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償獻血22年、660次:一個家三口人的堅持 小家如何匯聚大愛

2020-12-11 央廣網

央廣網鄭州12月2日消息(鄭州臺記者盧靜)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捐獻可以再生的血液,拯救不可重來的生命。河南鄭州市民楊予軍一家人,用22年詮釋著這句話。22年來,這個三口之家總共無償獻血660多次,捐獻全血11400毫升,相當於幾十個成年人全身的血量。

為了堅持獻血,一家人堅持鍛鍊身體、保持規律作息;甚至連業餘時間都在做「無償獻血」隊伍的志願者和宣傳員。

「『獻血前可以喝豆漿?』『獻血後可以喝,獻之前不能喝』……」在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的接待大廳,楊予軍熱情地解答著前來獻血人員的各種疑問,他的左臂上還貼著剛剛獻血時留下的膠布,一大早他在這裡完成了他的第284次獻血。

楊予軍說:「上次獻血是兩周前的周三,每隔兩周一次,我一大早就來了。我沒把它當成了不起的事,一個簡單的事情做做而已,回過頭來看,持續這麼多年,這麼多次了。」

對於楊予軍來說,開始獻血,是因為無償獻血制度的出臺。1998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實施,我國開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當時36歲的楊予軍知道這個消息後,決定開始獻血。楊予軍說:「獻血法出臺之前是有償獻血和無償獻血並行,我內心覺得賣血是不能接受的,後來獻血法出來後,是無償獻血,我就來了,不圖什麼利,主要是為了幫助別人。」

自那以後的近10年裡,每隔半年,楊予軍都要獻一次全血,每次都是400ml。2007年,楊予軍了解到成分血比全血更緊缺後,決定開始改獻血小板。最初每28天一次,隨著相關規定的修改,兩周一次雷打不動的獻血小板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22年來的堅持,少不了家人的陪伴。楊予軍的妻子楊建霞一直陪著他獻血,兒子楊辰10歲時就隨著父母來到無償獻血的現場。2006年,年滿18歲的楊辰也加入到了無償獻血的隊伍。楊予軍說:「疫情期間出門受限制,一個家庭一天只能一個人出去一次,到了獻血的日子,我們家的獻血人就出去,獻獻血然後買點菜回來,疫情期間我們都沒間斷。」

厚厚的、許多已經泛黃的獻血證,以及無償獻血奉獻獎證書都記錄著這個家庭的回憶。自1998年至今,楊予軍共獻血284次,楊建霞共獻血240次,楊辰共獻血139次。在一家人的眼中,無償獻血是他們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楊予軍說:「我就是普通老百姓做了件普通的事,唯一可能跟多數人不同的是,我可能堅持的時間長一點,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多幫助別人。」

一家人為了把獻血這件事情堅持好,積極鍛鍊身體,保持身體健康,健康自律的生活成了這些年這一家人最大的收穫。但是,周圍人對無償獻血認識的不足也時常困擾著他們。楊建霞說:「同學聚會時,很多人說獻血不好,還問我『要是不獻血,是不是血管會脹』,我說『這都是因為不了解,誤以為獻血容易得病,得病其實是人之常情』。」

在生活中,他們成了「宣傳員」,號召大家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當中。2011年河南省紅十字會無償獻血志願服務隊成立,楊予軍便開始投入志願服務工作。只要他沒什麼事,都會待在血液中心,成了這裡的編外工作人員。9年時間,楊予軍累計服務1萬多個小時。楊予軍說:「堅持就是有意義的事,獻了20多年血了,對這項政策比較關注,了解的稍微多一點,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大家,讓大家都明白了,可能獻血會更堅定一些,時間更長久一些。這個事情是有意義的事,有益於自己,也有益於他人,我覺得值得去做,而且既然做了,就要做到底。」

