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喜校長談讀書,「撕書族」,書紙如雪紛紛落,該如何解釋?

2020-08-27 建安視覺





思想教育蒼白無力,前途恐嚇無用,道理萬遍白講,物質刺激無效,懲戒批評見慣……

家庭無能,學校無奈,社會染缸,魚龍混雜;浪子回頭,黃金不換。這些教育亂象,雖不佔多數,但也有普遍性存在。

高考鳴金收官之後,一座高樓所有窗外,飄岀了皚皚白雪,一張張書紙如一片片雪花沸沸揚揚紛紛落下,半個院落五層高的樓前「廣州雪花大如席」,從上到下渾然一個白雪世界,遮蔽了驕陽,充斥了整個天宇。地上已積了厚厚一層,可天空還在「譁譁」「唰唰」下得越來越猛,持續了半個時辰,直至所有書、本全部撕盡。奇怪的是,在這白雪紛飛的宇宙間,有一老者,揮舞著幾米長把的掃帚在清掃著「積雪」,他顯得特別矮小,也特別無能一一掃帚落地划動,掃岀一道「一」字來,可掃帚一抬,雪片便馬上填補了空白……。

有人恐怕會說,已經無用了的舊書廢本,撕了扔了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不錯,是已經用過了。到了大學不再用了,拿到家,也只有賣廢品了。且不說有無保存價值,且不說「書友」有無紀念價值,且不說文明素養高低的問題。只談為什麼要這樣歇斯底裡,這種心理正常與否?有無發洩怨忿之意?他們在怨恨什麼?若是與書無緣的差生,這還好理解,若要是升學頂尖名牌中學的尖子生如此,這該如何解釋?廢書廢本,無用,交給收廢品垃圾的不也省事省力嘛,為何下這麼大功夫一頁一頁去撕碎呢?這是什麼樣的心理,什麼樣的情感,反映了應試教育下的什麼樣情態?這就是我們潛心教育要培養的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嗎? 「撕書族」,一般情況下,是「優秀生」所為,特別是在世俗中的「名校」,此類現象要多。此類學生,只有短視目標——「考上理想大學即為人生終極」。在求學階段,或來自外部的灌「醉」,轉為自身的痴迷,只為考學,壓抑自己所有的興趣與欲望,強制自己忘掉一切一一連父母都淡然莫顧,世界昏暗只有眼前一盞孤燈,照亮書本上巴掌大一片昏光。人性扭曲,麻木不仁,在即將崩潰之時,「人生目標」實現了,自以為人生登頂,壓抑到極致的惡,一下子噴發岀來,便出現了撕書飛雪的「奇景壯觀」。這是人性變態的極端行為,絕非正常的高尚情商「自動自發,目標高遠,悅納自我,情緒自控」所為。很容易導致極端人生而毀己傷人的。

還有一種「畸形學校」,就以「名次分數」為目標,是學生的全部,什麼做人、人格、為人處事、人生價值,情感態度……全然不顧。死看硬守,稚童幼少,做不完功課,直到子夜,作業、成績、分數三點一線,在完全強制下,沒有個性差異,只有統一意志;只有統一標準,沒有個人自由,從幼兒園到高中,十五年一貫制。學,考上了;人,「殘疾」了。這是一種變態教育,極端化、功利化的「殘廢」教育。——可這大有市場,繁榮昌盛膨脹化發展,多人青睞,信眾雲集。往深處分析,這是浮躁的投射,家長的功利與教育投機的有機融合,悲喜交加的應試教育的極端產物。

這樣的學校,這樣的作為,有多數人成功了——漫天飛雪的撕書者;也有一些人失敗了——中途輟學的流浪兒。太可怕的「教育」,太悲哀的人生摧殘!「易子而食」的慘痛!執迷不悔的大悲! 酷熱頭昏眼花亂,一陣清爽人驚醒。(王瑞喜)

