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學過歷史的人,大概都還記得初中教科書上,清政府和西方列強籤下的不平等條約。
《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一個個不平等條約將古老的中國一步步推向懸崖深淵。
李鴻章代表清廷籤訂《辛丑條約》
回想起19世紀的中國,唯一能想到的,好像就只有悲慘和恥辱。
但是歷史書作為過往的記錄者,很多時候,只能告訴我們一個結果,卻無法為我們展示時代一步步推算出這個結果的過程。
就像19世紀的中國,我們只知道洋務運動失敗,北洋水師覆滅,知道我們的國家被他人割據。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頂著東西方諸國的侵略,這個古老的國家曾怎樣試圖去抗爭、去重新崛起。
而這,就是今天我要和你分享這批珍貴影像資料的原因。
《最後的皇朝-故宮珍藏世紀舊影》
這套書籍包含1200張中國早期攝影珍貴圖片,此前從未披露。書籍由故宮博物院歷時906天嘔心瀝血編纂,亞洲十大設計師親自操刀設計。連續斬獲香港三項大獎、國際印刷界奧斯卡獎,具有奢侈品級別的收藏價值。
按照內容劃分,共有工業、軍務、宮殿、陵苑、帝後、宮廷6卷,是探尋清末歷史和宮廷生活變遷的獨一無二的影像資料。
更重要的是,它為我們展示了19世紀風雨飄零中的中國,曾付出多大的努力,想要重新崛起。
▼
— 師夷長技以自強 —
我們都知道,清朝末年,為了自救,以李鴻章、曾國藩為代表的洋務派提出「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口號。
在同朝廷中的頑固派艱難拉鋸中,洋務運動終於開始,誕生了江南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安慶內軍械所、廣東機器局等舉足輕重的軍事工廠。這些機器製造局直接為中國近代工業的興起打下了基礎。
上方:江南製造局、福州船政局
下方:安慶內軍械所、廣東機器局
但長久以來,我們對這些工廠的印象,也只停留在教科書上的幾張模糊照片而已。至於它們「奠定了中國近代工業的基礎」,也只是按照要求死記硬背,並沒有任何感受。
但在《最後的皇朝》工業卷中,你不僅能看到這些工廠組建時的第一手圖片,還可以直接看到各大工廠盛況時的生產機器以及自主生產的產品。而這些資料,在過往研究中幾乎為零。
除了各大工廠,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國第一條自己建設的京張鐵路通車慶典的照片也在其中。
其實早在詹天佑學成歸國之前,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已經為了修鐵路和頑固派抗爭了數十年,卻一直連遭重創。
李鴻章提議修建鐵路被保守派斥為「賣國」,為了運煤而建的唐胥鐵路也遭到了地方官吏和民眾的反對,致使火車機頭被禁用,堂堂火車變為馬拉動的笨重「鐵車」。
火車變成了「馬車」
直到中法戰爭,清政府認識到開通鐵路可以補足軍事實力,鐵路修建才被提上日程。
而在京張鐵路籌備過程中,英、俄兩國為了爭奪鐵路修建權,對中方屢屢施壓,由袁世凱在中間調和後,中方才得以自建鐵路。
頂著西方人「不可能建成」的嘲諷,詹天佑接下來了總設計師的重任。他曾在給老師的信中這樣說道:
「如果京張工程失敗的話,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國工程師的不幸,同時帶給中國很大損失……」
京張鐵路總工程師詹天佑
為了在經費緊張、缺乏必要的設備的情況下建成這條對於中國意義非凡的鐵路,以詹天佑為首的建設人員付出了大量努力。
缺少經費,那就設計之字形鐵路減少成本。沒有開鑿機器,就大家一起人工挖掘隧道。修軌道遇到地方官員阻止,一定堅決抗爭,絕不改道。
就這樣,在他們夜以繼日的努力下,1909年,京張鐵路終於成功通車。
看到通車紀念照片中修建鐵路的官員、工人與軌道合影時的樸實微笑,這條對中國意義非凡的鐵路,終於不在只是課本中的一個符號。
而能讓我們真實感受到,百年前的中國,雖然還處在黎明前的掙扎中,但仍在為明日的覺醒,竭盡所能地在做準備。
▼
— 動蕩中的宮廷帝後 —