相關焦點

  • 一家人的獻血堅持:22年,663次
    李超慶 攝  年近六十歲的楊予軍,是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的老熟人,工作人員都親切地稱他「楊老師」。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正式頒布實施,獲悉此消息的楊予軍和妻子楊建霞商量參與無償獻血。  「首次獻血還是我愛人提出來的。」楊予軍說,獻出人生第一管血後,他們又計劃著下一次,就這樣堅持下來。
  • 22年無償獻血讓小善事變大好事
    22年來,來自河南鄭州的楊予軍已經數百次經歷這樣的場景,和他一起的,還有他的妻子和兒子。截至目前,按照捐獻全血和機採血小板獻血時間間隔要求,楊予軍全家共獻血660次,捐獻全血11400毫升,捐獻血小板1215個治療量,相當於幾十個成年人全身的血量。
  • 他無償獻血22年,獻血量相當於12個成年人血液總量
    無償志願獻血22年、累計獻血74次,獻血小板41次、累計4.8萬毫升,獻血量已達到12個成年人的血量總和。簡單的數字,折射出的是一種無私奉獻的人生境界,他用行動展現了奉獻與大愛的崇高品質,用熱血詮釋了生命的意義,他就是今年全國優秀志願者獲得者——我市原稅務局副局長許傳江。
  • 三口之家14年獻血16萬餘毫升 可挽救300人生命
    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14年內無償獻血16萬多毫升,足以挽救三百人的生命。這個家庭被市民譽為江城「第一熱血家庭」(如圖),男主人是武漢市信訪局的公務員劉源,女主人郭珍玲是城投大橋集團的一名退休職工,他們的兒子劉明明從部隊退伍後在武漢城投集團支鐵部上班。
  • 高明無償獻血積極分子馮美霞:18年獻血55次18700毫升
    2020年6月14日是第十七個「世界獻血者日」,今年的主題是「安全血液、拯救生命」。自1998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實施以來,廣大無償獻血者通過捐獻血液的方式,挽救了數以萬計患者的生命。今年44歲的馮美霞,是高明的一名無償獻血積極分子。
  • 東營女子22年無償獻血18600毫升 相當於3個成年人血液總量
    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女子,用自己的一腔熱情,在無償獻血的道路上,一走就是22年。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巾幗不讓鬚眉」這句話的含義,也詮釋了愛與奉獻的力量。  22年無償獻血18600毫升 當之無愧獻血女狀元  18600毫升,這是22年來薄玉芳無償獻血的總量,也許對大部分人來說,這個數字沒什麼特別之處。但你可知道,一個成年人身上的血液總量也不過4000到5000毫升左右。
  • 寶雞眉縣舉行2020年第三次團體無償獻血活動
    12月17日,寶雞眉縣在城投大廈廣場舉行2020年度第三次團體無償獻血活動。眉縣獻血辦和衛健局積極聯繫協調市中心血站採血車協商相關事宜,逐部門宣傳動員,通過多種方式積極倡導群眾參與無償獻血。一大早天空零零散散的飄起了雪花,但是獻血現場的公安幹警、武警官兵、醫務工作者、部門負責人、熱心群眾卻熱情洋溢、有說有笑,井然有序的排隊、登記、體檢、採血,在寒冷的冬天演繹著「愛與血」的交融。省戒毒所副所長丁然帶領管教民警33人積極參加無償獻血活動。
  • 獻血150次將獲終身榮譽獎!四川省首創無償獻血星級評定標準
    近日,四川省衛生計生委制定並印發了《四川省無償獻血無私大愛星級評定意見》(試行),用星級評定的方法,表彰無償獻血者的無私大愛。公民自願無償獻血累計次數共分為五個星級和三個獎項,其中最高獎項為終身榮譽獎,表彰自願無償獻血累計達150次(含)以上的獻血者。
  • 武大教授16年無償獻血200次
    200次武漢市血液中心,一個平常的地方,卻有著一群不平凡的人。獻血的房間裡有一臺坐式的、象牙白的採血機器,採血醫護人員將針扎進獻血者的靜脈血管,暗紅的血液順著輸液管快速地流進儲血袋,工作人員將血袋處理好,然後放進血庫中,一次獻血就完成了。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潘迎春已經經歷了200次,折合血量84900毫升,能幫助挽救350人的生命。
  • 22年累計獻血近19萬毫升 相當於全身換血38次 他成為鄭州獻血300次...
    這是年近59歲的他,第300次參與無償獻血,也是鄭州市單人獻血新紀錄誕生的「歷史」時刻。經歷22年累計獻血300次,他是鄭州市獻血記錄領跑者他叫楊澤予,每天清晨6點,他便用長跑迎接新的一天。這樣的生活,他已經堅持了20多年,風雨無阻。除了跑步,他還堅持無償獻血,從22年前的一次偶然,一直到今天。
  • 長沙市連續第6次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稱號
