靜等生娃。懷孕的不易,真是說不清道不明。
佳佳懷孕之路可謂艱辛,從強烈的孕吐反應,到孕中期的失眠,再到後期的恥骨疼痛浮腫。
孕期該經歷的,佳佳全部都經歷了。就連到了預產期,寶寶也遲遲不發動,讓佳佳非常著急。
就在超過預產期1天後,佳佳到醫院檢查。醫生告訴佳佳一切正常,先回家再等等。
就在佳佳回家的路上,有種憋不住尿的感覺,覺得有東西往下墜。佳佳害怕極了,連忙叫老公掉頭回醫院。
當佳佳回到醫院沒多久,就被推進了產房,很快孩子就生出來了。佳佳還開玩笑的說,「這孩子脾氣隨誰呢?咱們著急的時候他不急,咱們不急了,他反而著急了。」
胎兒入盆,就是寶寶的頭部到達孕媽的骨盆內,這時孕媽的上腹部會有一定的舒適感。
入盆後孕媽會有這些感覺,比如:
①上身舒適輕鬆,但由於肚子下墜,總想大小便的感覺
②出現尿頻尿急現象加重
③感到恥骨疼痛,大腿根明顯不舒服很疼,特別是站起來和走路的時候,疼痛更明顯
④胃口變好,入盆後胃部的不適感減輕,吃的多呼吸順,胸悶氣短也減輕了
以上這些都屬於入盆後的症狀,不同的孕媽感覺不同,孕媽可以參照自己的身體變化,來判斷寶寶的入盆情況。
症狀一:恥骨疼痛
胎兒入盆後,孕媽明顯感到恥骨疼痛。這是寶寶的頭部讓恥骨分離,而引起的疼痛感。當恥骨疼痛加劇,預示寶寶已經入盆,孕媽要注意這六點。
1)準備休假
入盆後離生產不遠了,要及時休產假多休息。必要時用託腹帶緩解一下疼痛。
2) 站坐臥要當心
站立時兩腿儘量對稱站,坐著時最好墊個靠墊或腰枕在後背,躺著的時候可以放個小枕頭在兩腿之間,這些都能緩解疼痛感。
3) 溫水洗澡
溫水洗澡有助於緩解疼痛,但時間不要太長,選擇家中有人時再洗。
4) 上下床要慢
疼痛感會使上下床不便,此時找家人幫忙,或將兩腿平行移到床邊,再從床邊移上床。
5) 按摩腰背
疼痛不舒服時,可以請家人幫忙按摩,從後背到腰部輕輕按揉,可緩解疼痛。
6)遵醫囑
當恥骨疼痛難忍時,可在體檢時告訴醫生,藉助治療來緩解。
症狀二:尿頻
胎兒入盆後,位置下移擠壓膀胱,讓尿頻加重。孕媽做好這五點,有助於緩解尿頻。
1)少吃鹽,嚴格控制攝入量
鹽吃的太多,會增加腎臟負擔,引起體內水鹽失衡,加重尿頻。
2)左側臥睡姿
孕期的正確睡姿是左側臥,能減少對泌尿系統的壓迫感,緩解尿頻。
3)睡前少喝水
晚上臨睡前不要喝太多的水,否則頻繁起夜會影響睡眠。
4)更換體位
出現排尿困難的孕媽,可以嘗試左右更換體位,幫助膀胱排空。
5)備好護墊
外出避免漏尿產生尷尬,要備好護墊,以防萬一。
小貼士:孕期尿頻情況屬於正常現象,不要憋尿,及時排尿。還要注意陰部的衛生和護理,防止泌尿感染的發生。
1)心理準備
分娩是必須要經歷的過程,要相信醫生和醫學,能保護媽媽和寶寶平安。
孕媽要全力的配合醫護人員,該用力用力、該休息休息。保持心情平和,不要太緊張。
2)疼痛準備
分娩都會疼痛,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只是疼痛的時間跟感受不同。
分娩的疼痛基本都是能承受的,孕媽要克服恐懼和緊張,放鬆身體和心情,會讓疼痛減輕,分娩更順利。
3)物品準備
分娩前要備好待產包,必要的東西不能忘。
俗話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經歷過分娩的痛苦,便迎來了可愛的寶貝。胎兒入盆要當心,預示寶寶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