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學申請的過程中,相信一直有四個字圍繞著學生和家長,就是「背景提升」。近年來,隨著留學申請人數的增多,海外高校在錄取的時候不僅僅只是看重學生的「硬實力」(GPA、雅思等)了,「軟實力」的提升在此時顯得尤為重要,只會刷分考試,顯然已經不足以應付。
那麼傳說中如此神秘卻又一直環繞在我們周圍的這個「背景提升」,到底是什麼呢?
一般來說,留學背景提升指的是在學習成績(GPA)和標準化考試成績(如託福、雅思、GRE、GMAT、SAT等)之外的課外活動和學術實踐積累,本質上是尋求留學申請中除了紙面考試成績以外區別於其他競爭者、發現和挖掘自身獨特競爭力和價值的過程。
但是,最近兩年,大家提升的方向似乎逐漸偏移,越來越多人掉入了背景提升的「陷阱」。
參加活動質量不夠
現在市面上的留學中介提供的背景提升項目普遍都存在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時間短。但是讓我們來看看,聯合國對志願者項目的定義。
「長期性」是國際上識別志願活動含金量的重要標誌,聯合國的志願者項目通常要求持續一年以上。
反觀市面上常見的那些「拯救海龜」、「養護熊貓」、「山區支教」等等千篇一律的志願服務項目,大多都只持續一個月甚至一兩周的時間。短短的這三十天以內,學生到底能收穫到什麼呢?
並且這些項目還有另一個無法彌補的缺陷 — 不具深度。
其實不難理解。一群並沒有任何社會經驗,只憑著一腔熱血(更不排除一些只是來刷經驗)的低齡學生來到了一個貧困地區給孩子們上課,他們能為這裡帶來什麼質的改變嗎?很顯然,並不能解決這裡的任何「燃眉之急」。
沒有突出成果和收穫
還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部分學生在申請時只突出了自己參與過什麼活動,比如在泰國給大象洗了澡餵了食,這根本不是招生官想看到的內容。因為只憑藉這些描述,招生官根本看不到你的個人提升和成長,也並沒有體現出你的價值所在,所以是得不到認可的。
從上圖各個名校的文書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更加關注的是申請者面對困難時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說,學校關注的重點並不是你參與了多少個活動,而是你在活動中獲得的成長,收穫到的優秀品質和能力,以及拓寬的視野。
陷入「學術」誤區
代寫、代發論文服務,在江湖上已經盛行了許多年了。說的難聽一點,只要你的錢到位,中介機構就能夠幫你搞定你想要的任何檔次的論文。而國人「學術造假」,也早已名揚海外,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實。
在正常情況下,發表一篇論文,需要經過大量的研究,在國外, 招生官們自己往往至少是博士。而寫論文、發論文,中國的大學本科生甚至高中生卻能夠輕鬆做到,這「水」的深度,不言而喻。
普通高中生,完全可以通過深入發掘自己的愛好特長來展現自己的學習實力,不必要鑽進「學術科研」的死胡同。(當然,這也並不代表學術論文是不重要的)
那麼,招生官想要在背景提升裡看到的內容到底是什麼?
答案很簡單,你的所做和所收穫。
如果這個回答太抽象,那麼可以列為以下幾點具象的答案。
關注社會問題:例如美國,他們非常強調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所以哪怕你只是做了一個不起眼的社工,在他們看來或許也是很有意義的。
結合本身專業:對於一個社會問題,學生一定要從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角度去切入,並且最好進行深入、進一步探究。
結合個人興趣: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進行深入的發掘,攝影、寫作、創業等等等等。
不要為了提升而提升,要腳踏實地的去丈量這個世界,去觀察、去探索,去深入的發展自己的所想所愛,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更進一步。只有這樣「有趣的靈魂」,才能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抱得offer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