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文化之顓頊,上古部落聯盟首領

2020-12-18 波波說野史秘聞

顓頊有幾個兒子分別是誰

顓頊[zhuān xū](公元前2514年―公元前2437年),本名乾荒,是黃帝次子昌意的兒子,居帝丘(今河南濮陽縣),號高陽氏,又稱黑帝或玄帝。是「五帝」之一,在天神傳說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國語·楚語》裡說顓頊繼少昊之後主政。《左傳》昭公十七年載:顓頊居帝丘,稱高陽氏;衛,顓頊之墟也,故為帝丘。《山海經·大荒東經》神話中說少昊孺(育)顓頊於東海。後來的虞(舜)、夏、秦、楚都成了他的子孫,成為黃帝系下與帝嚳(包含其祖玄囂即少昊)並列兩系中最大的一系。顓頊是中華民族人文共祖之一。

顓頊兒子

顓頊有傳世之子二十四人,名老童、伯服、中騙、驩頭、淑士、三面、季禺、魍魎、虐鬼、小兒鬼、窮鬼、檮杌、窮蟬、苗民、蒼舒、敳頹、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稱等。

傳說中顓頊死後變成了一條魚,在大風吹過的時候覆活了,變成了魚婦。顓頊在生前,教子不嚴,他們經常做出一些對人們不利的事情。

顓頊其中一子叫檮杌,人面虎身,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他經常胡作非為,無人能制止他。

顓頊還有一個女兒叫九頭鳥,她晝伏夜出。披上羽毛她能在天空飛翔,不披羽毛她能化身為女人。她沒有兒子,如果她看中了別人的兒子,便千方百計將孩子偷走,所以人們一直對她恨之入骨。所以民間,也用有九頭鳥來恐嚇不聽話的孩子的做法。

顓頊還有一個兒子叫窮蟬,後人稱之為灶神。窮蟬在每家每戶的灶臺上都擺放了一隻罐子,他就向罐子裡投一隻籤,如果到了年底的時候,這隻罐子已經裝滿的話就叫做「惡貫滿盈」。他就將這個人的惡行報告天帝,這個人就會受到天帝的懲罰。所以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供奉灶王爺的習俗。

在顓頊的後代子孫中最長壽要算彭祖了,他是顓頊的玄孫,一共活了八百多歲。

顓頊的子孫後代非常繁盛,他們中的一支後來發展為南方的楚國,屈原就曾為自己是高陽氏顓頊的後代,而倍感自豪

顓頊怎麼讀?黃帝和顓頊究竟是什麼關係

顓頊[zhuān xū](上古帝王)

簡單來說,黃帝軒轅氏,是顓頊高陽氏的爺爺。

顓頊(公元前2514年―公元前2437年),本名乾荒,是黃帝次子昌意的兒子,居帝丘(今河南濮陽縣),號高陽氏,又稱黑帝或玄帝。是「五帝」之一,在天神傳說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國語·楚語》裡說顓頊繼少昊之後主政。《左傳》昭公十七年載:顓頊居帝丘,稱高陽氏;衛,顓頊之墟也,故為帝丘。《山海經·大荒東經》神話中說少昊孺(育)顓頊於東海。後來的虞(舜)、夏、秦、楚都成了他的子孫,成為黃帝系下與帝嚳(包含其祖玄囂即少昊)並列兩系中最大的一系。顓頊是中華民族人文共祖之一。

顓頊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一作北正)之官,掌管民事。

顓頊又進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黃帝徵服的九黎族,到顓頊時,仍信奉巫教,雜拜鬼神。顓頊禁絕巫教,強令他們順從黃帝族的教化,促進了族與族之間的融合。

顓頊,姓姬,號高陽氏。傳說活到98歲,在位78年。葬於東郡濮陽頓丘城外廣陽裡(今河南省濮陽縣西南) 。死後又化為半人半魚的「魚婦」。他幼年曾去叔父的「少昊之國」遊玩,10歲時就幫助治理國政。20歲時當了首領。當時,被黃帝徵服的九黎族依然敬奉他們的巫教,崇拜鬼神。顓頊襲位後,下令禁絕巫教,要九黎族遵從黃帝族的教化。他又重視人事治理,努力發展農業。

顓頊是高陽氏。在高陽氏的部落裡面還有八個有名的氏族。這八個有名的氏族是:蒼舒、大臨、庭堅、仲容、叔達等,其中庭堅這個部落一直存在,並且直至春秋時代仍同皋陶並祀依照古代「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的傳統,顓頊也屬於夷人的一個分支系統。顓頊活動的地方在衛(今河南濮陽),後來因為受到蚩尤戰敗的影響南遷至鄭(今河南新鄭).

