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重視孩子的科學啟蒙,但是也遇到不少令人頭疼的問題。
比如孩子還小,適合進行科學啟蒙嗎?我自己對很多科學知識都不了解,怎麼樣和孩子講?除了去上興趣班,還有什麼方法能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
在日常,孩子會問:"切開的土豆片為什麼會變色?""植物的葉子上為什麼會有黃色的斑點?""壁虎為什麼爬那麼高,也不會掉下去?"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慢慢會對時間、空間、電腦、動植物等東西感到好奇,就算足不出戶,他也能想出"十萬個為什麼"。
家長千萬不要不理不睬,也不要一語概之,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對孩子進行啟蒙,會有益於孩子的成長。
科學啟蒙並不難,只要學會STEM啟蒙,就能輕鬆地進行。
STEM啟蒙: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STEM啟蒙 ,這個理念最初源自於美國。
其主要包括四大因素:
S-Science(科學)
T-Technology(技術)
E-Engineering (工程)
M-Mathematics(數學)
早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執政期間,STEM教育就已經被寫進了美國的教育大綱之中。
此外,在2016年,上海舉辦了"STEM+教育峰會",當地已有近100所學校引進了STEM+課程,而且這個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這一看上去,偏向理工科,但是STEM啟蒙並不是專屬於理科生的。它能有效地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這是STEM啟蒙的重點。
其實,STEM啟蒙教育指的就是把深奧的知識,轉變為玩具、遊戲,以及和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的活動,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
別讓孩子的好奇心閒置太久!
科學啟蒙的其中一個誤區就是:科學啟蒙不必太早,起碼要等到孩子上學吧?!
孩子在剩下就在觀察著我們,興致勃勃地理解周圍的東西、模仿身邊的人,並且不斷地用各種微小的實驗來了解這個世界。
在0-2歲,孩子就會自由探索和自發試驗,發展自己的知覺,形成對世界的感性認識。2歲之後,孩子就已經對自然現象有特別的關注了,而3歲之後,就可以進行正式的科學啟蒙了。
所以,別磨滅了孩子的好奇心,去用選擇適合孩子的內容、STEM啟蒙的方式來引導孩子。
宅在家太無聊?給孩子做STEM啟蒙吧!
STEM啟蒙教育越來越普及,但是大多數家長仍然是不清楚應該如何操作。借著與孩子一起宅在家裡的假期,家長們不妨給孩子做做STEM啟蒙。
1. 善用書籍給孩子科學啟蒙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培養孩子創造能力,少不了書籍的作用。
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閱讀繪本,給孩子講解科學的知識,一起提問,一起解決。
比如,孩子對小動物感興趣,那麼家長就可以帶著他讀一些植物相關的書籍,以後有機會出門,再引導孩子進行觀察,或者鼓勵他像老師一樣講給父母聽。
儘管不是每個家長都是科學知識的專家,但是我們對孩子科學熱情的啟蒙相當重要,這不僅是學習知識,也是對生活的追求。
在市面上,STEM類的童書已經有很多,類似美國國家地理的科學實驗系列、小小牛頓的STEM系列,都是很好的選擇。
孩子看課本常常會覺得很枯燥,看幾頁就看不下去了,而且還會心生抗拒。但是通過有趣生動的小故事,孩子能明白科學中彈性、磁性、溶解等各類知識,既形象生動,又不會感到無味。
2. 多向孩子提問,引導孩子思考
現在,我們越來越能意識到不盲從和獨立思考的重要性,而鍛鍊孩子思考能力的黃金時期就是學前。
孩子上學之後,隨著年齡增長,課程不斷增加,難度攀升。很多時候,學校更多注重的時候知識的背誦和答案的灌輸。要想孩子脫離試卷思考問題,可謂是很困難。
很多家長都習慣了,事事給孩子指路,事事替孩子包辦。
以致於生活上、學習上有什麼難題,都先找百度,少了自己想辦法。
就如孩子小時候學習穿衣服、穿襪子,他可能會穿得亂七八糟,東倒西歪,但是家長也別急著去幫孩子整理。讓孩子自己思考,再去引導。
而且,小孩子善於模仿,但是又不懂得質疑,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用問問題的方式,來給孩子一些推動力。
家長應當幫助孩子培養有邏輯性的思維,那麼他才能在面對各類問題的時候,獨立分析,而且這種思維邏輯也與孩子的學習、成績息息相關。
家長可以多問為什麼,引導孩子思考問題,"你該怎麼辦?""你有什麼好辦法嗎?"。儘管孩子不能很快地回答,也不要著急,耐心地引導和啟發,孩子才會逐步適應。
3. 益智玩具讓孩子踏入科學世界
啟蒙教育不是嘮叨和說教,更不是逼著孩子低頭看書。想要讓孩子接觸科學,首先要有一個引導工具,而益智玩具可以幫助孩子領略科學的魅力。
孩子在遊戲和玩具中,也能慢慢地發現生活中的知識和科學,記憶也會更深刻。
比如,家長想要孩子了解交通工具,可以給一些小木板、樂高玩具,或者是更逼真的模型,來讓孩子在觀察中理解知識。
孩子發現新奇好玩的新事物的同時,也能了解科學的神奇,會有很大的收穫。
4. 有趣的實驗幫助孩子形成科學意識
在家,家長可以利用有趣的實驗,多給孩子機會思考和動手。
比如給孩子講摩擦力,我們可以準備一個有刻度的空瓶子(沒有刻度可以試著畫上去)、一根木棍(或者用筷子代替)、一捧大米、一包綠豆、一包棉花糖,讓孩子嘗試吧裝有大米、綠豆和棉花糖的瓶子用一根筷子提起來。
要想成功完成任務,孩子必須要測量、記錄以及計算,在此過程中就鍛鍊了科學和工程方面的綜合思考能力。
孩子在一次次失敗的試驗之後,會總結出摩擦力的幾個關鍵因素——壓力、接觸面積、速度……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科學試驗,它不拘泥與書本,不只是讓孩子背誦知識點,而是鼓勵孩子自己去探索知識,不局限在一個既有的結論中。
在網絡上有很多STEM的科學啟蒙小實驗,例如"水果發電",通過動手做實驗,使孩子明白髮電的原理,還有"小孔成像",藉助工具操作,孩子會了解眼睛成像的原理。
5. 利用家中綠植進行科學啟蒙
由於疫情,我們不能出門帶孩子去植物園、動物園,但是在家,我們也能讓孩子接觸到自然,最方便的就是好好利用家中的植物。
很多人家裡都養著不少的花花草草,但是卻忽視了它們在教育中的作用。
生命科學的啟蒙,最基礎、最簡單的概念就是動植物的生長環境、生長周期、生理特點……而家中的花草,其實就是一株株蘊含生命科學知識的"智慧植物"。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利用嗅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對植物進行觀察。
比如一朵小花,可以讓孩子聞聞看是什麼味道的?有幾片花瓣?花瓣和花蕊的顏色一樣嗎?摸起來是什麼感覺?
而且,家長要提前做好準備,通過問題引導從多角度認識植物。
以上這些小活動,融合了科學知識(science)、操作技術(technology)、動手實驗(engineering)以及計算能力(mathematics),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STEM啟蒙從幫助孩子形成科學意識開始,當孩子對某件事感到好奇的時候,只要不影響安全,家長都可以嘗試著放手,讓孩子去試一試。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