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希望於中美兩國美好未來

2021-01-08 中國日報網

在唐納·川普政府的領導下,中美關係持續惡化。在日前最新的挑釁行動中,美國國務院要求中國關閉駐德克薩斯州休斯頓領事館,並且要求中國的外交官在72小時內離開美國。此後三天,中國下令關閉美國駐成都領事館。最新的事態發展標誌著兩國關係自1979年建交以來降至最低點。

我仍清楚地記得1979年中美剛剛建交時的情景。實際上,我是中美建交後最早一批赴華學習漢語的美國學生中的一員。1981年,當我抵達天津南開大學時,那裡的生活方式、教育氛圍、街道建築和飲食文化對我來說都十分陌生。

彼時的中國是一塊物資稀缺的土地。從大米和其他主食再到自行車都有配額。在那裡,我們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比如學會習慣喝白開水,再比如在天津街頭迷路後講著美國口音的漢語找到回學校的路。

以使命感建立聯繫

彼時的我們心中所想唯有學習。作為一個班集體,我們所有人都懷揣著一種使命感,我們知道自己是開闢中美關係更明媚未來的先行者,無論我們畢業後從事研究、教學、生意還是外交,我們都將與中國打交道。在學校裡,我們所學到的一切都將有益於在中美之間建立卓有成效的關係。

我們這些美國學生和我們的中國同學都非常熱切,每分每秒都想了解對方,互相學習。中國的同學們給我們介紹什麼是餃子、什麼是包子。他們教我們端著飯碗喝啤酒。我們也邀請他們參加聚會、一起跳舞,這對當時的他們來講頗為新奇。儘管我們只是在夏天炎熱的周六晚上吃著西瓜跳著舞,但這一切都極為有趣。我們彼此談論著天津的課程和紐約的俚語。當時的我們是如此純真,卻又真實。

在39年前的這個時候,南開大學籃球隊向我們外國學生發起了比賽的挑戰。他們認為我們非常擅長打籃球,只因我們是美國人。實際上,我們沒有人擅長在後院車庫門外的比賽,所以在一開始我們輸得很慘。這之後,南開大學的團隊開始有意放慢速度,讓我們有機會得分,這樣我們就不會丟臉了。雖然最後他們贏得了比賽,但是我們之間更為親近了。

希望讓世界更美好

在那個年代,我們只想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我們每個人都相信,通過不斷理解中美兩國和中美文化,我們可以或多或少為這一進程做出貢獻。

我的父母都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我父親曾在太平洋前線的島嶼間作戰。我們誰也不想重回那個戰爭年代。冷戰的情景還鮮活在我們的腦海中。然而我們每一個美國交換生和中國同學都堅信,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能夠成為和平與友誼的催化劑。

到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我開始往返於北京和香港,最初作為一名年輕的法律實習生,然後作為一名年輕的律師。那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年代。實驗性的自由市場經濟在中國迅速興起。當時有一種叫做「自我責任制」的東西。年輕的藝術家們以一種以前的人們想像不到的方式實踐他們頭腦中的想法。

中國最早的一批搖滾樂隊出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麥當勞在北京飯店對面的王府井大街拐角處開業。似乎一切都在發生變化,過去的阻礙正在逐漸消失。

在90年代,中國變化得更多、更快了。中國在企業,金融,保險和住房等領域開始了前所未有的、超乎想像的改革。外國投資紛紛湧入中國。老北京飯店逐漸成為了過去的影子。中國大飯店和精美的東方廣場開始成為新的焦點。似乎世界上每家公司都要來中國開展業務。那是「咆哮的90年代」——充滿了樂觀,機會和希望。

寄希望於美好未來

2001年,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比爾·柯林頓政府期間進行了激烈的談判)之後,北京又贏得了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競標,看起來當時中國正在加入這個大俱樂部。當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在耀眼的北京五星級酒店開幕時,我們感到自己正在融入一個透明的、多邊的全球化世界。

今天,在2020年的夏天,所有這些似乎都在瓦解。中國駐休斯敦領事館是中美建交後第一個開放的領事館。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它也是第一個被下令關閉的。這一事件的影響遠超其象徵意義。

中美兩國可能正處於外交關係最冰點的階段。我希望我能和當時南開的同學們再次坐在一起。39年前,我和與我一起學習中文的同學們在7月炎熱的夜晚頂著帳篷學習,當時只有電風扇為我們的宿舍帶來清涼。我認為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不想看到中國和美國陷入新的冷戰。

