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長的4分鐘演講火了: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怎樣的孩子?

2021-02-26 今日女報

作者:王耳朵先生

來源:王耳朵先生(ID: huangezishiba)

「本人當局長。


從明天開始大家回去落實:全盤錦市的孩子回家都要做家務勞動。有時間多做,沒時間少做,但不能停下來。一分鐘也要做,做半個小時那就更好。」他是遼寧省盤錦市前教育局局長,卸任後被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聘為研究生導師,被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聘為兼職教授,還是清華大學中旭商學院高級講師。

這段他公開發表的言論,如平地驚雷,聽得所有家長一個激靈。

很多人不理解,說魏老師當教育局局長,研究的首先不是分數,不是考試,不是升學率,怎麼是家務勞動呢?

他說:「一個人的頭等大事,就是承擔家庭責任。」

「某個人說自己愛祖國,愛人民,看不見摸不著。


他如果不愛自己父母的話,你說他愛祖國愛人民,100%是騙人的,用不著論證。

愛父母,掛在嘴邊上說空話,那不是騙人的嗎?


人一定要學會,用行動去心疼父母。能承擔的家庭責任,從小承擔。


一個孩子從小知道心疼你了,長大了他自然會心疼老百姓,心疼集體和國家。」

不出意外,也有人不同意,對準魏書生和他兒子之間的相處模式開炮:

「光聽你把家庭責任掛在嘴邊,我看你在孩子的大事上,好像根本不負責任。」

作為一名父親,還是一名教育家,魏書生在兒子面前,似乎真如那名挑刺的家長所言,「不太負責任」。

兒子念高中,學文科還是學理科,一句話沒問過父親。

魏書生很坦然:「不問我說明他有這個規劃,咱管這事幹嘛啊?」

兒子高中畢業考大學,考什麼學校報什麼專業,一句話沒問過父親。

魏書生很放心:「凡是沒問的那他肯定有這個能力,那自己管自己唄。」

兒子研究生畢業要參加工作,一句話沒問過父親。

魏書生笑得直樂:「沒問我這就是用不著我啊,不用我那咱管啥管呀,自己弄去吧。」

那名家長更疑惑:「什麼都不管,那你當家長到底管什麼!」

魏書生話鋒一轉,表情嚴肅道:「管小事。」

很小,魏書生就給兒子下死命令:自己能做的事情,必須自己做。

甚至,在兒子三四歲的時候,就威逼利誘地讓他給自己洗腳。

兒子很疑惑:「爸,你不會洗啊?」

魏書生連騙帶哄:「爸哪有你洗得好啊,你那小手揉得多好,真有一套。」

趁他不懂事的時候,把他引向正確的軌道,長大以後,他養成習慣了,覺得惦記你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他和兒子出門,如果只有一個包,那一定是兒子搶著背。兩個包,兒子就一手挎一個。

有一次仨包,魏書生想著這回兒子肯定是拿不了了,便打算自己背。

結果兒子搶過去,背起一個,左右手各拎一個,大步流星地在前面走,顯示自己長大了,成熟了。

魏書生說:「既然孩子都覺得自己成熟了,咱一個當家長的幹什麼呀?非得搶過來替他背嗎?」

我就在後面空著手,欣賞他的成熟,也是品嘗自己的教育成果。」

三毛曾說,人活著是件美好的事情,不在於風景多美多壯觀,而是在於遇見了誰,被溫暖了一下,然後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為一個小太陽,去溫暖別人。

仔細想想,父母子女的關係,也是如此。

中國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從小就剝奪孩子走向成熟的權利,然後自己付出全部,養出的卻是一匹匹白眼狼。

還記得我之前寫的武漢地鐵站狂踹母親6腳的小女孩嗎?

母親在前面拖著兩個行李箱,背著兩個包,還提著兩個大袋子,卻被身後雙手插兜、優哉遊哉的十多歲女兒推搡腳踹、大聲辱罵。

旁觀者看不下去,威脅小姑娘,再打就報警。

一直躲閃的母親卻站出來攔著,安慰發脾氣的女兒「沒事了,沒事了,別生氣」。

還有位媽媽,為了勸任性的兒子去上學,「撲通」一下面對著兒子直直地跪了下去。

而她兒子,翹著二郎腿靠在椅子上悠哉地玩手機,不顧長跪了一小時的生母,還把媽媽下跪的樣子拍照發了朋友圈,配文「開心每一天」。


甚至高校開學時最普遍的場景,是孩子趾高氣揚地在前面空著手走,老爸老媽傻乎乎地走後面扛著行李。

一如魏書生所說,你最悲慘的不是累著了自己,而是慣出了逆子這顆心。

他從小一點都不知道心疼你,他怎麼可能心疼更多的人?

