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世間為何再無神,皆因顓頊分天地

2020-12-16 老木講故事
帝顓頊

關於神話傳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似乎上古時期遍地皆神,而隨著時間推移,世間的神卻越來越少,這是為何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出在我今天要講的這位帝顓頊的身上。

搖光受孕,名曰顓頊

帝顓頊,號高陽氏,五帝之一,華夏部落首領。在正史中記載顓頊是黃帝的孫子,黃帝妻嫘祖,生子二人,長子玄囂, 次子昌意,昌意生顓頊。而在《山海經》中則記載顓頊是黃帝的曾孫,黃帝妻嫘祖,嫘祖生昌意,昌意生韓流,韓流妻阿女生顓頊。在現在比較被大家接受的說法第一種,也就是顓頊乃昌意之子。

顓頊作為五帝之一,關於他的出生,有沒有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呢?當然是有的。傳說昌意之妻為蜀山氏之女昌僕,又名女樞。有一天夜裡,剛與昌意成婚不久的女樞正在睡覺,突然搖光星光芒大作,像彩虹一般的光芒將搖光星與月亮連接在了一起。睡夢中的女樞感受到了搖光星的意念。由此而孕。在《宋書·符瑞志》中記載這段故事的原文為「帝顓頊高陽氏,母曰女樞,見搖光之星,貫月如虹,感己於幽房之宮,生顓頊於若水。」搖光星就是北鬥七星之一,位列第七,又名瑤光,破軍。

顓頊出生之時就與常人不同,他頭戴幹戈而生,並且有「聖德」二字書於其上, 當時的人們都說他是神靈降世,必定不凡。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象是是一個人,腦袋很大,而軀幹很小,所以有人說顓頊是一個圓頭胖腦的人,其實顓字的引申義為頭領。頊字的意思是玉在頭上,也就是頭戴玉飾,在當時只有首領的頭上才能佩戴玉飾,所以引申為頭戴玉冠之人。顓頊合起來就是首領的意思,這也是其父母為起取名顓頊的原因。

北鬥七星

黃帝乘龍,顓頊繼位

傳說黃帝有兒子二十五人,其中有十四人建立了自己的姓氏,黃帝將他們分封各地。黃帝逐漸老去,開始思考讓誰來繼續擔任自己的首領位置,但因為兒子眾多,其中十分出色的也不少,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立誰做首領都會有其他的人反對,為了避免自己的兒子們因爭奪帝位而自相殘殺,睿智的黃帝索性就立孫子一輩中最出色的顓頊來接替帝位。

顓頊年少時被自己的伯父少昊玄囂接到東夷撫養長大,玄囂非常喜愛自己的這位侄兒,就把自己的本領都教授給他。顓頊被黃帝定立為接班人後就回到華夏部落,開始跟隨黃帝學習如何治理部落。黃帝一邊教授顓頊,一邊帶人開採銅礦,當銅足夠多時,黃帝就帶領族人製造了一個大鼎,此鼎三足兩耳而圓身,也就是現在而人們常說的三足鼎,古人說三足鼎一鼎二耳三足,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意,所以三足鼎頗受古人尊崇。當鼎製成後,黃帝用此鼎祭天,突然一條金龍從天而降,言黃帝有大功於天地,天帝想要見他,黃帝就承龍而去。人們為了紀念黃帝,就為黃帝立了一座衣冠冢來祭祀他。現在有人認為其實黃帝乘龍升天乃是後人尊敬的說法,真實情況乃是黃帝是被龍捲風颳到天上去的,我只能說這些人腦洞很大,說法很完美。

黃帝乘龍升天后,顓頊就成為華夏部落的首領。因顓頊身兼黃帝玄囂兩人之長,又有作為東夷部落首領的玄囂和自己的父親昌意支持,黃帝的其他兒子也就沒人反對,何況作為叔伯,他們也不好意思與小輩爭搶。

黃帝乘龍

共工起兵,諸神來援

但是當時還是有人不服顓頊的統治的,那就是共工。傳說共工乃炎帝之後,本來就因黃帝打敗炎帝,兼併了炎帝部落而對黃帝不滿。共工也是天賦異稟之人,有很多神人支持他,於是共工就集合這些人,又招納了很多對黃帝和顓頊心懷不滿之人,組成聯盟,共工被推舉為首領,帶領大家攻打顓頊。

