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的小組作業,你怎麼看?

2020-12-12 青小小

大學生的思想國

「同學們,咱這門課有一個團隊合作的實踐報告作業……大家課下討論一下,確定好小組名單交給學習委員,可以開始準備做了呦,非常鍛鍊大家的合作能力,祝你們期末都取得好成績~~~」

啊啊啊!上了大學,沒有了固定的教室, 沒有了固定的同桌,卻有了小!組!作!業!

小編想問大家:

你們老師布置過小組作業嗎?

你的團隊成員給力嗎?

個人作業和小組作業,你更喜歡哪種方式呀?

你還期待下一次的小組作業嗎?

......

貌似沒有人能經受住這一連串的靈魂之問。

進了大學,「小組作業」成為了我們的人生第一課,從此和團隊成員開始了相愛相殺之旅。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最怕豬一樣的隊友。

大學四年,在數不清的作業小組裡,總存在著玄妙又規律的組合。

一部分人在小組中扮演觀眾,抱著搭便車的心理,似乎只是負責活著。而另一部分人,為了取得好成績,不得不主動包攬了選題、查資料、定思路、分析問卷、寫論文、做PPT展示,甚至上臺演講全任務。

記得上次老師布置小組論文作業,作為實踐考核的一部分。

我興致勃勃地搜集相關信息,在qq群裡面問大家有沒有其他好的想法。

而這句話一出來,就像不速之客一樣,把整個群冷卻下來了。

或是不回復,或是沒有頭緒,覺得怎樣都行,互相觀望。更有甚者,快要交作品時,患上拖延症。

小K突然說:「不好意思,我最近和朋友發生了一些矛盾,處理這個事情花了許多時間,白天又上課,只做了一點點,怕是來不及了,大家幫我做了吧!」無奈為了全局,我們不得不一起通宵整理。

自己應該做的部分不按時完成,然後丟給其他人做,還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相反,如果小組作業不是一個人的頭腦風暴,沒有一路躺贏的豬隊友,是一群人朝一個方向努力,他們將運氣滿滿,一路開掛。

最近學校舉行項目大賽,L團隊取得了校賽一等獎的優異成績,問組長有什麼訣竅時,她說:「我覺得小組的成員很重要,大家的配合也很重要,分工明確,各盡其責,一起想思路,完善作品。

我們六個人中有兩個男生特別用心,只要有空閒時間就查找相關資料,提出很有價值的建議。在合作的過程當中,我們會注重作品的邏輯結構,反覆地推敲。最後的啟示中,也是一個點一個點進行邏輯推理出來的。團隊成員的日常交流讓我們更加有默契,在工作時效率很高。總之成員配合很重要,這是一次非常開心的小組合作。我們會繼續加油,好好準備省賽的。」

團隊合作就是有這樣積極的力量,誠如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所說:「如果你能夠讓別人樂意和你合作,不論做什麼事情,你都可以無往不勝。」

在你沒有思緒的時候,可能會因為隊友的一句話,甚至一個動作、一個眼神,而突然豁然開朗,所有任務在團隊的帶領下都能神奇完成。

So amazing!

GROWTH

成長

在團隊裡挑大梁的同學,不可避免遇到一些不發言、不回復、不思考、愛拖延的打醬油成員,這時也要放寬心態,因為你們在這個過程學會到了更多,這是在象牙塔裡難得的人生歷練。

也許畢業之後進入社會,你會發現在一個單位,也是相似的情形。也會遇到各種奇葩夥伴,這些人和事情大多數情況不符合你的預期。為了完成任務,你需要加強溝通,提高組織能力,像神一樣解決所有困難。而小組作業恰好是提前在大學裡歷練你往後的職場機會。

所以好好珍惜大學裡的每一次小組作業吧,真正參與進來。在合作的過程中不需要太計較得失與錯對,衡量付出與收穫。

我們真正要從中學會的,是高度的責任感,是團結一致,是小組的榮譽感,是融入社會的大集體。

你走過的路,經歷的困難都不會騙你,會讓你越來越棒,加油!加油!加油!

