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蘭科技:新基建浪潮下,平臺型AI企業的「深蹲起跳」
「作為新基建一大核心板塊之一,人工智慧是很多領域數位化與智能化轉型的基礎。隨著AI技術與產業的大規模發展,人工智慧將會成為新基建的核心支撐。」7月10日,深蘭科技創始人陳海波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期間談到。
今年以來,國家從宏觀戰略層面全面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陸續在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研究出臺相關政策舉措。深蘭科技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業務推進,與新基建的方向不謀而合。
據了解,深蘭科技早在2014年便專注於人工智慧技術研發及落地應用。目前,深蘭科技業務布局聚焦城市智能化、工業智能化、AI生物安全智能化及農業智能化四大領域,綜合配套人工智慧產品與定製化AI解決方案,為新基建建設賦能。
AI技術產品全國商業落地提速
近幾年來,計算機視覺和語音識別是人工智慧技術落地應用最為成熟的兩大領域。在計算機視覺領域,有並稱「CV四獸」的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在語音識別領域,有科大訊飛、思必馳、雲知聲。
成立於2014年的深蘭科技,並不能嚴格歸類於某個垂直領域。公司以平臺化的方式發展,致力於人工智慧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依託自主知識產權的計算機視覺、自動駕駛、生物智能、認知智能等核心技術,深蘭科技在城市智能化、工業智能化、AI生物安全智能化及農業智能化這四大領域形成廣泛布局。
同時,深蘭科技採用科學院+公司的獨特組織機制,在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方面持續發力。公司投入大量科研經費設立了人工智慧研究院、智能汽車研究院、自動化研究院、生命科學院及AI腦科學研究院及前沿科學研究院等六大研究院,實現科學技術產業化落地,打造平臺化算法輸出、集成搭載和硬體交付的完整業務鏈。
這種基礎研發與商業應用並駕齊驅的模式,讓深蘭科技一方面在基礎技術開發上展現出全面性。另一方面,也讓公司短短幾年間生產出應用於改善民生、提高效率的各種人工智慧產品。
比如在城市智能化領域,深蘭城市智能化已落地產品包括AI熊貓智能公交車、AI智能掃地機、AI消毒洗地機器人及AI熱感視覺行為監控系統(貓頭鷹)等分屬智能駕駛、智能環境、智能安防不同系列的AI產品。
過去一年,作為上海本土AI企業的深蘭科技,在全國範圍內正加速技術產品的商業化落地。比如在智能駕駛方面,深蘭科技於今年4月通過了長沙國家級智能網聯示範區的測試並獲得路測牌照。6月,深蘭再下一城,獲得深圳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牌照。同時,深蘭在山東、四川、湖北等地均有新項目的落地。
加碼工業智能化領域布局,助力數字新基建
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對各行各業產生巨大影響。人們外出的減少,讓傳統人力勞動面臨物理上的阻礙。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在抗擊疫情及復工復產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了助力疫情的防控,深蘭科技推的AI熱感視覺行為監控系統「貓頭鷹」得到快速應用,既減少了勞動量,又使相關工作的效率及準確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時,深蘭科技還研發出基於AI引擎的可攜式核酸檢測一體機,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創新大賽產業場景應用賽中,獲得醫療方向的第一名。
在復工復產方面,由於疫情的催化,製造業數位化轉型需求進一步激活和釋放,數字新基建的基礎支撐作用愈發明顯。對此,深蘭科技把工業智能化作為今年持續發力的重點領域。
陳海波介紹稱,深蘭工業智能化致力於幫助企業實施數位化轉型,通過機器替代、視覺檢測、流程優化管理、三維建模等人工智慧前沿技術賦能傳統產業,採用流程建模,增加工廠透明度、可控性與生產工藝的正則化迭代。目前已應用行業方向包括晶片封裝、汽車零配件、木地板等行業及工業大腦、工廠大腦等AI行為檢測。
「AI的算法核心離不開晶片。因此在工業智能化上,我們除了搭建了學習平臺外,還致力於集成電路的硬體研發,目前深蘭在常州設有晶片研究院:主要負責FPGA研究,以更好的應用於工業智能端。」陳海波說。
另外,深蘭科技近期還發布了MetaMind自動化人工智慧開放平臺,切實賦能產業升級、助力新基建。據了解,深蘭MetaMind自動化機器學習平臺是一個低門檻自動化AI應用構建平臺。該平臺綜合運用了深蘭自研的深度學習、機器學習、圖像分類、圖像檢測、圖像分割、文本分類等技術,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通過平臺生產自身想要的AI應用。
與其他AI平臺相比,該平臺具有門檻低、效能高等方面的優勢。不需要算法工程師參與,用戶可以直接上手進行開發模型,註冊帳號即可使用。用戶使用該平臺後,開發周期縮短80%以上,人力成本節約90%以上。在降低使用門檻、人力成本和研發時間的同時,其性能不低於人工建模水平。
過去,人工智慧企業通過資本支持快速擴張,但技術本身卻存在落地難、應用場景弱的難題。近幾年,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變得更加理性成熟,各家企業間越來越重視產品落地和商業化能力。在當前的新基建浪潮下,人工智慧企業的應用落地更是進入快車道。對深蘭科技這樣長期注重商業應用和產品積累的企業來說,或將在新一輪競爭中脫穎而出。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DF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