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的百團大戰:八路軍部隊編制你了解多少?_新聞中心_中國網

2020-12-11 中國網新聞中心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在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發動的以破壞華北日軍佔領的交通線、據點為目的的大規模破襲作戰,歷時3個半月。參加作戰的部隊包括八路軍一二〇師、一二九師和晉察冀軍區與當地民兵。戰爭初期戰報統計(第一階段)共達105個團,因此被稱為「百團大戰」(原正太戰役)。

今年是八路軍百團大戰勝利80周年,在這場著名戰役中,八路軍的團以上編制都有哪些呢?

  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在百團大戰中

八路軍各級部隊編制

八路軍從1937年8月改編到1940年8月百團大戰,部隊經過三年的發展,由最初的4.5萬人擴充到40萬人。八路軍下轄師、旅、團、營、連、排、班共7級編制,還有縱隊、支隊,軍區、二級軍區、軍分區以及縣大隊等各級各類部隊編制。

八路軍(第十八集團軍)改編之初,下轄3個師:一一五師、一二〇師、一二九師。這3個師都是國民革命軍丙種師編制。所謂丙種師的來歷是:1929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召開編遣會議,規定以師為戰略單位,分甲、乙、丙3種,甲種師轄3旅9團,乙種師轄3旅6團,丙種師轄2旅4團,各師又轄有數量不等的炮兵和騎兵部隊。蔣介石嫡系部隊「中央軍」一般都是甲種師,其他派系的「雜牌軍」則多為乙種師和丙種師,這是蔣介石消除異己的一貫手法。蔣介石為了限制中共領導的武裝力量,給八路軍的3個師都是丙種師編制。丙種師比甲種師兵員少一半,師至團採用「二二制」(也稱「方塊制」),每師轄2個旅,旅轄2個團,師直屬騎兵營、炮兵營、工兵營、輜重營、特務營,全師編1.3~1.5萬餘人。其中,一一五師1.5萬人,一二〇師1.4萬人,一二九師1.3萬人。

  一二〇師師長賀龍

八路軍的3個師在改編之初,除編2旅4團外,還額外編了1個獨立團或教導團。以後,隨著抗戰形勢的發展,隊伍迅速擴大,師編成內,陸續增編了縱隊、支隊、獨立旅、教導旅等。到百團大戰時,八路軍原有的3個師,已發展成各擁有十幾個旅和軍分區、二三十個團的戰略軍團,兵力增加了數倍,均已超出了師的編制規模。到百團大戰結束時的1940年底,一一五師部隊發展到7萬餘人,一二〇師部隊發展到5.1萬人,一二九師部隊發展到11萬餘人。

八路軍剛改編時有6個旅:一一五師三四三旅、三四四旅,一二〇師三五八旅、三五九旅,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三八六旅。每旅轄2團,五六千人(三四三旅6500人、三四四旅5000餘人、三五八旅5000餘人、三五九旅5000餘人、三八五旅5000餘人、三八六旅5700人)。不久,每個旅又增加一個團,改為三團制旅。1937年11月4日朱德、彭德懷、任弼時《關於擴軍問題的指示》中,提出「準備每旅改轄三個團,更適宜於我軍進行山地運動遊擊戰爭的戰鬥任務。」增編後的三團制旅,兵力已接近萬人。1938年1月20日王震《關於第三五九旅編制等致周士第、甘泗淇並朱德、彭德懷電》中提到:「現三個團已編制就緒,七一七團三千二百人,平山團二千五百八十人,崞縣團二千六百廿人,旅直一千一百人,共九千四百人。」

以後八路軍又在各師和軍區之下增編了若干獨立旅、新編旅、警備旅、教導旅和騎兵旅等。每旅人數不等,少則兩千人,多則六七千。每個旅通常轄3團,個別還有轄4團的。徐海東、陳賡、張宗遜、陳錫聯、王震、楊勇、許世友、韓先楚等赫赫有名的戰將都當過八路軍的旅長。

到百團大戰時,八路軍已發展到30多個旅。百團大戰之後,根據中共中央「精兵簡政」指示精神,1941年至1942年八路軍各戰略區陸續對所屬部隊進行精簡,實行甲種旅和乙種旅兩種編制。所謂甲種旅,就是三團制,七八千人;乙種旅,為兩團制,五六千人。

