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續
軟磁材料在新能源汽車、光伏逆變器、消費電子、大數據、5G等新興領域的需求方興未艾,其中,消費電子和電動汽車是最具增長潛力和確定性的兩大場景。據興業證券測算,預計2019年—2023年消費電子用無線充電軟磁片需求CAGR達到30%以上,至2023年需求超26億片;至2025年,電動汽車用無線充電軟磁片需求有望超過1000萬片。
鉑科新材(300811.SZ)是國內少數的金屬軟磁粉芯製造商之一,公司專注於合金軟磁粉、合金軟磁粉芯及相關電感元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掌握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擁有華為、比亞迪、伊頓(EATON)、等優質客戶資源,在下遊市場需求持續擴容的背景下,公司業績將繼續兌現,成長前景可期。
前三季歸母淨利增長20.73% 毛利率顯著高於同業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從事鐵氧體軟磁材料生產的企業約有200多家,且大多數企業生產規模較小,年生產能力在500噸以下,僅有幾家企業能達到上萬噸的產能。相較於鐵氧體軟磁材料,合金軟磁材料隨光伏逆變器、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等領域發展需求迅速增加,且隨著逆變電路的高頻、高功率密度化和電磁兼容性的更高要求,金屬磁粉芯的產業化發展速度逐步超過了其它軟磁材料。
目前鉑科新材在A股的同行業可比公司主要有東睦股份、天通股份、橫店東磁,據WIND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鉑科新材毛利率分別為39.78%、40.82%、42.19%,明顯高於上述可比公司的毛利率,體現出鉑科新材較高的盈利空間。此外,報告期內,公司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均高於20%,平均值為23.18%,這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公司較強的盈利能力。
近幾年,公司業績較為穩健,公開數據顯示,公司營收已由2017年的3.39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4.03億元,年複合增速為9.03%;同時間區間內,歸母淨利潤也由0.69億元上漲至0.8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0.99%。可以看到,相較於營收來講,公司歸母淨利潤年複合增速相對較高,這反映出在營收規模增長一定的前提下,公司單位營收的利潤空間更大。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疫情影響之下,公司前三季度營收及歸母淨利潤仍然實現雙增長,其中,營收為3.38億元,同比增加15.26%;歸母淨利潤為0.78億元,同比上漲20.73%。分季度來看,《紅周刊》注意到,今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公司各季度單季營收及歸母淨利潤均為正值,且呈現出持續增加的趨勢,具體來看,營收分別為0.71億元、1.26億元、1.42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09億元、0.32億元、0.37億元,在抗擊疫情的背景下,仍然能夠在每一季度實現正的營收及歸母淨利潤,實屬難能可貴。
技術突出客戶優質 奠定長遠發展護城河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鉑科新材始終將技術創新作為發展驅動力,且核心技術產品營收佔公司總營收的比重在90%以上,呈現出較強的創收實力。
經過多年的研發積累和技術創新,公司圍繞電感磁性材料領域自主研發並掌握了低氧精煉技術、氣霧化噴嘴技術、粉體絕緣技術、高密度成型技術、片狀粉末製備技術、磁性複合材料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上述核心技術為公司產品實現下遊電能存儲和變換提供了性能保證。同時,為持續滿足電能存儲和變換,需要電感元件具備高功率密度、高頻化等多種性能,而決定電感元件性能的核心是磁性材料。公司通過掌握從合金軟磁粉核心技術及應用、合金軟磁粉芯壓制技術工藝及應用到電力電子技術應用,進而使產品從磁粉、磁粉芯到電感元件均能夠滿足在下遊應用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通過持續不斷地材料技術創新、電感元件設計製造技術創新以及應用解決方案創新等,不斷創造和引領新型應用市場,持續擴大產品市場空間,鞏固公司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公司在技術研發創新過程中,不僅考慮下遊應用對於磁性材料性能的要求,同時還深入結合市場,提升產品的綜合競爭力。比如公司通過研發出行業領先的氣霧化噴嘴技術,實現了粉末的大批量生產,並且實現了較高的可用粉收得率,大幅降低公司霧化制粉成本,實現了高性能鐵矽磁粉材料的產業化。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已獲境內授權專利104項,美國發明專利1項。
