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網》、中國民航網 記者錢擘 通訊員許旻傑 報導:3月1日,上海-北京往返的東航MU5137/MU5108航班,嚴士全和過去30年來的每次任務一樣,身著便衣、全神貫注地飛完全程,隨時留意客艙裡的一舉一動,直到航班落地、旅客全部離機。此時,機組一行送上的問候、地面上空保同事們準備的簡單儀式,讓這位老空保員長長舒了一口氣:忙碌了30年,終於站好了機上的最後一班崗!
1986年,正在上海警備區擔任排長的嚴士全與其他一批經過嚴格選拔的戰友,進入公安部當時新建立的某直屬特警支隊,為如今東航的前身、中國民航第五飛行大隊擔負機上空防工作。這些老同志成為第一代民航空保員,在東航的8位,被後輩們尊敬地稱為「八大金剛」。時光荏苒,30年後,「八大金剛」中仍在役的最後兩位,都將於2016年內退役,嚴士全在3月,他的戰友錢岐華在11月。但他們參與開創、見證發展的東航空保工作,則已經成為規模達到700多人、服務500多架飛機的有力團隊。
從東南沿海航班開始三叉戟安24都飛過
上世紀80年代公安部組建專職特警隊伍、加強機上空防的時代背景,是當時兩岸關係複雜嚴峻,大陸民航客機被劫往臺灣的案件一再發生。
所以,「八大金剛」們踏上崗位之初,首批飛的航線全部都是前往東南沿海城市的,福州、廈門、廣州……這些地方成為第一代空保們最熟悉的航點。
那時的中國民航,機隊機型與國際一流水平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三叉戟、安24等不算很先進的機型,依然是機隊的重要成員;另一方面,80年代我國民航機場的建設標準、導航能力也相對落後。而空保們飛的東南沿海航線,每逢暑運、春運旺季,又偏偏多發颱風、暴雨、雷電、大霧等極端天氣,限於機場和機型條件有限,難免頻頻遭遇航班延誤、航班取消等狀況。因此,對於第一代老空保們來說,臨時住在條件簡陋的外地招待所、因為航班延誤而不斷延長工作時間,早已成為家常便飯。
劫機案的考驗也確實會不期而至。1993年,劫機前往臺灣一度進入發案高峰;就是在那一年,嚴士全的戰友、同為第一代空保員的錢岐華擔任東航福州-上海航班空防任務時,便發生了劫機者聲稱握有硫酸,要求飛往臺灣的險情。在錢岐華的冷靜處置和機組同事的全力配合下,案犯最終被成功制服、航班順利降落。
從工作之初起,以「八大金剛」為代表的老空保們,親眼見證了中國民航事業的不斷發展,逐漸趕上國際先進水平。嚴士全和錢岐華告訴記者,30年間,他們足足飛了20多個機型,從最初的早期蘇式機型和三叉戟到後來的麥道82、福克100、BAE146……再到今天代表一流水準的新機型;而我國機場的導航設備、盲降能力也不斷提升。
早年單月飛200多小時編教材作培訓帶出空保新人
雖然上世紀80年代民航航線並不多,但由於當時人手少、任務重,老空保們的工作壓力相當大。在日常飛航班之外,他們還擔負著另一重職責:作為空保隊伍的第一批成員,積累經驗、帶教新人、參與建立空保培訓體系,為民航事業、為空防安全帶起一支不斷成長的團隊。
初創期空保專業化水平的局限,從當時第一代空保員的工作強度上就可見一斑:今天早已成為民航規章重要內容的超時標準當初還沒有建立,而且人手極為緊張,所以一到忙季,他們可能一個月得飛上200多個小時,整個月裡只有2、3天可以休息;這些空保前輩們固然不叫苦、不叫累,兢兢業業完成了如此大的工作量,但過度繁忙對於精力、狀態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
1988年,因為民航改革需要,「八大金剛」們從公安部轉入東航,先後隸屬東航飛行、客艙等部門,並隨著民航對於空防安全的不斷重視,最終成立了單獨的空保部門。而無論身處哪裡,編寫教材、帶教新人他們始終沒有放下。今天,東航空保隊伍規模超過700人,客艙乘務員也作為兼職安全員為空防工作添磚加瓦;而這些後輩們接受的培訓、學習的教材,許多都出自「八大金剛」之手和他們自己的言傳身教。
從人機安全到國家安全事業成長未有盡頭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兩岸關係的變化,第一代空保們上崗之初高企的劫機前往臺灣的案件,逐漸減少、消失;但隨著2001年美國「911」事件的發生,全球民航業又遭遇了新的嚴峻安全挑戰。我國也提出,要更加重視空防安全,因為這既事關傳統概念裡的人機安全,更直接關係著國家安全。
東航空保隊伍也逐漸實現了向更多航班的逐漸推開、覆蓋;隨著中國民航的航班走向全球、世界各地普遍意識到空防安全合作的重要性,空保員不僅登上了各個國內航班,也登上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地區航班。
與此同時,伴隨東航打造通達全球的樞紐航線網絡,空保員們遇到了協助國外警方、遣返企圖搭乘東航航班前往第三國偷渡客等越來越多的新任務。嚴士全清楚地記得,有一回,為了與法國警方合作遣返一名企圖偷渡入法的非洲某國偷渡客,他三次飛往巴黎執行任務,最終終於和法方合作、成功阻止偷渡客的逃脫和自殘,完成遣返,也展現了中國空保隊員的良好專業水準。
隨著2016年,最後兩名「八大金剛」退役,東航第一代空保隊員已經全部告別了機上空防工作的崗位;但他們帶出的學員、編寫的教材、開創的事業,則已經成為民航安全重要的守護者,並且在傳統空防之外的阻止旅客不文明行為、保障乘機秩序等新領域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