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需求開啟了加速上漲的模式,行業迎來了高景氣周期。據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指數近60日淨流入額超70億元,位居概念板塊前列,同時,新能源汽車指數年初以來曾最高上衝至2842.96點,較年內最低點漲幅高達90%。
受益於此,軟包鋰電池在動力領域的市場空間將逐漸擴大,預計至2023年,我國鋁塑膜行業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00億元。明冠新材作為我國新型複合膜材料領域的優勢企業,公司在確保太陽能電池背板營收的同時,主動拓展鋰離子電池用鋁塑膜,為公司開拓了新的盈利增長點。此次上市後,公司將在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及自身核心技術、優質客戶等綜合優勢的加持下,迎來較好的發展。
精選優質賽道鋰離子電池用鋁塑膜蓄勢待發
充分的清潔性、絕對的安全性、潛在的經濟性等優點,使得光伏發電在很多國家成為清潔、低碳、同時具有價格優勢的能源形式,並迎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與賽迪智庫集成電路研究所預測,2020年—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將由140GW增加至200GW,年複合增速為7.39%,以此帶動的太陽能電池背板需求量將相應地由5.72億平方米上漲至7.01億平方米,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前景。
明冠新材主要從事新型複合膜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以現有複合膜材料類產品的配方及生產工藝為依託,陸續開發了鋰離子電池用鋁塑膜、特種防護膜、POE膠膜等產品,相關產品應用領域較為廣泛。其中,主要應用於光伏發電行業的太陽能電池背板為公司目前的主要產品,主要運用於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鋰離子電池用鋁塑膜為公司未來盈利的主要增長點。招股書顯示,近些年,公司營收穩健增長,盈利能力較為可觀。具體來看,2017年—2019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5.95億元、8.67億元、9.46億元,年均複合增速為26.09%;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0.37億元、0.88億元、1.0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68.46%。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疫情影響之下,公司2020年業績仍然迎來了預喜,據招股書披露,公司預計2020年1—12月實現營業收入9.68億元,同比增加 2.32%;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1。 2億元,同比上漲14.54%。
進一步分析來看,《紅周刊》注意到,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均超過95%,其他業務收入主要包括太陽能電池組件銷售、廢料出售及租金收入等,佔比相對較低。在公司的主營業務中,太陽能電池背板業務是主營業務中的核心業務,鋰離子電池用鋁塑膜是增長較為快速的業務,報告期內,太陽能電池背板業務分別實現銷售收入5.92億元、8.57億元、8.84億元,佔各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高達99.99%、99.2%、94.11%;鋁塑膜收入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也由2017年的0.01%上漲至2019年的2%,且今年上半年,鋁塑膜收入佔比已經提升至5.73%,成為繼太陽能電池背板業務之外的第二大營收增長點,考慮到新能源汽車較高的行業景氣度,軟包鋰電池在動力領域的市場空間也將逐漸擴大,預計至2022年軟包電池與鋁塑膜的需求量將分別增至94GWh和2.8億平方米;至2030年我國動力電池的需求量將達到450GWh,其中軟包電池滲透率將達到45%,鋁塑膜的用量也將增至8.3億平方米,產值超千億元,在此背景下,公司鋁塑膜營收有望進一步走高。
此外,從行業角度看,公司所處行業為「C29 橡膠和塑料製品業」,據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數據顯示,該行業目前盈利上市公司佔整個行業上市公司的比例高達89.66%,行業整體盈利質量較佳。此外,截至2020年12月23日A股收盤,明冠新材可比上市公司中來股份、樂凱膠片、回天新材、福斯特、賽伍技術的平均動態市盈率約為60.56倍,參考行業及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可看,公司上市後的估值提升空間值得投資者期待。
重視自主創新高研發投入前景可期
作為國內最早涉及太陽能電池背板與鋰離子用鋁塑膜領域的企業之一,明冠新材高度重視新型複合膜材料的研發,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礎技術和工藝技術體系,奠定了公司在市場中的比較優勢及核心競爭力。
