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人情宴 多些人情味

2020-12-25 海外網

一些農村地區的天價彩禮、大操大辦之風盛行,社會廣泛關注,群眾反映強烈。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新風,成為當前鄉村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圍繞其中的有關問題,記者採訪了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呂德文。

記者:您長期關注和研究中國鄉村治理問題,對於近年來農村地區的紅白喜事及其發展變化,您有什麼觀察和思考?

呂德文:近年來,根據中央部署,各地各部門全面推行移風易俗,農村地區節儉辦事的風氣愈發濃厚,很多農民群眾之間的人情債少了,人情味濃了。與此同時,仍有一些現象和問題值得關注。比如,在一些地方,農民群眾操辦紅白喜事時,儀式上出現了變化,一些人會請來外來演出團隊甚至有惡俗、低俗的表演,有傷風化。再如,一些地方的群眾在辦理喪事時,可能會出現一些出格甚至違法的事情,依然摻雜有一些迷信活動。

如果再仔細觀察,各地的禮金也有不同特點。比如近些年來,在我國北方一些農村地區,彩禮增長得較為明顯,男方家庭需要湊齊一大筆支出。在我國南方的一些農村地區,主要是平時的人情宴越來越多,人們隨禮的頻次越來越高,人情債讓人不堪重負。

還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經濟社會的變遷與發展,有些村落裡有經濟實力的人操辦紅白喜事時排場特別大,檔次特別高,導致本村的人都不敢隨禮了,給少了顯得不合適,多給點又沒有經濟實力。久而久之,容易出現被孤立、不合群的情況,不利於整個村落的和諧相處。

記者:近年來,社會上屢屢曝光天價彩禮、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新聞,背後有人情、面子的因素。請問,這些陳規陋習為何難扭轉?

呂德文:以前,我國的農村地區天然地孕育著一種內在的社會治理機制,比如鄉賢文化、村規民約,對農民群眾有一種潛移默化的約束作用,操辦紅白喜事會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矩和習俗。即便是農戶自主設宴辦事,也不敢太誇張太出格,不會對風土人情產生強烈的影響,否則就可能會引來全村人的輿論壓力。

如今隨著社會的轉型發展,特別是「流動中國」、網絡資訊時代的到來,農村地區內在治理機制的約束作用正在減弱。特別是對於一些常年在外務工的人員來說,他們與鄉裡鄉親的來往走動,往往是因為家裡還有留守人員需要照顧。一旦人情附著上了「功利」,一些不正之風就容易滋生和蔓延。

另外,紅白喜事以前是村裡辦,大家一起辦,現在是自己辦、交給市場辦,這種市場化的運作機制也容易讓一些農民群眾產生攀比、排場的心理。特別是一些紅白喜事的供應商、服務商有意識地營造市場競爭氛圍,比如開發不同類型的鞭炮、制定不同檔次的宴席套餐,甚至搞起「私人訂製」,這也會對農民群眾產生一種心理的刺激。

記者:如今,各地各部門正在全面推行移風易俗。對於如何進一步開展好這些工作,您有什麼意見建議?

呂德文:移風易俗往往是一種不產生直接經濟價值的工作,甚至有時候由於工作方式方法的不當,容易製造出新的矛盾,影響幹群關係。與此同時,移風易俗又是一項必須要做的工作,對農村地區的健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這首先是對地方領導幹部的一個考驗,是否真的下決心、下硬功夫把這件事做好。

其次,移風易俗要注意因地制宜,不能簡單地「一刀切」「全覆蓋」。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情況,究竟是隨禮太頻繁,還是酒席的檔次太高,究竟是婚禮辦得太高調,還是喪事辦得太出格,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進而各個擊破,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把合乎常理、群眾沒意見的也「一網打盡」了。

此外,移風易俗不是一個簡單地依靠行政手段就能完成的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廣大黨員幹部要學會結合群眾的需求,找準發力點,順勢而為,打開局面。

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的作用,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示範帶頭作用,充分發揮黨員、鄉賢、社會組織的力量,讓移風易俗逐漸入腦入心,讓節儉辦事成為習慣,塑造新時代農村新風貌。比如,現在很多農村地區成立了紅白理事會,這就是一個積極有益的探索。

本報記者 張 洋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04日   07 版)


