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在何時會結束?答案來了,或許情勢遠沒有你想的簡單

2021-02-15 職場兮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新冠確診破億。

這個數據讓我們的心裡不禁「咯噔」了一下,雖然國內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放眼國外,疫情的情勢依然不容樂觀。

新冠疫情大流行何時才能結束?自去年新冠席捲全球以來,幾乎人人都想知道答案,儘快回歸正常生活。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搞清楚這幾件事情。

疫苗產量跟得上接種「節奏」嗎?

目前獲批上市的主要有美國輝瑞、莫多那、中國的國藥、科興、英國的阿斯利康、印度國產的Covaxin和俄羅斯的「人造衛星5號」這7款疫苗。

我們就集合了各研發公司的官網數據做了統計,除了以上7款已經獲批上市的,2021年還會有更多家疫苗即將獲批投放市場,我們也做了一個不完全的統計。

如果將兩份數據整合,預計2021年的總產能至少是122億劑,假設這122億劑全部接種,由於大多數疫苗都需要接種2劑,那麼一年後,通過打疫苗,能夠獲得免疫的人數大概是61億人。

假設目前所有感染者都痊癒並獲得自然免疫,那麼通過疫苗獲得免疫的人數,和自然免疫人數1年後的總量約等於62億。目前世界總人口為78億,那麼2022年初免疫人數比例約等於79%,大於群體免疫所需的70%,也就是說,在極簡的理想情況下,一年後全球可以達到群體免疫。

這堪稱是「最佳結局」,然而我們假設的是沒有任何意外的情況。要想達到這個效果,接下來還有新的問題要面對:

各國接種意願存在差異

就算是疫苗產量有保證,但是,各國的接種意願度可不是我們能夠把控的,並不是每個國家的每個人在有條件接種疫苗的情況下都願意接種。

根據益普索、牛津大學和蓋洛普的民調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歐美等國接種疫苗的意願並不是很強。印度有87%的民眾願意接種,位列第一。

拿美國來說,根據2020年底的一份數據來看,有超過40%的美國人不願意接種新冠疫苗。當然,「反疫苗運動」在美國也是有一段「歷史」的,不僅僅是美國的底層民眾,包括一些富裕地區和高學歷人群,同樣有大量「疫苗猶豫者」。

2019年,WHO更是把「疫苗猶豫」列為年度十大全球衛生威脅之一,足見這場肇始於發達國家的反疫苗思潮有了全球蔓延的趨勢。

因此,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們便長了不少「見識」。

譬如在疫情期間,美國民眾會因為隔離防疫而吵架、會因為要不要戴口罩而吵架,現在連是不是要打疫苗也在吵架。因為美國擁有著數量龐大的「反疫苗」運動的支持者,因為處在風口浪尖,又處在這些人極為敏感的話題點上,所以他們更喜歡在網絡中發聲,形成一股強大的「反疫苗」聲浪。

當然,美國只是一個例子,像美國這種情況的國家還不少,要不然「群體免疫」這詞怎麼能得到歐美的「認可」。

各國接種意願(資料來源:IPSOS,牛津大學,Gallup, 天風證券研究所)

各國接種進度不一

問題總是一個接著一個,事情貌似也更加複雜了。假設大家都「齊心」配合接種了,但更重要的是,各國的接種進度也不一樣。

當然,全球這麼多個國家,要討論的話我們暫且做一個大的歸類,以高收入國家、新興市場國家和低收入國家來進一步討論。

總體上,發達國家都預計2021年1季度完成重點人群接種,2季度前覆蓋約50%的人口,3季度基本完成大規模接種。再來看新興市場國家。通過考察,我們看到,新興市場國家預計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獲得大量疫苗,2021年底可完成50%-60%的人群接種,2022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大規模接種。最後是低收入國家。根據觀察,到2021年底,低收入國家的20%人口可得到接種,但完成大規模接種要到2022年下半年。

