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凡凡媽媽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兒童「母語化」英語啟蒙的規律之一,就是學語言的規律。說到規律,其實我們是很陌生的,因為我們在英語學習中是沒有按照語言規律來學習的,因此我們一般對英語學習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孩子要不要背單詞,背句子?因為我們深受「啞巴英語」之苦,反而會特別關注孩子什麼時候開口說英語?但是如果你深入研究一下語言學的規律的話,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其實兒童學習語言的規律並沒有多麼高深,曾經觀察過孩子開口學說話的媽媽都是「語言學家」,每一個嬰兒都是「語言神童」。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孩子學習母語的過程:
0-1歲 大部分孩子都是沉默的,但是每個孩子都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聽。十聾九啞,如果孩子聽不到聲音的話,孩子就不會學會任何語言,所以說聽,是學語言的第一步;
1-3歲 孩子開始牙牙學語,在爸爸媽媽重複了N次爸爸媽媽後,某然一天孩子可能就張口說了句媽媽或者爸爸,我們都欣喜若狂,哇,孩子會說話了,也就是在此之後,我們更喜歡和孩子說話,並且不斷的指著蘋果說蘋果,指著桌子說桌子,等等,在經過了很多的對應之後,孩子慢慢也學會了:蘋果,桌子,不要等等,其實孩子是在「情境對應」中學會簡單的交流的。
4-5歲 孩子的語言開始豐富,並且理解力增強,可以看動畫片,聽故事,在幼兒園交朋友,和你談判,語言可以讓他更有力量,但是這個階段的語言以生活化,口語化為主。
6-10歲 孩子一般要上小學了,開始學習拼音,a,o,e,拼音是我們學習漢語的工具,可以更快的掌握漢字,並擴大孩子的詞彙量,至此,孩子的語言學習走上閱讀正軌,更廣闊的閱讀使孩子更深入的學習漢語,並可以獲得知識。到這裡,孩子的語言啟蒙大體結束,之後就是大量閱讀提高閱讀水平。
這樣看來,學習語言幾乎都是這樣過來的,那麼英語也是一門語言,它也會遵從語言本身的規律,即先大量的聽(沉默期),然後簡單的情境對應學習簡單交流,然後更廣闊的的交流學會口語,之後用英語的閱讀規律進入閱讀正軌,更好地掌握英語書面語言。這裡的英語閱讀規律指的是「英語自然拼讀」,這個我們以後再聊。
所以說無論哪種教學模式,哪種神奇輔導班,都需要按照這個規律來進行,否則都不會有好的效果,同樣,如果按照語言規律來,孩子就會學會語言,並且是「母語化英語」,而非我們的「啞巴英語」。
這樣聽來,其實英語學習就是這麼回事,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高深莫測,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語言規律,科學合理的給孩子英語啟蒙。
這次就分享到這兒,下次給大家分享兒童的規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