責編:趙寬

31657632,.少些人情宴 多些人情味,.2019-11-04 09:36:51,.204402,.趙寬

相關焦點

  • 做人要富有人情味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相互交往富有人情味兒,顯得更加珍貴。凡事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一番,如果你遭遇同樣的事故,自己該怎樣處理,然後再返回自己的角度看待該問題,事情自然會好辦得多,該留情面時就沒有必要讓別人下不來臺。人之相處,以和為貴,以情義為先。
  • 村宴廚師:用濃濃「鄉味」凝聚人情
    對於伍世烈來說,村宴意味著要忙上一整天;而對於享用他手藝的村民來說,村宴不僅意味著大飽口福,更能讓人體會到那濃縮在美食之中的、久違的醇厚人情。 伍世烈是譚榮的姑丈,但他和譚家很多親戚一樣,平時見面的機會並不多。伍世烈一口便答應了下來。他說,他想順便去看看許久不見的親戚們。 壽宴將在6月1日晚上舉行,一共有33桌,賓客200多人。對於伍世烈來說,這並不算多,他做過最多的是近百桌的宴席。 按照往常的經驗,伍世烈針對不同的宴席種類,設不同的菜譜。他飛快地跟譚榮報菜譜,沒有照著紙念,而是張口就來。
  • 江蘇泗洪建286個文明理事堂:人情消費減負,不減人情味
    6月3日中午,泗洪縣峰山鄉後窯社區文明理事堂內,一片歡聲笑語,居民吳海正在為小孩辦滿月宴。他只邀請了至親,總共只有兩桌人。「每桌大概花了500塊錢,在這裡辦酒席既省錢,又吃得開心。」吳海感慨道。這個文明理事堂就在吳海家附近,由一家飯店置換改造而成,可承辦宴席10桌,作為推進人情減負工作重要載體,專門為本社區居民操辦紅白喜事提供場所。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泗洪縣獲悉,在泗洪縣,像這樣的文明理事堂一共有286個。
  • 中國最「冷漠」的城市,人與人之間邊界感很強,人情味哪去了?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在這個人情社會當中,人們之間的人情味是極其重要的,很多時候,如果你與另一個人之間關係很好,那麼在你需要他幫忙的時候,他就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而如果你們之間的關係很糟糕,甚至惡語相向的話,那麼他就不會幫你任何忙,還可能會在背後對你做些不利的事情了。
  • 越來越淡化了的農村人情味
    農村的人情味現在越來越淡化了。這的確是一個不容爭議的事實;這一切的變化可能也是從改革開放後才逐漸開始,並且現在越來越明顯了。首先社會變得更物質,人們追求金錢至上的理念!人情帳!現在農村但凡是婚喪嫁娶,孩子滿月,考大學,搬新居,過大壽,逢年過節等各種人情往來層出不窮,而這些都是需要花成本的。這也是農村大多數普通家庭的煩惱,但躲是躲不掉的。自然而然這就使得人情味變淡,人們的利益心變重了!親情不再親!以前說的遠親不如近鄰,已經不太適用於當今農村社會啦!
  • 人情味,是一個人最珍貴的修養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感慨,物質生活豐富了,但感覺人與人之間起碼的尊重少了、冷漠多了,即使面對面,心也離得很遠。缺乏人情味,恐怕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情味,是一個人最珍貴的修養。一個優秀的團隊,一定是剛柔相濟的團隊;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既不會讓人情幹擾制度的執行,也不會因嚴格執行制度而拋棄人情味。在《真正的良善》一文中,作者王耳朵先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了規則之外人情味的感人魅力。
  • 農村人情負擔重?究竟是什麼讓人情變得沒有人情味?
    所以人情這事放到村子裡是非常可怕的,雖然金額小,但是基數大啊。祖輩生存在這裡,家庭繁育大了,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怎麼也有一打,同齡人從小學到高中,怎麼也有幾十個,有的是不能拒絕的。像同村的鄉親,平日裡有事都會互相照應互相幫忙,怎麼能要出人情的時候就躲開呢?
  • 長江日報:友善就是再多一點人情味
    原標題:友善就是再多一點人情味   近日,一組呈現普通乘客笑臉的照片,在網絡上迅速走紅。69歲的武漢市民屠禮華每次坐公交遇上好心乘客讓座,都會掏出手機,徵得讓座人同意後,為他們拍照留念。這些笑臉背後,都有一段溫馨的讓座經歷和美好回憶,也記錄著人與人之間的善意與溫情。
  • 求得規則與人情味的「最大公約數」
    在這些乘客看來,飛機返回是富有人情味兒的正確做法。  但也有網友提出異議。遭遇親人去世固然值得同情,可不幸已經發生,回去並非與時間賽跑。況且此次航程時間不長,對老夫妻來說落地後折返也是可行的做法,一味照顧他們的情緒,而耽誤全機乘客時間、增加航空成本有無必要?尤其是機上有部分乘客在落地後還需轉乘高鐵,面對未知的耽擱,想必也心急如焚。
  • 7天長假8個婚禮,人情社會有利有弊
    這都是因為中國社會在很大程度上至今還是一個人情社會,是一個關係社會。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提出中國傳統社會是具有鄉土性的,而鄉土社會的不流動性和地方性,造成了這也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是沒有陌生人的社會。在一個村落裡,村民們形成了一個圈子,彼此熟悉,互相幫助,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如果一個人不講人情,是會被其餘的人拋棄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許多人情習俗。
