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想過,為人父母的終極使命是什麼?

2021-02-26 江蘇升學直通車

近期推送小招猜你喜歡

(點擊下方藍字直接閱讀麼麼噠)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李月亮(ID:bymooneye)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01

前段有個媽媽找我諮詢。

她兒子從小就是學霸,一路重點學校,一直年級前三,最後保送進了名牌大學。

可是大學畢業一年,他失業三次。前兩次是沒過試用期,第三次是自己估計通不過,主動打包走人了。

然後他就拒絕再找工作,現在已經在家悶了快半年,整天打遊戲到深夜,無節制地吃垃圾食品。

這位媽媽急得起火,偷偷打電話給兒子的前領導。對方也坦誠,說:你兒子對工作不上心,好幾次安排他工作,他根本就不幹,還沒有任何理由,批評他一次,第二天人家就不上班了。而且他不太懂事,開會老嗆領導,走廊裡見了老總從來不打招呼,跟同事相處也不好……

這些話讓她很吃驚。她承認兒子確實有點自我,但沒料到問題如此嚴重。

她說,「我一個那麼優秀的兒子,以前一直是我的驕傲,我也覺得自己是挺成功的母親,但怎麼一下子就變成這樣了呢?」

02

我倒覺得,事情肯定不是「一下子」變糟糕的。

這男孩子身上,肯定一向有些糟糕的特質,比如不善與人交往、不懂尊重他人、心理脆弱、責任心差……只是在大學畢業前,這些統統都被成績掩蓋了。

很多家長都有一個錯誤思維——孩子嘛,健康快樂成績好就一切OK。

——他可能如你所願考上了名校,拿了很高的學位,甚至還多才多藝。但是,他自私、冷漠、脆弱、沒擔當、不懂事……完全不適應社會。

在社會這片海,他剛一下水,就出現巨大的排異反應。別人的毛毛雨,都是他的狂風暴雨,別人的小浪花,都是他的驚濤駭浪。友誼的小船就翻了,工作的大船就沉了,人生的巨輪也漏了。他頭破血流,你不知所措。

03

永遠拿第一名的孩子,未必真優秀。把孩子送進名校的父母,也未必真成功.成績很重要,但絕不是唯一。

社會才是檢驗一個人和一對父母的最終標準。而這個標準,是綜合性的。

04

我在報社做記者時,帶過很多實習生,現在大多連模樣都忘了,只有一個姑娘,我印象深刻。

她是香港人,大三暑假來交流實習。

她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是:老師你好,我給你帶了棒棒糖。

我先讓她看了一天報紙,晚上問她感受,她說有些標題跟香港報紙的風格不一樣。然後給我舉了幾個例子。我覺得很有趣,第二天寫了稿子,就讓她取標題。她苦思冥想很久,飯也不吃,一舉取了二十幾個。

後來我讓她試著寫稿,她每次都特認真,兩百字的稿子要查幾十份資料。不過有時還是不過關,我得全部推翻重寫。她也不難過,會反覆看我的版本,總結經驗,很謙虛禮貌地問我她的問題在哪裡。

平時同事們在辦公室聊天,別的實習生都是默默旁聽,只有她,會很努力也很恰當地加入,講她的見聞和想法,她說話很好玩,常常引起笑聲一片。

有一次我倆去找主任匯報工作,她走前面,到了門口,忽然縮回來,我問怎麼了,她吐吐舌頭,說「我看見主任正在聚精會神打噴嚏,我爸說不能打擾別人打噴嚏」。

她實習了一個多月,是唯一一個離開時已經能獨立寫稿的實習生,唯一一個讓三位主任都記住了她的實習生,唯一一個我捨不得放走的實習生。

我至今認為,這姑娘無論在什麼單位,一定都能做得很好,都會深受歡迎。而她的教養、友善、責任感、主動性、抗挫能力,一定都有她父母的功勞。

記得她有次告訴我,她爸媽每次打電話,都會問幾個問題:今天有沒有幫到老師?有沒有認識新朋友?自己有什麼收穫?

我想,能問出這些問題的父母,跟那些只會問孩子「有沒有吃飽穿暖」的父母,一定大不相同。

05

龍應臺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其實每個父母也都知道,孩子總歸要離開我們,走上社會,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創造自己的人生。

我們可以在他年幼時提供舒適的生活,極致的呵護,但不可能陪他一輩子。總有一天,他要獨自面對這世界,自己解難題,自己擔風雨,自己殺血路。

所以,如果你真的愛他,就該在他離開你之前,教會他和世界相處的能力,這是你對他的最大幫助和保護。

為人父母的終極使命,其實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孩子能在社會上活得開心、順暢、如魚得水、遊刃有餘,才是作為父母的最大成功和最高榮譽。

*作者:李月亮,專欄作家,新書《你來了,我就不挑了》熱賣中。微信公眾號【李月亮(ID:bymooneye)】,深入解讀情感、人性,探尋有品質、有力量的生存之道。

2017高考,請按需加入QQ群(此前已加入文理科1群的考生家長請勿重複加入):

2017高考理科家長QQ群2群:50243653
2017高考文科家長QQ群2群:323754240   

加蘇小招微信號:suxiaozhao666 朋友圈乾貨多多,還能拉你進地市微信群

孩子在努力,自己能為孩子做些啥?