公司持續聚焦於合金軟磁粉、合金軟磁粉芯及電感解決方案的研發,開發新產品豐富產品線,同時圍繞公司中長期研發戰略,進行前沿技術儲備,確保公司產品持續保持市場競爭力。目前公司主要進行的研發項目包括超細氣霧化鐵矽合金粉末的開發、高飽和磁通密度和低損耗特性的非晶納米晶粉末的開發、高u值片狀粉末的製備以及吸波材料流延成型技術開發。其中,超細氣霧化鐵矽合金粉末可用於製造更低損耗的鐵矽四代(NPX)系列軟磁合金粉芯,以更好的降低高頻化的渦流損耗;高飽和磁通密度和低損耗特性的非晶納米晶粉末主要適用於5G通訊電源、消費電子等高頻應用領域的電感元件製造;高u值片狀粉末的製備以及吸波材料流延成型技術可用於降低電力電子設備高頻化帶來的輻射危害。
值得關注的是,多年的行業深耕為公司積累了一大批下遊優質用戶,一方面,公司通過材料技術創新、電感元件設計製造技術創新,真正做到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另一方面,藉助對產業鏈上下遊技術及應用的掌控,公司對整個磁材產業具有更深刻的領悟和敏感度,可以為用戶提供新技術解決方案。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為公司在行業中的不斷發展以及市場拓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提高了公司在行業內的知名度和競爭力。目前公司與ABB、華為、格力、美的、比亞迪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廠商開展了廣泛的技術和市場合作,並曾榮獲ABB 中國區電能變換業務單元「2014—2015 年度優秀供應商」稱號、陽光電源授予的「戰略合作夥伴獎」榮譽。
「新能源汽車」、「光伏」等概念疊加 投資價值凸顯
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車、光伏是2020年市場投資的黃金賽道。據WIND數據顯示,年初至今,新能源汽車指數曾最高上衝至2666.28點,較年內最低點漲幅高達78.54%;光伏指數最高點曾達到 2972.92點,較年內最低點漲幅高達83.08%。
與此同時,新時代證券等多家券商研報指出,國內新能源汽車優質車型頻出,海外補貼加碼,國內外共振將帶動新能源車產業鏈繼續向上;預計「十四五」期間光伏行業將保持高增長態勢,年均新增裝機約60—70GW,考慮到全球主要國家紛紛設立碳中和目標,未來光伏主體能源的地位有望確立。受益於新能源汽車及光伏行業較好的市場景氣度以及確定性較強的市場需求,金屬軟磁材料作為上述行業產業鏈上遊的重要原料,也迎來了較好的發展機遇。
軟磁材料具有低矯頑力和高磁導率,易於磁化、也易於退磁,主要功能是導磁、電磁能量的轉換與傳輸。鉑科新材主要從事合金軟磁粉、合金軟磁粉芯及相關電感元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電能變換各環節電力電子設備或系統實現高效穩定、節能環保運行提供高性能軟磁材料、模塊化電感以及整體解決方案。自上市以來,公司穩步推進產能建設計劃,產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持續加強生產的信息化和自動化建設,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穩定性,為抓住新能源汽車和5G通訊等產業快速發展的機遇做準備。
伴隨我國「新基建」等政策的持續推進,磁性材料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物聯網、5G通訊等領域的需求勢必會不斷增加,軟磁材料的生產和市場將進一步向國內集中。以新能源汽車為例,據興業證券報告顯示,新能源汽車長期發展趨勢明確,無線充電的應用有望完美解決續航裡程問題,與電動汽車需求增長形成正反饋,伴隨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無線充電在電動汽車產業具備很大的發展潛力和想像空間,電動汽車市場有望成為繼消費電子之後,軟磁在無線充電應用的下一個風口,預計2020年—2023年為無線充電在電動汽車應用的滲透期,2023年—-2025年將進入推廣期。
《紅周刊》注意到,公司將於12月30日迎來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解禁,這也引起了投資者的關注。此前,在投資者線上問答中,有投資者提出「在月底解禁股影響下,希望公司業績高增長、高成長來進行對衝」,公司也做出表示,「將會持續努力做好生產經營來回報股東」。目前公司產能建設計劃穩步推進,產能進一步提升,產品需求持續旺盛,業績穩健盈利能力相對可觀,疊加公司在軟磁材料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未來在新能源汽車、光伏、消費電子等下遊市場需求持續擴容的前提下,鉑科新材有望步入成長的新周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