我們現在亟需這樣的思維模式,而不是當今華盛頓盛行的好戰思想。我們應該重建中美關係,少花一些錢在軍備上,多留一些錢用在醫療健康和環境保護上。

世界仍有機遇希望

如果當時我們美國交換生和中國學生互相交流學習的這份精神能延續到今日,那麼中美兩國可以在高新科技、太空探索、食品生產、綠色能源、全球貨幣政策、環境保護和全球化的醫療體系中更密切地合作。這些都是巨大的且充滿正能量的商業機會,人們應該在這些領域推進技術,而非像現在的Facebook、Twitter一樣煽動仇恨和憤怒。

大約40年前,我們這群年輕的充滿理想的外國學生來到中國,當時沒有手機和網際網路,更不用說社交媒體了。但是我們所有人都有一個夢想,我們都希望幫助中美關係走向更明媚的未來,創造一個充滿希望和機遇的世界,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並且把它傳遞給我們的子子孫孫。

40年過去了,我們仍然把這份希望銘記於心。

註:本文作者龍安志先生是『喜馬拉雅共識』的創始人和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高級學者。以上觀點並不代表《中國日報》。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中美青年倡議攜手開創更加美好網際網路未來
    與會中美大學生就攜手建設、發展和維護好共有的網絡空間,共同開創更加美好的網際網路未來進行了充分溝通交流,並向中美大學生發出共同倡議。  中英文雙語倡議書原文如下:  網際網路是傳播人類優秀文化、弘揚正能量的重要載體,是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先導力量。
  • 新華社特約評論員:聚焦合作 中美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題:聚焦合作 中美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未來新華社特約評論員 鄭韜美國大選後,中美關係再次站到十字路口,既面臨許多風險挑戰,也面臨新的機遇。雙邊關係能否重回正軌,是全世界關心關注的焦點。
  • 面對疫情,中美兩國的責任是繼續保持開放
    二十世紀,中美兩國在二戰中共同戰勝了軸心國。經歷一段時間的疏遠後,中美關係緩和並建交。再次經歷一段疏遠後,中美又一起發展經濟,應對武器擴散和恐怖主義問題,避免全球陷入崩潰,攜手致力於結束達爾富爾戰爭、抗擊伊波拉疫情、限制伊朗核計劃,並就《巴黎協定》中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限額達成一致。這些都是在東亞長久和平與繁榮的基礎上實現的。
  • 崔天凱大使:重建中美兩國關係合作共贏、穩定發展的戰略框架
    中國日報華盛頓12月9日電 當地時間9日晚,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2020視頻年度晚宴上發表講話,稱中美關係正面臨建交以來罕見的嚴峻局面,這一危險趨勢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將對中美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造成難以修復的創傷。
  • 2020中美青年學者交流研討會舉行,兩國學者共議中美關係的現狀...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覺珵】由《環球時報》社、美國卡特中心、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共同主辦的「2020中美青年學者交流研討會」6月30日至7月3日通過線上舉辦,數十位兩國青年學者和相關領域專家參加此次「雲會議」,圍繞「中美關係的現狀、未來與青年角色」這一主題展開討論
  • 崔天凱談中美關係前景: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選擇
    報導援引崔天凱在位於華盛頓的中美研究中心2020年會上的話說:「並非中方首先關閉美駐華總領館,也不是中方首先驅離美國在華記者。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回應美方的行為。」他說:「因此,如果美國政府願意逆轉這一進程,我們願意考慮。」自2013年一直擔任中國駐美大使的崔天凱說,北京和華盛頓「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合作是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
  • 桌球見證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和愛
    現在中美兩國之間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都不斷深入,我想今後我們一定會更好地投入,更愛彼此。」    十分遺憾的是,跟當年中美「桌球外交」密不可分的美國選手科恩已經去世了。但科恩91歲的母親來到了上海。35年前她怎麼也沒想到默默無聞的兒子能夠為中美兩國搭建友誼之橋做出如此大的貢獻。    「我簡直不敢相信1971年他在中國做了些什麼。
  • 中美兩國應各美其美,才能美美與共
    中美關係不僅關係到兩國人民的利益,而且關係到世界,所以一些問題發生後引起世界的擔憂。中美兩國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歷史文化方面迥異,兩國之間存在矛盾和分歧是很自然的事情。雙方對於兩國關係在發展中所出現問題的複雜性也應該有充分的認識,但關鍵是管控好分歧,並尋求問題合理解決。
  • 外交部:對中美兩國而言,求同存異、合作共贏才是開闢未來的正道
    我只想說,中美建交近40年來,兩國關係的發展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也給雙方和兩國人民都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我相信,雙方政府內部不管什麼人,只要真正從本國人民利益出發,從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出發,都會在中美關係上作出一個正確選擇。 問:據報導,聯合國維和部隊7日在剛果(金)東部的北基伍省遭遇襲擊,造成至少15名坦尚尼亞籍維和軍人死亡,5名剛果(金)軍人死亡。