志願填報關係孩子的命運

身為家長,請你也開始學習!

一本志願填報手冊在手,志願填報無憂

戳下方閱讀原文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這才是為人父母的終極使命
    他二十歲時,你總想著他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卻沒有告訴他人性複雜、世道艱難,不捨得他吃一點苦。於是畢業後他出個差加個班就叫苦連天,面對同事的排擠孤立、明爭暗鬥,全無應對能力。——他可能如你所願考上了名校,拿了很高的學位,甚至還多才多藝。但是,他自私、冷漠、脆弱、沒擔當、不懂事……完全不適應社會。
  • 父母的終極使命,只有一個!
    >原題: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01 前段有個媽媽找我諮詢。 我至今認為,這姑娘無論在什麼單位,一定都能做得很好,都會深受歡迎。 而她的教養、友善、責任感、主動性、抗挫能力,一定都有她父母的功勞。 記得她有次告訴我,她爸媽每次打電話,都會問幾個問題:今天有沒有幫到老師?有沒有認識新朋友?自己有什麼收穫?
  • 為人「父母」是否要經過考試!為人「子女」又是否合格
    我想大多數的父母都是差不多吧! 大多數「家人」都會以一種「都是為你好的態度」自居,往往這種,都是以自己的閱歷去想問題,去思考問題,不太會去理解孩子的想法,覺得「小孩小小年紀懂什麼」為出發點,卻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又或者以自己的理解去對待孩子,認為這是對他好,認為這個肯定行,但是對待孩子的選擇卻選擇無視又或者否定。
  • 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自己有什麼收穫?我想,能問出這些問題的父母,跟那些只會問孩子「有沒有吃飽穿暖」的父母,一定大不相同。其實每個父母也都知道,孩子總歸要離開我們,走上社會,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創造自己的人生。我們可以在他年幼時提供舒適的生活,極致的呵護,但不可能陪他一輩子。總有一天,他要獨自面對這世界,自己解難題,自己擔風雨,自己殺血路。所以,如果你真的愛他,就該在他離開你之前,教會他和世界相處的能力,這是你對他的最大幫助和保護。
  • 夜讀 | 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在他五歲時,你讓他學書法學鋼琴學跆拳道,卻沒有教他怎麼跟小朋友愉快地玩耍,他霸佔公共玩具你由他去,他受欺負你幫他打回去。於是他工作後跟老同事搶電腦爭業績,總是無意識地侵犯別人,屢屢與人發生衝突,又不知如何解決。他十歲時,你只關注他有沒有考優秀被表揚,卻沒有告訴他要尊重老師感恩父母,他對長輩大喊大叫,你覺得勇氣可嘉,吃飯時別人沒落座他就大快朵頤,你覺得他吃飽就好。
  • 為人子女,我們能為我們父母做些什麼
    今年,我27歲,父母50出頭。27年前,他們帶我來到這個世界,從蹣跚學步到咿呀學語,從不諳世事到學知明理,他們一直陪伴在我左右,護我周全,給予我全部的愛。記憶中父母從未有過爭執,直到現在他們都一直在努力,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予我好的生活。
  • 教育局局長的4分鐘演講火了: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怎樣的孩子?
    兒子念高中,學文科還是學理科,一句話沒問過父親。魏書生很坦然:「不問我說明他有這個規劃,咱管這事幹嘛啊?」兒子高中畢業考大學,考什麼學校報什麼專業,一句話沒問過父親。魏書生很放心:「凡是沒問的那他肯定有這個能力,那自己管自己唄。」兒子研究生畢業要參加工作,一句話沒問過父親。
  • 教育好孩子是為人父母最神聖的歷史使命、是執業從教最崇高的職責
    家庭教會孩子適應生活教育好孩子是為人父母最神聖的歷史使命****家的孩子真乖****家孩子真有出息然而,孩子並不會自然成才,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少不了家長【特別是父母】的辛勤付出。當然,教育好孩子也是每個人生命中最神聖的歷史使命,人一生中最偉大的事業就是教育培養出優秀、有出息的好孩子,譬如古代皇妃就能「母以子貴」。孩子的髮膚授之於父母,父母是孩子生命旅程中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一生中唯一不離不棄的終身依靠。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為人父母,不等於付出全部
    最近,「小學生研究癌症得獎」、「16歲女孩日均作詩2000首」熱度不減,讓我們對「神童」因此有了更多理解。每個「神童」背後,都有一個為人父母的家長。為人父母,不應該是讓孩子「BT」發育、野蠻生長,而更多的是正確引導、關懷愛護、以身作則。為人父母的終極使命,不是去刻意地付出全部,而應該是培養出適合社會的孩子,與孩子一起快樂而幸福。
  • 丫丫父母的教育觀:父母的終極使命是讓孩子更適應社會
    丫丫父母的教育理念是,對孩子既不能靜待花開不管不問,也不能過度修剪花枝。丫丫是個精力旺盛求知慾特別強的孩子,喜歡英語畫畫做手工學古詩等等。父母從不過多的幹預孩子的興趣,她喜歡什麼就陪她玩什麼,不刻意非得逼著去考證考級。丫丫喜歡喋喋不休表達自己的看法,有點兒話癆,從上幼兒園開始,媽媽就讓丫丫站在電視旁,模仿主持人演講,直到話題結束了才開始吃飯。
  • 我們究竟該如何為人父母?孩子成長過程中有若干裡程碑,拉他一把