相關焦點

  • 王瑞喜校長談讀書,如何讓孩子獲得成長與學習的「永動性」?
    老太太戲謔我:咱家的書都讓你讀完了,所以,閨女、小的就都不太喜歡讀書了。雖然說是戲言,可也引發了我深刻的思考。為什麼有這麼多青少年不喜歡讀書?或者說,只有在嚴格監管下才能「專注認真」去讀、去學? 我在這四十四年的教育經歷中,漸漸從迷茫中慢慢地悟岀來淺哲了。
  • 王瑞喜校長談讀書:積極的情愫,端正的態度,健康的認知
    「談輕鬆愉快」是種心態,常言道,心態決定一切,此言有深刻之哲理。有什麼樣的心境,就產生什麼樣的狀態、什麼樣的心情;情,即情感、情緒。如此說來,境界有高低,心境連著思想、品格、格局;想育人,想輕鬆人生,輕鬆讀書學習,得從教做人開始。從另一個角度講,時時關注內心正向提升,還得從關注每件生活小事即日常言行舉止情態(含正負情緒)開始。
  • 兩歲以下寶寶愛撕書,該如何讓寶寶看書呢?
    那麼應該如何應對寶寶的撕書行為呢?   1、當孩子喜歡擺弄書,並且喜歡撕書時,你可以將自己廢棄的書和報紙給孩子擺弄和練習撕紙,儘量鼓勵和滿足孩子一切與動手相關的活動。寶寶如果對紙張特別好奇,可以給他準備很多不同質感的紙,和寶寶一起開心的撕扯,撕成各種不同形狀,五花八門,鍛鍊他的手指力量和創造精神。當他手部的動作得到滿足後,便不會拿書當紙撕著玩了。
  • 王瑞喜校長談讀書,觀念狀態在思想,輕鬆愉悅破陋影
    「輕鬆愉快學習(讀書)」這是河南省安陽縣彰德實驗中學教科研第二輪的課題,迄今為止已經探究走了一個學年,有了一定的收益。 人,活在狀態中。狀態,有幸福的,也有痛苦狀態;有正性狀態,還有負性狀態。比如:興奮與抑鬱,放鬆與緊張,愉悅與苦悶,淨心與焦慮,自信與自卑……總而言之,靜心與浮躁是兩類截然不同的狀態。在浮躁狀態中,無輕鬆可言。
  • 王瑞喜校長談讀書,學困生越學越苦(難)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聊「輕鬆愉快讀書的目標追求 前回聊到,要輕鬆愉快讀書,解決這心理疲勞與身心俱累之頑疾,得調整觀念。從意識形態方面確立輕鬆愉快讀書的認識,有這樣的思想,才能有輕鬆愉快的讀書行為。 目標,既是方向,又包含具體的指標和任務;從另一種角度談,追求目標就有了奮鬥的動力。 青少年在讀書學習中,只有知識與技能、能力培養的目標,而缺乏了狀態目標。
  • 王瑞喜校長談讀書,唯有自我教育的家庭,是良好教育的模式
    以上幾篇短文,就青少年讀書中的問題(王瑞喜 2020年8月1日 於寅時)
  • 孩子總在搶書、撕書怎麼辦?高級育嬰師用這3招,讓寶寶愛上讀書
    今天,我們後臺收到了一位育嬰師姐妹的提問:她說,上戶的這家寶寶1歲多了,只要寶媽一看書,寶寶就喜歡搶書。拿過來擺弄幾下就要撕,給寶寶奪過來,寶寶就不高興,又哭又鬧,用玩具分散注意力也不行。該用什麼方法引導她?
  • 寶寶手口敏感期愛撕書啃書如何引導閱讀?
    4~12個月正是寶寶的手口敏感期,如果寶寶喜歡吃書,你會怎麼辦?寶寶喜歡撕書怎麼辦?那麼,家裡有個正處在見啥吃啥,拿啥撕啥的寶寶,如何讓正確引導寶寶閱讀呢?如果你的寶寶正處在啃書、咬書、玩書、翻書、撕書的階段,而不是見書就哭鬧
  • 王瑞喜校長談讀書,憂天下先改教育,育良才務正學風