分析到此,我們可以將前三個因素都結合起來看,目前新興市場國家的疫苗接種主要受產能約束,也就是買不到;而低收入國家主要受經濟約束,也就是買不起。

根據測算,由於疫苗獲取先後時間、疫苗需求量和疫苗接種能力與意願的差異,高收入國家的疫苗接種進度快於新興市場國家2個季度左右,而新興市場國家快於低收入國家2個季度左右。

我們可以粗略地把完成大規模接種的時間點看作是獲得群體免疫的時間點。就可以得到下圖:

也就是說,發達國家會在2021年3季度前後達到群體免疫,新興市場國家將在2022年上半年達到群體免疫,低收入國家將在2022年下半年達到群體免疫。

所以,預計2022年下半年,全球疫情結束。

總體來說,中國的新冠疫情控制得不錯,但仍然要受國外疫情的影響。

如今國外疫情在多國加速蔓延,加之不少國家受限於疫苗產量、冷鏈運輸能力,完成疫苗的全員接種還需要很長時間。總之,境外輸入風險還是很大,一定要加強對防控力量較為薄弱地區的疫情防控。春節期間,我國已經有明確的疫情防控指示,高風險地區應就地過年,中低風險地區原則上倡導就地過節。

另外,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和民眾,已經愛上了中國疫苗。歐洲國家紛紛對中國新冠疫苗釋放了友好信號。部分歐洲國家正式批准並接種中國疫苗,多位歐洲國家領導人也表示與中國疫苗有合作的可能性。

這自然是個好消息,但是反過來看,這確實證明了目前歐洲的疫苗正處於短缺困境。除了歐洲,美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視。

根據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的最新預測,到6月1日,預計美國累計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或將達到63.1萬人。最壞的情況下,死亡人數還有可能會升至70.3萬人。而這一預測數據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疫苗接種的推廣進度和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傳播速度做出的。

總體來說,要想打贏這次的疫情仗,光靠某幾個國家做得「到位」是不行的,而是需要全球合力,各國攜手抗擊疫情才是王道!(劉艾鏹)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

1.緊急通知!新冠疫情大爆發!289例確診,再啟封城?火車站暫停售票,車輛人員不得出入?

2.只要外地來就隔離28天且費用自理?新華社:隨意加碼不可取

3.緊急公告!1月15號以後回家要隔離?最新官方回復來了!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因你而受益👇👇

