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小組作業?

2021-02-08 果殼
小組作業三大難解之謎:誰做組長?隊友怎麼有點糟糕?這個人怎麼從來沒出現過?


在現代社會,小組合作已經成為了一種再常見不過的解決問題的途徑。從學校作業到科研探索,小組合作通常被認為能更好更高效地完成任務的解決手段。就當今科學界的普遍趨勢來看,鑑於科學問題的日益複雜,大規模的小組合作模式越來越凸顯。


但是,小組合作的人數真的越多越好嗎?學生們或許有話要說。很多學生可能或多或少會有過小組作業不知不覺變成「小組長作業」的慘痛回憶。儘管組員們也會時不時在討論中「冒泡」,但大多數時間都是小組長一人在操勞整個作業。這種現象隨著團隊人數的增加而越發常見。那麼,為什麼團體人數增加了,小組長的負擔反而會更大了?多一個人不應該多一份力嗎?



事實上,已有研究表明,隨著問題複雜性與團隊規模的增加,信息與動機協調問題的比例會呈指數式地迅速上升,最終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這一現象被稱為「過程損失」(process loss)。


「過程損失」在團隊討論中有很多體現。其中,「常識效應」(common knowledge effect)就指出,團體討論的成果並不一定就優於各個成員獨立思考後匯總而成的綜合意見。換句話說,團隊討論往往並不會帶來「1+1>2」的效果,更多時候,團隊中的成員會更願意與團隊成員分享共有的信息,而對非共有的信息避而不談。在缺乏非公有信息分享的前提下,團體討論的效果與個人思考幾乎無異。研究者認為,這一現象的產生可能是一場討論中的信息容量往往是很大的大,而相比於非共有信息,共有的信息會更容易被成員們提取,因此也就能得到更多的討論[1]。



除此之外,即便組員們能提出具有創新性的想法,發言權問題也是一個難以克服的挑戰。隨著小組規模的增加,獲取發言權(getting the floor)的難度將越來越大。在很多時候,小組的討論都是圍繞著幾個核心人員展開的,更多的人都始終保持著沉默的狀態,而這也就使得小組的規模難以在創造性的提升上發揮作用。



除了上述提到的協調問題外,大規模的小組同樣也面臨著來自其他方面的挑戰。


當不得不完成一個「大」組作業時,為了方便討論而建立起的群聊卻經常是一派冷清,主動討論者寥寥無幾,更多成員在ddl仍寬鬆之際往往會選擇性地對群裡的消息視而不見,只留下心力交瘁的組長在群聊界面中徒然地「@所有人」……雖然有些誇張成分,但這也確實是很多人心中的痛。



一方面,隨著團隊規模的增加,成員們感受到的來自其他成員的支持也會更稀薄,從而使得團隊更缺乏凝聚力。在這種情況下,團隊成員們會對團隊本身更加不滿,且也更不願意與其他成員合作。


另一方面,團隊規模的增大也會帶來「社會惰化」(social loafing),即處於團隊的個體會比單獨工作時付出更少的努力。為了不被當成「白白努力的傻瓜」,許多團隊成員們往往會通過搭他人的「便車」,來減少自己的付出。而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來源於人數增加帶來的責任分散與模糊。「總有其他人來做這件事」——當團隊中的大多數人都這麼想時,這個團隊的效率可想而知。



隨著某個提議被提出,原本死寂的群聊界面突然就被一群大同小異的贊同所淹沒。你認真地看了這個提議,覺得這個提議有所欠缺,但是現階段這似乎是一個工作量相對輕鬆的提議,況且你似乎也不認為自己的意見能在這股「同意」浪潮中存活,因此你放棄般地在群聊中回復了「好的(*^_^*)」


這似乎充滿了無奈意味的情境想必是某些人不堪回首的記憶。在一個團隊中,當大多數人都對某一意見表示贊同的時候,迫於群體的壓力,人們似乎都會下意識地順從團體的意見,而放棄思考或提出異議。特別是,當這一意見來源於專家或領導這類具有權威身份的人物時,這種感受就會越加明顯。

而問題在於,大團體存在的重大意義之一就是綜合不同的意見,努力將決策做到盡善盡美。但當團隊成員迫於壓力而違背本意選擇無條件贊同時,團隊的決策正確性就會變得極不穩定,甚至會造成嚴重後果。心理學將這團隊獨有的現象稱為「群體盲思」(collective blindness)。群體盲思是團隊決策的不穩定因素。歷史上發生的「挑戰者號」事故據說也是群體盲思所造成的悲劇之一。