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他更不知道心疼了。

最後,你的孩子一輩子都不會有幸福感。

因為人的幸福感更多的是在心疼別人,關心別人,為別人做事中產生的,被慣著的孩子心裡只裝著自己,這是人活著最大的悲哀。

4分鐘的視頻內容,魏教授如是總結:

「大家千萬別小看做家務勞動這件事情,全中國的學生如果都天天做家務,都知道心疼父母,你試試看,社會風氣不一樣。


老師們,特別是從小知道心疼父母,承擔家庭責任的孩子,你想讓他學習不努力,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是規律,這是問題的根。」

別讓那些毫無保留的給予,架空了孩子的心。

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怎樣的孩子?

俞敏洪曾說,中國的孩子被給予的過多了,被給予的習慣了,以至於他把「被給予」當作理所當然的事情,當作天經地義的事情,當不再「被給予」的時候,就會感受到巨大的痛苦。

不懂感恩的孩子,喝著父母的血,賺著自私自利的快樂,不懂得為親情回饋一絲一毫,可以說是全無良知。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過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犧牲掉周遭的一切。

一個只顧自己的人,即使混出點出息,你能指望他為家庭帶來什麼?又能為社會帶來什麼?

家庭裡不缺門門功課考第一的優等生,缺的是懂得體諒和關心父母,為他們盛碗飯、捏捏背的孩子;

社會上也不缺肩負大任的棟梁,缺的是懂回饋、擁有責任感和健全人格的有德之才。

《容忍與自由》裡,胡適有段話說得非常好。

「我們糊裡糊塗地替社會上添了一個人。


這個人將來一生的苦樂禍,這個人將來在社會上的功罪,我們應該負一部分的責任。


說得偏激一點,我們生一個兒子,就好比替他種下了禍根,又替社會種下了禍根。


他也許養成壞習慣,做一個短命浪子;他也許更墮落下去,做一個軍閥派的走狗。


所以我們「教他養他」,只是我們自己減輕罪過的法子,只是我們種下禍根之後自己補過彌縫的法子。」

父母的終極使命,就是從小讓孩子獨立、自信懂感恩,善良、謙遜有教養。

是讓孩子觸及到了父母給予的溫暖之後,自己也成為一個小太陽,去溫暖別人。

10年前,重慶「棒棒」冉光輝赤裸上身,一隻手扶著肩上扛著的貨,一隻手牽著兒子冉俊超的照片紅遍網絡。

人們被他「肩上扛著家庭,手中牽著未來」的堅韌所感染。

10年後,冉光輝臉上多了不少皺紋,兒子冉俊超從幼童長成了少年。

他把父親的辛苦放在心裡,爸爸憑自己的力氣、能力,為他扛出了一片天,而他自己想要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來安慰爸爸的辛苦。

在班裡當了班長的冉俊超,每天下課回家,都會給在外辛苦勞作的父母做好一桌飯菜。

今年過年,他還給父母寫了一封信、錄了一段視頻當做新年禮物。

「生活其實並沒有那麼困難,不需要你去那麼拼命,我可以跟你們分擔一切,但是你並不一定非要一個人去承擔那個壓力,我可以跟你一起。


爸爸,我非常感謝你用扛貨扛來的錢養育了我14年,我現在很想對你說一句,爸爸,我愛你。」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

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

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所有的互動都是雙向的,你給孩子最好的寵愛,就是教他學會做人。

