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又要……」不用等念慈說完,我就知道這句話的完整版本會是「又要做小組作業了!」在過去兩年中,小組作業一直困擾著她。
不得不說,小組作業在大學的眾多作業裡一直佔據著一定的份額,這對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挑戰。而小組作業的「挑戰」隨著人的不同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
對一些同學來說,小組作業的挑戰是如何發揮各人所長,把優勢發揮到最大;也有一些同學的挑戰卻是如何獨自完成四人份的小組作業……
無論哪門功課,念慈通常是被默認的小組作業組長。用她自己的理解,大概是因為自己上課時比較積極,念慈笑著說,「組長這個角色常給人一種積極分子的感覺」。
但最令她頭疼的不是組長承擔著更大的責任,需要把小組成員聚到一起,而是在小組作業的完成中,總有同學上交的作業低於她的設想。收集資料時的「缺斤少兩」、做得略顯草率的PPT、完全沒有準備的演講……這些對於力求將事情盡善盡美的念慈來說,無疑令她頭疼。
然而想要維持良好同學關係,念慈從未讓「划水」完成小組作業的同學做修改。於是,為了使小組作業達到自己心中的及格線,念慈一個人默默做著後期的修改,讓一份份原本可能低分飄過的小組作業變為優秀。
運氣好的時候,念慈只需要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簡單補充。但是,遇到運氣不好的時候,所謂的修改意味著全部推翻,從頭再來,以至於最終的成品和原先大家提交的內容完全是兩個模樣。就這樣,她總是一人分飾四角。
小花和念慈不同,如果說念慈是已經習慣於成為默認組長,那麼小花就是那個成為組長後便坐立不安的人。
小花說自己在大學第一次小組作業中被其他成員推舉成為組長,之後的一年,只要到了選組長環節,其他人一定會指自己。可是在小花看來,自己並不擅長領導,小組作業對於她而言就像一個「逃不開的牢籠」。
終於,大二分班了。這一次的小組作業,她選擇了隱藏自己。
選小組長時快速指向另一位同學,有別人選自己時堅決地說自己能力不行,別人問「誰會做ppt」的時候保持沉默……把存在感降到最低,是小花給自己的保護傘。
02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同學,在小組中扮演存在感最低的角色,小組組長這類勇挑擔子的職位被他自動屏蔽。
當被問及「沒有同學願意當組長怎麼辦」時,他們總是說:「總會有人願意站出來的,而且也不會找到我。」
不經意間小組作業中「能者多勞」的規律被道破。
就像對自己嚴要求,高標準的念慈,為了達到自己心中的標準,總要付出更多努力。
想想念慈的故事,或許我們會把大家對小組作業的不同態度歸咎於不同人的不同目標。
畢竟,目標可以是力爭最好,拿到高分,也可以是低分飄過,及格便可。誰對誰錯並沒有一個定論。只是恰好不同目標的人聚在了一起。
03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在小組作業中心安理得地划水了。
小組作業的本意是想獲得1+1+1+1>4的效果,在過程中讓彼此感情更深厚,集眾人之力揚長避短,將個人優勢發揮到極致。
前不久我也剛剛完成了一份小組作業。幸運的是,我們四個人各有所長,將作業中涉及的視頻文案、素材、剪輯、字幕等工作合理分工,不但完成作業的過程順利,質量也很高。
不可否認的是,合理的分工確實會在減負的同時,讓效益達到最大化。所以,有效溝通、盡力承擔,當每個人都願意為團隊付出精力的時候,很多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如果有一天熄燈後,你看到室友挑燈夜戰的孤影,別擔心,也許他正在完成小組作業呢!
文字:沈心怡
主播:程思
剪輯:陸振東
視覺:黃佩鳴
編輯:程思
來源:中青校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