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交際花」還是「無冕女王」?——說說民國的那些女記者們

2020-12-16 笑語千年

一百年前,陳獨秀在《新青年》創刊號上發表了《論女性的解放》一文。他將歐洲的婦女的解放運動同中國婦女進行比較,認為女子必須參加社會活動,要具有完全和自主的人格。婦女解放是社會文明和平等的象徵,也是國家和民族進入現代世界體系的標誌。在「五四運動」風潮的引領導下,以陳獨秀、胡適、魯迅為首的文化大咖們向「三綱五常」和「三從四德」等禁錮女性的枷鎖發進攻擊,強調「女子之自覺」「女子之猛醒」,探討中國婦女如何建立新型人格。

在新思想風潮所到之處,知識女性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她們開始追求自由、平等、獨立的去做一個新時代的女性。這些自我覺醒意識包括破除封建道德觀、剷除男女心理不同觀念、打破男女職業不平等等等革命思想。她們爭取受教育的權利,爭取工作的機會,追求經濟以及人格的獨立。而婦女職業問題,是婦女解放的根本問題。只有婦女有了和男性一樣的工作權利,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才能從根本上獲得解放。

這些先進的革命觀念,在五四時期得到了知識分子的廣泛認同。女性參加社會事業,已成為女性公認的一項權利。中國傳統女性被禁錮在家庭內部,只能從事家庭內部勞動,她們的勞動價值和意義都被無情的抹殺了。新時代的女性,應該走出家門,用職業勞動獲得合法報酬,取得和男子一樣的勞動機會,取得和丈夫一樣的對經濟支配權。這是女性爭取經濟自主的必經之路。

從二十世紀初開始,以上海為代表的大城市已吸納了不少女性進入工廠工作。當時上海紡紗石、繅絲廠、火柴廠的工人中,女性佔比超過了百分之五十。

1921年,《民國日報》刊登了一篇《女子職業問題》的文章,引發了全社會關於女性應該從事什麼職業的大討論。在當時人們的眼中,適合女性就業的工作崗位包括紡織、縫紉等傳統手工業,也包括小學教師、醫生等新生的職業。因為「女子具有溫和精細的天性」,所以對新時代的知識女性來說,教師、醫生、新聞記者、翻譯、書記員都是女性天賦稟性相適宜的工作。為了追求工作的權利,在知識女性中,甚至有很多人信奉獨身主義。

「記者」是當時新興的一種職業,也是被認為比較適宜女性從業的一項職業。當時社會普遍認為:「女記者不特是一種最合女子的高尚風格職業,而且對女子地位之提倡解放,也有很大影響」。隨著女性參政意識的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女性願意從事公共事業,藉此發展獨立自信的主體人格。歐美各國的女記者在中國知識分子心目標中普遍的印象是:「喜騎馬,精槍術,能文學,英姿颯爽,見者莫不稱之巾幗鬚眉」,一些當時歐美國家著名女記者如法國的塔衣布夫人、德國的阿貝克等人,都是富有獨立冒險精神的新女性,滿足了中國知識女性對自立、自信、自強的新女性氣質的渴望。

新聞記者需要「天然文藝性質與想像力」,而這正好符合知識女性的特徵。受到新思潮影響,當時國內有影響的主要報紙都闢有婦女專欄,或者報社內部設有婦女部,每天都會保證一定的篇幅,專門刊登女記者的文章或者評論。女記者們甚至被認為水平不比男記者差,因為她們「筆致纖麗,觀察細緻,親和力強」,所以在一些事件的分析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都使得女記者成為人們心中的寵兒,被譽為「家庭社會益友,少年子弟良師」。

但是受社會風氣和觀念的影響,女記者多從事婦女兒童以及家庭事務的採訪報導,對於時政、經濟、軍事領域的採訪或者評論,仍然是男性的專利。男性社會一邊對西方女記者津津樂道,大讚揚,也鼓勵中國女性從事新聞業;但又在工作中,用傳統女性氣質對女記者加以限制,將她們的採訪範圍廟宇在婦女、兒童和家庭等具體事務中。而剛剛登上歷史舞臺的民國女記者們,將會怎樣的實踐,怎樣去理解和塑造這一女性新身份呢?