但是顓頊也辦過不合情理的事情。有這麼一條律令就是他定的:規定婦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須避讓一旁;如果不這樣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頓。這條法律雖然是傳說,但是說明了在顓頊那個時期,由於生產方式的變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導力量,婦女的地位已經低於男子,父系氏族社會完全取代了母系氏族社會,男子在社會上的權威已經確立。

顓頊簡介:

顓頊[zhuān xū](生卒年月不詳):本名乾荒,號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又稱黑帝或玄帝,在天神傳說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顓頊始自窮桑,而遷都於商丘,後居於帝丘(今河南濮陽)。《國語·楚語》說顓頊是繼少昊之後主政。《列子·湯問》說法亦同:「共工氏與頹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山海經·大荒東經》神話中說少昊育顓頊於東海。後來的虞(舜)、夏、秦、楚都成了他的子孫,成為黃帝系下與帝嚳並列兩系中的一系,成為中華民族人文共祖之一。

顓頊生子窮蟬,是舜的高祖。據說他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歲逝世,葬於濮陽。

顓頊即位後,為平息「九黎(lì)之亂」,進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宗教改革。

涿鹿之戰被黃帝徵服的蚩尤「九黎(lì)」族,一部分人參加了黃炎部落聯盟,成為直接融於華夏族的「黎民」;一部分人退回到南方江漢流域,建立了新的「三苗」部落聯盟;另一部分被驅趕到西北邊陲。蚩尤雖死,可是即便在已經融入到華夏之中的「九黎」人中,信奉巫教而廢棄人事的習俗也沒有改變,家家學巫術,事事用佔卜,人們甚至不再祭祀上天,也不安心於農業生產。

其實「九黎」信巫是有原因的。上古時候的天地雖然被盤古分開,但距離比較近,而且還有「天梯」相通。這「天梯」就是某些神山和「建木」大樹。比如西方的「登葆山」,是一群巫師們來往於天上與人間的地方;中原華山、青水河的東面有「肇(zhào)山」,神人「柏子高」就從這裡直達天庭,上下無阻;東海之外的天台山上,也有神仙「羽人」的登仙之臺和登天之梯;還有後來被水神「共工」撞壞的崑崙「不周山」,山上有建木,也是天地來往之地。

這些「天梯」原為神人、巫師而設,人間有了冤苦之事,可以通過巫師、神人直接到天上去向天帝申訴;當然,天神也可以通過「天梯」,隨隨便便的就到大荒凡界來遊山玩水,人與神的界限並不十分明確。既然如此,人們當然指望巫師能從天界帶回好運,這就是「九黎」敬「巫神」而不敬「天帝」的重要原因。

顓頊決定重新整頓天地秩序,命令自己兩個孫子,把天地之間的通路截斷。

顓頊的孫子一個叫「重(zhòng)」、一個叫「黎(lì)」。「黎」上古通「黧」,為黑色;「重」的本義是「人行千裡」,轉義為「雙腿如同灌鉛一般的沉,有下沉感、下墜感」。

「重」和「黎」都是「大力神」,運足了力氣,「重」兩手託天,「黎」雙掌按地,吆喝一聲,同時發力,託天的盡力往上舉,按地的拼命向下壓,於是天漸漸的往上升,地漸漸的向下沉,天地之間變為相隔十萬裡,遙不可及了,無論多高的山和大樹,再也起不到「天梯」的作用。從此,凡人和神人不再混雜、相互幹擾,天地間各自都有了自己的次序,「九黎之亂」也得以平息。

之後,顓頊任命託天的「重」為「南正」官職,專門負責祭天,融洽上天神靈;任命按地的「黎」為「火正」官職,專門負責民政,撫慰大地萬民。顓頊親自潔淨身心,祭祀鬼神,淨心誠敬的祭祀天地祖宗,為萬民作榜樣。顓頊苦苦勸導百姓,遵循上天的自然規律來從事農業生產,鼓勵人們開墾田地,禁止民間私自佔卜、溝通天庭,進行巫術活動。

顓頊以黃帝之法管理天下,充分利用地力種植莊稼,馴化繁殖牲畜。為了不誤農時,他還順應自然,推算出春夏秋冬四時節令。顓頊的曆法得到後代子孫的不斷完善,到戰國時期、顓頊後代「秦獻公」時,才算最後完成了「顓頊曆」。此曆法原為「秦」一國使用,中華統一之後,直至漢初,全國還在沿用秦以來的「顓頊曆」。

顓頊制定禮義,教化萬民,用各種制度來維護社會道德。他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別、長幼有序,規定兄妹不準通婚和男尊女卑。顓頊的時候,婦女在路上遇見男人必須先迴避,不然就要拉到十字大街上示眾。這不知是否為中國北方「大男子主義」比較嚴重的歷史原因?

