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會有一家大陸公司成為臺積電麼?

2021-02-15 葉盛的讀書筆記

國慶節前,看到某老牌私募的一個筆試題。我對其中第二題挺感興趣的:未來會有一家大陸公司成為臺積電麼?

雖然不是看電子行業的,但是,我也作答一下,以供參考。

科技行業的通行規律就是:越是產業鏈的核心公司,複製起來越難。那種想要成為「XX第二」的公司,絕大部分都是以失敗告終。

幾十年過去了,微軟和英特爾仍然是PC電腦行業的王者,那些後來模仿者都沒有成功。想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IBM、摩託羅拉這些巨無霸聯合起來都沒能撼動Wintel的地位,就明白這事是很難的。

如果臺積電在產業鏈上非常重要,那麼它的門檻也是非常高的。要想成為下一個臺積電,本身就非常難。不止是一個大陸公司想成為臺積電非常難,就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再想出一個臺積電都很難。

科技行業成功的通行做法是創新。既然微軟的作業系統在PC電腦上已經無法撼動,那麼賈伯斯就開發出iPhone手機,開創了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蘋果和谷歌都成為最有價值的公司,而當時找不到方向的微軟卻如同現在的百度一樣。雖然舊有的護城河都在,但是卻無法讓人提起興趣。

而在政府主導的自主可控中卻存在著一個很大的困擾:

1、創新是不確定的,而官僚體系天然是保守的。如果臺積電沒有做起來之前,政府主導的巨額投資很難押寶到它身上,這樣就會喪失創新的先機。

2、如果自主可控投巨資去模仿現在已經非常成功的公司。由於科技行業的領先公司,很難被後來者超越,所以這種模仿抄襲往往很難成功。

有些人會說科技行業的領先企業也未必難以複製啊。你看國外有谷歌,中國有百度。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就是從抄襲模仿開始,現在逐步已經在很多地方處於領先地位了。

上面這段話,我完全贊同。我只是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要複製中國網際網路的成功,需要什麼條件呢?

相比電子行業,中國網際網路行業最大的不同就是:電子行業是一個全球化分工的市場競爭體系,而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則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市場。

中國網際網路公司需要佔領的就是中國本土市場。在這方面,中國公司有本土優勢,產品、渠道、政府關係等都優於國外競爭對手。所以,在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上演了一幕幕的「農村包圍城市」的大戲,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基本沒有輸過。

而電子行業,面對的是一個全球市場競爭的環境,中國電子公司在裡面的競爭難度要大得多。只要戰勝了全球最強大的競爭對手,才能獲得成功。如果只能獲得國內公司的訂單,那麼很難成功。

所以,電子行業不會存在一個「中國最大的XX公司」,這沒有意義。只有具有全球競爭力,才是成功。

臺積電的前10大客戶佔其收入的2/3,前20大客戶佔其收入的80%。而這些大客戶,除了華為海思這麼兩三家中國公司之外,基本上都是歐美系的半導體公司:高通、蘋果、英偉達、賽靈思等。。

只有這些最頂尖的半導體設計公司,才需要最高端的製程工藝。像蘋果最新的產品,就使用了臺積電最先進的製程工藝。因此,一家晶圓代工廠,必須要拿下這些最頂尖的客戶才能成為「下一個臺積電」。

一家大陸的晶圓代工廠,去代工這些最好的半導體設計公司的最頂尖產品會存在什麼困難呢?

首先是技術。技術當然是大陸晶圓代工廠的短板之一。由於瓦森納協定限制,大陸公司無法獲取最先進的半導體設備,這對大陸公司來說增加了非常大的困難。

假如大陸公司能供解決技術問題,就會獲得英偉達們的訂單了麼?

其實沒有這麼簡單。客戶的信任是非常關鍵的東西。因為晶圓代工公司會接觸到這些半導體設計公司最核心的機密,所以只有雙方非常信任,才能夠建立長久的合作關係。

之前,蘋果為什麼要把晶片代工從三星轉移到臺積電呢?就是因為三星一方面做晶片代工,一方面自己還是做手機,是蘋果最大的競爭對手。這讓蘋果很難相信三星是否會剽竊它的手機核心技術。

臺積電在客戶信任方面做得非常好,它專注於晶圓代工,從來不會和客戶搶生意,這讓客戶是非常信任的。我看過一個視頻:英偉達的老大黃仁勳曾經當面誇獎過臺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看得出兩個人非常熟,關係很好。

而大陸公司要成為「下一個臺積電」,必須去取得這些歐美半導體設計公司的極度信任才行。否則就算你拿下了全中國的所有半導體設計公司訂單,距離臺積電仍然非常遠。

要取得這些歐美半導體設計公司的極度信任,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要強調自主可控。你越是強調自主可控,人家越是對你不放心。萬一你把人家的晶片設計方案偷偷給另一個中國公司去自主可控了,怎麼辦?