受到「五四運動」思想的影響,1919年,天津各校學生代表五百多人成立了學生聯合會,由天津女師學生張若茗擔任主席。這年9月16日,學聯會的學生代表們成立了「覺悟社」,以學習和討論新思想為主,並出版發行《覺悟》雜誌和《新民意報》。三年後,已經畢業的部分覺悟社女生宣布成立「女星社」,出版以討論婦女問題為宗旨的刊物《女星》。

《女星》編輯部裡幾乎是清一色的女性。從書記鄧穎超到委員長張穎芳;從庶務王卓吾到總編輯諶小岑,都是知識分子中的女性精英。她們一致認為:普通的報紙多半是男子的專有品,對於婦女的痛苦,不能深刻描寫。所以《女星》雜誌和之後創刊的《婦女日報》是當時全國唯一一份以女性為主要讀者的報紙,也是「婦女訴苦的機關」。

這張四開的豎版小報,通過收集反映婦女問題的新聞,進行家庭問題和教育問題的討論,有了更多的讀者。創刊兩個月之後,銷量已過三千,並且還為工商界刊登廣告,實現了收支平衡。這在當時是一個很大的成績。雖然該報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時期,由於軍閥的幹預被迫停刊,但在出版的五十七期中,這張由一群剛登上歷史舞臺的女性新聞從業者寫稿、校對、編輯、發行的報刊,衝破了新聞界男性的壟斷,展示了女性也一樣可以在新聞界大顯身手的能力,對後來出現的越來越多的婦記者、女編輯起到了播撒火種的作用。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掌握了權力的國民黨和國民政府掀起了復古運動,希望女性回歸家庭,恢復男女有別、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性別格局,以化解女權運動給社會帶來的衝擊。但是,女記者們仍然盡一切可能去構建女性的公共話語空間,重新界定女性的職業問題和家庭問題,幫助職業女性實現職業和家庭的角色兼顧,努力讓更多女性獲得解放,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在這種社會環境下,上海《婦女共鳴》雜誌女記者李峙山對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先生進行了一次採訪。在採訪中,張伯苓說起自己很少這問家庭事務,而張夫人多年來在家裡和睦公婆、教育子女、操持家務,並對記者表達了對夫人的感謝。這次訪問報導經《婦女共鳴》雜誌刊登後,引起了軒然大波。

報導見報後第三天,一位署名「茜」的讀者在《婦女共鳴》發表文章,稱《婦女共鳴》刊登的張伯苓專訪,目的是讓全社會的婦女都回到家庭和廚房中去,是從「走江湖賣膏藥的老漢們那裡學來的宣傳」,是要把女性當做「家庭的奴隸、傀儡」,並把矛頭指向女記者李峙山。

被推到風口浪尖的李峙山,隨後在《婦女共鳴》上發表公開信,就女性的「賢良」問題,號召廣大婦女進行討論。李峙山在公開信上提出了三個問題:「什麼才是賢夫賢妻?為什麼要做賢夫賢妻?男女對家庭的共同責任是什麼?」

這場論戰持續了一年之久,圍繞著「賢妻良母」的定義和「新時代的賢良主義」兩個問題,知識女性分成了兩大派別。

歐美的女權運動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戰爭導致大量的男性死亡,婦女被推向了公共領域。她們從事著以往男性專屬的工作,也培養出了獨立的尊嚴和自主的能力。因此她們的社會地位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很多國家的女性在戰後都和男人一樣有了選舉權。但是戰後,由於人口的大量減少,男權社會迫切希望女性重新回歸家庭,去生兒育女,由此產生了西方國家的「賢妻良母」之爭。

中國的這種爭論,就是在西方的爭論基礎上的延續。絕大多數知識分子認為:「婦性能做的事,並不止妻與母。女性應做的事,也不止妻與母。女性願意做的事,更不止妻與母。」相比「賢妻」,「良母」更是一道妨礙女性追求獨立人格的枷鎖。因為良母意味著以養育和教育孩子為天職,是讓女性蜷伏在男子的威權下,去獻媚男子、迎合男子的陰謀。

