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帝網 樂天 1月22日報導
據42章經報導,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張首晟日前在一場區塊鏈主題分享會上表示,自己4年前就非常關注區塊鏈,網際網路行業也體現了一個特徵: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過去,美國網絡的資源幾乎被 AT&T 一家壟斷,這和當時候的網絡技術Circut Switching 有很大的關係。
最初,AT&T 也面臨過一定的競爭,但等到公司足夠大,效率和規模足夠優秀,最後就會出現一家壟斷的現象,壟斷美國戰後 30、40 年的網絡市場。
但是,往往技術的發明會導致合久必分。 TCP/IP 協議的發明,就促進了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Packet Switching 取代了 Circuit Switching。
我們所有的通訊都是通過一個個小的Packet 相互通訊,這使得通信效率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沒有必要有一家公司來壟斷整個網絡的資源,這樣就迎來了一個合久必分的時代。
當合久必分的局面持續了一段時間後,人們發現一個問題:雖然最底層的網絡通訊非常去中心化,大家也會在每個網站發表自己的信息。
但是對整個信息沒有一個系統的組織架構,這使得信息很難被找到。在這種需求的推動下,美國就出現像谷歌這樣中心化的一個搜索公司。
如同當年 TCP/IP、Packet Swtiching 能夠打敗一個 AT&T 這樣的巨人,區塊鏈又讓一個網絡去中心化的時代來臨,又到了一個合久必分的時代。
人和人之間又可以通過區塊鏈回到一種 P2P 的交流方法,更加神奇的是,人們可以在這個平臺上交換價值。
價值是一個很難交換的東西。網際網路第一波只是交換信息,但到了第二波希望能夠交換價值,因為價值的核心就是要大家有一個共識。
大家就想到區塊鏈的技術可以把經濟行為加上隨機的數學算法使得網絡達到共識,比如說通過計算一個 Hash 函數的辦法,對共識進行投票,這就是整個區塊鏈上面達到一個新共識的機制。
大家可能很難理解,為什麼這個共識的機制本身會有很大的價值。事實上物理學裡面有一個非常深刻的概念叫熵增,就是物理世界看起來是總是走向無序。
但生命世界和物理世界不太一樣,生命世界確實越來越走向有序。走向有序的行為是把熵減少的一個行為,但是整個系統的熵還是在增大。
因此,生命行為就是把自己的熵減小了,使周圍的熵增大了。
這在共識機制上也是一樣。如果我們要達到共識就是要把熵減少,大家如果意見非常不一樣的話,熵也就很大,因為非常無序。
但是如果能夠統一意見,達到一種非常有序的狀態,它必然是減小熵的一種行為。然而,減少熵的行為必然會增高周圍世界的熵。
因此,當時提出來的算法是通過一些 Hash 函數的計算,這雖然看起來是浪費了一些周圍世界的能量,其實得到了一種更可貴的財富,也就是共識。
在這個意義下,區塊鏈的共識系統有點像生命系統本身,自己的熵在減弱,它達到了共識,但使得周圍的系統熵變大。這是一個代價,但相比別的系統來講,這個代價還是非常小。
所以,一旦我們有了共識之後,就會有一種信任,人和人之間會有一個新的合作機會。所以,我把這個新的時代稱為:我們的信念是建築在一個數學的算法上面,In math we trust。
在今後的系統中,中心化平臺就不再需要,取而代之的是我們能夠建立一些 P2P 的區塊。通過開源的投票模式,大家可以用透明的算法,定義這個Community裡面的遊戲規則。
這就更能導致一個新的網際網路的革命,一個合久必分的時代就又會到來。
其實人工智慧現在碰到了一個很大的瓶頸,因為如果 AI 要非常大的進步,它必然要需要很大的數據,但是現在的數據提供方都沒有足夠的激勵機制提供極大量的數據。
但一旦有了區塊鏈之後,如果創造數據能被價值化、共識化,就會形成一個大的數據市場,使得人工智慧也能夠更往前進一步。
當然,我們最大的願望,是通過區塊鏈的技術使得我們的社會能變得更加美好,使得人們能夠通過數據的分享創造和達到價值,這樣也能使社會能夠更加公平,讓大家有更多新的機會。
總的來說,就像整個人類的歷史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覺得區塊鏈技術也使得網際網路時代也到了一個新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時代。
我們正是面臨著區塊鏈和去中心化技術給這個時代帶來的這場新的革命。
據悉,張首晟還創辦了丹華資本,現管理超過6億美金規模的兩支美元基金和一支人民幣基金。
丹華資本從基金成立開始即布局區塊鏈領域投資,現為Dfinity, Symbiont, Brave/BAT, Kyber Network, Orchid Lab, Chia Network, DAGLab, Theta Network 等項目的首輪投資人。
—————————————————
雷帝觸網由資深媒體人雷建平創辦,其為頭條籤約作者,若轉載請寫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