    彭放 董恩日前,在2016—2017年度全國無償獻血表彰大會上,長沙連續12年、第6次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稱號,白天嬌等1713人獲得「無償獻血奉獻獎」,湖南農業大學獲「無償獻血促進獎先進單位」,長沙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湖南亞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兩家單位和袁亮坤個人獲「無償獻血促進獎特別獎」,常巍等125人獲「
  • 湖北48歲「獻血大王」汪炎平去世 無償獻血73600毫升
    (原標題:湖北48歲「獻血大王」不幸去世 生前最後一個願望讓人淚目……)還記得這位「獻血大王」嗎?>他無償獻血106次,73600毫升相當於15個成年人的血液總量他連續6次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特別獎並於2014年獲得「CCTV2014年度三農人物
  • 陽光城陽·大愛湧動:2020年城陽區機關事業單位集體無償獻血活動側記
    陽光城陽·大愛湧動:2020年城陽區機關事業單位集體無償獻血活動側記 2020-08-24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安兒保醫生參與公益互助15年 獻血182次曾入選《全國無償獻血...
    包含了社會各界人士,有教師、醫生、工程師、退休職工、學生、殘疾人甚至白血病患者;而且擴大到家庭化,有的是夫妻檔,有的是一家四口、祖孫三代,就連很多以前的被幫扶對象也參與了進來。  在這個特殊的隊伍裡,黃哲早已成為公益互助的「骨幹」之一,光他組織、參與的公益活動就有500多次。秦嶺深山裡的小學、兒童福利院、聾啞學校、老人院、獨居老人的家……都是志願者們節假日常去的地方。
  • 喜迎館慶獻血築愛 青島水族館組織開展無償獻血活動
    半島網5月12日訊2020年5月8日一早,青島市中心血站的愛心獻血車開進了青島水族館。雖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中雨,給出行的人們帶來了不便,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青島水族館幹部職工的獻血熱情。作為水族館人,雖無緣白衣執甲的擔當與豪邁,但同樣有關愛他人、心繫天下的柔情與大愛!在青島水族館喜迎建館88周年之際,水族館人選擇用無償獻血的形式,用向善之舉詮釋擔當與使命。早上9點無償獻血活動正式開始,為避免獻血者聚集,採取分流、分批、分組錯峰獻血。填寫表格、體檢化驗、獻血等各環節有條不紊的進行。
  • 男子無償獻血251次:獻一次血也許能救一個人
    堅持無償獻血20年,共計19萬毫升錢國鈿今年51歲,住在鄞州鍾公廟街道寧廣社區。走進他家,最顯眼的就是貼在牆壁上的數十本《無償獻血證》和各種無償獻血的榮譽證書。「20年了,貼在牆上的這些只是冰山一角。」他摩挲著牆上的紅色小本子,非常感慨。
  • 新華人壽保險內蒙古分公司23人無償獻血7400毫升
    2個多小時,23人,無償獻血7400毫升!12月18日上午,零下15攝氏度,北方新報號愛心獻血車前,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分公司員工不畏寒冷,填寫登記表、抽血化驗、測量血壓,在內蒙古自治區血液中心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井然有序地捐獻「青春熱血」。
  • 把獻血當作成人禮,德州大學生孫建超開啟六年無償獻血之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文麗 見習記者 馬雪平孫建超是德州學院一名大四的學生,受父母影響,18歲開始他6年間無償獻血共15次。在6月14日世界獻血者日來臨之際,6月3日孫建超又去捐獻了2個治療量的血小板。
  • 血液中心員工無償獻血200次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孫靜/文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李博/圖2020年10月1日,深圳市血液中心退休職工周建華在深圳市血液中心獻血大廳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第200次無償獻血,這也是她無償獻血「榮休」的日子。在喜迎國慶的日子,周建華用自己的第200次無償獻血支持無償獻血事業,以此表達對祖國的祝福。
  • 溧陽蔣福才無償獻血100次:平時注意飲食睡眠 血站有需求隨叫隨到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報導:在常州溧陽,有一位公交司機,只要血站向他打來求助電話,他一定會出現,這個人就是蔣福才。12月1號,蔣福才再次躺在採血床上,這一次和往常一樣卻又特殊,因為這是他第100次無償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