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的壓力,你一定要提前知道,早做準備

2020-08-23 導師說

博士,學位中的最高學位。想拿到它,不容易。所以,讀博的壓力,你一定要提前知道,早做準備,正兒可謂「謀定而活動」,不打無準備的仗,後面可以少走彎路。

此文創作背景:2020年8月17號,我發布了《》,很多網友留言,讓我談一談博士研究生的壓力。於是我創作了本文,希望我分享自己的一點個人感受,要是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就更好了。在此申明,我只是分享個人的體會,也不一定正確,很怕誤導了大家,如果說錯了,請大家指正。

讀博的壓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小論文壓力(期刊論文)

申請博士學位,畢業要求中要求發表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小論文,也就是發表到期刊上的論文。小論文壓力主要是指,論文沒有選好題、論文沒有寫出來、投稿反覆被退稿。在學院規定的時間內拿不出見刊或錄用通知,導致不能參加參加答辯,不參加答辯肯定就不能畢業。

沒有學位證、畢業證,你就找不了工作。有的人說我先申請畢業答辯,只拿一個畢業證,回頭過一段時間再回校申請學位答辯,但是,問題來了:絕大多數單位要求的是畢業生+學位證,雙證,你拿單證,單位不和你籤合同。

2、畢業論文壓力(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可能是一個人一輩子自己動手、下功夫最大的一篇論文。後期專注、教材等,和學位論文的重要性完全不是一個量級。學位論文要上網,要跟隨你一輩子的。學位論文的壓力包括,選題定不下來,實驗進展不順利,寫作過程碰到難題。總之,集中表現為時間節點快到了,你沒有完成大論文。大論文一般在10萬字左右,多的有能達到20萬字,工程量還是很大的。

規定的時間你沒有完成論文,導師這一關你就過不了,當然就無法送審,也就無法參加預答辯,更別提正式答辯了,學位遙遙無期。此時,焦灼,無形的焦灼,如影隨形,無法擺脫。掉頭髮、失眠、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往往在這個階段高發。

3、導師溝通壓力

碰上好說話的導師還好,他會理解你的困境,也會積極的想辦法幫助你。而碰到不太近人情的導師,他才不管你死活,常見的說辭:「你把我布置給你的任務完成,畢業是你自己的事,你畢不了業對我沒有影響,你自己看著辦」。所以,讀博之前一定要了解一下導師的風格、性格、人品。確實有的導師自己有一大堆課題,需要結題,就給團隊布置任務,即使和你的畢業論文不相關,你也要做。

我很幸運,碰上了一個好導師,給了我我很大的自由,選題是我來選,我來說服導師,有時我有一點我在引導導師的感覺,我認真看過這個方向的文獻,我要這麼做的依據是充分的,建立的文獻的基礎上,確實可行,導師沒有不同意的。所以,凡事和導師好好溝通,效果會好很多,同時也要換位思考。

4、家庭壓力

讀到博士基本上年齡都不小了,應屆生上來的也在28-30歲,差不多到成家的年齡了。同齡人,比如你的本科或碩士畢業的同學,經過幾年的工作積累,很多都已經工作穩定、結婚、生娃、買房買車,這時候你就會無形中產生一定壓力。至於工作過之後又讀博的,年齡更大,很多已經結婚生娃,原來單位的事情,小孩的吃喝拉撒、生病、上學、老人問題等,總之是一大堆事情,有的還要異地,夫妻也容易產生爭吵。

總結:讀博,是一場個人的修行。博士研究生,也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普通個體。面臨來自學業、就業、家庭、情感等多方面的壓力。因此,我呼籲:請多博士研究生群體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關愛。讀博,真的不容易,且行且珍惜,也請博士研究生自己關愛自己。



(後記:至於那些博士期間「開掛」的牛人,很是羨慕,普通人佔絕大多數。普通的應該向「開掛」的學習他們的協調能力,尤其是高效率的做事方式。)