  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旅長陳賡

1937年8月八路軍剛改編時,3個師下轄6個旅,每旅轄2團,全師共12個標準團。每團下轄3個步兵營,另轄迫擊炮、重機槍、騎兵、通信等分隊,一般為連或排。楊得志、李天佑、楊成武、宋時輪、陳錫聯等年輕戰將就是八路軍第一批團長。當時除了宋時輪30歲,其他人只有20多歲,稱得上「白袍小將」。時任三八五旅七六九團團長的陳錫聯在回憶錄中提到:第七六九團編3個營。每個步兵營有4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團直屬隊有迫擊炮連、特務連和通信排。全團計2900餘人。另外,每個師還有1個獨立團或教導團(一一五師為獨立團,一二〇師和一二九師為教導團),3個師共15個團,加上八路軍總部(第十八集團軍總部)直屬的特務團,這樣總共有16個團。

以後,隊伍不斷擴充,增編了不少團,但有些團人員、武器都不齊全,和標準團沒法比。《陳錫聯回憶錄》中提到,1938年1月成立的第一二九師三八五旅獨立團只有1200餘人。而八路軍最初的標準團,人數大體始終保持在3000上下甚至更多。1938年4月,晉東南根據地反「九路圍攻」戰鬥後的第二天,朱德總司令路過三八六旅七七一團,問團長徐深吉該團現在有多少人?徐團長報告說有3853人。

  三八五旅七六九團團長陳錫聯作戰前動員

到1940年百團大戰時,整個八路軍部隊已經達到170多個團。但人數多少不等,少則千把人,多則兩三千人。百團大戰八路軍參戰部隊計晉察冀軍區39個團、第一二九師46個團、第一二〇師20個團,共105個團20餘萬人,平均每團兩千人左右。據一二九師1940年發展計劃,野戰軍步團至少到二千人,地方軍步團至少到一千五百人(劉伯承、鄧小平《關於第一二九師年內計劃發展三萬五千人致各兵團電》)。百團大戰後,朱德等《關於百團大戰後部隊的整理問題致各兵團首長等電》(1940年12月2日)要求參戰部隊補充缺額,充實滿員,達到每團二千五百人。可見,百團大戰前後這一時期,按標準編制,一個主力部隊的團,人數在2500人上下;地方部隊的團,人數在1500人左右。

1941年後,根據中央指示精神,八路軍各部隊進行精簡整編,出現了甲、乙、丙3種團制。甲種團為3營9連制,2000~2500人;乙種團為2營6連制,1200~1500人;丙種團為5連制,900~1100人。甲種團也被稱為「大團」,丙種團稱為「小團」,是當時兩種常見編制,乙種團介於二者之間。有些戰略區部隊只有大團和小團兩種編制。小團的步兵連比普通連大些,160人左右,相當於加強連,因此被稱作「大連」。

縱隊

抗日戰爭時期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一些地方武裝、遊擊隊編有縱隊。如八路軍山東縱隊、八路軍第一縱隊、八路軍太嶽縱隊、八路軍挺進縱隊等,其編制不盡一致,有的轄支隊,有的直轄大隊,有的轄旅或團。許多縱隊隨著隊伍發展,編制規模也不斷擴大。如「八路軍東進抗日遊擊縱隊」(簡稱「東進縱隊」「東縱」),是1937年12月為開闢冀南抗日根據地,一二九師抽調兵力組成,為八路軍最早成立的縱隊之一。「東縱」剛成立時只有4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1個騎兵連,總共500多人,也就是1個加強營的實力。到1939年,「東縱」已發展到下轄幾個團,成為旅級的縱隊。

  八路軍東進縱隊司令員陳再道

此後,八路軍的許多縱隊為旅一級,有些縱隊就整編為旅。如1940年5月,冀南區的八路軍部隊進行整編,原青年縱隊編成新四旅,原東進縱隊編為新七旅,均轄3個團。也有的縱隊比旅高一級,如1939年6月成立的「張縱隊」(司令員張宗遜、政治委員張平化)起點就高,由獨立第一旅和獨立第二旅組成。參加百團大戰時八路軍第二縱隊有3個旅、10個主力團,八路軍第三縱隊有16個主力團,編制規模都比八路軍剛改編時的師還要大。

