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行天下·名家談1」詩話風景:先天下之憂而憂

2020-12-20 江南遊報

江南遊報融媒體7月9日訊 (作者 李烈鈞 編輯 陳衝)本文題目,取自範仲淹《嶽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記」,一種文體,不算詩詞,屬散文之一類,可狀物、敘事和議論,多為闡述理念,抒發情懷和抱負。

八百裡洞庭今入眼,五千年歷史再從頭。一篇《嶽陽樓記》,聚焦文壇,驚豔千年時光。全文368字,字字珠璣,內容博大,哲理精深。志士仁人千古絕唱,激勵歷代英傑,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憂國憂民,擁大慈之愛,懷悲憫之心。

範仲淹人格和思想魅力,成就千年不朽大功業。佳話緣起,好友滕子京,寄來一幅《洞庭晚秋圖》。洞庭湖煙波浩渺,堤岸蜿蜒,芳草茵茵,嶽陽樓偉岸聳立。滕子京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範仲淹寫一篇推廣軟文。

嶽陽樓地處高韜:南望湖南四水,北眈萬裡長江;倚長江,伴洞庭,於洞庭湖居其口,於長江居其中。屹立巴丘山下,八百裡洞庭渾無際涯,令人心曠神怡,幾入「無我無人」之境。

範仲淹曾任參知政事,官位顯赫。大宋江山,豈止洞庭湖。土地肥沃,歷史厚重,文脈璀璨,中華兒女繁衍生息。範仲淹慨然執筆,起句穩健莊重,導引全篇:「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謫守,情感伏焉。

嶽陽樓家喻戶曉,憂國憂民情結。範仲淹,字希文,死後諡文正,世稱范文正公。為天下蒼生代言,范文正公起勢卓爾不群:「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格局廣大,超越山水樓觀,放開眼底乾坤,將大自然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好文採,令人擊節。

而後,筆鋒一轉。「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四字短句,動靜相生,明暗相襯,聯翩迭出,酣暢淋漓。寫洞庭湖陰晴不同,意寓人生境界,「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開始縱論胸懷,拓展思想境界。排比章法,音節和諧,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融匯滔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吾誰與歸?慷慨悲涼,一往情深。在廟堂,盡宰相的職責,濟世安民;在江湖,盡臣子的責任,為君分憂。成敗得失,悲喜憂樂,乃人之常情;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還有更大胸襟、更遠視野、更高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黃鐘大呂,文章主旨豁然升華,成為儒家文化豐碑。

範仲淹所言所行,有他的底氣。他出身貧苦,幼時一碗粥半碗青菜,早晚兩餐充飢。發奮苦讀至考中進士,知識改變命運。愛國愛民,剛正諫言,宦海浮沉,恪守氣節。領兵戍邊,兒子衝最前線。被貶睦州時,寫《嚴先生祠堂記》,盛讚東漢嚴光氣節操守: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四言絕句,與其說點讚嚴光,不如說範仲淹自勵。

嶽陽綠水青山和嶽陽樓雄偉壯觀,名流絡繹不絕。張九齡、孟浩然、李白、杜甫、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李商隱……詩文膾炙人口。但嶽陽樓名動天下,卻是在北宋,因了範仲淹《嶽陽樓記》。

憑弔千古,嶽陽樓起於三國時魯肅閱軍樓,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雷擊火焚戰亂,屢毀屢建。21世紀初,始見大模樣。2007年嶽陽樓擴建完工,景區面積增至210多畝。郭沫若題寫的「嶽陽樓」匾額,懸掛頂樓東側,7塊金絲楠木拼接,堪稱「三湘第一匾」。

嶽陽樓高19米,坐西朝東,構造古樸。建築風格,歸納為木製、三層、四柱、飛簷、鬥拱、盔頂。沒用一釘一鉚,靠木製構件勾連。「四柱」,四根楠木「通天」承重,一樓直抵三樓。

飛簷鬥拱,鬥拱承託飛簷,三層均有飛簷。樓頂「如意鬥拱」託舉的盔頂式。據考證,洞庭西下八百裡,淮海南來第一樓,如古代將軍頭盔拱而復翹,中國古建史碩果僅存。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名言名句名相名人名樓名勝,歷史積澱,時代印記,文化傳承,民族精神……2011年,全國旅遊景區質量評定,嶽陽樓——君山島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名至實歸。

借嶽陽樓半聯作結: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範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疫情消減,倘有雅興,讀者諸君不妨去看看,如何?

