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我們去坐車車咯~」
「先別玩啦,過來吃飯飯~」
「很晚咯,要洗澡澡睡覺覺啦~」
……
只要一跟寶寶說話,大人們都會自覺切換成「兒語」——大量用疊詞,「貓」變成「貓貓」,「喝水」變成「喝水水」,「看花」變成「看花花」……語調也跟著變得溫柔可愛了呢~
兒語聽起來總是「萌萌噠」,但有人說:如果寶寶學說話時老用疊詞,他會越學越「懵懵噠」!
說疊詞會讓寶寶語言發展滯後,是真的嗎?
當然是假的啦!
寶寶開始學說話時,用兒語學得快
任何語言都要一步一腳印地學,從簡單、易懂的表達形式入門,就好比我們學英語從字母、單詞開始一樣,接著學詞組、句子。寶寶學說話也是一樣的道理,總不能從文言文這種高難度的形式開始,對吧?
對剛開始學說話的寶寶來說,什麼樣的表達形式是「簡單」「易懂」的呢?
反覆重讀(疊詞)、語速慢、語調高昂,如果再加上誇張的表情,更加能夠吸引他的注意力。
這正是「兒語」。
對於不到1歲半的寶寶來說,兒語略高於他當下的語言能力,是他將要達成的下一個語言發展階段,所以對1歲半以下的寶寶用兒語,可以幫助他更快地學會「說話」。
當寶寶語言能力達到或超過了「兒語」,爸媽就不要繼續用兒語跟他交流了,應該用比「兒語」略高的表達形式。如果還用「兒語」交流,寶寶的語言能力很難進步,甚至會有負面效果,比如不會用句子、發音不清等。
兒語不能一直說,2歲半該「戒掉」了
一般情況下,寶寶到兩歲半左右,掌握了七百個常用字詞的相關發音,可以相對連貫完整地說出句子,也有了更充足和多樣的手段來表達自我(比如配合手勢),這時候,「兒語」就應該功成身退了,逐漸不用了。(此段參考自「丁香醫生圖書館」)
取而代之的,應該是更加規範的語法,更加清晰的咬字發音,以及更多的交流互動。像故意模仿寶寶的發音,將「吃飯」說成「次飯」,「蘋果」說成「蘋朵」,這就更加要不得了。
培養寶寶語言能力,寶爸寶媽怎麼做?
18月齡後,寶寶進入「詞彙爆炸期」,逐漸會使用代名詞,並且嘗試說一些短語、短句子。
多跟寶寶進行「對話」
在這之前,寶寶更多是聽你說,然後他跟著咿咿呀呀。但到了這個階段,你就不要光顧自己說了,多留點時間給寶寶進行反饋。
你也可以多用問答來啟發寶寶多說話。比如:「寶寶,這輛是什麼車?」「它是什麼顏色的呢?」「寶寶喜歡這輛車還是喜歡那輛車?」
同時給出多個指令
可以嘗試讓寶寶幫你做一些簡單的事情,讓他同時接受多個簡單的指令,來提高語言理解能力。
比如:「寶寶,你可以去冰箱旁邊,拿一個香蕉給爸爸嗎?」
少玩手機,多和寶寶交流
雖然寶寶聽越多,越有利於學習語言,但如果只是聽聽音頻、看看視頻,並不能起到促進作用。要真人對著孩子說話、進行交流,才有用!
家長與寶寶交流的意願越強烈,交流的內容越多,對孩子智力產生的積極影響就越顯著。在研究中,家長跟孩子說話最多的幾個家庭裡,孩子 3 歲時的智力水平,是說話最少的幾個家庭的孩子的同期智力水平的 1.5 倍。(此部分參考自「丁香醫生圖書館」)
所以,寶爸寶媽別偷懶喲~關掉電視,放下手機,多跟寶寶進行一些親子閱讀吧。
要想事半功倍,還得注意給寶寶大腦提供足夠的腦黃金DHA哦。
科隆博研究#顯示:在嬰兒期補充優量水平DHA,幫助寶寶5歲時語言理解力更好。
經國際科研機構通過科學研究證實:攝入低水平DHA1與未攝入DHA,貝利MDI指數2無顯著差異,而攝入達到國際權威優量DHA水平3時,貝利MDI指數2比未攝入DHA組高7分。
DHA補充不達標約等於白補,給寶寶提供優量水平DHA,對幫助促進腦部發育非常重要,且有利於寶寶更快更好地學習語言。
建議母乳餵養寶寶至兩歲以上,如無法母乳餵養者可以選擇配方奶粉。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在語言能力方面的差異可能會很大哦。
有的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媽媽,你看這個」「媽媽,你看那個」;
有的安安靜靜惜字如金: 「這個」「那個」,甚至只是用手指指一指。
如果你的寶寶話不多,你也不用太心急,別總跟「別人家的孩子」比。平時多跟寶寶交流對話,讓他能夠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學說話,不要有壓力。
# 科隆博等人臨床研究報告.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2013,98:403-412
1. 低水平DHA 相當於DHA佔總脂肪酸0.14%。
2. 貝利MDI測試使用貝利II量表,評估感/知覺敏感度、適應性行為、早期語言交流、記憶、抽象思維、學習和解決問題能力等。
3. 達到國際權威優量水平指在0.2%-0.36%的國際權威優量DHA水平範圍中,經研究發現,在0.32%-0.36%時,有助寶寶腦部發育。
△中等大小雞蛋約44克/個,含26mgDHA,數據來源https://ndb.nal.usda.gov/ndb/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