相關焦點

  • 大學裡的小組作業,讓我看清了太多人!
    已經分好組了,作業都快做完了,突然一個關係還不錯的同學說要加入,你一心軟允許了,結果這人什麼都不做,最後還要平白給她分一個工作,簡直像吞了一千隻蒼蠅一樣難受。 微博上有個話題,#你喜歡個人作業還是小組作業?
  • 大學裡讓人頭疼的小組作業!大學生:不想當組長
    正在上大學的你們,不知道有沒有和學長一樣,因為小組作業而煩惱過?經常看學長文章的同學應該都清楚,這裡就不多介紹了。這篇文章,我們就來一起說一說,怎樣做好小組作業?組長應該如何分配任務呢?第一:組長的煩惱我們大學小組作業,基本上是八個人一組,最多的時候是十個人一組。因為有些時候是三個班一起上課,有些時候是五個班一起上課,情況是不一樣的。我們寢室都是一個班的同學,然後我們基本上是一個寢室為單位,做一組。有時候,可能還要加入兩個其他寢室的同學。
  • 大學裡的噩夢——「感謝你,讓我做完了整個組的小組作業」
    大學裡,每次臨近期末,老師都會布置很多的小組作業。自從上大學以來,小組作業是最頭疼也是耗時最長卻做不出東西的作業,到了大三後,很多同學就開始反感老師布置小組作業了,一是浪費時間,二是小組作業很難讓每個人的付出都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分數)。
  • 大學最頭疼的事:為什麼大學裡的小組作業這麼讓人抓狂?
    為什麼大學裡的小組作業這麼讓人抓狂?期末季,總少不了「慘絕人寰」的年終大戲,小組作業!在這部虐心的劇裡,它能讓友人變路人,路人變仇人,簡直是破滅友誼的大神器。有道是:「小組作業見人品。」已經分好組了,作業都快做完了,突然一個關係還不錯的同學說要加入,你一心軟允許了,結果這人什麼都不做,最後還要平白給她分一個工作,簡直像吞了一千隻蒼蠅一樣難受。微博上有個話題,#你喜歡個人作業還是小組作業?
  • 「小組作業是大學生活裡最令人作嘔的事之一。」
    可這個目標我想我達成不了,做這個主題的初衷只是「想知道別的學校和專業的同學是不是也需要頻繁地做小組作業,是不是經常遇到煩心的狀況」,否則我將長期陷入「我為什麼能夠準確地選中華中科技大學小組作業最多的兩個學院」的苦悶之中。
  • 「你永遠叫不醒小組作業裡划水的人。」
    你是否也在為小組作業裡划水的同學抓狂?你永遠叫不醒小組作業裡划水的人。最近,有一個學長在朋友圈和QQ空間發尋物啟事,他的U盤掉了。他向來是一個細心嚴謹的人,在大學三年都沒掉過東西,卻一掉就掉了重要的U盤。了解事情原委之後,才知道原來是小組作業惹的禍。
  • 「思考」大學的小組作業
    來到大學,我覺得非常奇怪得勁就是小組作業開始變得非常多,基本上每一門課都是需要成立小組來完成作業的。經歷了兩年的折磨,我開始想一想我們大學的小組到底是怎麼回事?小組作業,肯定是要先成立小組,不過由於有些老師的觀點不一致,我們的小組有的時候是自己找人組建,有的時候老師按照一定的操作來進行分配,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讓我們自己組建!組建小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搞了那麼多次小組作業,基本上每一次的小組活動都適合不同的同學一起搞,這沒什麼好說的,都想多接觸不同的同學!
  • 「組」不動的大學小組作業
    原標題:「組」不動的大學小組作業 「為小組作業獨自熬夜流下的淚,都是當初分組時腦子進的水。」凌晨兩點半,楊武在穿著「馬甲」的微博裡寫下了這句話。 對於即將進入大三的某師範院校學生楊武來說,上學期期末簡直就是一場「噩夢」——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他獨自一人完成了4份小組作業。
  • 思考——大學小組作業
    上一篇文章,我說了大學小組作業的看法,而這一篇文章,我將從我個人的視角,談一下我們該如何看待小組作業!首先我們要清楚大學小組作業的目的。其實來到了大學,手寫作業已經不能夠滿足大學生的需求,更不能滿足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社會更加需要社會實踐能力強的人才,大學像是一座橋,我們大學生就是走在橋上的人,橋的一邊是學校,橋的另一邊是社會,大學正是能讓我們更加順利地走向社會的過渡階段!因此,在大學,最要緊的是培養我們適應社會的能力!
  • 你永遠叫不醒小組作業裡划水的人!
    上大學後 大學課程的練習題相對於高中來說會少一點但是許多課程都加了一項實踐作業 它叫做:小!組!作!業!被小組作業支配的恐懼 你還記得嗎?
  • 大學裡的小組作業,讓人頭痛的經歷,認清了太多人!