    學生純真無瑕的潔品漸漸的被玷汙了,何談輕鬆愉快讀書? 社會競爭劇烈,就業形勢嚴峻,導致的人才質量於浮躁環境之中畸形變態。重才而輕德,誠信缺失,品格狹隘,忠孝皆無,唯有錢財,人的價值完全商業化了。據傳,國家某核研究所,高端研究人才集體辭職而外流。核研究國之重器的誕生地,應該是高品位之大才,竟然出現此類無民族氣節之小人物?教育之敗象,社會之恥辱。
  • 我發現了一個「短距效應」,王瑞喜校長聊輕鬆愉快讀書
    > 上回聊到,要輕鬆愉快讀書從「心理現象」看,如何輕鬆愉快讀書,我發現了一個「短距效應」。 何謂「短距效應」?心理效應,大師們總結了許多。我在近十多年與學困生接觸過程中,依據「學困現象」反覆思考探索,漸漸條分縷析,一個心理效應就這樣產生了——我自命為「短距效應」。 我喜歡步行,在林蔭大道上踽踽獨行,前望不見盡頭,後顧只嫌緩慢,頓生疑竇,心生怨氣,信心降低,動力減弱,身心易疲。
  • 怕孩子撕書就不買書?媽媽,你錯過了孩子閱讀引導關鍵期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前幾天和幾個朋友小聚,從大學時的美好時光聊到家裡的茶米油鹽,再到孩子的養育問題,瞬間大家討論就激烈起來,說到孩子看書的問題,媽媽們開始紛紛吐槽:以前給孩子買過幾本繪本,到娃手裡沒兩天,不是書頁缺了,就是封皮掉了,那叫一個慘不忍睹。
  • 王瑞喜校長談家庭教育:分數、名次、叛逆,家長「最頭疼」的問題
    如何解決?這是四個問題,我認為,很有探討交流的必要,以圖家家不太頭疼,或者不頭疼。 這是家庭教育問題;同時,也是社會普遍問題;更是學校教育問題。還得重複前文交流過的「教育成因」比例:家庭教育佔51%,社會教育佔14%,學校教育佔35%,這是心理學、教育學家公認的數據。由此看來,問題屬性是三種因素集合的綜合問題。這算是一個複雜「工程」。問題徹底解決,需要藉助全社會力量齊心協力方可。
  • 王瑞喜校長的作文寫作題例,變換思維角度,怎樣進行逆向思維?
    那麼,正確的抉擇,該怎樣作岀?又該怎樣進行逆向思維呢?頭疼醫頭不是好醫生。頭疼一一受了風寒,感冒症狀,用點感冒通試試吧;還疼,打退燒針吧;還疼,輸輸液吧……這就是對症下藥,這本無錯,可隱藏在頭疼背後的複雜病因若忽略了,會有生命之險的。又如二戰時期,英美軍事專家在研究戰機殘骸時,提岀飛機改進意見,強調加固彈痕多的地方,以保戰機不被擊落。按常理說,這不應該嗎?
  • 家裡新買的書都被寶寶撕了,家長該怎麼引導?
    媽媽納悶,女兒是不是不喜歡讀書,這樣的孩子將來怎麼可能愛學習啊!寶寶撕書,與寶寶是否喜歡讀書沒有關係,這一點媽媽儘管放心。在寶寶眼裡,撕書就是一種學習過程。通過撕書這個動作,寶寶鍛鍊了左右手的反向運動,以及與視覺的協調能力。一遍不成,寶寶會再來一遍,面對不同的紙張,寶寶品味著手指捏紙以及用力的不同感覺,並很有成就感,覺得自己竟然能把撕書這件事完成了,這就是寶寶為什麼對撕書這件事樂此不疲的原因。
  • #學浪計劃# 從撕書到翻臉,高考後緣何頻現低劣之舉