三十年代初,世界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在經濟困境的影響下,很多男性都失業了,他們迫切希望女性重新回歸家庭,讓工作崗位讓給男性。這種經濟條件再加上國民黨的新生活運動等復古舉措,使得各級婦女組織都被納入國民黨的領導和管理之下,婦女運動的自主性和活躍度受了極大的幹擾。女性自主和女性運動的空間逐漸萎縮,那些努力工作、穿著時尚的女記者被指為「新時代的摩登女郎」,被指為是只注重物質享受、不顧家不愛孩子的自私女性。很多城市都提出了「提倡國貨,破壞摩登」的口號,雖然很多女記者發文希望打破傳統性別分工,呼籲家務勞動由男女共同承擔,但是這種呼聲非常微弱。很多女記者女編輯無奈之下,放棄了成為職業婦女,轉而回歸家庭。這種三十年代盛行的「女性新賢良主義」,嚴重的挫傷了女性新聞從業者的職業規劃,雖然她們心中還有「做社會人」的目標,但是她們不得不屈服現實,回歸到男權社會為她們構建的性別認同的牢籠中去。

隨著抗戰的爆發,女記者們迎來了職業的春天。戰爭的特殊性,使得女性的職業範圍得到擴展,大批女記者湧入政治、經濟、外交等男記者的專屬領域,出入各種公眾場合,引發了男性對她們的重新定義。

之前的女記者,大多負責的新聞內容是育兒和家庭領域,但是女記者們顯然不願意被局限在這種雞毛蒜皮的新聞之中,而是想獲得更大的舞臺,去展示女記者的魅力和能力。在全民抗戰的熱潮下,無數女性(包括大批女記者)自覺的投入到抗日救亡中去,從事各種戰地宣傳、鼓動,甚至在充滿危險的戰場也能見到女記者的身影。

《大公報》女記者彭雪珍,1937年隨丈夫來到武漢,擔任《大公報》的外勤記者。在1938年日本轟炸武漢時,她奔走於武昌和漢口之間,寫出了《煙火中的漢陽》、《武昌被炸區域之慘象》等戰地新聞報導,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當時的武漢物資艱難,記者也是一身多職,戰場千變萬化,捕捉新聞事件需要記者自己敏銳的感覺。彭雪珍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徒步於各個新聞現場,採訪過上至將軍,下至難民的各類群體,全國的讀者通過她的筆,知道了堅持抗戰的將士、流浪的兒童、被迫賣身的妓女和無數投筆從戎的熱血青年。

抗戰期間,像彭雪珍這樣奔走一線的女記者數不勝數。影響力很大的《婦女生活》雜誌將她們親切的稱為「無冕女王」,這些人大多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有著濃厚的文字駕馭能力,有著一腔熱血,她們絲毫不比男記者遜色。

1946年,北平記者協會曾做過統計,當時北平的記者、主筆共有204人,其中女性33人,這在今天看來是個不高的比例,但是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可以說這種成果是無數女記者用她們辛勤的工作和汗水,甚至鮮血換來的。

在很多時候,女記者本身就是人們好奇和關注的對象。一些社會小報更是以獵奇的筆調,去報導和談論這些「無冕女王」,他們給普通民眾描繪了女記者的形象是一群「宛若坤伶或者明星」的尤物,將她們與當時交際場上的「交際花」相提並論。社會普遍認為,女記者如果只有才華,而不美麗的話,不但採訪不到好新聞,甚至還會因為她們的外貌阻塞新聞的來源。可見到了四十年代後期,人們對女記者的偏見仍然十分嚴重。

面對社會的質疑和好奇,女記者們在撰文反擊之餘,大都能自覺的做好自己的工作,用實際行動和成果去堵住人們議論的嘴。她們把「豐富的學識、敏銳的眼光、冷靜的頭腦、強健的記憶力、細緻的觀察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當作自己努力的目標,去尋找到適合的材料,寫出深刻動人的作品。

