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母語學習中,反思英語啟蒙之路!

2021-02-20 藍宇教育

似乎並沒有花費任何力氣,一個嬰兒就慢慢學會了說母語;這是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沒有過分刻意為之!但是,在學習英語的路上,上輔導班、嘗試各種學習方法、背單詞學語法……辛苦得多,可是結果卻並不那麼盡如人意

如果你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效果微乎其微,那毫無疑問,是方法出了問題!其實,你只需要開始回想並梳理一件事:你的孩子是如何學習母語的?

一個小寶寶從呱呱墜地開始,就正式開啟了「聽」的徵程~

聽的內容從開始的簡單幾個字,到慢慢變成一個完整的句子,由淺入深、從慢到快,難度和意思逐漸豐富;

 

而且,身邊的人還會不斷重複說的內容,讓寶寶加深印象。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磨耳朵」

 

到了一歲多的時候,寶寶就可以說出簡單的短語,藉助手勢和表情,基本可以實現和他人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反之,我們來看看平時大家是怎麼學英語的呢?

 

別說1000小時的聽力了,很多人能達到合計200、300小時,已經很了不得了;

 

更嚴重的問題是,還總是聽些難度過高的,聽不懂硬聽,把語言學習變成了任務和壓力;

 

還有一旦聽懂了,就束之高閣,再也不聽了,以至於學了就忘! 


所以,學習英語要不斷地聽聽聽,有了足夠的輸入之後,才能有爆發式的輸出,即開口表達。

這時,你會常常很驚訝地發現:「我都沒教過,他是怎麼會說這句話的!」沒錯,孩子說話真的不是你教的!

和母語不同,我們學習其他語言有個天然的「劣勢」——語言環境的不足,這時候就需要大量的兒歌、動畫或其他有聲讀物的介入了!

 

你很少會看到父母對著剛出生沒多久的孩子說:我們今天來聊聊物質和意識和辯證關係吧!

除非這對家長的精神狀態有些異常~

一開始,語言的輸入都是簡單易懂,與身邊的生活緊密相關的

比如,你會指著餐桌上的水果盤跟孩子孩子:看哪,好大的蘋果!蘋果!

 

如此反覆,下次,不管是在繪本上,還是在其他任何地方,看到了蘋果,孩子立馬就會指著它,對著你示意;

儘管他暫時還發不出「蘋果」這個音節,但是他已經明白了其意思,開口說話只是時間問題!

當互動激發了孩子對語言的捕捉,孩子就逐漸會明白,有一些場景和語言是有關聯的!

 

那麼,一開始學習英語時,同樣要從環境中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開始學起。

比如,你可以經常給孩子說:

Time to get up !該起床了

Good morning !早安

Come and eat your breakfast.快來吃早餐吧

Don’t be picky about your food.不要挑食

Wash your face and brush your teeth

洗臉刷牙

……

 

這些短語短句,除了簡單易懂,最大的特點就是和孩子們的生活場景息息相關,幾乎每天都會用到。

 

學習這些語句的好處就是:學了立馬就能用上!

為了「用」所以才「學」,大大降低了遺忘率;而且會讓孩子很有成就感,大大提升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嬰兒在開口說話之前,會一直地玩嘴巴、嘟囔、絮叨,我們笑稱為「嬰語」,其實這是在練習發音的前奏;

 

在大約2歲左右的時候,才能勉強吐字清晰一些,但是會「毫無章法」地亂說、瞎說,從早到晚不得閒、嘰嘰喳喳……

作為家長,你好像沒有刻意去糾正孩子的發音,更沒有修正其語法錯誤;

你會幫助孩子重新組織語言,並試著問:你是不是想表達這個意思?

可是,在孩子學習英語時,你總會特別在意他的發音準不準確?這個單詞意思對不對?這句話合乎哪個語法?……

剛開始的時候,「開口大膽地說」總比「說得對錯」重要得多,說得多了,自然就對了!

 

所以,當孩子在興奮地用英語「胡說」的時候,忍住,不要打斷他,不要制止他,隨他去。

蹦字——亂說——說對,這是語言學習的過程!


 

有的家長會認為:英語讀寫的學習越早越好!

因為孩子剛上小學就要學習拼音、認字和讀寫了,英語讀寫也不能晚了。

 

這裡要說一說漢語和英語學習的區別和聯繫:漢語是表意文字;英語是表音文字。


 

表意的漢語,是象形文字,即使你看到文字,你也讀不出來,但是你或多或少可以猜測其意思

 

學習這類語言,你需要先學習拼音,才能自主學習發音;而且需要默寫、聽寫的方式進行識記;

英語不同,它是表音的,一般看到單詞就能讀出來,能讀出來,也就能寫出來;

 

通過死記硬背式的默寫單詞方式識記是不可取的。先練聽說,再通過「自然拼讀」的方法學習,才是「捷徑」!

