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開學季,家長們不僅要為即將步入大學的學生準備開學的行囊,當然少不了的還有生活費。近日,一位大一女生的「投訴」登上了微博熱搜,該生向家長索要每月4500元的生活費遭到了拒絕,這一事件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有人說4500太高,也有人說在大城市消費本來就高。昨天,小編在微信上與大家討論過這個問題,還沒看的可以點擊下方連結回顧一下:
重磅 | 新生每月要4500元生活費被拒上熱搜!大學生活費到底多少才合適?
在昨天的推送中,小編還做了一個調查,徵集了咱們山東高考指南的家長粉絲對生活費問題的看法,今天,小編的同事也去省城各高校問了一下山東學生的生活費情況,一起來看結果!
熱搜中的大一新生向家長索要4500元的生活費遭到拒絕,那麼每個月給孩子多少生活費是合適的?山東的家長一般會為孩子準備多少生活費呢?
對此,記者面向家長就生活費問題進行了調查,截至記者發稿,共有500多人參與了「山東高考指南」的此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44%的家長提供的生活費在每月1500元左右,35%的家長會為孩子提供2000元左右的生活費,兩者相加佔到了參與調查總人數的79%,其中會為孩子提供3000元左右生活費的家長僅佔4%,僅有4人選擇為孩子提供3000元以上的生活費。
記者注意到,從此次調查的結果來看,生活費金額主要集中在1500至2000元左右,選擇1000元及以下的家長只佔9%,就在兩年前本報進行的類似調查中,這一金額佔比高達40%,在2017年進行的調查中,提供1500元左右生活費的家長同樣佔40%,而選擇提供1500-2000元生活費的家長僅佔16%。從最近兩年的調查結果看,家長們為孩子提供生活費的整體水平提升了500元左右。
2017年數據↑↑↑
在這一事件中,這名新生自稱在新一線城市上學,有家長表示,學校所在的城市對於生活費金額的高低確實有比較大的影響。「孩子在上海上大學,消費確實比較高,一般一個月要花掉四五千塊錢,有時候不夠還要臨時再打一些。」王女士告訴記者,就算是這樣的消費金額,與其身邊不少上海本地的學生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從山東走出去的大三學生小超在河南的一座小城市上學,他每月的生活費只有1000元左右,「每個月得算著花才能幹成一件事,如果這個月想買件衣服,那別的支出就要減少。」
而記者採訪到的最高的生活費來自山東藝術學院大二學生小劉,一個月生活費6000元,「平時衣服和化妝品之類的日用品都會在這筆錢裡出,不會再跟家裡要錢。」小劉表示,她每個月最大的消費是買衣服和吃飯。
半數家長願為孩子提供戀愛經費
四分之一家長不支持學生本科談戀愛
在網絡流傳的大學生生活費支出項目中,談戀愛一般都作為花銷相對比較大的單列項目,排除在日常的生活費支出之外,有的家長會為孩子談戀愛提供單獨的「戀愛經費」,記者就戀愛支出也調查了家長的看法。
調查結果顯示,對於給孩子單獨的戀愛經費這件事情,家長們意見分明,表示贊成和不贊成的家長各佔一半,表示贊成的家長認為,給孩子提供戀愛經費可以讓孩子在戀愛過程中不會因為缺錢而虧欠對方,這樣孩子在戀愛過程中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態。
表示不贊成的家長也旗幟鮮明的分成了兩種立場,其中一半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在現有的生活費中合理分配戀愛的支出,而另一半的家長則不希望孩子在本科階段談戀愛。
而使用生活費談戀愛,學生們也有自己的方法,小超與女朋友也會時常一起吃飯,費用往往都是雙方輪流付,「再就是節日的時候送點禮物,我們一般都會買生活中用得到的,兩個人換著買對方需要的。」
對於不少大學生來說,由於課餘時間相對較多,做兼職成了很多學生生活費「開源」的方法。對於學生們「自給自足」,通過勞動掙生活費,家長們普遍表示贊成。
其中63%的家長贊成孩子在大學期間做兼職,但前提是注意安全,不影響學習;另有13%的家長支持學生自給自足,認識到工作不易,更懂得珍惜,兩者相加,支持學生兼職的家長佔到了76%。這一數據比兩年前的調查結果增加了8%。
從今年的結果來看,還有20%的家長不贊成孩子們做兼職是考慮到大學生應以學習為重,不宜做兼職浪費時間。另有極少數家長因為擔心安全問題不支持孩子兼職。
2017年數據↑↑↑