社會上對女記者的偏見千奇百怪。女記者如果寫不出高質量的稿件,人們會說她是「花瓶」,會遭到人們的笑罵;如果她們寫出了很好的新聞,則必定會有一些好事者去捕風捉影,猜測她們是不是利用了女性身份和特殊辦法弄到的新聞。還有很多女記者初為人母,常常因為工作忽略了孩子,遭到丈夫和婆婆的責備。這些女記者們無論寒冬還是炎夏,常年奔波在外,她們依然熱愛自己的工作,並以女性的堅韌,與男記者們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

女記者是上個世紀的新生事物,她們在生長的過程中,遭受過質疑,遇到過不公正的對待。雖然她們身處的時空受到限制,但是女記者們仍然突破性別局限,與男記者一樣衝鋒在第一線上。這群受過良好教育的新式知識女性,在民國那個特殊的年代,秉承新聞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和評價標準,並把職業與自我價值的實現相關聯,在中國現代婦女解放的進程中,留下了而堅實的足跡。中國婦女的解放,正是包括女記者在內的女性共同努力的結果。她們用女性的視角觀察世界,講述世界上發生的故事,為當代女性進入傳播行業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她們不是風月,但是她們有關風月。

相關焦點

  • 在民國,想成為一名「交際花」有多難?
    提到「交際花」三個字,現在很多人的反應是這個詞是個貶義詞,腦海中可能浮現這樣的女子:衣著光鮮、出手闊綽,居住在豪華酒店,過著上流社會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醉生夢死的糜爛生活,基本無職業,靠在不同的男人間周旋養活自己。一如曹禺話劇《日出》裡面的陳白露,抽菸、喝酒、打牌、嘲弄男人,過著寄生的生活,通俗點理解就是高級的夜總會女郎。
  • 民國時期上海的大家閨秀和交際花有什麼區別?
    民國的大家閨秀和交際花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大家閨秀很多出門名門,而且教養極其良好,品性尤其端正,雖然出身於名門,但是有些驕傲,卻有點不諳世事。而交際花就未必都是出身於名門了,不過長得要足夠漂亮,要能夠放得開,勇於交流的女子,什麼三六九等的人都有可能成為交際花。
  • 民國頂級交際花「南唐北陸」的照人風採
    首先說明一下,民國時期的上海灘聞名遐邇的交際花並不是只要擅長社交、年輕美貌。首先的,進入門檻較高,出身名門是必須的,本身才華也是不可缺少的,最後的才是交際能力了。這些交際花既有血統純真的族譜,更有全面的後天中西文化調理;她們都持有著名女子學校的文憑;她們講英文,又讀詩詞;學跳舞鋼琴,又習京崑山水畫;她們動可以飛車騎馬打網球玩女子棒球甚至開飛機,靜可以舞文弄墨彈琴練瑜伽。這就是社會公認的名媛。陳定山在1958年的一本《春申舊聞》中講到當年上海的"交際名媛"時這樣寫道:"上海名媛以交際著稱者,自陸小曼、唐瑛始。"
  • 她是上海頭牌交際花,時尚爆款女王,與陸小曼並稱「南唐北陸」
    導語:她是上海頭牌交際花,時尚爆款女王,與陸小曼並稱「南唐北陸」親愛的讀者,感謝百忙之中點擊小編的文章,民國時期有太多個性美麗的女子,其中風頭最勁的,就不得不提起上海名媛唐瑛,當時的她與陸小曼並稱「南唐北陸」。
  • 由「無冕影帝」秦昊,談談電影節提名的那些事
    今日,秦昊工作室發文稱;秦昊是無冕影帝,並且一一列出了提名的電影節。由工作室發表的圖片可以看到,聲稱秦昊分別在坎城和柏林電影節上有提名。先說說國際的電影節有哪些。原來秦昊的「無冕影帝」是自己吹捧出來的。可能有網友質疑,秦昊不是有過影帝的嗎?根據百度百科,2016年金羊獎澳門國際電影節,秦昊獲得第1屆金羊獎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而金羊獎僅舉辦了一屆。看來這位秦「影帝」還是限量版的。