 

回到剛開始媽媽教孩子「蘋果」的例子,這位媽媽沒有孤立地讓孩子去背誦「蘋果」這個詞語,也沒有解釋「蘋」和「果」分別是什麼意思;

 

只需把這個詞語放入具體的語境中,讓孩子整體感知這個「詞串」的意思即可;


同理孤立的教孩子單詞是沒有用的,應該結合場景、情境和孩子互動,結合繪本讓孩子擴大見識,通過旅行讓孩子更多素材。

如果你認為啟蒙階段重點在學會了多少詞彙,那就大錯特錯了;

一旦孩子爆發,是爆炸性的,絕對不是你今天教孩子學會了梨子蘋果和香蕉。那麼到底是怎麼學會的呢?

輸入,還是大量的輸入!



——

 

語言只是作為一種工具,

而不應該當成一門學科去學!

畢竟我們學語言不是為了研究語言藝術,

而是為了更好地溝通交流互動

 

—END—


相關焦點

  • 純乾貨從母語學習,反思英語啟蒙之路
    今天這篇文章為純乾貨文,比較長,耐心看完會有一些啟發的,無論是母語學習還是英語啟蒙。從這篇文章,你應該獲取到三個主要信息:1、孩子是如何開口說話的,從中可以得到哪些思考。孩子開口晚還是早,有沒有區別?2、我們小時候的英語啟蒙有哪些誤區,你是怎麼度過的,一起來反思一下。
  • 母語式英語啟蒙之路第一站——聽力積累
    母語式英語啟蒙,顧名思義,就是用學母語的方式學習英語。走母語式英語啟蒙之路,我們的第一站,要去哪裡呢?我們最初是怎麼學習中文的呢?從我們剛出生起,雖然還什麼也聽不懂,什麼也不會說,但我們的耳邊就不斷響起家人的話語,「寶寶,你是不是餓了?」 「是不是要換尿布了?」 「是不是想出去曬會兒太陽了?」
  • 母語式英語啟蒙的臨界點
  • 嘰裡呱啦:英語啟蒙要給孩子創造母語式學習環境
    他們之所以能掌握雙語,是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母語式的語言環境。因此想要給孩子提供好的英語啟蒙教育,最好給孩子創造母語式的英語學習環境。現在網際網路教育逐漸成熟,如國內起步較早的英語啟蒙品牌嘰裡呱啦,採用「真人外教+動畫」的AI互動課教學形式,在課程裡再現孩子的日常生活情景,並加入許多有趣的互動環節,讓孩子沉浸在母語式的英語環境中。
  • 嘰裡呱啦:英語啟蒙要給孩子創造母語式學習環境
    他們之所以能掌握雙語,是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母語式的語言環境。因此想要給孩子提供好的英語啟蒙教育,最好給孩子創造母語式的英語學習環境。現在網際網路教育逐漸成熟,如國內起步較早的英語啟蒙品牌嘰裡呱啦,採用「真人外教+動畫」的AI互動課教學形式,在課程裡再現孩子的日常生活情景,並加入許多有趣的互動環節,讓孩子沉浸在母語式的英語環境中。
  • 英語啟蒙:TPR母語式啟蒙三步走
    這是【軟實力英語】分享的第843篇原創文章。前日,一位寶爸與苗爸聊起了孩子的英語啟蒙,寶貝兩歲左右,寶爸認為孩子每天東跑西竄,不能安靜下來,時間過得很快,總感覺比較荒廢。因此諮詢苗爸,如何引導孩子開始學英語?父母的期望值不同,啟蒙的方法自然也存在差異。
  • 大思英語母語式啟蒙:適合0基礎兒童的英語啟蒙
    如今的英語啟蒙方式五花八門,有傳統的英文卡片、英文樂高、英文點讀機;還有科技範滿滿的智能英語閱讀機、AI英語對話系統;有高端的英語夏令營、外教一對一;有可以免費下載的英文兒歌、繪本、動畫片資源。
  • 英語啟蒙答疑-母語強勢
    首先說下什麼是「母語強勢」? 兩歲過後,寶寶的母語越來好,開始出現對英文的抗拒現象。母語就會對第二語言的習得出現幹擾現象,這就是「母語強勢」。 爸爸媽媽意識到了英文啟蒙的重要性,要想給寶寶啟蒙,但寶貝不想學,這該怎麼辦呢?
  • 家長們應該了解一下兒童英語啟蒙學習中「學」和「習」的含義
    兒童英語啟蒙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很多中國家長對於「學習」理解是不完全正確的。目前來看,中國的孩子,英語學習之路有兩條:第一,「外語學習」之路,即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第二,「二語習得」之路,這一概念源自於美國,是學術界的一個名詞,普通家長可能並不知曉。
  • 兒童過早的學習英語啟蒙,會干擾母語的學習嗎?
    學會一門外語,會讓人站在更高的層面去審視自己的母語,看待母語的文化,有利於批判思維的形成,而且還能使母語的表達更準確、更具邏輯性。歌德曾說過:「不懂外語的人就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母語。」學會一門外語,能加深一個人對母語的理解。
  • 兒童英語啟蒙之路 文字直播課堂通告
