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是遺傳?請別再在21世紀說20世紀的話了!看看新觀點

2020-09-06 楊光明說

(1)自閉症有可能是遺傳的

從遺傳學角度來看,很多疾病都有可能遺傳於父母或祖父母來的,自閉症也不例外,所以,自閉症是遺傳來的,自然也就順理成章了。

1943年,美國兒童精神病學家Leo Kanner在一本名為AutisticDisturbances of Affective Contact的書中提到了自閉症;到1980年,自閉症的診斷被列入《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三版)》(DSM III)內;1987年做了修訂;1994年升級為第四版,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自閉症譜系障礙)也就由此誕生了。可見,我們人類重視自閉症也就四十年的時間,時間太短了,難免在認識上說法多、有出入、不準確等等,這很正常。

用不著去找些科研論文,也用不著去做調查,按常理來講,有人認為自閉症是遺傳的,也是很正常的,但比例有多高?高到啥程度?全部嗎?

(2)「井噴式」增長的數字就告訴你:如果說有遺傳因素,比例也是相當低了
什麼是遺傳?指父母的性狀通過無性繁殖或有性繁殖傳遞給後代,從而使後代獲得其父母遺傳信息的現象,即父母的病傳給子女。如果說全球50億人口時,有5萬個自閉兒童,那人口增長到60億時,就有6萬個自閉兒童,即遺傳後的數量是穩定的。這是常理。如果全球50億人時有5萬例自閉兒童,60億人時有50萬,那就不全是遺傳了。

我們看一組數據。

l 1980年前,自閉症作為一種罕見現象,科學研究一致每萬人中有2-5個自閉症。(數據來源:Jepson,Bryan: Changing the Course of Autism, page 24, Sentient Publications, 2007)

l 在其後的24年中,這一數量急劇上升。2004年,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官方報告指出,美國每166名兒童便有1名ASD。

l 2012年,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公布,在美國每88名兒童中便有1名確認為ASD。

l 2014年,每68名兒童中便有1個。

由數據可知,1980年時是萬分之二到萬分之五,而34年後的2014年便達到了萬分之147!這34年增長到30-70倍!為何?還認為是遺傳嗎?美國的人口數量有30-70倍的增長嗎?

所以說,如果說有遺傳因素,我也不否認,但遺傳因素絕不是主流

1980年時的自閉症如果全是遺傳導致的,也就是萬分之2-5,2014年是萬分之147,除去萬分之2-5後,那萬分之142-145,如何解釋?這些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按這一數字來算,遺傳因素只能佔1.36-3.4%。也就是說,遺傳因素最高能佔到3.4%!

(3)父/母的基因受損,也不是遺傳

瑞典兒童精神病學教授ChristofferGillberg在他的《自閉症》(1999)書中寫道:「研究顯示遺傳為導致自閉症的重要因素,……至於發展出嚴重的自閉症,也許要加上別的事情,例如於出生前或期間大腦受到損傷」(資源來源:Gillberg Christoffer: Autismochautismliknand etills and hos barn, ungdomarochvuxna, NaturochKultur, 1999)。但他未提及任何環境因素的任何研究。那他所說的「別的事情」會是什麼呢?

直到2010年,《自然》(世界上最權威的科學雜誌之一)雜誌上的一篇文章「Functional impact of global rare copy number variation in autismspectrum disorders」(英文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09146/)說:自閉症的成因可能是患者父母的精子或卵子的基因受損,而不是從患者的父母遺傳而來

這個研究完全否定了自閉症是遺傳的!

那麼,另一個問題自然就浮出水面的:是什麼因素會導致「父母的精子或卵子的基因受損」?

(4)環境因素才是導致自閉症的「主流」因素

儘管Gillberg(1999)教授不予認可,但事實證明,自身和環境因素(免疫系統問題、過敏、食物不耐受、病毒感染、電磁輻射、重金屬(尤其水銀,即汞),寄生蟲、腸道菌群紊亂及腸漏、疫苗、原始反射不整合等)才是導致自閉症的「主流」因素。【註:由於以前的文中提到,在此不詳述】

所以,想解決問題的話,要先防電磁輻射並調整飲食;再打掉寄生蟲並排出重金屬;補充必要的微量元素和益生菌;整合原始反射……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正道」。

自閉症是什麼?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只有在把障礙排除掉了,再補充身體所缺的物質,最後整合原始反射,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相關焦點