相關焦點

  • 新冠疫情何時能結束?病毒會常態化流行嗎?專家解答來了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新冠疫情何時能結束?病毒會常態化流行嗎?專家解答來了4月2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針對疫情何時能最終結束、病毒會不會常態化流行的問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作出解答。
  •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
    當下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其焰囂囂,其勢洶洶,已經並將繼續影響交易領域不少當事人的利益,如何妥當分配新冠肺炎疫情或者疫情防控及應急處置措施(以下簡稱「疫情及其防控」)給當事人造成的損失,是合同法當下必須面對且亟待回應的現實問題。如果採用類型化的思考方法進行梳理,與疫情及其防控有關,合同法所面對的直接或者間接關涉損失分配的問題主要包括:其一,疫情及其防控是否屬於不可抗力?
  • 應景選讀:疫情不可抗力的司法認定及其與情勢變更的銜接
    本次疫情由一種人類並未充分認識的新型冠狀病毒引發,其發生和發展乃至在局部地區大面積蔓延,在此前對其傳染特點和規律沒有充分認識的情況下,都是不可阻止的。雖然在對該病毒認識的逐步深入下,在未來可期的時間內,疫情會得到控制並趨於好轉,但目前疫情已經造成的各種結果如感染者的死亡、防疫物資的大量消耗等則是不可逆的。而毋庸置疑,疫情對於任何主體來說,都屬於一種客觀情況,而不是人的行為。
  • 疫情何時休?不妨重溫一下人類歷史上的幾次大瘟疫如何結束吧
    疫情何時休?不妨重溫一下人類歷史上的幾次大瘟疫如何結束吧每天接到最多的私信,就好像我們能夠預知疫情何時結束,菲律賓何時解封一樣。縱然不能預測,那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人類歷史上幾次大瘟疫如何結束,就當作舉一反三吧。
  • 新冠病毒會像流感一樣流行嗎?疫情何時會結束?官方回應
    馮錄召稱,這些建議會根據疫情形勢發展適時調整。釋疑1新冠肺炎疫情何時會結束?疫情很難說短期內結束;天熱是否會遏制疫情仍需觀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認為,就目前情況看,雖然中國付出巨大的努力有效控制疫情,但只要疫情在世界範圍內存在,疫情對人類的威脅就不能解除,疫情很難說在短期內結束。
  • 新冠肺炎疫情將在何時結束?多家權威機構及專家預測盤點
    新冠肺炎疫情何時會有拐點,峰值何時出現?什麼時候結束?各個機構和專家學者根據數據及模型作了預測,大多認為本次疫情將會在2月中下旬迎來峰值,預計4月份將會進入尾聲;也有機構、專家樂觀認為疫情會在3月底結束;還有保守者認為疫情結束時間可能會延遲到5月,如防控不力,可能發展為全球性事件,並會持續影響大眾生活數月之久。
  • 義大利疫情何時結束?
    報告:疫情將在5月初徹底結束,託斯卡納將是戰「疫」結束的地方由義大利銀行資助的EIEF研究中心近日對全國各大區感染人數「清零」的日期進行了預測。根據當前現有的數據分析,疫情完全消失的時間在5月初。據《晚郵報》稱,該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是基於每日18時民防部發布的疫情數字,EIEF會根據最新數據同步在其官網更新預測時間。 基於3月30日民防部數據,EIEF研究中心認為,託斯卡納地區疫情將於5月1日結束,是最晚「清零」的義大利大區。最早「清零」的則是巴西利卡塔大區,結束日期為4月6日。
  • 最全中美疫情時間線對比圖 全球拐點在何時?
    來源:財經火鍋十幾天來美國股市暴跌暴漲,震驚全世界,全球股市相繼下挫,美國政府一攬子強力救市政策更是令人目瞪口呆。我們曾說過:當鬥地主已經出了4個2和王炸後,對手後面所有的牌都當王炸打,那就叫賴皮。如文末圖所示:按照美國確診數據走勢來分析,今天大概率會超過75000人確診,而周五一結束,美國和義大利的確診病例就會持續超過中國,如果周末持續增長,美、意、英三國周末加起來就得20萬確診。若如此,下周全球資本市場將會更恐慌!
  • 塔羅:感情結束以後對方後悔嗎?是否也會像你想他一樣的想念你?
    在你的感情結束以後,你對他還有很多的思念,也許會不甘心,放不下,但是你不知道他心裡是否還有你?他是不是會像你想他一樣的想念你?那麼我們今天的塔羅牌測試話題就是:感情結束以後他後悔嗎?是否也會像你想他一樣的想你呢?只要你相信塔羅牌,塔羅牌就會告訴你你想知道的答案。
  • 等疫情結束,我想抱抱你
    面對妻子,民警開始「數落」她:「你傻呀跑這麼遠送過來?叫你在家好好待著。」警嫂放下袋子讓他自己拿,民警邊走邊說:「哎呀好想你怎麼辦?又不能見面。」警嫂像個孩子一樣開始撒嬌:「能不能抱一下?」他卻只能說:「回家回家回家,在家乖乖的啊。」