相關焦點

  • 提前知道這些訣竅,讀博士可以少走彎路,提前畢業
    但提前知道這些訣竅,讀博士就可以少走彎路,甚至可以提前畢業。本文的目的:分享自己的讀博經驗,讓大家可以提前拿到博士學位,少一點痛苦、少一份迷茫、少一份焦慮,多一點自信、多一點輕鬆、多一點美好。都說讀博難、壓力大,每個博士都知道。
  • 研一就決定讀博,該做哪些準備呢?最主要的是科研能力
    那對於研一新生打算讀博,要做哪些準備呢?1.選擇一個好的研究生導師選擇研究生導師也有一定的講究,很多高校的學術大牛上了年紀之後就不直接帶研究生了,所以在跟著學術大牛做研究的時候往往是年輕的課題老師在帶,可能導致學術能力上的瓶頸。
  • 以下類型的孕媽,多半會早於預產期生娃,要提前了解早做準備
    文|秘籍君昨天凌晨2點,電話鈴響,我媽說弟妹要生了,讓我趕緊一起到醫院幫忙。當時接到電話,睡得迷迷糊糊的我,還一臉懵,問我媽:「她預產期不是在下個月嗎?怎麼現在就生了,提前快一個月了?」我媽也不清楚,同時也很慌張,待產包物品都沒帶全,真是措手不及。後來,我媽問了醫生,為什麼我弟妹會在早於預產期這麼多就開始發動。醫生的解釋是,寶寶發育一直偏大,也算是瓜熟蒂落了。
  • 準備出國讀博的同學,這5點小建議你一定要看看
    大部分人會選擇讀研,讀博或者出國留學,不管選擇哪一種方式,只要能提升自己的能力都是值得支持的,這次為準備留學讀博的同學準備了幾點小建議。1、 明確自己定位制定好學習計劃,明確自己的定位。所以多花一點時間和精力在學習上,不要想太多不著邊際的事情,為了自己的未來學一些真正的本領,做一個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的人。
  • 英國讀博到底有多難?那些別人不會告訴你的讀博真實體驗
    人間真實之一:心態難開始讀博了,從最初熱血激動的心情, 慢慢變成平靜的科研日常,隨之而來的,就是日漸緊迫的科研壓力、畢業壓力,這些積累的壓力會一點點擠壓你的情緒,影響你的正常心態。如果導師不push,有一顆教書育人的心,那麼你在博士期間能得到很大提升,如果運氣差,遇到不好的導師,能讓你博士期間心態爆炸。
  • 來自過來人的忠告:讀博之前你要明白的十件事兒
    1、想清楚你為什麼要讀博讀博之前,想清楚為什麼要讀博。是因為對學術研究充滿興趣而讀博還是為了逃避就業?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學歷還是有著自己的職業規劃?不管怎樣,讀博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哪怕是單純的為了提升自己學歷,也要心中有數。以我的觀察,抱著不同的目的去讀博,讀博期間的狀態與糾結程度是不一樣的。
  • 博士錢少壓力大?既然博士這麼慘還有人願意讀博呢?
    但是,其實不一定非得是這樣的。人生沒有閱卷老師,沒人有資格說什麼一定是對、一定是錯。我們項目中就有本科畢業後工作很多年,才回來繼續讀博士的。有時,還會出現有意思的巧合:一位兄弟工作幾年後回來繼續讀博,結果發現自己的本科同學已經成了副教授,兩人還經常會分享一下不同的人生經歷,都覺得蠻有意思的。當然, 由於影響因素眾多,不同的人情況各異。
  • 讀博讓你明白了什麼深刻的道理?
    由此可見,讀博和做科研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的人讀博之前想想中的讀博是美好的,可讀博之後,現實的博士生活又是痛苦的。所以讀博讓你明白了什麼深刻的道理?我就此結合自己的讀博經歷,談一談自己讀博的深刻體驗。
  • 讀博需要做好哪些準備?這些方面需認真考慮過嗎?
    >讀博是場持久戰,讀博是枯燥的,要有坐冷板凳的心理準備,讀博士精神層面你要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未來四年你是否能夠完全的信任自己的學習能力,對自己產生懷疑,研究遲遲沒有進展,與教授做談話也不盡滿意。你會陷入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自我逃避的狀態之中,你的信心、驕傲、尊嚴等等都會受到打擊。但一定要有相信自己可以做好的覺悟,不然會陷入死循環,永遠都出不來。
  • 張雪峰:考研最難三大專業,不提前早做準備,能夠考上機率很小!
    張雪峰說了,考研最難三大專業,不提前早做準備,能夠考上機率很小!一、臨床醫學專業我們知道,醫學專業本身對學生的要求是比較高的,畢竟涉及到生命的職業,都是容不得半點失誤的。而醫學生本身就比其他專業要多讀一年,研究生再讀三年,所以很多真正畢業的醫學生年紀都是比較大的,沒有預先想到這種情況的家庭,一般是接受不了的。
  • 現在已經考上研究生的學生要做什麼準備了呢?