剛剛繼位的顓頊得到共工叛變的消息後非常吃驚,命人點燃烽火臺,讓族人前來支援,又將這個消息傳達到天上,請求天神前來援助,然後顓頊親自帶兵迎戰共工聯盟。但因為共工的隊伍中有神人支持,所以局面對顓頊非常不利,顓頊的隊伍死傷慘重,可是隨著戰爭的進行,不斷有人前來援助顓頊。共工見顓頊的隊伍越殺越多,而自己的隊伍就那些人,死一個就少一個,心知形式不妙,就讓隊伍裡的神人共同出手,先殺掉顓頊。

就在此時,天上的諸神趕到,前來幫助顓頊。天上諸神與共工隊伍中的神人展開大戰,不多久就斬殺了大部分叛軍,最後只剩共工和身邊的十三個親兵。共工見大勢已去,就投降於顓頊,沒想到顓頊不僅沒有殺他,反而因他有御水只能,將他任命為水官。共工見顓頊心懷仁義,從此就對他心悅誠服。

水官共工

抬天墜地,劃分人神

平復叛亂後的顓頊,開始專心治理部落,帶領族人不斷發展。可是在當時已經合併到華夏部落的九黎部落中,九黎族人信奉巫神,不信奉上天。九黎族人每日都在祭祀巫神,萬事萬物皆靠佔卜獲得巫神的指示來判斷,而不進行生存勞動,至使九黎部落的發展十分緩慢,人們生活困難。還有居於赤水的魃經常出逃,導致多地大旱,莊家顆粒無收。顓頊又有感於共工叛亂時,叛軍隊伍裡的天神殺死了太多凡人,開始覺得人神混亂的形勢對凡人發展不利,於是下定決心劃分清楚人神,阻斷天地間的通道。

顓頊有個兒子叫做老童,老童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做重,一個叫做黎,皆天生神力,力大無比。顓頊就讓重託著天,不斷抬升天的高度,又讓黎按著地,使大地不斷下陷,天與地的距離不斷增大。黎的兒子叫做噎,顓頊命令噎幫助重黎二人,管理天上日月星辰的秩序。

隨著天地之間距離越來越大,原本可以貫通天地的崑崙山,登葆山,肇山等山高度都不夠了,無法再成為天地的通道。但有兩處地方隨著天地的距離而生長,就是建木和天地的支柱不周山。建木是黃帝所栽,五金不入,顓頊就融化了黃帝所製造的大鼎,重新打造了一把斧頭,終於把建木伐斷,又命令共工撞斷了天柱不周山。

共工撞不周山

北方玄帝,老而化魚

顓頊完成了分天絕地的改革,使人們專心致力於生產,華夏部落逐漸穩定下來並開始發展。顓頊為了讓人們分清四時,以便於穀物的播種和收割,就創製了曆法,後人稱為《顓頊曆》。又為了便於管理天下,將天下劃為九州,行政分級管理從此開始。

華夏部落因為顓頊的帶領,人們生活安定,後人感於他的功績,就開始傳送他的故事。因顓頊傳說為搖星受孕所生,後期五德五帝的說法中就稱顓頊為北方玄帝,有水德。

傳說顓頊將死之時,來到互人部落。在互人部落有一種蛇,每當北風吹來,天上就會下起像泉水一般的大雨,這時候蛇就會變化成魚。顓頊借著蛇魚變化的未定之機,託身於魚,再次復甦。