  • 民國知名交際花:孕期被丈夫拋棄,生下女兒成「五朵金花」之一
    談雪卿人生的大起大落,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民國時期年輕女子在面對愛情和現實的弱勢,描繪了一個勇敢向權貴爭取自己的權利的交際花的傳奇一生。 心有所屬,不為金錢名利所動 民國時期的上海極其繁華,商賈名流紛紛定居於此。
  • 民國頂級交際花風採,陸小曼上榜,究竟誰才是你心中的至美女神?
    民國頂級交際花風採,陸小曼上榜,究竟誰才是你心中的至美女神?1、唐瑛當時《春申舊聞》記載的四大交際名媛分別有:唐瑛、陸小曼、周淑萍、陳皓明,她們是民國頂級交際花,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其中以唐瑛最為豔麗迷人,精緻的五官有著一種西洋的風情,曾在中西女塾學習了三年,舉手投足盡顯風情萬種、優雅貴氣
  • 民國人物:王右家——民國大美女和交際花
    王右家,民國大美女和交際花。曾任著名報人、民盟創始人才子羅隆基(1896—1965)沸沸揚揚的婚外情人和妻子。20世紀30年代初,兩人高調同居。後於1938年結婚,1945年離婚。1947年嫁給已故電影演員阮玲玉的丈夫唐季珊,後離婚。1967年在臺灣逝世。
  • 一周文化講座︱說說民國那些先生們
    上海︱【思想湃】看戲還是看自己?但那些掙扎、顛簸、猶豫,曾經真實存在過。綠妖攜新書《沉默也會歌唱》,與大家聊一聊與青春有關的那些事兒。南京︱說說民國的那些先生們時間:3月28日(周六)14:00-16:00地點: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嘉賓:張守濤(青年新銳作家)、薛冰(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 民國著名交際花:懷孕後被丈夫拋棄,生下一女兒成中國名媛
    民國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她們為生活奔波,但擁有令人豔羨的顏值,這就是"交際花"。在那個年代,社會紛亂複雜,人情世故更是難以捉摸,交際花們為了打通人脈關係,會頻繁參加一些舞會或者派對等交流活動。在這其中有一個相對特別的人,她就是談雪卿。
  • 無冕實習生,和咪蒙的不一樣! || 無冕故事
    無冕君(以下簡稱無):你是怎樣進來無冕財經做實習生的?實習期給老闆拿過外賣麼?藍戰(以下簡稱藍):因為深度財經內容的閱讀門檻比較高,關注經濟和管理的層次都不低;創作門檻就更高,既要懂得經濟學、管理學、新聞學等知識,對所在領域的相關知識,如醫學、藥學等,也要有所涉獵。可能我自恃綜合素質比較高,看到招聘就自薦來了!面試過了就開始實習了。
  • 「交際花」與「交際草」
    一般來說,人們往往先入為主地認為,舊上海的交際花是風月場中的尤物,她們相貌美豔,體態妖嬈,善於打情罵俏,常年周旋於那些腦滿腸肥的高官巨賈之間,依靠色魔供養,物質生活十分優裕,精神生活則異常空虛。實則大謬不然。法國作家梅根·特裡西德在《愛的秘密語言》中寫道:「傳統地說,真正的交際花並不僅僅是美貌的妓女。
  • 乾爹照顧醉酒女記者怎麼就「火」了
    9月29日晚上10點01分,一條《重慶奉節官員灌醉女記者自稱是乾爹》的微博出現在網上,這條微博已被轉發1065次,並有1431個網友留下評論。問題是,現在醉酒的還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女人,而是一個年輕,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無冕之王」,女記者醉酒本身就是一大看點。  其次,官員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詞彙,涉及官員的事情就要涉及到管理部門的形象,作為一個官員要維護自己的個人形象以及職務形象,可在本次事件中,官員首先亮出來的身份是是一名公務員,而照顧醉酒女生並不在其公務範圍之內。