    希拉蕊·柯林頓說:「我第一次做你的母親,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兒,讓我們彼此關照,共同成長。」對於我們這些成人來說,為人父母,我們是第一次,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為人子女,他們也是第一次。所以,我們都需要學習。
  • 父母的使命,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於是工作後領導批評幾句他就想辭職,工作出一點問題他就惶恐不已,難以承受。他二十歲時,你總想著他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卻沒有告訴他人性複雜、世道艱難,不捨得他吃一點苦。於是畢業後他出個差加個班就叫苦連天,面對同事的排擠孤立、明爭暗鬥,全無應對能力。
  • 學誠法師:新時代僧教育的終極使命與現實使命 ——在中國佛學院佛教教育的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因此,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對中華民族的新時代,中國的僧教育要走什麼道路,選擇什麼樣的模式,就需要思考:中國佛教在這個全球化時代所面臨和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麼?現代僧伽對於這個時代應當承擔什麼使命?支撐、決定現代佛教教育的文化價值體系是什麼,是否需要重塑?
  • 為人父母為什麼要學習?
    學什麼?很模糊,今天有一點小體會,分享一下,僅供參考。成為父母,天然的就會以過來人的身份去引導教育孩子,這是很正常的。我之前也覺得,我經歷過的一定可以給孩子這些參考。不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有覺知的思考一個問題:我過去的經驗,是否讓我現在過的很好?如果不是,那我為什麼會覺得,我教給孩子的經驗就能幫助他過好未來的生活?
  • 守護童心大作戰,是每一個為人父母都賦予的崇高使命
    在孩子的世界,藥藥,糖糖都是極好的東西,他每到飯點就不吃飯,父母在旁邊勸著,他就是找各種藉口玩遊戲啦,推玩具車啦,我也是非常焦慮,於是對他說,如果你吃完飯,就可以吃藥藥了,因為藥藥是甜的,他還以為是零食呢!於是,他果真吃了一碗飯,飯後毫不困難吃了中藥。
  • 人這一生必達的使命是什麼?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做什麼,當你渴望得到某種東西時,最終一定能夠得到,因為這願望來自宇宙的靈魂,那就是你在這世間的使命。」我想,這是生命意識自我覺醒的一種本能反應。第三個階段終極覺醒即:大徹大悟,從自我走向利他。明白回饋於社會是畢生所願。幫助蒼生,解救蒼生。絕大多數人都處於第一階段,當然還有一部分人連第一階段都沒有達標,而有部分人卻達到大徹大悟的第三階段了。同為人,為何差距這麼大?
  • 清鎮市王莊鄉幼兒園組織老師觀看《遼寧一位教育局長4分鐘演講: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怎樣的孩子?》
    「知恩感恩 不忘根 不忘本」——清鎮市王莊鄉幼兒園組織老師觀看《遼寧一位教育局長4分鐘演講:父母的終極使命「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為了老師們在培養孩子的「德」上能有更深的感悟和想法,2020年11月16日下午,清鎮市王莊鄉幼兒園組織全體教師觀看「遼寧教育局局長魏書生演講:父母的終極使命
  • 臨近中高考,為人父母的我們,該為孩子做些什麼
    他們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地,慢慢地走向人生中最重要的中考,高考,然後邁向人生輝煌……作為家長,您肯定會說:「考試、學習,是學校是老師操心的問題,我們能為孩子做什麼,只是空擔心罷了。」其實不然,作為孩子的強大後盾和守護者,在這可以影響孩子人生的兩次考試來臨時,為人父母的我們,更應該為了孩子的努力而不懈努力,幫助孩子掃清面前的一切障礙和問題,讓孩子們能心無旁騖,滿懷信心地迎接考試。
  • 給孩子獨立的品質,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義務
    ,在學生階段,學習掌握知識,為他們以後的人生獲得成就的能力,就是他們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使命。而且還時刻牢記著父母的叮囑,堅持戴著口罩飛完全程。在這個過程中,他身上體現出的從容不迫與堅毅的行動力,都是為人父母最想在孩子身上看到的。恰如《21招,讓孩子獨立》書中所說:「我們養孩子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擁有足夠的能力離開我們。」
  • 讓孩子走向獨立,才是父母的終極使命!
    對孩子無微不至地關心,似乎是為人父母的一種本能,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便義不容辭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我們有幸參與到一段生命的成長曆程中,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都能掌控他的一切,以至於我們漸漸忘記,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