記者採訪發現,很多學生做兼職大多都是為了滿足個人額外的心願,例如更換手機,遊戲充值,購買電子設備、化妝品、背包等等。其中,外出旅遊也是兼職收入的常見用途。「出去玩一般花銷比較大,生活費負擔不起,上了大學也不太好意思單獨向家長要錢。」大三學生小王表示,用自己掙的錢外出旅遊會更有成就感,旅遊過程中也會比較節省,更懂得合理計劃開銷。
對於大學期間的旅遊,家長們也普遍比較支持。84%的家長支持孩子利用大學時間多出去走走,少部分家長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不太贊成學生出遊。而這一比例與兩年前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
大部分生活費用於休閒娛樂
很多學生都會有「花唄」等超前花費
根據記者走訪調查學生的消費情況來看,受訪中有95%的學生對待吃喝都持「吃飯不算亂花錢」的意見。很多學生都表示,舍友、好友生日出去「搓一頓」已成慣例,偶爾沒課的時候三五人也會習慣性地出去大快朵頤,身邊有朋友想出去吃個「新鮮的」,他們也會跟著出去消費。「一頓飯「AA制」的話,一個人需要花100元錢左右。」山東財經大學學生小曲說。
還有很多大學生會將生活費攢出來用於自己的愛好。山東財經大學的小馬是「文玩」愛好者,他每個月的生活費有1500元,大部分都用來支持自己的愛好了,有時候生活費不夠,還會做一些兼職工作,「受我叔叔的影響,我比較喜歡『文玩』,自己買的會比較多,每個月大約會花1000元左右去購買『文玩』。」
如今,在大學生中,「花唄」、「白條」等超前消費的現象也比較普遍。小峰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學校在濟南市長清區,進入大學後,喜歡交際的他飯局也逐步多起來,幾乎每天都會有朋友邀約出去吃飯,唱KTV,小峰只能硬著頭皮參與。「到了大學,班級聚會、朋友聚餐越來越多,你要是不去,就顯得不合群,平時生活費不夠,只能是用『花唄』來消費」,小峰說,他也曾想過改變自己的「消費狀況」,但平日的交際和吃穿消費讓他每個月都處在「透支」狀態,「就像是一個窟窿,怎麼也補不上。」
記者還發現電子產品是學生產生超前消費的重要原因。小趙就讀於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上學期自己的手機摔壞了,在網絡購物平臺上挑選了一番後,他相中了一款5000多元的手機,因為自己的生活費不夠,於是用朋友的「白條」分期付款購買了這款手機,現在小趙需要從每個月1500元的生活費中,拿出600多元用以償還貸款。
更多可支配生活費考驗規劃能力
家長支付可用「年薪制」
昨天,當這一話題的討論在山東高考指南公眾號發起,立刻得到了家長們的熱切回應,留言區成了家長們回憶個人學生時光的平臺。「1992年上學,學校每月補貼18元,每月家裡給10元,我還能攢出5元買貼花,一年12個月中了七次末等獎(兩元),都拿來打『牙祭』了。」一位家長留言道。
從二三十年前一二十元的生活費,到如今一兩千元,即便是最近的兩年間,大學生生活費的水準也普遍上升了500元左右。學生手頭可支配的金額增加了,對學生管理資金的能力要求也更高了。
王先生在濟南經營著一家餐飲店,他的兒子就讀於菏澤學院,「每個月會給他1800元,我給孩子說過,應該花的就花,別人出去吃頓飯,咱自己也可以跟著出去吃,但是不能太高消費,」王先生說,就算兒子不夠用也不會追加,「在平時,我也會要求孩子記帳。一不夠用就給錢,這樣可不行,孩子會養成不好的習慣,之前孩子的奶奶偷偷給孩子錢,我知道後也制止了。」
曾經在山東商報高考交流群裡學習過的,一位暱稱為「腳印」的大學生家長也分享了他為孩子支付生活費的方法,這種方式類似於「年薪制」,即在每年交學費的時候給孩子的帳號裡打入2萬元錢,學校扣除了這一年的學費和住宿費後,剩下的就是孩子這一學年的生活費。「這樣孩子需要自己控制每個月的支出,如果某個月有花銷比較大的事項,支配起來也更加靈活。」
昨天文章的投票窗口還沒有關閉
大家感興趣可以繼續
通過投票的形式表達您的意見
關於這個話題
也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版權說明:本文由山東商報山東高考指南原創,文/記者 鄒元德 宗兆洋,轉載請註明出處。
提醒一下:大家可以根據下方名片裡的群號加入我們的「山東商報高考交流群」,進群的時候要正確填寫驗證信息,小編在群裡等著大家!
如果覺得本文有幫助,點個「在看」,
或者轉發分享至「朋友圈」,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