相關焦點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少年強之中國強
    (學校:烏市第83中學 姓名:洪蒙恩 輔導老師:許曉妍 ) 編輯:洪洪 北宋文學家範仲淹一生心懷天下,憂國憂民,他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讓我感概萬千! 天下之事,似桑田變幻,如大地沉浮。國家的富強與貧窮,民族的繁榮與落後,對此,世人的態度不盡一樣。為&34;和&34;富強&34;繁榮&34;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34;先憂而後樂&34;每次他說起愛國主義總是朗朗上口、滔滔不絕。我想,無論年齡大小,是中國人就應該有一顆愛國之心。要有憂患意識,要分得清青少年時代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 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朱元璋聽後沉默了一會兒,命人取帛五方,親筆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兩句話,賜予範文從,並說:「免除你五次死罪!」這個故事反映了範仲淹本人及其以天下為己任的「先憂後樂」的精神,對後世產生的巨大影響。直到今天,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依然被選入中學課本,成為必讀的經典名篇。
  • 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具體體現在哪?
    自古以來,憂國之興衰,心懷天下蒼生之疾苦是無數仁人志士個人修養之要 ,心憂天下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重要規範之一,而立志於為天下的興亡而奮鬥不已、為天下民眾之安康而捨生取義,甚至殺身成仁者比比皆是,因此胸懷天下的憂患意識成為歷史上傑出人物的共性之一,而崇高的天下觀更是成為社會公德的最高原則。
  • 王瑞喜校長談讀書,憂天下先改教育,育良才務正學風
    > 談到教育效應,有句行話:師德被銅臭浸染,補課之風成了全社會的「正風主流」,學生補差,越補越差;家長掏錢,越掏越多;老師補課,越補越多。甚至在課堂上「保留」,引誘學生與家長轉移陣地,把學生帶自己家去補,「堤內損失堤外補」,教書育人的崇高職業也成了生財有「道」,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也是陰風颼颼。學生純真無瑕的潔品漸漸的被玷汙了,何談輕鬆愉快讀書?
  • 左宗棠的對聯與人生:身無半畝,靠什麼心憂天下
    上聯的意思是,雖然家中無半畝土地,心裡卻牽掛著天下的前途和命運。下聯的意思是,只有博覽群書,學習古代先賢的智慧,才能大有作為。寥寥數語,將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展露無遺。左宗棠是湖南湘陰人,晚清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等人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不過,寫這副對聯時,左宗棠還是一名窮小子。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
    範仲淹的三次被貶,都是為了自己的心懷天下的愛國信念。正因為是這樣,他才能寫出那千古名篇《嶽陽樓記》,真正實現了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抱負。也正因為他這樣關注民生,在民眾的心目中,他是一位能與人民同憂樂的賢人和名臣。範仲淹去世後,除當代名人歐陽修、富弼等,及隨後的王安石、蘇軾等人寫詩作文讚頌他、紀念他,朝廷褒獎他之外,後世也多稱頌其賢德。
  • 高考作文全民寫作大賽:先天下之憂而憂——論家國情懷的現代意義
    墨子說:「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英國詩人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關注微信公眾號「特zhong特教育」(點擊加關注),每天一堂家長必修課,讓你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 論語: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為其疾之憂,這句話有三種解釋。第一種解釋:父母愛子女,無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應能體會父母這份心情,在日常生活中謹慎小心,就是孝。第二種解釋:做子女的要使父母只為自己的疾病擔憂,不必為自己其他方面的事擔心。第三種解釋:子女應以父母的疾病為憂,其他不宜過多操心。
  • 禮行天下,德被四方
    學校秉承「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師德師風、校園文化等工作的精細化管理;加大校園環境建設的力度,注重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陽江市文明公約」、「中國夢」、「共創全國文明城市」、「榜樣的力量」、「卓慧之星」等多個宣傳欄、櫥窗乃至一草一木、一磚一石的育人功效;組建志願者服務隊,創新志願服務活動形式,積極開展了「送溫暖、獻愛心」等形式多樣的幫扶活動;創新德育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崇禮教育
  • 經典文言文賞析——《範仲淹有志於天下》
    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注釋 1. 孤: 幼年失去父親。 2. 適:出嫁。
  • 文言文閱讀 | 範仲淹有志於天下
    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zhé)以水沃面。往往饘(zhān)粥不充,日昃(zè)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溯本求源,讀「憂」之深意 ——《杞人憂天》教學設計
    (人物 事件 起因 經過 結果)1.杞人的「憂」。①杞人所憂何事?②品「憂」字。預設:「憂」,在古時候不是寫成這個樣子的。明確:當年大禹之水,是因憂慮百姓慘遭劫難。史載,作為大禹後人的杞人也以憂患天下蒼生作為自己的信念。2.聯結歷史資料與文本①思考:文中的杞人是為自己憂慮嗎?為什麼預設:如果是為自己憂慮,生老病死可能必天災人禍更有概率。杞人廢寢忘食的擔憂是因為自然的劫難,給百姓帶來的苦難,他憂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蒼生。
  • 初中文言文閱讀|範仲淹有志於天下
    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zhé)以水沃面。往往饘(zhān)粥不充,日昃(zè)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2018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題之範仲淹有志於天下
    下面是《2018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題之範仲淹有志於天下》,僅供參考!   範仲淹有志於天下     【原文】     範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
  • 大河報鄧州站小記者探訪花洲書院,感受「憂樂精神」
    慶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應摯友滕子京之囑在花洲書院春風堂展紙走筆,一氣呵成了氣貫長虹、名傳千古的《嶽陽樓記》。其至理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12月20日,大河報鄧州站小記者參觀了《嶽陽樓記》的誕生地---花洲書院。
  • 詩行天下|嶽陽樓:洞庭湖邊一勝景,文人筆下多愁地
    這裡是百期經典文化傳播系列《詩行天下》,由湖北之聲與「詩詞世界」聯合出品。在湖南的嶽陽城,有一座建築,它與城市同名,但名氣卻比所在的城市還大,它正對著碧波萬頃的洞庭湖,千百年來,被無數文人墨客踏足提筆,用一篇篇詩文讓其名動天下。而這個地方,自然就是嶽陽樓。
  • 論語現場|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他說如果真有救人救世的本事,而當前的機會不屬於我的,你也沒辦法去救,那麼先要保護自己,充實自己。所以「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但在下面「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是進一步告訴我們,如果社會漸漸上了軌道,有才能的應該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倘仍無法貢獻,還處在貧賤中,那就是身為知識分子讀書人的恥辱。
  • 3M中國總經理:企業家要先客人之憂而憂
    網易財經7月4日訊 由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和《經理人》雜誌聯合主辦的《2009年中國營銷峰會》今日在深圳華僑城洲際大酒店舉行,3M中國總經理餘俊雄在會上表示,想真正成為一名企業家,最重要的是七個字「先客人之憂而憂
  • 天下無不是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