    那麼,對於即將開始新的校園生活的準碩士研究生,現在應該做什麼準備了呢?考上研究生的學生現在應該做一些相關的提前準備工作,也可以說是為進入碩士研究生生活做好鋪墊,更是為了自己能夠以最佳的狀態進入新的學習生活。
  • 在德國學BWL/VWL專業究竟要不要讀博?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更讓人頭禿的話題—德國商科/經濟學究竟要不要讀博?鑑於最近越來越多在德國讀經濟和商科的小夥伴們開始私信我們諮詢讀博的規劃,可能因為是疫情之下的就業壓力?今天就來跟大家討論一下讀博是不是BWL/VWL專業的好出路以及到底什麼特質的學生才適合讀博? 你想像中的博士生生活是怎樣的呢?
  • 讀博的意義是什麼?
    讀博的意義是什麼?生活中永遠不會缺乏挑戰,總是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層出不窮,而在讀博的過程中更是如此。當你決定逆流而上的時候,你就應該時刻準備做好救贖自己的擺渡人。也許在畢業答辯完畢的那刻,你回首自己一路跌蕩起伏的博士歷程,不禁感慨滿懷。怎麼評價一個博士生是否成功?並沒有統一的答案,關於成功博士生的定義有很多種。
  • 這3種孕媽,分娩往往早於「預產期」,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
    但也有一些寶媽會在孕38周前分娩,這個時候就需要孕媽提前做好準備。1)產婦年齡過大或過小如果你是高齡產婦(≥35歲),那麼就要注意了,你生孩子的時間很可能會提前。但如果懷孕期間沒有補充好營養,孕媽比較瘦的話,就可能導致孩子早於預產期出生。這是因為寶寶比較小,而孕媽盆骨又很大,所以才會出現提前分娩的情況,孕媽和家人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
  • 讀博讀廢了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寫點心得吧(讀博「潛規則」),當然可能每個學校不完全相同: 1.讀生物博士一定要滿足餓不死和 2.很多人繼續讀博是因為想不出來以後幹啥先拖著,不要這樣,浪費的是你自己的時間。 3.讀生物博士總體來講還是建議出國尤其是美國,對未來的職業發展還是有好處的。 4.美國相比國內好處是工資高、壓力小(大部分),想移民,如果老闆人好和在天堂差不多。
  • 博斯EDU海外留學服務機構:工作後讀在職博士需要做哪些準備?
    Q本人工作多年了,現在想讀在職博士需要做哪些準備? 百納碩博:在打算讀在職博士之前要先了解在職博士的報考條件及流程。 雙證在職博士課程班要求報考者在入學時與全日制博士報考人員一同參加入學考試,考試難度較高,適合基礎紮實的學員報讀。 一般流程是:參加各大院校在職博士生入學公開招考,筆試成績過關和複試過關者被學校錄取,入校進行學習。 學習的第一年可以脫產讀博士,主要是要修學分,學分修夠之後準備論文。
  • 為何很多人都感覺讀博壓力大?是大家都如此嗎?
    之前,小西也發過不少文章討論過在讀博士生的壓力,如畢業、經濟、家庭等壓力。在看到同學畢業後月入過萬、有房有車的生活後,自己讀博補貼不足2000元/月,有點情緒波動很正常啊!去年,春節後參加個飯局,有朋友帶了親戚(在讀博士生)。
  • 讀完研究生後,一定要讀博嗎?至少先想好這兩個問題
    原標題:讀完研究生後,一定要讀博嗎?至少先想好這兩個問題讀完碩士研究生是直接畢業,還是選擇攻讀博士研究生後再畢業,往往意味著在就業起點、就業方向、薪資待遇、專業能力等方面的差距。雖然博士在很多方面都要優於碩士,但並不是所有的碩士都一定要讀博,要看專業,更要看人,你至少要想好這兩方面的問題。我個人認為看專業是首要的。
  • 工作累還是讀博累?給你一個直觀對比
    不是一周做幾件事,也不是一天做幾件事情,而是現在,這一刻,同時做幾件事情,比如:給隔壁部門同事打電話的同時,手裡回另外一封郵件,而桌上堆著一大堆必須今天找領導籤字的文件,領導此時正準備外出出差。又比如,從外地出差回公司,馬上進會議室開3小時會,一邊開會一邊回郵件,會議結束已經到下班時間,繼續加班趕後天需要用的PPT,而明天又是一天出差。
  • Nature雜誌官方勸退讀博:壓力重大、心理疾病、前途迷茫…
    擔心多年的時間精力白費,也讓讀博人士壓力倍增,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博士課程的滿意度在逐漸下降 雖然四分之三的博士生對他們的獨立程度感到滿意,但是45%的受訪者表示:隨著對研究項目的深入了解,他們對博士課程的滿意度在逐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