  • 一天收6封請帖 海南東方八所鎮居民:這樣的人情往來何時是個頭?
    都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但一些礙於人情赴宴的家庭卻苦不堪言:熱鬧過後錢包幹癟、家庭支出大增,只好勒緊腰帶過日子。他們一邊抱怨著赴宴的紅包越來越大,一邊又不得不為宴席之「火」添把人情的「柴」。「地方風俗就是這樣,你來我往的人情什麼時候才是個頭?」一位八所居民感慨地說。
  • 宿遷:人情負擔減下來 人情新風揚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防控期間,全市各地充分發揮「宿9條」導向作用,引導廣大群眾把踐行「宿9條」與疫情防控大局有機融合,讓防疫工作有了濃濃的人情味,喪事一律簡辦、喜事一律新辦、其他小事一律不辦等「三個一律」成為群眾行動自覺,湧現出「只有自家人參與的特殊婚禮」「僅有4個人參與的百歲宴」等簡辦新辦的人情新風案例。
  • 我國人情「最淡薄」的城市,朋友聚餐全都AA制,你知道是哪裡嗎?
    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一直是非常熱情好客的,對於遠道而來的朋友們通常情況下都會盛情款待,不過,到了現代,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某些地方的人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有人情味了,尤其是年輕人,沒有了老一輩的人情觀念,他們變得越來越沒有人情味了。
  • 留深過年,感受「大家庭」的煙火人情
    人情是其始終不變的底色。 以此來觀照,可以想見,在這個春節,仍會有許許多多醫護人員等一線工作者,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對他們的關切與祝福,構成了更廣闊意義的年味,呈現出最深邃的人情味。這其實也契合中國年的要義,它的真正魅力本就不在於形式,而在縱然隔著萬水千山、但我們依然緊緊連在一起的心手相牽裡,在那細膩綿長、萍水相逢也關情的人情味中。
  • 宿遷百名「支客」變身人情減負「說客」
    就在房明憂心時,人情新風「宿9條」發布,其中,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等內容更是讓他眼前一亮,主動擔起人情減負「說客」,勸導鄉親積極踐行人情新風。「遇事講究排場,不如辦得溫馨,不炫耀,更不浪費,量力而行,簡單大方。」房明這樣勸說原本準備大操大辦的馬友兵。
  • 深度好文:厚道做人,是修煉人情味的根本!
    大家好,我是小編橘子樹下的愛情,2018年5月9號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關於人情味的話題,在生活中,要有好的人緣,必不可少的就是要有人情味,更要有好的人緣,必不可少的就是要有人情味,更要有急公好義的熱心腸。人都有三災六難、五傷七癆,人吃五穀雜糧,哪能沒有一點病痛?
  • 「人情新風宿9條,青春擔當我先行」
    宿遷網訊(記者 侯蘇雨 鄭緒軍 實習生 馬凌峰) 12月12日下午,「人情新風宿9條,青春擔當我先行」宿遷市青年風採主題演講比賽決賽舉行。據悉,由市文明辦、團市委聯合舉辦的「人情新風宿9條,青春擔當我先行」宿遷市青年風採主題演講比賽於2020年10月正式啟動,經過全市各縣區、市各功能區及市直單位、學校的推選,共有40名選手參與到前期選拔賽的角逐,最終9名選手晉級決賽。
  • 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增廣賢文》說的真好
    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意思就很明確:上山不怕傷害人的老虎,就怕人際關係中那些兩面三刀的陰險小人。生活當中,但是由於人心隔肚皮,兩面三刀的人肯定還是有的,他們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平時看上去很和善,表現的很謙恭、禮讓的樣子,背地裡卻又是另一副嘴臉,添油加醋、斷章取義、製造矛盾。
  • 傳統中國人為何比西方人更有人情味?北大教授用四個字指出本質
    但同時也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人都在感嘆「現在的人沒有人情味了」。從整體上來說,「城裡人」確實沒「鄉下人」有人情味,「年輕人」確實沒「老一輩人」有人情味,「現代人」確實沒「傳統人」有人情味。事實上,早在70多年前,在我們的社會結構面臨轉型的時候,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後來是北大教授)就曾對比東西社會結構,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人情味」來源於何處。
  • 全國人情味最淡的城市,吃飯、聚餐都採取AA制,網友表示不止一座
    導讀:全國人情味最淡的城市,吃飯、聚餐都採取AA制,網友表示不止一座帶你日行三千裡,吃貨相見泯恩仇,RR帶你看世界,大家好,我就是那個靠臉吃飯的小R。雖然這也是一件好事,但是人們卻發現人們生活之中的"人情味"也變得越來越淡了,而要說中國人情味最淡的一個發達城市,甚至連吃個飯都不走心,網友們表示這樣的城市其實並不是一種,其實小夥伴們最熟悉的魔都上海,就是這樣一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