相關焦點

  • 華夏五帝傻傻分不清
    ,代表大地屬黃色;本文不說三皇,只講五帝。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這天地五方都出現過驚才豔豔的治世天子,他們被後人稱為五帝,分別為赤帝、黃帝、白帝、黑帝、青帝。黑帝黑帝本名顓頊,又名高陽;上面說到黃帝與嫘祖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玄囂,一個叫昌意,昌意無能淪為東海諸侯王,昌意在東海生了一個兒子叫顓頊,顓頊被分封到了北海並建立了北國,顓頊仁德天下,後來被擁立為天子;顓頊就是幾千年後匈奴人的老祖宗,再後來匈奴建立了魏國。
  • 中華五千年文化之顓頊,上古部落聯盟首領
    顓頊有幾個兒子分別是誰顓頊[zhuān xū](公元前2514年―公元前2437年),本名乾荒,是黃帝次子昌意的兒子,居帝丘(今河南濮陽縣),號高陽氏,又稱黑帝或玄帝。是「五帝」之一,在天神傳說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國語·楚語》裡說顓頊繼少昊之後主政。
  • 春節:門神、財神、天地全神,為何一家之主是灶神?
    (民間祭灶風俗由來已久)春節歷史上,家家供奉的諸多神主當中,不起眼的灶神卻是被稱為一家之主,究其原因,有以下幾種說法:灶神為上古帝王:地位高據歷史記載,灶神的原形正是中國三皇五帝時期的帝王,如炎帝,皇帝,以及五帝顓頊的兒子祝融,由於炎帝為"火德之帝",祝融為"火官之神",所以民間都被奉為灶神。
  • 上古神話的完整架構及其神本指向
    《史記》無三皇記載,有關於五帝的記載。「五帝本紀」是從黃帝開始的。根據其中的記載,黃帝在位時間很長,逝世後其孫高陽繼位,即顓頊帝。顓頊死後,黃帝曾孫高辛立,即帝嚳。嚳死,子放勳立,即堯。堯死,顓頊的六世孫舜立。可見,顓頊、嚳、堯、舜都是黃帝的後裔。正妃叫嫘祖,顓頊、帝嚳均為嫘祖的後嗣。《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
  • 《孔孟春秋傳》第6章,宰子我洪鐘二扣,孔夫子演講顓頊
    孔子沒再反駁他,講解說:「顓頊,黃帝之孫,昌意之子,曰高陽氏,鎮定深沉而有謀,通達以知遠,養材以任地,履時以象天,依鬼神而制義,治四時五行之氣以教眾,潔誠以祭祀,巡四海以寧民,北至幽陵,南暨交趾,西抵流沙,東極蟠木,動靜之物,小大之神,日月所照,莫不歸屬。」
  • 三皇五帝指的是哪三黃,哪五帝?
    秦始皇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無比,曾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但是不同史家對「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三皇有八說,五帝有六說。具體三皇是誰,五帝是誰,存在多種說法。基本上,無論是按照史書的記載,還是神話傳說,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
  • 魔尊要抱抱:世間最大的悲哀是再無神帝,同歸於盡還是來了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說動畫」,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五帝是哪五個?五帝簡介
    動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能夠照臨的地方,沒有不歸屬於他的。顓頊帝生了個兒子,名叫窮蟬。顓頊逝世後,便由玄囂的孫子高辛繼位,這就是帝嚳。帝嚳高辛,是黃帝的曾孫。高辛的父親叫蟲喬極,蟲喬極的父親叫玄囂,玄囂的父親就是黃帝。從玄囂到蟲喬極,都沒能得到帝位,直到高辛才即帝位。高辛是顓頊的侄子。高辛生下來就非常神靈,能夠說出自己的名字。
  • 五帝之間的關係圖及其夏禹本身的年數問題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在帝顓頊之後呢,皇位又回到了黃帝的另一個兒子玄囂一脈那邊去了。裡面記載:帝顓頊生子曰窮蟬。顓頊崩,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
  • 你可知道顓頊,帝嚳是誰 你可知道這三個字怎麼讀
    最早是在五帝時代,也就是《史記》的第一篇《史記.五帝本紀》。雖然關於五帝的說法有幾個版本。但黃帝在各個版本中都存在。「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精明。」《史記》的開篇如此形容黃帝。黃帝時期,神農氏的子孫到的衰弱,諸侯都不順從神農氏。而神農氏又無力徵伐,於是黃帝就派兵徵討。