支隊

八路軍剛改編時,並沒有支隊的編制。隨著八路軍出師華北,挺進敵後,很快建立了許多獨立支隊,以適應敵後遊擊戰爭的需要。這些支隊名號繁多,有的以活動地域命名,有的以領導者姓名命名,有的以序號命名,有的以兵種命名,如津浦支隊、黃河支隊、運河支隊、東進支隊、蘇魯豫支隊、大青山支隊、宋時輪支隊、秦賴支隊、第五支隊、騎兵支隊等。支隊通常隸屬於旅或師以及軍區,編制不統一,且不固定,人員多少不一,一般是由幾個營或連組建而成。如1937年9月底,以三五八旅七一六團第二營為骨幹,組建八路軍第一二〇師雁北支隊(又稱宋時輪支隊),1938年1月,擴編為5個營。

  八路軍大青山騎兵支隊

八路軍的支隊早期只是團級、營級,後來隊伍迅速擴大,升格到旅級、團級。如大青山支隊一開始也是一個團的架子,下轄3個營,以後發展到轄3個團,成了旅一級的支隊。八路軍參加百團大戰相當於團級的支隊有平井獲支隊、雁北支隊、南進支隊、挺進支隊、遊擊支隊等,相當於旅一級的支隊有大青山支隊。

軍區

軍區是八路軍按戰略區域設立的一級組織,為戰略性戰役軍團。抗日戰爭時期,為廣泛開展遊擊戰爭,建立和發展抗日根據地,八路軍先後建立晉察冀、晉西北(後改為晉綏)、山東、晉冀魯豫等軍區,直屬八路軍總部。各軍區領導機關設司令部、政治部、供給部和衛生部,下轄若干二級軍區和旅、縱隊等主力部隊。軍區編制不固定,如晉察冀軍區1937年11月7日剛成立時,下轄4個分區、1個獨立師,共1萬餘人。至1940年12月百團大戰結束時,晉察冀軍區轄冀中軍區、冀熱察挺進軍,共12個軍分區,37個團,20餘個遊擊支隊,共10.9萬人。

1940年8月,河北平山縣吊兒莊,百團大戰前夕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與戰友,左起舒同、聶榮臻、楊成武、聶鶴亭

二級軍區和軍分區

二級軍區是八路軍軍區體制的中間層次,隸屬軍區(戰略區),下轄軍分區和旅、團等部隊。軍區機關一般由旅或縱隊兼,如第二縱隊兼冀魯豫軍區,第三縱隊兼冀中軍區,太嶽縱隊兼太嶽軍區。最早的二級軍區是冀中軍區,成立於1938年4月。二級軍區編制不統一,初期大多轄3~5個軍分區、1~2個旅,也有的部隊多些,如1940年冬百團大戰後期,冀南軍區轄3個旅,冀魯豫軍區轄4個旅。

  八路軍第三縱隊兼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

軍分區隸屬軍區或二級軍區,是八路軍軍區體制的第三級建制,下轄團(分區獨立團),並領導各縣大隊(獨立營)。軍分區機關通常由旅或支隊兼,如晉察冀軍區和晉冀豫軍區所屬軍分區都是由支隊兼,軍分區按地區大小,分甲、乙、丙三種。軍分區編制不固定,所屬部隊多少差別也很大。抗戰初期(1939年以前)軍分區所屬部隊很少,最多只有1~2個團,有的名義上1個支隊,實際上只有幾個大隊。以後隨著鬥爭形勢的需要,地方武裝建設得到加強,軍分區部隊不斷充實,相繼建立了獨立團、基幹團。到百團大戰時八路軍已有近50個軍分區,直接參與百團大戰的就有31個軍分區。

  百團大戰獅腦山戰鬥中的八路軍機槍陣地

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根據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作戰任務,靈活採取了多種編制,很好地適應了敵後戰場鬥爭形勢的需要。

(作者徐平,系軍史專家)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

 