京張鐵路建成後,慈禧非常高興,重賞了詹天佑在內的鐵路修建人員。難以想像,在我們印象中最保守的慈禧,竟然對現代化的西方事物抱有如此寬容的態度。
大家可能都在歷史書上看到過慈禧的照片,各個版本的歷史書,幾乎都使用了同一張:
呆板克制、老態龍鍾。多少年裡,這張照片就是我們對這個頑固派掌權者的印象。
事實上,這位曾經統治了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政治人物,和我們一貫認為的保守頑固不同,真實的慈禧是一個對新鮮事物好奇心非常強的人,1903年,正是她率先拍了照片,才讓照相在宮中流行起來。
在此之後,皇帝、親王、以及後宮諸多嬪妃公主,都有了照相的習慣。
尤其我們熟知的「末代皇帝」溥儀,就留下了兒時至青年的諸多照片。《最後的王朝》「帝後卷」,幾乎可以囊括他的前半生。
右二溥儀、左二婉容(溥儀皇后)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一生充滿了戲劇色彩。
他當過三次皇帝,卻從未有一天執掌過政權。從萬人之上的皇帝到小小的售票員,從紫禁城的主人到監獄的囚犯,他的人生,是別人幾世都難以經歷的傳奇。
也因此,很多人都把他的故事改編成文藝作品,為他的傳奇一生再添上幾分唏噓感慨。
《末代皇帝》電影海報
而在這本書裡,溥儀遠沒有這麼多傳奇和宿命的色彩。
你會看到,所謂的亡國帝,也只是一個瘦瘦弱弱,手拿照相機,沉浸在自己世界的孤獨男孩。
在偌大的紫禁城中,作為軟禁的皇帝,他吃穿不愁。沒有人來打擾他,當然也沒有人來過問他。
他讀書、作畫、學攝影、捏泥人,日子過的很悠閒,也正因為悠閒而無所事事。
不過一切孤獨閒適都在1924年的深秋戛然而止。這一年的「北京政變」後,溥儀被徹底趕出了紫禁城,走向了他作為傀儡的悲劇人生。
▼
— 百年興衰榮辱 —
從1840年英國人的炮火打開古老中國的大門,到1911年辛亥革命清朝滅亡。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這片華夏大地上,戰爭、反抗、維新、革命…輪番登場。
各方人士,都曾為這個古老國家的前途而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我們今天去看《最後的皇朝》,可能會驚嘆於那些跌宕起伏的歲月,但也因為年代過遠,那個時代的曲折、艱難,我們並沒有辦法真的去感同身受。
但「無法感同身受」,就是最大的幸福。
因為一代代中國人的努力、拼搏、甚至犧牲,為的就是今天,千千萬萬的同胞不用屈居於任何國家,不用去對戰亂炮火「感同身受」的幸福。
一百年前,曾為中國皇帝的溥儀被趕出家門,只能做日本人的傀儡而苟活。
一百年後,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安穩在自己家中,平靜地看這段歷史的回憶。
一個皇朝的傾覆,一個時代的動蕩,一個古老國家在覺醒之前的吶喊與掙扎……那段歷史的所有興衰榮辱,終於都成為過往。終於都歸於這本,《最後的皇朝》中。
一個皇朝的傾覆,一個時代的動蕩,一個古老國家在覺醒之前的吶喊與掙扎……都歸於一本書中。
《最後的王朝》
長按二維碼,獲取《最後的王朝》
— 意外活動 —
從今年開始,意外藝術將攜手各領域名師大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將藝術之美分享給每一個人。這檔活動,就是我們的名師雅集系列對談,「意期藝會」。
「名師雅集系列對談」第一彈,我們邀請到了知名音樂家朱哲琴、著名表演藝術家李玉剛,為大家奉上一場關於音樂之美的盛宴。
時間地點:
9月6日(周三)16:00 民生美術館
名額:50人
報名方式:
在本文評論區留下「姓名、電話、到場人數」,先到先得(信息會保密~)。
福利:
到場的朋友將有機會抽取到9月9號兩位老師的「般若號角」音樂會門票。不能到場的朋友可以觀看現場直播(一直播、核桃 live)。
對老師音樂會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自行購買音樂會門票。音樂會的時間地點如下圖~
點擊閱讀閱文,獲取《最後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