  • 玄武神話研究,顓頊為龜,水神共工就是虺蛇!
    顓頊——龜在古史系列中,顓頊為五帝之一。在神話中,他是北方大帝。而在圖騰世界,他乃是一龜。他那奇怪的名字,就已暗含著龜頭的模樣:顓,頭顓頊謹貌。從頁,耑聲,頊,頭頊頊謹貌。從頁,玉聲。《說文·頁部》冬······其帝顓頊,顓頊者,寒縮也。《白虎通·五行篇》所謂「謹貌」,就是小的樣子,:寒縮「是寒冷抽縮。這寒冷時能抽縮的小腦袋,非龜頭而何?關於顓頊的形象,《河圖握矩記》說他時長脖子,並且是」並幹「《古墨書》卷三十三;《春秋元命苞》亦云:『顓頊並幹」《太平御覽》七九引;《潛夫論·五德志》則說:』』其相駢幹』『。
  • 時隔多年,真假美猴王重返西遊,從此以後,世間再無六耳!
    我是小鯉魚,今天分享一部國產片《真假美猴王之大聖無雙》故事的背景是,在天地初開時,孔雀王欲稱霸三界,統領妖族與神佛大戰,最終導致生靈塗炭,為終結亂世,神佛合力將孔雀王軟禁神山,命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欲借九環錫杖之法力,度化眾生,相傳錫杖一旦抵達靈山受萬佛超度, 那麼天下妖族肉身將灰飛煙滅,為了生存,妖眾紛紛出動,不惜一切奪取錫杖。
  • 讀《五帝本紀》——《史記》札記之1
    尊黃帝為始祖,為何稱「黃帝」?司馬遷,以及司馬貞《史記索隱》都認為「黃」來源於顏色,按照陰陽五行學說,這位始祖獲得的是土德,土的顏色是黃的,所以稱「黃帝」。這種解釋,現在看來是胡扯,但在古代陰陽五行歷史哲學體系中那是很有權威的。估計是先有這麼一位部族首領,後來人們推演五行再命名為「黃帝」。
  • 五帝稱謂的演變過程,最簡單清晰的介紹(含生僻字拼音)
    趙武靈王實行的胡服騎射改革,使趙國成為唯一能與秦國抗衡的國家《大戴記》出現了以黃帝為中心的"五帝"說,即黃帝、顓頊(zhuān xū)、帝嚳(kù)、堯、舜。《大戴記》以黃帝為始祖,將其後四帝都說成是黃帝的後裔,這一說法將原先無序的古帝王統一於黃帝一支血統,它是儒家大一統理念的反映。
  • 《五帝本紀》軒轅徵集四方部落的軍隊,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司馬遷依據相關典籍資料,及過往遊歷黃帝、堯、舜所轄之地,見其風俗教化,領悟出許多事象道理,於是取其較可信且雅正的部分,寫了〈五帝本紀〉,將民族歷史溯源至黃帝,確立炎黃子孫的源頭,華夏民族的始祖。另一次蚩尤請神相助,於是雷電交加,風雨大作,又困住軒轅的軍隊。軒轅就請玄女阻止風雨,天氣立即晴朗,趁機快攻,得到最後的勝利。軒轅被尊為天子,這就是黃帝。黃帝開啟封建的雛形,成為天下的共主,開創中原一帶的華夏民族。治理上是先安內而後攘外,首要是安頓百姓。黃帝仰觀天象,俯察地理,推算曆數,建立曆法,教百姓順應自然節候耕作;嫘祖教民織布,並開啟百官各司其職的制度。
  • 為何黃帝的兒子沒有接任帝位?孫子卻成了五帝之一
    史書記載他沉靜穩練而有機謀,通達而知事理。各種動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臨的地方,全都平定了,沒有不歸服的。 由此可見高陽還是很有才能的,雖然帝位是黃帝家族內部流轉,但是至少都是都是有才能的君主。相比後世那些殘酷的皇室鬥爭還是有些進步的,少了一些流血鬥爭,也避免了沒有任何才能僅僅因為是長子就當皇帝的人,避免了荒淫殘暴的君主。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後強 ‖ 顓頊和嫦娥在四川的傳說研究
    「五帝」之首的黃帝,誕生在四川汶川茂縣一帶。三星堆可能是黃帝之國,縱目人就是黃帝造型,四川盆地可能是中華文明的真正發源地。黃帝居軒轅之丘,實際是在四川盆地(軒轅)的瓦屋山(丘)。顓頊(高陽氏)出生若水之野,實際是在安寧河谷(若水)平原(之野)。涼山大石墓是古人對先賢的懷念。帝嚳(高辛氏)在岷江流域活動,也到了安寧河谷。彝族「諾蘇」實際上就是「若水」。
  • 史記·五帝本紀第一
    順天地之紀,幽明之佔,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
  • 顓頊高陽氏政權世系表
    顓聆即位稱帝後,改稱顓頊,遷都於兗州(今山東濟寧兗州市),仍封舅舅己匠敬於臨朐。建立顓頊高陽氏政權(公元前3790—前3380年。傳12帝,記411年)。顓頊高陽氏的先祖是黃帝軒轅氏政權的首任黃帝姬芒。顓頊帝顓頊(公元前3790—前3748年。姓妘,名顓聆,號高陽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