一家公司所有的努力最後都會體現在客戶信任上。而客戶的信任,才是晶圓代工行業成功的真正秘密。

推薦:

拼多多系列    有贊系列       SaaS系列   

網際網路興衰啟示    宏觀大勢        

歷史探究        生活感悟        讀書求知

前段時間開的視頻號,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臺積電在大陸有工廠嗎_上海松江臺積電怎麼樣
    正是這個觀點,讓臺積電瞄上了松江,有了改變大陸晶圓代工格局的夢想 臺積電(中國)有限公司於2003年8月在上海市松江區註冊成立,是全球最領先且規模最大的專業集成電路製造服務公司——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獨資設立的子公司,是其全球布局中重要的一環。現已建立一座八吋晶圓廠,註冊資金3.71億美元,公司位於松江開發區西部新區文翔路4000號。
  • 臺積電包攬全球50%光刻機,未來的高端晶片製造與大陸無關?
    專業機構預測,臺積電還有望在2020Q3錄得約53.9%的市佔率,以及約113.5億美元的營收,成為全球圓晶代工廠無可辯駁的龍頭。這座研發中心將會擁有一條先進的生產線,同時配套以8000名工程師;為配合2nm工藝的研發,臺積電還被爆料一口氣購買了2臺光刻機。臺積電預測他們已安裝了全世界約50%的激活光刻機機器。據外媒的初步預計,公司2020年全年資本支出將進一步提升,達到160億美元左右。
  • 臺積電在大陸有大動作
    在美國出口管制影響中芯國際增加產能的背景下,臺積電、聯電等晶片代工大廠不約而同地瞄準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準備在大陸擴產以增加份額。 據臺灣《經濟日報》11月23日報導,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在「美國制裁中芯」後進一步發酵,28nm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滿載。
  • 扼住了華為咽喉的臺積電,究竟是一家什麼公司?(附PPT源文件)
    ▲臺積電可以比肩甚至超越英特爾、三星臺積電,TSMC,全稱為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由一家起初並不被看好的小公司,成為可以比肩甚至超越英特爾、三星等巨頭的企業,▲到折舊年限後重新採購,但機器並未淘汰因此臺積電每年有大量的折舊,經營性現金流遠超淨利潤。經營性現金流又可以支撐臺積電在未來投入更多的資本開支,不斷擴大這種規模優勢。
  • 項立剛:大陸為什麼沒有臺積電
    於是,在圍繞晶片領域破解「卡脖子」難題的討論中,一個疑問出現了:為什麼大陸沒有出現臺積電這樣的企業?      今天的世界是一個精細分工的世界,基本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能把所有的產業的整條產業鏈都做下來,在一些領域有別的國家和地區比我們強,這很正常,也是經濟規律的一部分。
  • 不安好心,臺積電到大陸擴產!
    世界半導體行業中,臺積電可以算是其中數一數二的公司之一了。臺積電和華為的關係,也讓臺積電在華為禁令中損失了不少,但是中國大陸市場的龐大的需求也為臺積電這樣的公司帶來了新的出路。
  • 臺積電不仁在先,大陸企業雙倍工資挖牆腳
    臺積電在美國限制下將斷供對海思晶片,但大陸的晶片產業正處於加速發展狀態。據日媒報導,中國大陸兩家新成立晶片企業從去年開始大量從臺積電挖人,吸收了百名臺積電資深工程師以及經理。兩家企業過去鮮為人知,但通過大量引進人才有望加速晶片產業,減少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
  • 大量工程師從臺積電辭職,加盟大陸企業
    這兩家公司都提供了十分可觀的薪酬方案,吸引一些最優秀的研究人員,以加快中國國內晶片行業的轉型。這兩家企業分別是泉芯電子及武漢弘芯半導體。泉芯電子成立於2019年,武漢弘芯半導體成立於2017年。目前,這兩家公司都沒有生產出晶片成品,但是都已經從政府手中得到了幾十億元的資金。這兩家公司的領導人都是臺積電的前高管。
  • 終於有人說清楚了,為什麼臺灣省有臺積電,而中國大陸沒有?
    臺灣為何誕生臺積電?這是遊戲規則,只不過這個規則以前由美國定的。說直白一點,這是全球分工產生的結果,就好比為什麼光刻機是荷蘭強一樣的道理!說到正題上來,臺灣之所以誕生了臺積電這樣的企業,主要還是獲得了美國的扶持。要知道,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是美國籍,而且臺積電有很深的美國資本在內!大陸為什麼沒有臺積電?我們起步晚,投入沒他大,技術人才沒他們多,研發基礎不如人家,外部支持不如人家,積累不如人家。
  • 大陸企業不惜開出2倍以上年薪,終於尋得臺積電100多位工程師
    中國近些年來雖然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經成為了世界上不可忽視的一個國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很多領域中國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現在中國的技術人才正式青黃不接的時候,如何獲得更多高質量的技術人才成為了國家一大難題。