    很多大學都是有暑假的小學期的,小學期的一個形式就是會有社會實踐活動,這種活動就需要分組去做,在平時的學習中也有很多需要小組完成的作業。小組完成同組的夥伴非常重要,有的能自己結組還好,但是有很多時候都是按照學號來的,每一組的最前面的學號的同學就是組長,然而這種小組作業將成為很多人大學的噩夢!一起來說說那些年我們遇到的「奇葩」組員!本來老師布置小組作業是要鍛鍊大家的團結協作能力,但是往往最後發現小組的作業就成為了一個人的作業,為什麼呢?
  • 大學四年我為小組作業拼盡全力,你呢?
    「又要……」不用等念慈說完,我就知道這句話的完整版本會是「又要做小組作業了!」在過去兩年中,小組作業一直困擾著她。不得不說,小組作業在大學的眾多作業裡一直佔據著一定的份額,這對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挑戰。而小組作業的「挑戰」隨著人的不同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
  • 大學課堂愛布置小組作業
    大學教育也順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潮流,培養學生不僅是授予他們專業技能,更是教會他們如何與人溝通,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上採用小組作業的形式來完成學習。  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於美國的一種教學理論和策略體系。
  • 大學生小組作業實力避坑指南!不看後悔!
    上大學之後,最頭疼的莫過於小組作業了。沒有經歷過小組作業的人會覺得還好啊,不就是幾個人做一份作業嗎?這有什麼?但其實,小組作業處理得好的話還好,處理得不好就是組長自力更生,然後惠及四方,一帶八路。比較上心的同學往往會在團隊裡擔任leader的角色,並開展分配任務、整合作業的工作。但其他不那麼上心的組員基本上什麼都沒參與,交自己負責的那一部分要麼遲交,要麼就是質量不行。而整組成員又比較熟悉,也不好翻臉,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拿去修改,由此,嫌隙漸漸產生。
  • 與法國人做小組作業是什麼體驗?
    顧名思義,小組作業即是幾個人一組,在規定的時間內,根據課程、教授的要求在給出或自選的課題下進行研究分析,通常以寫報告及做presentation的方式進行研究成果展示。國內的大學中,這種作業方式似乎並不盛行,然而在法國,小組作業簡直是家常便飯,有相當大比例的課程需要做小組作業。有的老師會將它計入平時成績作為參考,有的則直接當做結課成績,小組作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小組作業?
    小組作業三大難解之謎:誰做組長?隊友怎麼有點糟糕?這個人怎麼從來沒出現過?在現代社會,小組合作已經成為了一種再常見不過的解決問題的途徑。從學校作業到科研探索,小組合作通常被認為能更好更高效地完成任務的解決手段。就當今科學界的普遍趨勢來看,鑑於科學問題的日益複雜,大規模的小組合作模式越來越凸顯。
  • 大學作業裡的秘密
    原標題:大學作業裡的秘密  有的文科生「大把時間不知道該幹什麼」,有的又「忙得半夜兩三點才睡覺」;有的大學4年基本沒作業,也有的幾乎每天都作業不斷……   大把時間該幹什麼   12月5日早上7時,王小雅(化名)簡單洗漱完畢準備去吃早餐
  • 大學四年我為小組作業拼盡全力,你呢?|校媒FM
    01「又要……」不用等念慈說完,我就知道這句話的完整版本會是「又要做小組作業了!」在過去兩年中,小組作業一直困擾著她。不得不說,小組作業在大學的眾多作業裡一直佔據著一定的份額,這對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挑戰。而小組作業的「挑戰」隨著人的不同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
  • 「組」不動的大學小組作業: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為小組作業獨自熬夜流下的淚,都是當初分組時腦子進的水。」凌晨兩點半,楊武在穿著「馬甲」的微博裡寫下了這句話。  對於即將進入大三的某師範院校學生楊武來說,上學期期末簡直就是一場「噩夢」——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他獨自一人完成了4份小組作業。
  • 比期末論文還難搞的,是小組作業!
    小組裡有些人的作業 就是為了ddl而誕生的 一臺手機回復群裡消息 但了不起之處就在於 他們能根據作業的難易程度和自己的水平 在ddl準時提交自己的作業 且不會是小組裡最差的那一個 「厚臉皮滑水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