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瑞喜校長談讀書,如何讓孩子獲得成長與學習的「永動性」?
老太太戲謔我:咱家的書都讓你讀完了,所以,閨女、小的就都不太喜歡讀書了。雖然說是戲言,可也引發了我深刻的思考。為什麼有這麼多青少年不喜歡讀書?或者說,只有在嚴格監管下才能「專注認真」去讀、去學? 我在這四十四年的教育經歷中,漸漸從迷茫中慢慢地悟岀來淺哲了。
-
王瑞喜校長談讀書:積極的情愫,端正的態度,健康的認知
「談輕鬆愉快」是種心態,常言道,心態決定一切,此言有深刻之哲理。有什麼樣的心境,就產生什麼樣的狀態、什麼樣的心情;情,即情感、情緒。如此說來,境界有高低,心境連著思想、品格、格局;想育人,想輕鬆人生,輕鬆讀書學習,得從教做人開始。從另一個角度講,時時關注內心正向提升,還得從關注每件生活小事即日常言行舉止情態(含正負情緒)開始。
-
王瑞喜校長談讀書,唯有自我教育的家庭,是良好教育的模式
以上幾篇短文,就青少年讀書中的問題,從不同角度作了淺層解剖,有列舉,有分析,有筆者的教育體驗和愚見。 從家庭環境、親子關係及父母對教育的正確認知方面分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啟蒙教育從襁褓中就開始了,專家說家庭是學生的第一課堂,學生所有的問題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根源。
-
王瑞喜校長談讀書,觀念狀態在思想,輕鬆愉悅破陋影
「輕鬆愉快學習(讀書)」這是河南省安陽縣彰德實驗中學教科研第二輪的課題,迄今為止已經探究走了一個學年,有了一定的收益。 人,活在狀態中。狀態,有幸福的,也有痛苦狀態;有正性狀態,還有負性狀態。比如:興奮與抑鬱,放鬆與緊張,愉悅與苦悶,淨心與焦慮,自信與自卑……總而言之,靜心與浮躁是兩類截然不同的狀態。在浮躁狀態中,無輕鬆可言。
-
王瑞喜校長談讀書,學困生越學越苦(難)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聊「輕鬆愉快讀書的目標追求」 在長期教育探究的實踐中,青少年在文化課的學習上,有一種如登泰山一直看不到日觀峰、玉皇頂的「心理疲勞現象」。 前回聊到,要輕鬆愉快讀書,解決這心理疲勞與身心俱累之頑疾,得調整觀念。從意識形態方面確立輕鬆愉快讀書的認識,有這樣的思想,才能有輕鬆愉快的讀書行為。 目標,既是方向,又包含具體的指標和任務;從另一種角度談,追求目標就有了奮鬥的動力。 青少年在讀書學習中,只有知識與技能、能力培養的目標,而缺乏了狀態目標。
-
「禮行天下·名家談1」詩話風景:先天下之憂而憂
江南遊報融媒體7月9日訊 (作者 李烈鈞 編輯 陳衝)本文題目,取自範仲淹《嶽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記」,一種文體,不算詩詞,屬散文之一類,可狀物、敘事和議論,多為闡述理念,抒發情懷和抱負。八百裡洞庭今入眼,五千年歷史再從頭。一篇《嶽陽樓記》,聚焦文壇,驚豔千年時光。
-
王瑞喜校長談家庭教育:等待是一種教育,耐心是一種教育
社會是一座大收容所,來者不拒,照單全收,並且讓來者各得其所――社會是座大熔爐,也是一所大學校,也是個「大教育家」。這個「大教育家」,是「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他」,給我們怎樣有益的啟示?我們能否領略到教育的大智慧?
-
言傳身教樹風尚 和風細雨育良才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
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明太祖朱元璋查看死刑案卷時注意到了範文從的姓名和籍貫,於是急忙將他傳喚到跟前,問道:「你是范文正公(範仲淹死後諡號文正)的後人嗎?」範文從答道:「我是範仲淹的十二世孫。」朱元璋聽後沉默了一會兒,命人取帛五方,親筆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兩句話,賜予範文從,並說:「免除你五次死罪!」這個故事反映了範仲淹本人及其以天下為己任的「先憂後樂」的精神,對後世產生的巨大影響。
-
王瑞喜校長談讀書,「撕書族」,書紙如雪紛紛落,該如何解釋?