相關焦點

  • 八十年前的百團大戰:八路軍部隊編制你了解多少?
    今年是八路軍百團大戰勝利80周年,在這場著名戰役中,八路軍的團以上編制都有哪些呢?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在百團大戰中八路軍各級部隊編制八路軍從1937年8月改編到1940年8月百團大戰,部隊經過三年的發展,由最初的4.5萬人擴充到40萬人。
  • 八十年前的百團大戰:應該了解一下日偽軍編制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在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發動的以破壞華北日軍佔領的交通線、據點為目的的大規模破襲作戰,歷時3個半月。參加作戰的部隊包括八路軍一二〇師、一二九師和晉察冀軍區與當地民兵。戰爭初期戰報統計(第一階段)共達105個團,因此定名為「百團大戰」(原正太戰役)。
  • 百團大戰的五個謎團:為何引起批評和非議
    1940年6月7日,八路軍總部公開宣布:抗戰以來,八路軍正規部隊已由3年前的4萬多人發展到50萬人,創造了包括將近1億人口的解放區和遊擊區。八路軍總部還於1940年7月7日公布:3年來八路軍收復縣城150座,斃、傷、俘敵偽40萬人。抗擊的日軍達40萬,佔侵華日軍總人數的58%,並抗擊了全部偽軍。  八路軍的實力還在反擊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中得到了體現。
  • 百團大戰中,出身黃埔軍校的開國將帥主要有誰?分別擔任什麼職務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大規模的進攻戰役。百團大戰時期,他擔任八路軍115師政委,在進駐山西五臺山後,他充分發動和組織人民群眾,積極地發展抗日武裝,並創建了敵後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
  • 老周:中韓抗戰主旋律電影,差別咋這麼大——《百團大戰》PK《暗殺》
    印小天飾演的姚尚武,原來是張自忠手下的上尉軍官,還是黃埔軍校畢業生,正牌的科班出身,卻在張自忠犧牲後回到家鄉,因為家人被日軍殘害而加入了八路軍,這種人物經歷的設計完全無視當時的歷史情況。而吳越扮演的梁山起初是八路軍地方部隊縣大隊的大隊長,隨後由於縣大隊升級為主力團,居然成了八路軍正規部隊的團政委。
  • 獅腦山 曾是百團大戰主戰場
    獅腦山森林公園系以紀念參加百團大戰的八路軍英雄業績為主要內容的紀念性森林公園,碑群周圍和景觀布置得莊嚴肅穆,其餘大部分區域則利用自然地形分區設置,每區景觀各具特色,中南部依勢挖山建湖築榭。各景區皆以古樸、典雅的園林建築及小品點綴之。
  • 一枚不起眼的獎章,見證了八路軍將士浴血奮戰的光輝歲月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展廳裡,陳列著一枚不起眼的獎章,它長7.5釐米、寬4.5釐米,繡有「百團大戰」字樣的獎章儘管看上去有些粗糙,卻見證了八路軍將士浴血奮戰的光輝歲月。「為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20日起,在八路軍總部的統一指揮下,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20師、第129師等,向日軍侵佔的華北主要交通幹線和據點展開全面攻擊,打響以正太鐵路為重點、聲勢浩大的交通總破襲戰。」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解放軍黨史軍史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小寧告訴記者。
  • 名震中外的「百團大戰」主戰場陽泉獅腦山上聳立著一座不朽的豐碑
    獅腦山公園位於陽泉市區西南的獅腦山主峰,距市中心10公裡,佔地面積1984畝,海拔1160米,為陽泉市最高峰,曾是聞名中外的百團大戰主戰場之一。公園內有百團大戰紀念碑、「長城」、鐘樓、蘑菇亭等建築群。百團大戰紀念碑矗立在陽泉市區南 6公裡,海拔1160米的獅腦山主峰上。
  • 抗日劇中亂用輕機槍,真實的八路軍中,可沒這麼「富裕」
    因此當時朱老總和彭總的報告中便稱:八路軍的輕武器「百分之八十使用過度,來複線已磨平,口徑已松,射擊已失效」,而「自動火器(輕重機槍)平均每連不及一挺」。所以我們要是實際去觀察百團大戰的話會發現,雖然總的參戰部隊有100多個團,但其實晉察冀和120師、129師系統打硬仗的卻總是那幾個老團。
  • 這支部隊誕生於抗日烽火中,打破八路軍拼刺刀拼不過日軍的神話