    (一)想來,上面的一些高三畢業生,一定在高考後瘋狂地撕過書。因為,他們這麼快就一掃文靜,放浪形骸——翻臉堪比翻書,哪裡能「免俗」呢。高考撕書大戰,有人給出這樣的理由:考前積累的壓力巨大,且沒有宣洩的途徑。在撕書的高中畢業生看來,課本、試卷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一旦考完試也就沒有用了。撕書的瞬間,可以帶來毀滅的快意,有一種從此和應試之苦一刀兩斷的決絕。經過十幾年教育之後,學生們以撕書的形式來慶祝自己的畢業,說明教育不僅沒有讓他們更加熱愛讀書,反而越來越痛恨讀書了。
  • 孩子撕書,怎麼辦?
    從兒童發展階段來說,一歲左右的寶寶喜歡撕扯一些東西,通過這種形式來表現自己非常能幹,並以此形式發展他的手部大動作能力,如果在這一階段,成人進行阻止,他的心理沒有得到滿足,之後會出現一些我們成人認為的「不良行為」—如撕書小朋友們正在區域裡面進行活動,只聽見咔哧一聲圖書角裡面的故事書被撕壞了夥伴:老師,快看呀,他把書給撕壞了浩浩愣著眼睛看著我,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 王瑞喜校長談教育:一塊爛磚「換」一所新校,從馬氏莊園到水冶鎮
    第一份緊張是,政府主管縣長史東林見我第一面,給我上了第一「課」:瑞喜,你是負責後勤的校長,馬氏莊園,百年前的輝煌,今天一片危房,若砸死一個師生,你就住進去了;砸死兩個,上報國務院,我就進監獄陪你了。此真是雪上加霜啊!心,更加收緊了。走進了四門四進的青磚藍瓦的「莊園」,找到了我曾住兩年的「舊居」,親情已壓抑沒了,唯有破簷斷椽維繫我政治命運的緊張與恐懼。
  • 一位民辦學校校長的「邪門歪道」讀書經
    二、選書經年度我選書主要路徑、方法有:讀書或文章看文後參考文獻選書;向名師、名校長、好朋友諮詢他們讀的好書;讓教授、專家給自已推薦書;關注聽報告,報告人引用或談到對他影響較大的書7、用思維導圖、5R筆記法疏理、整理重點書的結構、讀書心得。8、再版變動大的書可以新舊版比照讀。這樣對作者研究淵源會有更深層次理解。9、理論性的書閱讀時儘量運用多元思維,不要「死讀」,要活讀。可以對書中觀點思考新的實例,可以從這個觀點類比、聯想提出新的觀點,可以思考跨界運用,可以思考組合創新等。10、用猜讀來驗證自己思維,用撕書讀來多次消化。
  • 高考前撕書撒書,場面震撼如下雪,反映的是一種畸形的教育生態
    每年高考前夕,就會看到有些學校學生到處撕書、撒書的視頻,書籍漫天飛舞,如漫天飛雪,把撕書撒書作為一種發洩放鬆的方式!現在已經成為很多學校的一種風氣!對於這樣的一種態度,我可以理解,但是絕不認同,個人覺得非常的不妥,把撕書撒書作為高考前壓力釋放的一種方式,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的?發洩放鬆的方式很多,一定就要撕書撒書嗎?採用這樣的一種方式,是對知識的一種不尊重!這樣的學校教育也是值得商榷的,學校應該禁止這樣的一種方式。
  • 書是用來撕的,寶寶為什麼喜歡撕紙?
    有一位媽媽說,寶寶已經8個月了,最近她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給寶寶進行早教。於是這位媽媽給寶寶買了一些動物認知畫片和幼兒繪本。回到家裡,把這些「知識」一股腦地全擺在了寶寶面前。婆婆看到後說:「孩子才這麼小,你就給他買書看,他能認幾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