雖然大規模的團隊經常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大團隊確實也有著大團隊的優勢。比如:獲得諾貝爾獎的LIGO(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的研究團隊就包含了一千名以上的研究人員;證明了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CERN(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也包含了人數超過千人的研究團隊。團隊的規模越大,專業領域的多樣性越大。在交叉學科興盛的現代社會,具有專業多樣性的團隊顯然能更好地解決越來越複雜多元的問題。


但同時,一個綜合分析了從1954-2014年間發表的6500萬篇文獻、專利與軟體產品的研究也指出,隨著研究團隊人數的增加,其研究工作的「發散性」將會降低。換句話說,大團隊合作更傾向於解決某一特定問題,相對來說更加局限。而小團隊合作則更傾向於發掘全新的問題,而具有更高的「發散性」。有研究者指出,根據這一結論,如果最終所有的科研團體都是大團隊的話,當已有問題都被解決之時,科學就會陷入停滯,因為大團隊很難擁有發現全新問題的能力。


因此,如果你想要探索未知的領域,獲得更多的啟發,你最好組建一個較小的團隊,讓每個人都能在團隊中暢所欲言,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而如果你想要專注於挑戰某個複雜的課題,尋找人數足夠的幫手是一個高效的選擇。只是與此同時,你也必須做好面對大團隊可能帶來的過程損失、社會惰化與群體盲思等消極影響的準備。


[1] Gigone, D., & Hastie, R. (1993). The common knowledge effect: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group judg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5(5), 959-974.[2] Stasser, G., & Titus, W. (1985). Pooling of unshared information in group decision making: Biased information sampling during discu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8(6), 1467-1478.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observations/if-you-want-creative-solutions-keep-your-team-small/