經過多年的行業深耕,目前公司核心技術體系涵蓋功能性高分子薄膜研製技術、特種粘合劑開發技術、材料界面處理技術、材料光學設計技術、精密塗布複合技術和功能性材料分散技術等,上述技術均系公司自主研發,是公司鞏固並拓展技術競爭優勢的重要驅動力。具體來看,公司通過自身技術積累開發出獨有的M膜產品,並基於該產品開發出了TPM/KPM系列背板及BO系列背板,其中TPM/KPM系列背板在粘結強度、耐候性、可靠性等指標上表現優異,已被大型主流組件客戶驗證並使用;BO系列背板成功通過了TUV等第三方認證機構苛刻環境可靠性測試,具有極高的性價比和安全可靠性,並得到了REC、LG、Vina Solar等國外大型組件企業的廣泛認可。此外,為滿足光伏產業發展對高功率組件的需求,公司緊抓行業發展趨勢,採用多種功能性填料與聚烯烴粒子復配共混方式,成功開發出了具有高反射性能M膜產品,並經過塗布複合後形成高反光率背板,其反射率可超過9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所生產的黑色高反射背板可顯著提升光伏組件1%左右的轉換效率,且獲得廣泛好評。
強大的技術競爭優勢離不開公司對研發的持續投入,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公司研究開發費分別為0.21億元、0.34億元、0.37億元,研究開發費佔當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3.49%、3.87%、3.95%,可以看到,無論是研發費用的絕對值,還是研發費用佔當期營收的比例均呈現連續上漲的趨勢,體現出公司對研發的高度重視。此外,《紅周刊》通過梳理招股書注意到,報告期內,公司核心技術產品收入佔當期總營收的比重均在99%以上,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公司技術具備較強的創收實力。
截至本招股書籤署日,公司共獲得發明專利授權26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69項,並有11項發明專利及6項實用新型專利尚在受理中。同時,公司作為主要起草單位,曾參與起草多個國家標準及團體標準,這使得公司具備技術前瞻性優勢。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公司主動順應行業發展方向,積極儲備相關技術。在光伏領域中,目前公司研發的太陽能透明背板可應用於已經開始向市場推廣的雙面組件中;高阻水背板可應用於溼熱環境的光伏電池封裝和異質結電池(HIT)組件。在鋰電池用鋁塑膜領域中,公司儲備研發的柔性電池用鋁塑膜材料可用於未來聚合物鋰離子柔性電池上;高端黑色鋁塑膜可滿足客戶定製化的需求。
順應產業發展趨勢募資打開成長空間
日前,減排目標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光伏有望在很多地區成為成本最低的能源。據開源證券估計,2021年全球光伏裝機同比增速將達到34%,實現近十年來的最高增速。疊加我國「十四五」力爭實現煤炭消費達峰甚至負增長,非化石能源比重達到20%左右,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5億tce以內,以此測算,「十四五」期間光伏年均裝機可達70GW+,可以說,「十四五」將成為光伏重要的發展時期。此外,伴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動力鋰電池高增長的驅動,鋁塑膜市場將加快進口替代,需求滲透將進一步擴張。受益於此,公司太陽能電池背板及鋰離子電池用鋁塑膜將迎來較長一段時期的景氣周期。
公司此次募集資金所投項目全部圍繞現有業務產品太陽能電池背板、鋰離子電池用鋁塑膜的研發和生產進行,重點投向科技創新領域。具體來看,主要投向年產3000萬平方米太陽能電池背板擴建項目、年產1000萬平方米鋰電池鋁塑膜擴建項目、江西省光電複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擴建項目,剩餘部分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近些年,公司生產線持續擴充,產能不斷擴展,公司太陽能電池背板產能由2017年的4407.1萬平方米提升至2019年的7205.4萬平方米,同時間區間內,銷量也由4055.48萬平方米增加至6804.06 萬平方米,在此背景下,「年產3000萬平方米太陽能電池背板擴建項目」營運而生,該項目將有效擴充公司太陽能電池背板產品供應能力,進一步提升產品市場佔有率。目前公司已在鋁塑膜生產原材料國產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未來產品國產化率將進一步提升,公司此次擬投建的「年產1000萬平方米鋰電池鋁塑膜擴建項目」將有助於公司在較好的時機進入市場,並通過產品優勢在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此外,「江西省光電複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擴建項目」主要規劃研發太陽能電池背板、鋁塑膜以及太陽能電池相關其他配套材料等產品,該項目將助力公司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增強技術儲備與產業轉化能力。
未來,公司將重點面向新能源汽車、電力儲能、光伏產業等新興應用領域,致力於為動力與儲能鋰電池軟包材料、太陽能電池封裝材料等新型複合膜材料需求提供產品解決方案,力爭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一流新型複合膜材料研發和生產企業。
(文章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