  • 家有安妮娃/Jack的英語啟蒙之路
    Jack爸爸:學習一門語言什麼東西最重要:理念。我之前看過安妮鮮花的《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出國不出國》。看完這兩本書後,我的內心有了很大的震撼,同時對於我們的英語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想想我們這一輩人的英語歷程:中式英語,語法英語,啞巴英語,沒有韻律也沒有節奏感。辛辛苦苦學了十多年,只能應付一下考試,真正和外國人交流的時候就"死機"。我可不想Jack走我的老路。所以,當Andy與我分享北京之行帶回來的安妮花理念之後,我更加堅信我的孩子已經找到了正確的英語啟蒙之路。對於孩子而言,任何一個複雜的過程都需要模仿和反覆,更需要以遊戲為載體,而Andy與安妮花剛好如此。
  • 英語學習啟蒙探討——第一篇 兒童學習母語的過程
    孩子從出生到三歲,幾乎可以表達生活中所有的生活用語,到六歲更是基本掌握了母語的大部分表達內容,學英語為什麼需要那麼多語法、音標、背誦和記憶,卻還學不好呢?一些英語不好的人,置身於英語為主交流的環境中,比如留學到國外,或來到完全講英語的學校和社區,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一般幾個月就基本能正常交流了。那到底什麼方法是最好最自然的學習語言的方法呢?下面先來看看語言學習的各個階段:1、喃語階段(6個月到1歲)!
  • 大思英語APP:營造母語環境提供高效英語啟蒙氛圍
    原標題:大思英語APP:營造母語環境提供高效英語啟蒙氛圍   學習語言需不需要天賦?需要,也不需要。
  • 少兒英語啟蒙殺手鐧:用母語方式學英語
    在孩子沒有開始之前,如果家長過去對英語學習沒有細緻思考的話,很多內容會覺得不好理解。所以開始的時候,可以簡單過一遍知道基本概念。對於自己孩子目前還接觸不到的環節,可以留在後面細讀。   理解了用母語方式學英語這樣一個基本思路之後,就可以著手實施。做的過程中回頭再看書,會覺得很多內容過去理解不了的都變得容易了。如果一直不開始,可能怎麼看怎麼暈。
  • 兒童「母語化」英語啟蒙之語言規律
    大家好,我是凡凡媽媽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兒童「母語化」英語啟蒙的規律之一,就是學語言的規律。說到規律,其實我們是很陌生的,因為我們在英語學習中是沒有按照語言規律來學習的,因此我們一般對英語學習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孩子要不要背單詞,背句子?
  • 少兒英語學習過程中,母語強勢的孩子應該如何「自救」?
    我們小時候學漢語,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學會的。與英語不同的是,我們說漢語是因為生活的需要,才有表達的欲望。隨著年齡的增長,漢語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形成了強勢影響,對其它語言,比如英語,產生本能的排斥,或是對漢語過度依賴,以漢語為拐杖,來學英語。
  • 為何建立英語母語思維,成為啟蒙的核心追求
    擁有英語思維的孩子能更加輕鬆自然地習得語言,也能在長程學習中有效適應另一種教育方式、文化視角和思維習慣。 啟蒙期,孩子具備語言學習潛能和有利的大腦機制。0--6歲關鍵期:他們感知力逐漸完善,辨音能力強化,同時保持強烈好奇心。
  • 3歲、6歲和8歲開始英語啟蒙的孩子分別應該怎麼樣把英語當母語一樣學習?
    作為一門必須學習的語言,無疑越早接觸越有益。比如雙語環境下的孩子有天然的優勢,雙語寶寶一出生就可以沉浸於多種語言的環境中。那麼絕大部分的中國孩子,由於家庭環境、生活安排、認知意識等原因,在3歲、6歲甚至8歲開始英語啟蒙的孩子,他們是不是就沒有機會像母語一樣學習英語呢?不同的年齡的英語學習路徑一樣嗎?     首先,還是有辦法的。
  • 小方熊貓推出0元學一年AI閱讀課 開啟少兒英語啟蒙之路
    >少兒英語啟蒙說難不難,但也沒有家長想像中的那麼容易。在啟蒙之路上,不少家長採用各種辦法,但可能所獲得的效果不盡理想。同時,許多線下英語教育又或者在線一對一教育課程費用太高,並非在所有家長經濟接受範圍內。對此,小方熊貓推出0元學一年AI閱讀課開啟少兒英語啟蒙之路,讓孩子用更少的錢沉浸在有趣兒的英語學習環境中,輕鬆學會自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