    因此,在抗戰前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八路軍拼刺刀拼不過日軍。可隨著此部隊的誕生,八路軍拼刺刀拼不過日軍的神話被就此打破。 那麼,這支英雄部隊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 在被賦予「白刃格鬥英雄連」榮譽稱號之前,此部隊隸屬於八路軍1縱隊25團8連。8連自踏上抗日戰場,表現極為不俗。它先後參加大小戰鬥近百餘次,而其中最壯烈、最驚心動魄的,要數發生在80年前的大洛坡反偷襲白刃大戰!也正是此戰,讓8連威名遠揚,打破了八路軍拼刺刀拼不過日軍的神話!
  • 《亮劍》李雲龍兵力超7000人,抗戰時八路軍一個團有多少兵力?
    前段時間寫過《亮劍》中李雲龍的獨立團為什麼沒有7000多人的文章,發現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麼叫編制。有的朋友不僅認為一個團有7000多人很正常,還有的認為有上萬人也很應該。其理由也很「充分」:全面抗戰初期八路軍只有幾萬人,到抗戰勝利時已經有100萬人了,那一個團有1萬多人不是很正常嗎?
  • 山東大學「百團大戰」開展 吸引志同道合者參與社團
    山東大學「百團大戰」開展 吸引志同道合者參與社團 山東大學「百團大戰」開展 吸引志同道合者參與社團
  • 百團大戰升級 「雙11光碟節」
    據了解,在11月11日,方興地產將全國11座城市22個項目推出24小時售房活動,主要針對老業主舉辦線上線下多形式優惠活動,總優惠金額達3.3億元。此前,方興地產曾在全國發起過百團大戰並收效顯著,對房地產渠道行銷模式進行顛覆,而此次「雙11光碟節」則全面打破房地產傳統營銷周期、由總部主導自上而下全國作戰、多渠道跨界合作及全平臺觸網營銷,顯露出方興地產大營銷概念基本成型。金九銀十的百團大戰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和波動,迫使開發商將更多精力放在尋找和挖掘客戶資源上。
  • 跑酷社學期總結之「百團大戰」
    到了寒假,就由RC來總結一下這學期校內跑酷社的運行情況,總共分為兩篇文章,「百團大戰」社團招新和一周一度的社團活動。百團大戰顧名思義是上百個校內社團齊聚操場,通過宣傳、才藝展示等多種方式爭搶新社員,場面如同戰役一樣激烈。
  • 獅腦山百團大戰紀念碑(陽泉)
    為紀念「百團大戰」的偉大勝利,緬懷為國捐軀的抗日英烈,1985年4月中共陽泉市委、陽泉市人民政府報請中共山西省委批准,決定在獅腦山主峰興建「百團大戰紀念碑」。  「百團大戰」紀念館包括百團大戰紀念碑和百團大戰紀念館兩個部分。紀念碑是由主碑、副碑、圓雕、題字碑、烽火臺、「長城」等組成的建築群。
  • 百團大戰實錄 • 名曰熱愛,綻放彌留
    或許是膽怯,或許是激動,同學們手挽著手,在川流不息的人潮中,在宣傳海報和報名表的交疊中,上政百團大戰今日正式打響……Chapter01百團大戰,是繁華,也是每一個人對自己大學生活的詮釋。 Chapter 02百團大戰,是興趣,也是每一個人對追求卓越的嚮往。
  • 洪希伯:榮譽旗幟在飄揚——詳解抗戰勝利閱兵徒步方隊中的英模部隊
    8月21日下午召開的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新聞發布會上,首次公布了閱兵部隊的組成情況。除了奏唱抗戰經典歌曲的軍樂隊與合唱團2400人,以及三軍儀仗隊方隊外,其餘10個徒步方隊由前身為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華南遊擊隊的現役英模部隊組成,他們將在閱兵式和分列式上亮出自己的榮譽旗幟——筆者多年來夢寐以求的場面就要在9月3日實現了。
  • 百團大戰 團結一致 · 招納賢士圓滿落幕
    9月21號傍晚17點 40分,由院社團聯合會和各個社團共同組織的招新活動百團大戰--「團結一致,招納賢士」於校訓石廣場如期舉行,學院內50多個社團和
  • 何雲:太行山上的「新聞戰士」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1940年8月,八路軍發動了著名的百團大戰。何雲隨八路軍總部和第129師劉伯承、鄧小平奔赴前線組織戰地新聞採訪,在火線上編輯、審稿、刻印、發行,以最快的速度把戰鬥消息傳播出去,為鼓舞部隊士氣,宣傳百團大戰勝利,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殘酷的對敵鬥爭中,雖然報館經常轉移,但報紙的出版從未間斷。
  • 八路軍三個師中129師最能打,為啥115師發展的卻最好?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從陝北出發,去抗戰最嚴峻的華北前線,和日軍鬥,開闢根據地,發展隊伍。蔣介石每個月給八路軍發軍餉,蔣介石的目的很明確,想借日本人的手消滅八路軍。之後他中央軍一統天下。不過也有好的一點就是這個時候的八路軍有軍餉拿,吃穿用度基本上不再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