相關焦點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小寶貝?
    親愛的寶貝,你又去ICU了,媽媽的心又揪起來了,出生4個多月開始化療、6個多月大手術、7個月再化療、8個月突發窒息、10個月輸液港感染……你今生命運多舛、屢遭厄運,媽媽已心力交瘁,媽媽越來越沒有信心了,抱著一絲希望你會醒過來,可是殘酷的現實啊!這個世界沒有所謂的公平!
  • 與法國人做小組作業是什麼體驗?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小組作業中我抱到過超神的大腿,遇到過看起來學霸實則學渣但是也還算靠譜的組員,萬幸沒遇到過特別差勁的組員(希望這句不是flag)。周圍的朋友也是經歷各異,有被大腿拯救帶著飛的,有被放鴿子狂拖後腿的,有的感恩世界,有的氣到吐血。
  • 大學裡的噩夢——「感謝你,讓我做完了整個組的小組作業」
    大學裡,每次臨近期末,老師都會布置很多的小組作業。自從上大學以來,小組作業是最頭疼也是耗時最長卻做不出東西的作業,到了大三後,很多同學就開始反感老師布置小組作業了,一是浪費時間,二是小組作業很難讓每個人的付出都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分數)。
  • 我拿什麼來拯救你,夏洛克?
    這是一個真實的教學案例,在教學《威尼斯商人》一文中,我遇到了一個學生,居然想要拯救夏洛克⊙ω⊙……閱讀全文需要5分鐘。如果不是最後的一個意外——坐在倒數第二排的何俊舉手了,似乎舉了很久,我確定這不是他無意識的行為之後,就向他微笑示意,說:「對不起,我剛才沒有看到,你有什麼問題嗎?」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凍瘡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凍瘡 2020-12-20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拿什麼拯救?
    你是否也曾有過 這樣的經歷 眼看還有幾分鐘就要上課了 可你還在宿舍裡 好幾條催交作業的消息發來 才開始趕作業
  • 拿什麼拯救你,我叛逆的孩子?一位媽媽絕望的告白
    導讀:拿什麼拯救你,我叛逆的孩子?一位媽媽絕望的告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拿什麼拯救你,我叛逆的孩子?一位媽媽絕望的告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皸裂的皮膚!
    拿什麼拯救你,我皸裂的皮膚!醫生能幫你做什麼?如果小夥伴有很嚴重的皮膚瘙癢、皸裂的問題,可以到正規醫院治療。針灸:選取血海、風池、曲池、懸鐘、陽陵泉等穴,養血疏風,效果明顯。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愛情悲劇正在西瓜視頻上演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愛情悲劇正在西瓜視頻上演 由西瓜視頻獨播的一部愛情劇,叫做《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可以免費看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每次在視頻軟體上看電視劇總要看很長很長時間的廣告,如果有時候想看一些經典的老劇,甚至還要付費買會員才能看
  • 大學裡的小組作業,讓我看清了太多人!
    已經分好組了,作業都快做完了,突然一個關係還不錯的同學說要加入,你一心軟允許了,結果這人什麼都不做,最後還要平白給她分一個工作,簡直像吞了一千隻蒼蠅一樣難受。 微博上有個話題,#你喜歡個人作業還是小組作業?
  • 西瓜視頻獨播《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我的女朋友和她的前男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西瓜視頻獨播《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我的女朋友和她的前男友的愛情糾葛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講的是這樣的故事:白富美羅晶晶愛上了鄉下來的窮小子龍小羽,後來龍小羽因為強姦和殺害前女友祝四萍被逮捕並判處死刑。
  • 拿什麼 拯救你 我的「大油臉」
    拿什麼 拯救你 我的「大油臉」 2016-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老baby
    那麼,拿什麼來拯救你呢?我的老baby?我想北京首鋼隊可能不會去選擇洋帥了,大概率是從本土教練中選擇一位。有消息稱,北京首鋼隊有意選擇李秋平來做新的教練,我個人覺得也不是不可以。從李秋平教練的履歷來說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李秋平教練對於如何使用調教內線球員是有自己獨特的心得的。
  • 姐姐,我拿什麼來拯救你?
    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為了給姐姐減輕負擔,我自覺承擔了家務活。姐姐看見我笨手笨腳的做飯,心疼地說,弟弟,苦了你了!我聽了心中一暖,由衷地說,姐姐,你說的什麼話,你為我付出那麼多,我都心裡記著呢。姐姐沉默了半晌說,我的好弟弟長大了。
  • 大學裡的小組作業,你怎麼看?
    小編想問大家:你們老師布置過小組作業嗎?你的團隊成員給力嗎?個人作業和小組作業,你更喜歡哪種方式呀?你還期待下一次的小組作業嗎?......進了大學,「小組作業」成為了我們的人生第一課,從此和團隊成員開始了相愛相殺之旅。不怕神一樣的對手,最怕豬一樣的隊友。大學四年,在數不清的作業小組裡,總存在著玄妙又規律的組合。
  • 被「小組作業」支配的恐懼,我到現在還記得!
    被小組作業支配的恐懼 你還記得嗎? 小組作業,又稱大作業,是一種多人合作完成任務的新型教育模式,廣泛應用於大學課堂。 在小組作業中,大家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一起來看看你在其中擔任什麼角色?
  • 大學四年我為小組作業拼盡全力,你呢?
    「又要……」不用等念慈說完,我就知道這句話的完整版本會是「又要做小組作業了!」在過去兩年中,小組作業一直困擾著她。不得不說,小組作業在大學的眾多作業裡一直佔據著一定的份額,這對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挑戰。而小組作業的「挑戰」隨著人的不同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
  • 拿什麼拯救你我咳嗽不止的孫女!
    我有一雙胞胎孫女1月份生日快4歲了,自出生一來頻繁感冒咳嗽,全家人苦不堪言!常年累月在治療的路上,本想著隨著年齡長大會好些的,可快4歲了感冒的頻率一直不降。2016年的某一天,兒媳婦懷孕了,孕檢時得知是雙胞胎,全家人歡欣鼓舞,媳婦孕吐厲害,辭掉了工作轉心養胎,接下來都挺好的。
  • 曾經因《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被觀眾熟知
    2002年一部《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紅遍大江南北,主演于娜,劉燁,印小天都是俊男美女,演技在線,吸引了不少粉絲。尤其是于娜,從一個女模特成功轉行成女演員,十分令人羨慕。同年于娜又接下了愛情偶像劇《一米陽光》,搭檔孫儷、何潤東、印小天,更讓她名氣大升,成了當紅小花。
  • 大學生小組作業實力避坑指南!不看後悔!
    上大學之後,最頭疼的莫過於小組作業了。沒有經歷過小組作業的人會覺得還好啊,不就是幾個人做一份作業嗎?這有什麼?但其實,小組作業處理得好的話還好,處理得不好就是組長自力更生,然後惠及四方,一帶八路。總有人想划水搭便車其實小組成員也會有一個「博弈」的心理:自己先按兵不動,反正總有人會為了作業來牽頭的,我只需要劃划水就可以了。一個組裡面總會有那麼一兩個積極性和參與度不高的,如果一不小心,小組成員全是這樣無所謂分數,不在乎作業的,那就要考慮考慮要不要自己單人成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