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學裡的小組作業這麼讓人抓狂?
期末季,總少不了「慘絕人寰」的年終大戲,小組作業!
在這部虐心的劇裡,它能讓友人變路人,路人變仇人,簡直是破滅友誼的大神器。
有道是:「小組作業見人品。」現在獨自熬夜趕作業留下的淚,都是當年分組時腦子進的水。
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
做作業答應得好好的同學,說消失就消失。電話不接,簡訊不回。
已經分好組了,作業都快做完了,突然一個關係還不錯的同學說要加入,你一心軟允許了,結果這人什麼都不做,最後還要平白給她分一個工作,簡直像吞了一千隻蒼蠅一樣難受。
微博上有個話題,#你喜歡個人作業還是小組作業?#
參與話題討論的童鞋們答案是這樣的
看來大學生在這個問題上,都是很有故事的同學們!
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夥伴們發回的實力吐槽!
@LU. J
以前倒是遇到過一個,是當時說好三人一組的,結果我把大綱發過去他們就沒有動靜了,最後快到時間我再去找他們,他們說他們兩人已經做好了,確實和我沒關係,題目也換了。可惜時間緊張我當時沒有實力自己一個人做一份,為了不掛科之後去求他們加一個名字,提前告訴我一聲真的那麼難嗎。
@
這是一篇不敢轉發到朋友圈的心聲
@Inna chan
我其實不反對小組作業,但我反對小組每個成員的成績是小組作業的分數。
老師應該運用一些檢驗方法,比如小組無記名互相評分,或者按照分工和完成度來給予分數。
有些人做到半夜也才得了八十分,有些人一樣沒做竟然有八十分,我覺得太不公平了。
@沫子醬
呵呵,剛做完小組作業,來手動再見。當初想著是室友就一組好了,結果全然一副「你自主實習你天天朋友圈曬照片你閒你應該」的口吻。勞資辛苦上班辛苦寫小組作業的時候你們怎麼就沒看見?這句話真對,現在做小組作業流的淚都是當初分組時腦子裡進的屎。
@咯咯
這讓我想起奶酪陷阱裡的橋段,女主的隊友也是各種坑,最後不得不全靠自己做,關鍵是到了最後,講PPT的人一問三不知,老師給了不及格,女主各種委屈啊,老師最後說了,這種活動考驗不僅是個人能力也是團隊協作能力。我想這大概是小組作業的意義所在,學習工作中少不了這樣的情況,重要的是學會如果協調團隊工作,大包大攬並不是長久之計。
@MO
小組作業如果你認真做了,思考分析能力,專業知識和各種PPT,做視頻的能力絕對會提升的,這就是和沒做的人之間的差別,而這些收穫從長遠來說我認為比起分數對一個人的影響其實更大。
@Shadow
我們的分組是從第一次定下來以後每次別的小組作業就是默認之前那個分組了。然後我們組基本上就是我跟我住一塊的妹子討論,哎,這個作業怎麼辦,然後最後事情就是我倆做,其他兩個妹子非常淡定,或者給她分配任務,啊?我不會啊。
我不懂誒,你不懂你不會回家賣紅薯啊你念什麼大學?!我舍友跟我也是技術渣,所以最後我們倆都還是蠻慘的,又因為我比較會百度而且擅長誤打誤撞擅長死纏爛打,所以前幾年要麼就是我沒臉沒皮問學長或者同班的男孩子要,要麼就是我們兩個一起崩潰地試試試最後勉強做出個成果來。
大三的時候我終於受夠了,同時四項小組作業,依然我們四個一組,deadline還都很近,我表示一人搞定一個任務,最後大家同意了,這一次我的部分我完成得很輕鬆,我舍友和另一個妹子也搞定了她的部分,剩下那個妹子最後求饒說她什麼也不會說還是拜託我們,回頭請我們吃飯。呵呵噠,她真的一點也不急,什麼都不做然後反正要掛大家一起掛,就是最後還是得我們做唄,我說ok,然後直接去淘寶買了一份作業,四個人均攤,就算我努力一下能搞定我也不願意再費心費力去折騰了,就是這麼酷!
看了以上同學的吐槽,相信以下這張圖清楚能夠表達各位同學在小組作業中的心理。
「我有多討厭整個人類」、「如何獨立完成任務」,這兩個選項的比重最高。
進了大學,「小組作業」是我們上的人生第一課,從這裡我們知道了知人知面不知心,也知道了眾人拾柴火焰不一定高。
當初老師布置功課是為了讓我們學會合作,但最後,小組合作卻成了大家最想逃避的功課。
我們真正要從中學會的,是負責,是齊心協力,是創造團隊的歸屬感,是融入社會的大集體。
現在在團隊裡挑大梁的同學,也要放寬心態,因為你們學會了去承擔更多東西,這是在象牙塔裡難得的人生歷練。
願每一個努力的你都能收到足夠重量的回報。
1,椰子大學、捕魚大學、吃瓜大學……這些大學為何這樣火
2,我國「最無私」的大學、「最尷尬」的大學、「最硬核」的野雞大學
來源:窮考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文中所選圖文來源網際網路,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