顓頊乘龍遊至四海,視察過許多地方。顓頊往北,到過「幽陵」;往南,到過「交阯」。「交阯」為今日越南,當時的大荒之地,遠比今日華夏土地的範圍要大得多。顓頊往西,到過崑崙神山下的「流沙」;往東,到過「蟠木」。「蟠木」在「湯谷」日出之地,是東海邊上「度索」山中的一棵巨大的蟠桃樹,彎曲環繞三千裡。顓頊在視察過程中,看到了各種動物、植物,大神、小神,所到之處,受到部落民眾的熱情接待,凡是日月所照臨的地方,全都平定了,天下沒有不歸服的。

當然,也有不少是通過武力之後才歸服的。

大荒之西,有一個水池,名叫「孟翼攻顓頊池」。肯定有一個叫「孟翼」的人,在這裡與顓頊發生過戰爭。

另外,水神「共工」與顓頊的戰爭,打得驚天動地。共工慘敗之後,讓大荒自然界付出了巨額代價

顓頊——上古部落聯盟首領

顓頊、帝嚳是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基根,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國學大師範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簡編》中寫道:「漢以前人相信軒轅黃帝、顓頊、帝嚳三人為華族祖先,當是事實。

顓頊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一作北正)之官,掌管民事。顓頊又進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黃帝徵服的九黎族,到顓頊時,仍信奉巫教,雜拜鬼神。顓頊禁絕巫教,強令他們順從黃帝族的教化,促進了族與族之間的融合。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真的有五千年嗎?
    都說中華上下五千年,很多人會誤解說上有五千年,下有五千年,那加在一起的話豈不是一萬年?那中華文明從起源到現在到底有沒有5000年之久呢?「神州」是中國遠古部落首領黃帝統治下的土地被稱為神州。「軒轅」是中國遠古時期華夏民族的領袖,五帝之首黃帝的名字就叫公孫軒轅。
  • 中華上下五千年,品歷史故事,談共工怒觸不周山,話百姓生活!
    談完三皇再說五帝,五帝指的是皇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是五個部落的聯盟首領,被古代的歷史學家們尊稱為五帝。傳說顓頊是皇帝的孫子,他聰明智慧,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望,他統治了很大的地盤,據說北到如今的河北一帶,南到現在的南嶺一帶,西到甘肅東到東海,在當時可以說幅員遼闊,地大物博。
  • 饕餮,上古四大兇獸之一,背後竟然是一次政治鬥爭失敗的結果?
    因此,當華夏部落繁衍生息成為華夏部落聯盟,又在黃帝等五帝的帶領下,徵服了炎帝部落聯盟、蚩尤部落聯盟等等,逐漸成為整個黃河流域的主宰。五帝的權威,隨著他們徵服的部落而擴大,但周邊仍然存在著其他部落,即使部落聯盟內部,或許也未必完全服從於五帝。
  • 夏朝最早距今4090年,華夏文明有五千年,還有近一千年在幹嘛?
    而且這四個文明都是在河流旁邊發展起來的,分別是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恆河流域,黃河流域,因為河流的旁邊土壤很肥沃,利於耕種,四大文明開始的時間也不同,而我們中國常說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但是四大文明的意義是不分先後的,因為之所以被稱為四大文明,是因為這四個文明都為之後的所有文明起到影響,是所有文明點的發源地。其他的文明都是在這四種文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 都說中華上下五千年,那麼夏朝之前又是哪個朝代
    都說中華上下五千年,但是在歷史記載中的夏朝建立時間才距今才只有4100年啊,那麼更早的一千年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那?中華文明主要孕育於黃河中下遊和長江下遊地區,在中華文明的發源地目前發現的新石器晚期有龍山文化和渚文化等等。
  • 五帝:世間為何再無神,皆因顓頊分天地
    搖光受孕,名曰顓頊帝顓頊,號高陽氏,五帝之一,華夏部落首領。在正史中記載顓頊是黃帝的孫子,黃帝妻嫘祖,生子二人,長子玄囂, 次子昌意,昌意生顓頊。而在《山海經》中則記載顓頊是黃帝的曾孫,黃帝妻嫘祖,嫘祖生昌意,昌意生韓流,韓流妻阿女生顓頊。
  • 顓頊高陽氏政權世系表
    顓聆即位稱帝後,改稱顓頊,遷都於兗州(今山東濟寧兗州市),仍封舅舅己匠敬於臨朐。建立顓頊高陽氏政權(公元前3790—前3380年。傳12帝,記411年)。顓頊高陽氏的先祖是黃帝軒轅氏政權的首任黃帝姬芒。顓頊帝顓頊(公元前3790—前3748年。姓妘,名顓聆,號高陽氏。
  • 洪荒時期的那些事兒,大禹之前,上古部落之中都發生了什麼