  • 她是總裁,母親是名媛,姥姥是民國交際花,3代女強人卻都有1遺憾
    或許大家對這個地名沒什麼概念,這座四合院裡住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民國傳奇人物。洪晃的外祖父乃是章士釗,他是北洋政府段祺瑞執政時的司法和教育總長,還曾和魯迅對簿公堂。 其母親更是厲害,乃是上個世紀新中國著名的外交家章含之,不但有「中國最後一個名媛」的稱號,還曾是毛主席的英語老師。如此強大的家庭出身,也難怪洪晃從小的教育背景幾乎都是最頂尖配置。
  • 她是上海頭牌交際花,宋子文最愛的女人,結局卻讓人唏噓
    民國時期是中國動蕩的年代,但是亂世並不影響才子佳人的存在,甚至更是因為推翻了滿清政府,中國開始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女人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從而民國出現了一大批才女,如林徽因,張愛玲等。今天我們講的這位才貌雙全的女子,不僅是民國首屈一指的美女,還是民國的交際名媛,並且英國王室來訪問中國,也是由她去表演鋼琴和崑曲,風頭更是蓋過了英國王室。那麼如此才貌雙全的女子是誰呢?她就是宋子文此生最愛的女人唐瑛,和陸小曼一起並稱「南唐北陸」的民國第一社交名媛。
  • 民國最美交際花,懷胎十月被男友拋棄,結果生下一有名的女兒
    民國時期的上海灘十裡洋場無比繁華,當時有許多年輕貌美的交際花非常受歡迎,在眾多交際花中談雪卿公認是最美的,她天生麗質但是出身貧寒,所以她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和生活,因為工作的緣故,談雪卿有機會認識許多富家子弟,她也希望自己能夠成功嫁入豪門。
  • 四十歲的她既是才女又被贊為「旗袍女王」,重回民國顏值依舊賽高
    所以,人們稱她為「旗袍女王」或「穿旗袍最美麗的中國女演員」。「她不是最出眾的,但她是最與眾不同的,從《新上海灘》中風情萬種的『交際高手』到《相思樹》中為愛痴狂的『精神貴族』,從《傾城之戀》中知性優雅的『旗袍女王』到《鐵梨花》中匪氣十足的『女中丈夫』, 她將中國女人的堅毅、獨立與剛強的自尊特質演繹的入木三分,她用穩重大器而又不失張力的表演,描摹出一幅幅不同時代背景下女性生存浮世繪 。
  • 老照片:露膚不雅還是上吊未遂?說說民國旗袍的「領子」之戰
    先生的觀點,並非無源之水,今日我們就來說說,民國時代,旗袍的領子之戰。旗袍乃自旗婦裝束改良而來,初起之時,有人嘲諷,莫怪張勳思復闢,文明女子學旗裝。然,這種服飾頗受女子歡迎,罵也罵不回去。然而,社會現實擺在那裡,當時妹子們,在穿旗袍一事上,乃是戴著腳鐐跳舞。張愛玲在《更衣記》裡說,在那歇斯底裡的氣氛裡,元寶領這東西產生了——高得與鼻尖平行的硬領……逼迫女人們伸長了脖子。
  • 民國劇中的交際花舞女,個個嫵媚風韻十足
    民國劇中的風塵女子交際花、舞女,民國劇女子穿著都離不開旗袍、皮草,還有漂亮髮飾,真是個個都是美人,風華絕代的。她們或冷眼性感,或妖嬈嫵媚,或豔冠群芳,她們總給我們留下不同的故事。一起來走進民國劇,看美豔佳人,聽動人故事。  1、《像火花像蝴蝶》 趙永芳 江一燕 飾演
  • 民國極度拜金的交際花,氣死第二任丈夫,拿著巨額遺產活到2006年
    事實上,拜金並非現代女性所特有的特殊現象,早在民國時期,就有一種極端拜金的交際花,而她的人生雖遭人唾棄,卻享用富貴,直到98歲。唐人元稹在《遣悲懷》中寫到「窮夫妻百事哀」,意思是窮困潦倒的夫婦什麼都做不好,強調完美的愛情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不可否認,感情中的物質基礎很重要,但也不能過分追求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