知恩感恩,不忘根,不忘本。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工資漲5毛

相關焦點

  • 清鎮市王莊鄉幼兒園組織老師觀看《遼寧一位教育局長4分鐘演講: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怎樣的孩子?》
    4分鐘演講: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怎樣的孩子?》「德」上能有更深的感悟和想法,2020年11月16日下午,清鎮市王莊鄉幼兒園組織全體教師觀看「遼寧教育局局長魏書生演講: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怎樣的孩子」。
  • 遼寧一位教育局長4分鐘演講火了: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怎樣的孩子?
    感恩生命裡每一段相逢百年前的天然美女長什麼樣領悟這6本哲學書裡的智慧5本意境優雅的經典詩詞解析催淚!感恩生命裡每一段相逢百年前的天然美女長什麼樣廣告文史歷史圖片歷史大爆炸人文獨家觀點記錄悅讀史話1965年的日本史上虛構卻被認為真實存在的人物5000年前中國人的女神是什麼樣兒戰神級別的關羽被殺最該找誰算帳韓信都佔了哪裡能跟劉項三分天下歷代諂臣有哪些五花八門拍馬術 三國演義中最噁心之人李廣因"節奏太快"致家族悲劇 聊一聊後宮的擁擠和清冷高麗營的地名是怎麼來的 最牛外戚:老婆陪他一起自殺孫悟空為何誅滅荊棘嶺花妖
  • 【FCF學能中心】遼寧教育局長4分鐘演講火了: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怎樣的孩子?
    一分鐘也要做,做半個小時那就更好。」這段話,來源於偶然間關注到的魏書生的講座。他是遼寧省盤錦市前教育局局長,卸任後被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聘為研究生導師,被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聘為兼職教授,還是清華大學中旭商學院高級講師。這段他公開發表的言論,如平地驚雷,聽得所有家長一個激靈。
  • 一位教育局長4分鐘演講火了:多少父母終其一生卻根本不會養孩子
    最近,我被一個演講感染到了。演講者是遼寧盤錦市前教育局局長,他卸任後被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聘為研究生導師,被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聘為兼職教授。這位局長,很多人都很熟悉,他就是著名教育學家魏書生先生。在演講中,他不談考試、不談分數、不問升學率,卻告訴大家:「教育就是要管小事。」
  • 遼寧一位教育局長的4分鐘演講火了:中國父母的行為裡,它最讓人心酸...
    4分鐘視頻 建議看完03說實話,我被魏老師這句「欣賞他的成熟」感動到了。4分鐘的視頻內容,魏教授如是總結:「大家千萬別小看做家務勞動這件事情,全中國的學生如果都天天做家務,都知道心疼父母,你試試看,社會風氣不一樣。
  • 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而她的教養、友善、責任感、主動性、抗挫能力,一定都有她父母的功勞。記得她有次告訴我,她爸媽每次打電話,都會問幾個問題:今天有沒有幫到老師?有沒有認識新朋友?自己有什麼收穫?我想,能問出這些問題的父母,跟那些只會問孩子「有沒有吃飽穿暖」的父母,一定大不相同。
  • 夜讀 | 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對方也坦誠,說:你兒子對工作不上心,好幾次安排他工作,他根本就不幹,還沒有任何理由,批評他一次,第二天人家就不上班了。而且他不太懂事,開會老嗆領導,走廊裡見了老總從來不打招呼,跟同事相處也不好……這些話讓她很吃驚。她承認兒子確實有點自我,但沒料到問題如此嚴重。她說,「我一個那麼優秀的兒子,以前一直是我的驕傲,我也覺得自己是挺成功的母親,但怎麼一下子就變成這樣了呢?」
  • 遼寧教育局長4分鐘演講視頻振聾發聵:管住這一點,絕對教不出「白眼狼」
    最近,一段遼寧省盤錦市前教育局長魏書生的4分鐘視頻,不經意間在網絡流傳。作為當時的教育局長,魏書生對當地的學生考試、分數,以及升學率等問題隻字不提,竟然強調的只是:做!家!務!怎麼樣?有點不可思議吧?身居教育局長之位,琢磨的不是讓當地多出幾個能考上名校的學生為自己臉上爭光,反而嘮叨的是最不起眼的家常事。然而,正是這位教育局長的觀點,著實讓不少家庭被「震」了一下,更是讓很多家長找到把孩子養成「白眼狼」的根源。
  • 父母的使命,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於是工作後領導批評幾句他就想辭職,工作出一點問題他就惶恐不已,難以承受。他二十歲時,你總想著他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卻沒有告訴他人性複雜、世道艱難,不捨得他吃一點苦。於是畢業後他出個差加個班就叫苦連天,面對同事的排擠孤立、明爭暗鬥,全無應對能力。
  • 丫丫父母的教育觀:父母的終極使命是讓孩子更適應社會