  • 梁中華:黃金大行情何時會結束?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梁中華 近期黃金的表現非常亮眼,不斷創出歷史新高,在當前點位下,黃金的大行情是會結束還是延續?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還是要深刻理解驅動黃金行情的核心因素——貨幣超發的定義。只有理解了何謂貨幣超發,我們才能去判斷貨幣還有沒有在超發。
  • 塔羅:很期待與他能有新進展,他還想見到你嗎?見面又會是何時?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塔羅牌大眾測驗現場,我們今天的塔羅牌測驗話題就是關於在你心裡很期待的那個人,你很希望和他能夠再有交集,而他呢?他還想見到你嗎?如果真的可以見面又會是何時呢?好,那我們現在帶著你心裡想你知道的困惑,讓神秘的塔羅牌幫你揭開答案吧。
  • 張文宏長篇分析來了!全球疫情什麼時候結束?
    但各國很難有決心採取以經濟停擺換疫情控制的策略。因此,目前各國的醫療體系,無論先進與否,大部分抄的都是美國的防疫體系,也就是走一步看一步。那為何同樣抄美國的,亞洲各國和地區(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香港與中國臺灣)與西方各國的成績為何差異很大?不搞清楚,後續可能會有國家或地區成為第二個武漢。只要有一個國家失控,全球的戰役就不會結束。
  • 遠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心靈的感冒,遠比你想得更普遍。  根據去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全球超三億人曾有抑鬱症病史。有關「抑鬱症」的話題也是隔三差五擠上熱搜榜,一方面是抑鬱症的人數逐漸增多,另一方面也反應了社會對抑鬱症這種心理疾病的理解程度在不斷加深,這一特殊患者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
  • 疫情下的情勢變更原則
    由於當事人意志之外的原因,導致當事人之間訂立的合同無法如預期般執行,如果繼續履行,可能對合同一方極為不利,顯失公平,為了重新分配交易雙方在交易中應當獲得的利益和風險,追求價值目標的公平和公正,合同法規定了情勢變更原則,2020年5月28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533條也明確了這一原則。
  • 疫情帶來的法律困惑——不可抗力&情勢變更&公平原則適用之爭
    本著相同情況相同處理的原則,免責的範圍應當包括違約金,沒有理由將違約金責任解釋在外。問題二:新冠病毒疫情是否構成情勢變更?前者是指合同仍能繼續履行,只不過繼續履行將顯失公平,主要通過合同變更制度來救濟;後者往往表現為繼續履行不能,主要通過合同解除制度來救濟。故情勢變更並不僅僅適用於履行不能,更多適用於履行艱難的情形。其次,情勢變更與不可抗力皆屬於合同有效期間發生的意外事件,均為當事人不可預見、不能避免的客觀情況。
  • 因疫情引發合同糾紛如何認定適用不可抗力和情勢變更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正常的工作生活節奏,也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體現在經濟活動中,已經籤訂的大量合同遲延履行或者不能履行,需要變更或者解除合同,承擔違約責任。那麼,這場疫情是屬於不可抗力還是情勢變更?如何區分兩者關係?司法實踐中如何認定和適用不可抗力、情勢變更?準確處理好這些問題,有利於分清責任,化解糾紛,穩定社會關係,促進經濟順利發展。
  • 疫情何時結束?新冠病毒會否常態化流行或變成慢性病?專家一一解答
    疫情何時結束?新冠病毒會否常態化流行或變成慢性病?關於新冠肺炎疫情何時結束的問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表示,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中國付出巨大的努力,已經有效控制了疫情,「但只要疫情在世界範圍內存在,疫情對人類的威脅就不能解除,疫情很難說在短期內結束」。新冠病毒是否會像流感病毒一樣常態化流行?有專家認為,這種可能性有,但是發生概率比較低。
  • 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嘗試什麼運動
    學習花樣滑冰這兩年來,我感覺女兒變化非常大,不僅不再像原來那麼嬌氣,而且身體素質也提高了。」  談到疫情過後,最想參加什麼運動時,李彤不假思索地說:「疫情結束後我最想回到滑冰場,和同班同學還有教練一起練習花樣滑冰,我現在特別想他們。」
  • 疫情影響下「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規則在施工合同中的適用
    (二)疫情發生後籤訂的施工合同或有關工期、造價的補充合同在疫情發生後,特別是春節後新籤訂施工合同或有關工期、造價的補充合同時,雙方應當考慮人工、材料供應和經濟形勢變化對造價、工期可能產生的影響,此時籤訂的合同如果想在將來主張不可抗力、情勢變更,可能將無法滿足「不能預見」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