    根據記載,早在4000多年前的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散居著許多氏族和部落。這些氏族和部落在長期的戰爭、交往、遷徙和聯盟中,逐漸形成一個以共同文化為主體的氏族,那就是我們引以為豪的——華夏族。華夏族的祖先是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又稱有熊氏)兩大部落,因此我們又有「炎黃子孫」的稱謂。
  • [文化] 「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幾人知(中國最古老的圖書探源)
    燧人氏之子,生於成紀,定都在陳地。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的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少昊、顓頊、高辛(嚳)、唐(堯)、虞(舜)之書,謂之《五典》」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 (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
  • 中華上下五千年,品歷史故事,談九州方圓,話百姓生活!
    通過大禹治水解決了水患,人們安居樂業,部落聯盟也更加穩固祥和。這個時候舜也到了晚年,他讓有能力的大禹接替他的位置。大禹品德高尚,治水有功,深得人們的擁護,他就正式接替了聯盟首領這一位置,這就是夏朝的開始,這是我國的第一個朝代,大禹就成了夏朝的第一代國君。
  • 為什麼在上古時期,都不願意做「老大」,甚至是唯恐避之不及?
    人們世代尊稱堯和舜為上古先王,堯舜相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可以說,「禪讓」是一個古老的詞語,顧名思義,即統治者將首領之位傳給他人。它最初出現在上古時期,當時帝堯為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在其去世前,曾將首領之位主動傳給舜,並推舉舜為新的首領。這種讓賢之舉,被後世稱為「禪讓」。
  • 三皇五帝之三皇篇,三皇不是三個個體,而是遠古部落首領
    翻開古書,順著隻言片語來到上古,仿佛可以看到太古先賢與天鬥,與地鬥的不屈身影。 三皇五帝之說流傳已久,版本眾多,這裡只述其一種。 三皇五帝均是原始社會時期的部落、部落聯盟首領,因為他們傑出的才能以及在後世留下的偉大形象,而被後人尊稱為「皇」、「帝」。
  • 上古神話中的十大正神,最早的神仙
    一代天帝 帝俊帝俊,又稱 「帝夋」,是中國古神話中的上古的天帝,第一代天帝,五帝之一,又被認為是詩經中的「昊天上帝」,是帶有至高神之位的天,在《山海經》中,他有三位妻子羲和、常羲和娥皇,生有十日和十二月,因此,又為日月之神或日月之父。
  • 奇聞:上古神話中的十大正神,最早的神仙
    一代天帝 帝俊帝俊,又稱 「帝夋」,是中國古神話中的上古的天帝,第一代天帝,五帝之一,又被認為是詩經中的「昊天上帝」,是帶有至高神之位的天,在《山海經》中,他有三位妻子羲和、常羲和娥皇,生有十日和十二月,因此,又為日月之神或日月之父。
  • 中華五千年歷史啟蒙—安媽親子整理(1)—上古時代
    於是我有了這個想法,以時間軸整理出五千年歷史。這部分資料是給我自己的,不是給小孩看,她目前還小!還無法理解!我自己梳理清楚,選出有趣的,慢慢啟蒙!然後隨著她年齡的增長,知識儲備量的增加,理解能力的提升,漸漸地將歷史脈絡串聯起來! 可以說這份文件是給我自己親子伴讀的提綱,是我自己使用的工具!
  • 「解析上古」五:共工氏才是那個最早的霸主
    《淮南子》裡講了一個關於共工與顓頊的神話故事「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后土」的「後」是上古時期部落對首領的稱謂,相當於後世的「王」,這個用法在夏代還在使用,所以夏代的王是稱「後」的,祭祀即是「示」,那麼祭祀后土即是「示土」,合寫就是「社」。這個「社」是中國歷代王朝都要祭祀的,所以國家政權又稱之為江山社稷,這應該就是所謂的傳統吧。「后土」地位最高的時期其實是周代。
  • 「音」同「意」不同,切勿混淆「黃帝」與「皇帝」之不同
    相傳,當時黃河流域活動著幾個相對比較大的部落,例如炎帝、黃帝和蚩尤等部落(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是黃河流域分布的部落中最為強大的兩個部落)。各部落之間既展開互相攻伐,又不斷合併,再進而結成部落聯盟,並推舉出部落聯盟首領。
  • 欺騙了千年的上古中華始祖之謎,原在《山海經》中早已記載了答案
    中華文化上千5000多年,地大物博,其中人民的智慧不是一兩句就可以概括出來的。在我國歷史中,留下的寶典奇書數不勝數,但是要說最經典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一本書,那就是《山海經》。帝嚳之妻與帝俊妻同名,這也是一個有力的證據。不過這裡也有存疑,那就是如果帝俊就是帝嚳,他和黃帝世繫到底該如何區分。「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東海之外(有)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