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新冠確診破億。
這個數據讓我們的心裡不禁「咯噔」了一下,雖然國內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放眼國外,疫情的情勢依然不容樂觀。
新冠疫情大流行何時才能結束?自去年新冠席捲全球以來,幾乎人人都想知道答案,儘快回歸正常生活。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搞清楚這幾件事情。
疫苗產量跟得上接種「節奏」嗎?
目前獲批上市的主要有美國輝瑞、莫多那、中國的國藥、科興、英國的阿斯利康、印度國產的Covaxin和俄羅斯的「人造衛星5號」這7款疫苗。
我們就集合了各研發公司的官網數據做了統計,除了以上7款已經獲批上市的,2021年還會有更多家疫苗即將獲批投放市場,我們也做了一個不完全的統計。
如果將兩份數據整合,預計2021年的總產能至少是122億劑,假設這122億劑全部接種,由於大多數疫苗都需要接種2劑,那麼一年後,通過打疫苗,能夠獲得免疫的人數大概是61億人。
假設目前所有感染者都痊癒並獲得自然免疫,那麼通過疫苗獲得免疫的人數,和自然免疫人數1年後的總量約等於62億。目前世界總人口為78億,那麼2022年初免疫人數比例約等於79%,大於群體免疫所需的70%,也就是說,在極簡的理想情況下,一年後全球可以達到群體免疫。
這堪稱是「最佳結局」,然而我們假設的是沒有任何意外的情況。要想達到這個效果,接下來還有新的問題要面對:
各國接種意願存在差異
就算是疫苗產量有保證,但是,各國的接種意願度可不是我們能夠把控的,並不是每個國家的每個人在有條件接種疫苗的情況下都願意接種。
根據益普索、牛津大學和蓋洛普的民調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歐美等國接種疫苗的意願並不是很強。印度有87%的民眾願意接種,位列第一。
拿美國來說,根據2020年底的一份數據來看,有超過40%的美國人不願意接種新冠疫苗。當然,「反疫苗運動」在美國也是有一段「歷史」的,不僅僅是美國的底層民眾,包括一些富裕地區和高學歷人群,同樣有大量「疫苗猶豫者」。
2019年,WHO更是把「疫苗猶豫」列為年度十大全球衛生威脅之一,足見這場肇始於發達國家的反疫苗思潮有了全球蔓延的趨勢。
因此,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們便長了不少「見識」。
譬如在疫情期間,美國民眾會因為隔離防疫而吵架、會因為要不要戴口罩而吵架,現在連是不是要打疫苗也在吵架。因為美國擁有著數量龐大的「反疫苗」運動的支持者,因為處在風口浪尖,又處在這些人極為敏感的話題點上,所以他們更喜歡在網絡中發聲,形成一股強大的「反疫苗」聲浪。
當然,美國只是一個例子,像美國這種情況的國家還不少,要不然「群體免疫」這詞怎麼能得到歐美的「認可」。
各國接種意願(資料來源:IPSOS,牛津大學,Gallup, 天風證券研究所)
各國接種進度不一
問題總是一個接著一個,事情貌似也更加複雜了。假設大家都「齊心」配合接種了,但更重要的是,各國的接種進度也不一樣。
當然,全球這麼多個國家,要討論的話我們暫且做一個大的歸類,以高收入國家、新興市場國家和低收入國家來進一步討論。
總體上,發達國家都預計2021年1季度完成重點人群接種,2季度前覆蓋約50%的人口,3季度基本完成大規模接種。再來看新興市場國家。通過考察,我們看到,新興市場國家預計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獲得大量疫苗,2021年底可完成50%-60%的人群接種,2022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大規模接種。最後是低收入國家。根據觀察,到2021年底,低收入國家的20%人口可得到接種,但完成大規模接種要到2022年下半年。
分析到此,我們可以將前三個因素都結合起來看,目前新興市場國家的疫苗接種主要受產能約束,也就是買不到;而低收入國家主要受經濟約束,也就是買不起。
根據測算,由於疫苗獲取先後時間、疫苗需求量和疫苗接種能力與意願的差異,高收入國家的疫苗接種進度快於新興市場國家2個季度左右,而新興市場國家快於低收入國家2個季度左右。
我們可以粗略地把完成大規模接種的時間點看作是獲得群體免疫的時間點。就可以得到下圖:
也就是說,發達國家會在2021年3季度前後達到群體免疫,新興市場國家將在2022年上半年達到群體免疫,低收入國家將在2022年下半年達到群體免疫。
所以,預計2022年下半年,全球疫情結束。
總體來說,中國的新冠疫情控制得不錯,但仍然要受國外疫情的影響。
如今國外疫情在多國加速蔓延,加之不少國家受限於疫苗產量、冷鏈運輸能力,完成疫苗的全員接種還需要很長時間。總之,境外輸入風險還是很大,一定要加強對防控力量較為薄弱地區的疫情防控。春節期間,我國已經有明確的疫情防控指示,高風險地區應就地過年,中低風險地區原則上倡導就地過節。
另外,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和民眾,已經愛上了中國疫苗。歐洲國家紛紛對中國新冠疫苗釋放了友好信號。部分歐洲國家正式批准並接種中國疫苗,多位歐洲國家領導人也表示與中國疫苗有合作的可能性。
這自然是個好消息,但是反過來看,這確實證明了目前歐洲的疫苗正處於短缺困境。除了歐洲,美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視。
根據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的最新預測,到6月1日,預計美國累計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或將達到63.1萬人。最壞的情況下,死亡人數還有可能會升至70.3萬人。而這一預測數據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疫苗接種的推廣進度和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傳播速度做出的。
總體來說,要想打贏這次的疫情仗,光靠某幾個國家做得「到位」是不行的,而是需要全球合力,各國攜手抗擊疫情才是王道!(劉艾鏹)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
1.緊急通知!新冠疫情大爆發!289例確診,再啟封城?火車站暫停售票,車輛人員不得出入?
2.只要外地來就隔離28天且費用自理?新華社:隨意加碼不可取
3.緊急公告!1月15號以後回家要隔離?最新官方回復來了!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因你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