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天,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熱議。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首段讀完,就有網友表示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全文也因為有大量生僻字和晦澀典故引發爭議。
全文如下↓
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
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這彰顯了高考作文閱卷的嚴謹與科學。
在「教學月刊」的文章中,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對該滿分作文點評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並表示「把此文打滿分,是給予這篇作文恰如其分的分數。」
不過,點評同時也指出,寫成這樣需要考生閱讀大量書籍,文字表達如此學術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學生能做到的,「其中的晦澀也不希望同學們模仿。」
很多網友表示,這篇滿分作文看得「有點懵」「太晦澀」:
還有人質疑該文章刻意遣詞造句、「不說人話」:
不過,也有支持的觀點認為這篇作文「深刻有積累」「看不懂不代表不好」
針對前述作文,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長熊丙奇表示,好的作文本來就該個性化表達,不是千篇一律。大家不能用一個標準要求所有作文。這篇文章得到高分,主要是其思想性和嚴密的邏輯,也確實也存在比較晦澀的問題。「近年來,高考作文強調思辨,一般學生很難有深度的思辨。」
因為引起爭議,目前這篇文章已被「教學月刊」公眾號刪除。
你怎麼看?
編輯:付慧敏
中國日報(ID:chinadailywx)綜合澎湃新聞、微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