  • 張忠謀:臺積電擁有最先進的晶片技術,臺灣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半導體身為各項科技產品的原料,成為各大強國爭奪科技霸權的重要基礎,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身為握有最好的先進位程的半導體廠商之一,專欄作家Ruchir Sharma撰文指出, 臺灣擁有的最先進半導體技術,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 大陸加強晶片人才引進,臺積電回應人才外流
    泉芯和弘芯分別成立於2017年和2019年,中國大陸晶片產業正處於繁榮發展中,這兩家公司只是其中的部分縮影。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預測,在2020和2021年,中國會是全球在建晶片廠和待建晶片廠最多的一個國家,同時在晶片製造設備上的支出也會是第一名。
  • 臺積電傳有主管跳槽至大陸晶圓代工廠泉芯
    打開APP 臺積電傳有主管跳槽至大陸晶圓代工廠泉芯 中國半導體論壇 發表於 2020-12-04 18:00:27 據報導,臺積電傳有主管跳槽至大陸晶圓代工廠泉芯,對此,臺積電28日回應,對於任何可能違反離職後競業禁止約定行為,秉持毋枉毋縱態度,經確認屬實者,將立即追究其違約責任等作為。
  • 臺積電為何夢斷松江?
    正是這個觀點,讓臺積電瞄上了松江,有了改變大陸晶圓代工格局的夢想……  但接踵而至的問題讓臺積電措手不及,只怕松江依然會「淘聲依舊」  10月28日,臺積電在上海松江廠舉辦大陸設廠以來的第一次技術研討會,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秘書長徐小田、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秘書長蔣守雷、大唐微電子董事長魏少軍、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主任程旭……齊聚一堂。
  • 華為5G業務順利開展 背後有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的力挺
    據環球時報報導,在中美元首的會晤結束後,川普在記者會上表示他同意讓美國公司繼續銷售產品給華為。華為的事情大概率已經緩和。前些天,任正非先生也認為現在已經是最壞的時刻,未來會更好。近日,我參觀了MWC(移動世界大會)的上海會議,華為的5G業務順利開展。
  • 大陸為什麼沒有臺積電_臺灣選舉_海峽兩岸_新聞中心_海峽網
    臺積電近日公布11月份業績,合併營收1248.65億元新臺幣(約合289.6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7%、環比增加4.7%,營收已連續18個月同比增長。臺積電7nm技術自2018年4月量產以來,已經為數十家客戶的數百種產品生產超過10億顆的晶片,成為5G產品的重要支撐力量。
  • 臺積電張忠謀退休 要把餘年留給自己和家庭
    1955年,張忠謀進入一家電器公司的半導體部門擔任工程師,「半導體教父」的傳奇就此開啟。此後,張忠謀加入德州儀器,勤懇工作二十多年,後出任資深副總裁,成為公司第三號人物,期間獲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系博士學位。  1985年,54歲的張忠謀以在美華人最高企業主管的身份,應邀出任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兩年後在臺創建了全球第一家專業代工公司。臺積電的出現迅速改變了整個行業。
  • 晶片巨頭臺積電在中國臺灣發展壯大,而非在中國大陸,為什麼?
    以感傷的心情離開麻省理工學院,張忠謀自認為是個陽春工程師,只好先出社會找工作,頂著麻省理工碩士學位,找工作還算吃香,兩個月內,接到了4家公司的聘請書。妻子也順利在波士頓找到工作。半導體產業萌芽於美國。1950年代,已經有二、三十家公司,希凡尼亞就是其中一家小公司。1955年5月,張忠謀24歲,進入希凡尼亞工作。
  • 臺積電的忠與謀-虎嗅網
    兩條消息疊加,加深了國人的焦慮:臺積電是一家什麼樣的企業?他們到底站哪邊?簡單來說,企業遵循的必然是商業邏輯。然而企業做到一定程度,勢必會被裹挾進時代的洪流,恐難孑孑獨善。2019年11月,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說:「世界不再安寧,臺積電已是地緣戰略家的必爭之地。」
  • 三星和臺積電(TSM.US)向先進封裝邁進,中國大陸晶圓廠面臨新挑戰
    三星、臺積電等晶圓廠走在先進封裝前列在先進封裝的徵程上,臺積電和三星無疑走在時代前列。臺積電在Fan-out和3D先進封裝平臺方面已處於領先地位,其先進封裝技術儼然已成為一項成熟的業務,並為其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三星的FO-PLP技術也已用於自家的手錶中。對先進封裝技術的重視,臺積電是第一人,也成為其甩開三星、英特爾的主要差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