  • 《21世紀資本論》的觀點、評價與貢獻
    然而,皮凱蒂認為,這一時期在資本主義的歷史上是個特例,是兩次世界大戰爆發和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的危機與蕭條迫使資本主義國家實行大規模再分配政策的結果。隨著柴契爾和裡根等保守勢力的上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再次回到不平等程度持續惡化的長期趨勢中。
  • 21世紀是生物(與其他學科交叉)的世紀
    在逛知乎的時候會逛到好問題,比如這個:為什麼說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
  • 如果「21世紀」是個名字,TA有21歲了
    所以,20歲的「21世紀」要過去的時候,我們歡欣鼓舞,好像太多不愉快都會一掃而光。我們準備好健強的臂膀,用力地擁抱著21歲的「21世紀」,箍得緊緊的,生怕漏掉一點點的運氣和彩頭。仔細想想,我們比「21世紀」年長,終究無法陪伴「21世紀」走完旅程,「21世紀」最後那些年的事情,我們看不到了。我們邁入「21世紀」時已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但「人生識字憂患始」的符印早已封在以後的歲月中,「21世紀」最初幾年的事情,我們改變不了了。我們所有的希冀都在告別與告白的時光抒情中,告別一個世紀的小一歲的年紀,告白一個世紀的大一歲的年紀。
  • 伊格爾斯:從21世紀的視角反思20世紀的史學
    以下我將對20世紀及21世紀初的歷史學做一點批判性評論,重點在於指出當今歷史學的缺點。必須承認,這是我個人的反思,因此歡迎商榷與挑戰。我主要想提供的不是有關過去一百多年歷史學的一個回顧,而是一個批判性的和儘可能全球性的視角。
  • 自閉症是先天還是後天的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而人類社會接受基因突變導致疾病的觀點,確實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承認基因突變可以導致疾病,那就意味著,每個人都生而不同,由於基因的差異,有些人可能更容易患某些疾病。這與啟蒙運動以來被人們普遍接受的「人人生而平等」的主流觀點產生了矛盾。人類社會修正這些認知花了數十年的時間。接下來,我們就來從一種腦疾病的發現歷史切入,來看看人類社會關於基因突變導致疾病的觀點是怎樣一步步演變的。
  • 莫迪再誇海口:「21世紀是印度的世紀」!
    面對巨大的不確定性:5月12日莫迪印度的電視講話中說道在他看來,印度必須抓住疫情帶來的機遇,全面整頓經濟,進行 「大膽的改革」,以確保21世紀屬於「印度的世紀」。此外他還宣布了對於印度的經濟救助方案,該一攬子計劃相當於印度GDP的10%,旨在幫助那些因經濟停擺失去工作的個人和疫情重創的企業。
  • 21世紀杯 | 21世紀英語演講南京大學校園選拔賽
    近日,新一屆中國日報社「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開啟,再次為廣大青少年學子搭建用英語展現自我、傳播中國聲音的舞臺,讓熱愛英語、熱愛思辨、熱愛演講
  • 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維度
    改革開放以來,許多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提出的新理念和新思考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中國共產黨領袖和黨的文件所借鑑。例如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學界提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觀點,「縮小指令性計劃的社會主義市場取向改革」觀點,「宏觀調控理論」,「要重視環境和構建生態經濟學」觀點,「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的運行和實現形式」觀點[6]等。
  •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但是千萬不要進生物系 專訪歐陽頎院士
    「用現在的方式培養出來的生物學家來推動21世紀的科技革命,那差得太遠。」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歐陽頎以直率、敢說著稱,但他的這些犀利評論,不能說不是反映了國內該領域科研和教學的一些現狀。出身清華大學化學系,現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做生物學相關研究的他,在系統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研究方面都走在中國乃至世界前列。
  • 中科院編纂出版《21世紀100個交叉科學難題》
    唐有祺、吳文俊等新老專家學者出席座談會並就如何大力發展交叉科學闡述了各自的觀點。 郭傳傑首先介紹了《21世紀100個交叉科學難題》的出版背景,他說,幾年前我們國家的一批科學家在中國科學院的支持和組織下,對21世紀重大科學問題進行了論證性思考,在1998年出版了一本書叫《21世紀100個科學難題》,隨後很多科學家提出,我們要面臨的遠遠不止這些科學難題,還會有更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可能會更多地出現在交叉學科、跨學科的交匯點上。