思想教育蒼白無力這些教育亂象,雖不佔多數,但也有普遍性存在。 高考鳴金收官之後,一座高樓所有窗外,飄岀了皚皚白雪,一張張書紙如一片片雪花沸沸揚揚紛紛落下,半個院落五層高的樓前「廣州雪花大如席」,從上到下渾然一個白雪世界,遮蔽了驕陽,充斥了整個天宇。地上已積了厚厚一層,可天空還在「譁譁」「唰唰」下得越來越猛,持續了半個時辰,直至所有書、本全部撕盡。
-
將「育」良才 伯樂與千裡馬的聚會
先有12月17-18日舉辦的國際青年學者唯實論壇,又有12月19日隆重開幕的第十六次黨員代表大會。12月22日,第十六次黨員代表大會勝利閉幕,這不,僅一日之隔的24-25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一屆青年學者學術論壇又閃亮登場。為何要召開這次青年學者學術論壇?24日上午,論壇開幕式在如心會議中心大報告廳舉行。
-
首屆湯用彤中小學教育獎獲得者王獻嶺校長推薦語及頒獎詞
推薦語:王獻嶺校長,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全國推動經典誦讀百佳校長,全國首屆書香之家獲得者,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得者,《華習大語文》系列教材副主編現為河南省永城市第二小學校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
-
王瑞喜校長談家庭教育:拜天拜地敬父母,謝恩謝情盡孝心
我在家無聊,特別喜歡讀書,可我家幾輩都是文盲,一本書都沒有。我只能央求母親去借,只要我村有文化人的家中,母親都求遍了,三年內相繼給我借了沒有燒掉私藏的十四本文學名著:《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野火春風鬥古城》……這三年的文學積澱,為我的中學語文教學作了很必要的鋪墊。我想當隊辦教師,以後可以轉民辦考公辦……母親屈尊去求人,讓我參加考試。只要見了在教育上能說上話的領導,都替我求情。
-
王瑞喜校長談家庭教育:解決子女的問題,先從家庭文化反思開始
高尚的文化,教育出高尚的品格(人才);低俗的文化,養育出的是一般低層次的人。從問題的性質、來源上分析,有兩種文化主導著教育上的所有問題:本土的社會環境所產生的「浮躁文化」,和「舶來」的「西方價值觀」文化。
-
我發現了一個「短距效應」,王瑞喜校長聊輕鬆愉快讀書
> 上回聊到,要輕鬆愉快讀書從「心理現象」看,如何輕鬆愉快讀書,我發現了一個「短距效應」。 何謂「短距效應」?心理效應,大師們總結了許多。我在近十多年與學困生接觸過程中,依據「學困現象」反覆思考探索,漸漸條分縷析,一個心理效應就這樣產生了——我自命為「短距效應」。 我喜歡步行,在林蔭大道上踽踽獨行,前望不見盡頭,後顧只嫌緩慢,頓生疑竇,心生怨氣,信心降低,動力減弱,身心易疲。
-
王瑞喜校長談家庭教育:銼鋸、磨鍋、驢叫喚,特殊家庭問題例析
他說,我再大一歲、半歲,備一把刀,先殺了老師,再殺了媽媽。把班主任唬住了,可又不願意舍掉這未來的「名牌」。孩子哭了找他娘吧,就這樣把他「送」回去了。父母束手無策,只有相互抱怨――父親有暴戾但有理性控制;母親恨鐵不成鋼,故「殘忍無情」。 我先讓家長來諮詢,家長從觀念到行為轉變一個月後,學生我再接收。
-
左宗棠的對聯與人生:身無半畝,靠什麼心憂天下
左宗棠雕塑「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這是道光十六年(1836年),23歲的左宗棠入贅湘潭周家時,在新房裡寫下的一副對聯。上聯的意思是,雖然家中無半畝土地,心裡卻牽掛著天下的前途和命運。下聯的意思是,只有博覽群書,學習古代先賢的智慧,才能大有作為。寥寥數語,將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展露無遺。左宗棠是湖南湘陰人,晚清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等人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不過,寫這副對聯時,左宗棠還是一名窮小子。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少年強之中國強
(學校:烏市第83中學 姓名:洪蒙恩 輔導老師:許曉妍 ) 編輯:洪洪 北宋文學家範仲淹一生心懷天下,憂國憂民,他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讓我感概萬千! 天下之事,似桑田變幻,如大地沉浮。國家的富強與貧窮,民族的繁榮與落後,對此,世人的態度不盡一樣。為&34;和&34;富強&34;繁榮&34;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34;先憂而後樂&34;每次他說起愛國主義總是朗朗上口、滔滔不絕。我想,無論年齡大小,是中國人就應該有一顆愛國之心。要有憂患意識,要分得清青少年時代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
王瑞喜校長的作文寫作題例,變換思維角度,怎樣進行逆向思維?
(1202字)王瑞喜 2020年12月9日附:2018年全國統招試卷II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
-
王瑞喜校長談家庭教育:分數、名次、叛逆,家長「最頭疼」的問題
這是家庭教育問題;同時,也是社會普遍問題;更是學校教育問題。還得重複前文交流過的「教育成因」比例:家庭教育佔51%,社會教育佔14%,學校教育佔35%,這是心理學、教育學家公認的數據。由此看來,問題屬性是三種因素集合的綜合問題。這算是一個複雜「工程」。問題徹底解決,需要藉助全社會力量齊心協力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