  • 外媒:中美雙方尋求達成貿易共識 中美兩國誰都不願投降
    資料圖:2019年2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進行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的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財政部長姆努欽。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參考消息網2月16日報導 外媒稱,隨著中美雙方尋求達成貿易共識,兩國貿易爭端呈現出和解跡象。德國《商報》網站2月14日發表題為《美中貿易爭端展現和解跡象》的文章稱,美國似乎考慮同中國進行建設性對話。文章援引彭博新聞社的報導稱,美國正考慮把同北京談判的時間延長60天。
  • 外交部:堅持一個中國,中美關係才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中方是否仍然認為川普是能被中國政府信任、能在未來四年開展合作的總統?  答:關於第一個問題,我想大家非常清楚,多年以來,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一直是高度互利共贏的,否則不可能發展到今天這樣的狀況。要維持這一良好的發展勢頭,需要中美雙方在堅持兩國關係重要原則基礎上,繼續共同努力。
  • 中美兩國人民是怎麼看待對方的?答案有點暖
    4說到旅遊,中美兩國都有不少好玩的地方,看看美國人都知道中國的哪些景點吧。不出所料,美國人印象最深的還是長城,覺得長城十分壯觀。I know the Great Wall. And there’s a couple of buildings but I just don’t know them by name.
  • 兩國共贏 世界福音——國際社會解讀中美經貿磋商取得共識
    海外各界人士和國際媒體普遍認為,中美達成共識可謂雙贏,給兩國乃至世界經濟帶來福音。  意義重大 來之不易  近兩個月來中美經貿關係緊張令全球市場神經緊繃。中美兩國都是全球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利益攸關方,雙邊經貿格局如何演進為全球矚目。
  • 中美兩國公眾的世界觀念與國家印象研究報告 (2017~2018)
    而中美兩國之間, 在全球格局變幻的大背景下, 形成了深度依存關係, 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雙向投資、旅遊、留學等方面急劇攀升, 達到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不可分離的程度。地球村的治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 乃至世界和平的維護, 都離不開中美兩個大國, 離不開這兩個大國的合作。在這個意義上, 中美兩國關係的演繹, 不僅關係到兩國人民的福祉, 甚至影響到人類的命運和世界的未來。
  • 高虎城:中美貿易發展​,使兩國受益
    美國時間9月21日,《今日美國》(USA Today)刊登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署名文章「中美貿易發展,使兩國受益」。全文如下:  中文譯文如下:  中美貿易發展,使兩國受益  中美建交36年來,雙邊經貿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 王棟:中美關係現狀與未來
    關於現在備受關注的所謂中美「新冷戰」的問題,我也和著名歷史學家耶魯大學的文安立(Odd  Arne  Westad)授討論,準備一起做一個聯合研究,旨在通過考察歷史上的冷戰中去研究現在的「新冷戰」。我們希望把歷史學家和研究中美關係的國際關係學者集結在一起,做出帶有歷史縱向、前瞻性和理論性高度的研究。這將是未來幾年要去做的一個比較大的課題。
  • 楊潔篪署名文章:尊重歷史 面向未來 堅定不移維護和穩定中美關係
    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 題:尊重歷史 面向未來堅定不移維護和穩定中美關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楊潔篪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對此,中國政府已經全面闡明了中方立場,予以堅決回應,堅定不移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定不移維護和穩定中美關係。中美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事關中美兩國和世界的當下與未來,符合中美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絕不能任由美國一小撮政客出於一己私利,把中美關係推到十分危險的境地。
  • 社評:中美兩國關係決不可讓美軍將領執牛耳
    他們強調美軍不會在太平洋上讓步,「我們未來的繁榮與美國在該地區的安全和政治關係不可避免地聯繫在一起」。在媒體不斷轉引的過程中,一些細節被添油加醋,說成了中國轟-6K「飛越關島」。還有媒體特別突出「轟炸關島」這個勁爆的詞彙,烘託中美之間的軍事緊張。
  • 外交部:中美兩國在抗擊疫情、經濟復甦、氣候變化等領域擁有巨大...
    中國外交部:中美兩國在抗擊疫情、經濟復甦、氣候變化等領域擁有巨大合作空間中新社北京1月5日電 (黃鈺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當前形勢下,中美兩國在抗擊疫情、經濟復甦、氣候變化等領域擁有巨大合作空間。
  • 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中美在這三個方面存在變數,多數人竟不理解
    作為世界上兩個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國,中美這兩國之間的關係成為了很多人關注的話題。從目前的情況看,中美兩國出現了一系列有關經濟的摩擦,兩國的存在著諸多不確定的因素。那麼,在未來,中美兩國關係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