  • 從劉德華到蔡徐坤,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20年代男星審美的變遷
    說到蔡徐坤大家應該都已經很了解了,而這段「雞你太美」的即興舞蹈表演,因為其中夾雜了令無數籃球迷吐槽的籃球動作,而幾乎成為了蔡徐坤的黑槽點。而如今,「小鮮肉」卻成為了21世紀20年代新的流行趨勢。點解?其實我也曾想了很久。大概是因為現在的女粉絲,都是屬於充滿母愛的慈母風格吧?對於陰柔且細皮嫩肉的「小鮮肉」天然有著一種母親的寵溺之情。而在老貓的那個年代,男星除了帥氣之外,大都是很有男人味的那種。
  • 美國如何培養「21世紀技能」
    此次培訓的內容代表了美國教育改革的熱點和浪潮,例如美國的共同核心標準,美國培養21世紀人才的重要核心素養及技能,還有深度學習、科學教育等創新型社會建設和人才培養方式、途徑等。這些內容是當前世界教育改革的熱點,也是我國教育改革所面臨的新課題。本欄目將陸續與廣大讀者們分享美國的教師培訓和課堂探索。
  • 21世紀10年代網絡流行語,哪句最戳你?
    21世紀10年代網絡流行語,哪句最戳你? 21世紀10年代就要過去,這十年,你都用過哪些流行語?快來看看你愛的那句吧!來源 :人民日報微博 中國勞動保障報h原標題:《21世紀10年代網絡流行語,哪句最戳你?》
  • 21世紀的三大科學難題,破解任何一個,都將推開新世紀的大門
    而這些科學難題對於人類文明的等級提升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只要破解一個,可能就會讓人類推開新世界的大門。目前人類已經走進了21世紀,在21世紀百年的歲月裡,科學家也會遇到各種科學難題,其中有三個對於人類非常重要,而也是一直困擾科學家的幾大終極難題。那麼具體是哪三個科學難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
  • 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日本「教室崩壞」年代,現實版熱血高校
    在20世紀90年代及21世紀初,大學一直備受指責,認為它們無法教年輕人批判性地思考,無法引導他們適應不斷變動的全球化環境。其實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這種批評就一直不絕於耳,然而到21世紀初,在人口因素與政策因素的相互影響下,各大學的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21世紀伊始,大學適齡學生的人數便持續下降。
  • 「觀點」6 階段鞏固拼讀力,進階 21 世紀關鍵力
    身處 21 世紀的教師,不但需要教授語言的知識與技能,也應當嘗試擴展語言教學的可能性,在第三篇文章 中分享運用於課堂的實例與五個步驟,簡易說明如何設計一堂強化字母拼讀力,同時又能以合作性活動,培養學生們 21 世紀的 5C 關鍵力。
  • 深度解讀:自閉症與遺傳的關係
    在這裡,我把我了解的內容分享給大家,如有問題,我們可以再討論。自閉症與遺傳因素(包括染色體和基因)的關係,這個也是困惑大家的問題,曾經有家長反駁我,說不能講自閉症是一種遺傳病。其實,我這邊要分享的,或者我想強調的是,自閉症有很強的遺傳背景,英文的原話是Autism with strong genetic background。
  • 英語教學法:21世紀教師的新角色,助推學生智能發展|雙語速讀
    21世紀的課堂需求與20世紀有很大的不同。隨著人工智慧科學的不斷發展,對於ESL英語教師來說,「學生智能」如何科學有效的培養及達成,也成為了這個世紀的探究焦點。21世紀教師的新角色「facilitator」起到了助推學生的智能發展,即:學生知識與技能;思維與品格;溝通與協調,特別是高階思維,有效溝通即全球化下所學的技術知識。新形勢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facilitator,也是課堂環境的創造者,學生可以在這種環境中發展他們目前或將來可能需要的技能及品格。
  • 環球語,21世紀主流語言?
    在一次與日本人溝通中,他發現相較於美國人的說寫快速、用字艱澀的英語,自己一口簡單明確但帶著法國口音的英文更能讓日本人聽懂。此後,內裡埃了解到溝通的重點並非講一口完美無缺的正統英語,而是在於用簡單正確的英語傳達想法。他表示,環球語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語言,它只是一種便捷的交流手段;其目的不在於傳輸某種文化或者價值觀,而在於達到有效溝通。
  • 跨越世紀的愛戀:莎士比亞與其妻安妮·海瑟薇在21世紀再次相遇?
    好多人都會說:多走走,多看看,相信自己的心,愛情總會來的。話不多說,這對跨世紀的愛戀是怎麼來的呢?安妮·海瑟薇出生於20世紀,與她的丈夫亞當·舒爾曼相戀於2008年;莎士比亞出生於16世紀,他與妻子安妮·海瑟薇相戀於1583年。兩位女子都叫安妮·海瑟薇,那麼他們是不是如同電視劇《想見你》一樣,這個世紀的女主穿越到上個世紀與男主相戀,而男主又從上個世紀穿越回來,只為找到這個世紀的女主呢?或許是喵喵的腦洞太大,直接腦補出一部偶像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