    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該如何教育呢?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每個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然而教育方法不當,導致對孩子小時候希望越大,長大後對其失望越大,特別是有的孩子步入社會的陷入挫敗感不能自拔,大多來自家庭的教育不當。丫丫是我的外甥女,她的父母是80後,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使命感讓丫丫的生活更精彩。
  • 「愛父母是掛在嘴邊嗎?」一位教育局長的演講,說出了重要的一點
    最根本的道德問題,不是如何保護孩子免受不幸的痛苦和失敗,而應該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收穫。——喬丹·彼得森網上看到一段盤錦的一位教育局長的一段演講,頗為受益!他說:「本人當(教育)局長,從明天開始,大家回去落實。
  • 父母的終極使命,只有一個!
    >原題: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01 前段有個媽媽找我諮詢。 03 永遠拿第一名的孩子,未必真優秀。 把孩子送進名校的父母,也未必真成功。 而她的教養、友善、責任感、主動性、抗挫能力,一定都有她父母的功勞。 記得她有次告訴我,她爸媽每次打電話,都會問幾個問題:今天有沒有幫到老師?有沒有認識新朋友?自己有什麼收穫? 我想,能問出這些問題的父母,跟那些只會問孩子「有沒有吃飽穿暖」的父母,一定大不相同。
  • 鄞州教育局長火了!1.6萬餘字的脫稿演講刷屏全網!值得一看!
    這兩天,鄞州區教育局局長王建平的一個講話火了。這次「講話」的時間是5月14日晚,地點在寧波七中。那天,鄞州教育大講堂正式開啟,他是首場開講嘉賓。臺下有700多名聽眾。對於行政領導,前來聽講的家長原本都不抱太大的希望,沒想到90分鐘的講課,卻無人離場。
  • 這才是為人父母的終極使命
    於是工作後領導批評幾句他就想辭職,工作出一點問題他就惶恐不已,難以承受。他二十歲時,你總想著他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卻沒有告訴他人性複雜、世道艱難,不捨得他吃一點苦。於是畢業後他出個差加個班就叫苦連天,面對同事的排擠孤立、明爭暗鬥,全無應對能力。——他可能如你所願考上了名校,拿了很高的學位,甚至還多才多藝。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如何培養自主能力,助孩子通往終極幸福?
    怎麼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讓孩子能過上「自我實現」的人生,體驗終極幸福,就是這篇文章要解決的問題。自主能力是《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一書讓父母幫孩子培養的三個能力裡面的最後一個。這篇文章是介紹這本書的第五篇文章也是最後一篇文章,書的前四部分內容:父母正確管理自己的情緒,父母和孩子建立理想的親子關係,父母幫孩子培養情商,父母幫孩子培養自律能力,之前已經分別用四篇文章加以介紹了。01什麼是終極幸福?這世上有一個人,叫克裡希那穆提。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如何培養自主能力,助孩子通往終極幸福?
    怎麼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讓孩子能過上「自我實現」的人生,體驗終極幸福,就是這篇文章要解決的問題。自主能力是《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一書讓父母幫孩子培養的三個能力裡面的最後一個。這篇文章是介紹這本書的第五篇文章也是最後一篇文章,書的前四部分內容:父母正確管理自己的情緒,父母和孩子建立理想的親子關係,父母幫孩子培養情商,父母幫孩子培養自律能力,之前已經分別用四篇文章加以介紹了。
  • 「「初心 使命」微訪談①」東陽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顧在響談...
    導語為紮實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東陽發布從今天起開設《「初心 使命」微訪談》專欄,邀請部分黨員領導幹部談初心、話使命,激勵廣大黨員幹部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推動主題教育取得讓東陽人民看得見、有感受、能共享的成效。
  • 教育局長上任時4分鐘演講火了:你慘不是累著自己,而是慣出逆子
    剛剛刷到一個小視頻,循環看了好幾遍,是盤錦教育局長魏書生在剛剛上任教育局長時講的一番話,我聽完的感覺:一是接地氣,沒引用什麼名言警句
  • 我們是否想過,為人父母的終極使命是什麼?
    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01前段有個媽媽找我諮詢。她兒子從小就是學霸,一路重點學校,一直年級前三,最後保送進了名牌大學。可是大學畢業一年,他失業三次。前兩次是沒過試用期,第三次是自己估計通不過,主動打包走人了。
  • 性格內向的父母,怎樣培養出開朗自信的孩子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本身性格內向,這也就導致了孩子也是孤僻、不自信。那麼,應該怎樣培養出開朗自信的孩子呢?老任給廣大父母支幾招。>一個充滿開朗的生活環境,孩子也會具備陽光的心態,不僅僅是源自父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