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彝家新寨建設讓彝族貧困群眾搬進新家園邁向新生活

2020-12-13 騰訊網

普格縣螺髻山鎮洛博村自2012年廣東省珠海市幫扶後,改名為珠海新村。幫扶中,珠海市為該村建起了彝家新寨,改善了基礎設施,增添了圖書室、文化廣場等配套設施,73戶村民搬進新居。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極大提高了群眾自我發展的意識和能力,思想上從「要我富」變成「我要富」。圖為2015年7月9日,村民在圖書室閱讀。記者 冷文浩 攝

村寨依山就勢,水泥路通家達戶,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彝族村民住進寬敞明亮的新房子。在涼山廣大彝區,彝家新寨呈現出「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生活文明」的新氣象。

涼山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上世紀末之前,不少彝區貧困群眾還居住在不避風雨、低矮潮溼的木板房、茅草房、石板房(簡稱「三房」)中。

如今,走在涼山各地,處處都能看到彝區群眾住上了好房子,這好房子就得益於彝家新寨建設。

彝家新寨是省委省政府為支持大小涼山彝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步伐、改善彝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提升貧困地區發展能力而採取的重大舉措。

據悉,2016年以來,涼山彝家新寨建設投入省、州、縣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近55.5億元,彝區10縣實施項目覆蓋1048個村、65524戶,直接受益建檔立卡貧困群眾達30餘萬人,包括非貧困群眾在內的農民群眾共建共享村內道路等公益項目達101餘萬人。

彝家新寨建設,讓廣大彝族貧困群眾住上了好房子,涼山彝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規劃引領: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彝家新寨建設

黑日此日一家五口,曾是布拖縣拖覺鎮亞河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人居住在山溝的土坯房裡,也就是阿都彝族傳統的「大通間」,人和牲畜生活在同一個房間,家門口的院壩都是泥土,一下雨,豬糞和泥水就混合在一起發出難聞的氣味。

2017年2月,彝家新寨建成後,黑日此日搬進了新房,不僅有客廳、四間臥室,還有廚房、衛生間和單獨的豬圈,房頂有熱水器,房間有電視機,院落鋪成了水泥地,居住和養殖功能分區明晰。

與黑日此日家一樣,亞河村村民至此告別了大通間,住進了整潔漂亮的彝家新寨,實現了安居樂業。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2015年,根據省扶貧移民局安排,我州組織開展「十三五」彝家新寨規劃編制工作。在規劃編制工作中,我州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統籌兼顧、穩步推進的原則,依據彝區10縣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總規模,考慮「十二五」實施情況和效果,科學確定了全州「十三五」時期建設規模,並逐一分解到各縣。

依據規劃要求,涼山自2016年起,每年編制彝家新寨建設年度實施方案,下達年度建設目標任務,安排資金籌措渠道,明確工作責任主體,確保了彝家新寨項目建設有序有效推進。

投入加大:保障彝家新寨建設穩步推進

「靠我們自己,修新房子就只能是個美好願望。」正是彝家新寨建設為布拖縣四且村馬比嫫色扎一家帶來了福音。新房子有四間臥室,廚房、衛生間等附屬房,改變了這一家人的起居環境。

資金投入力度是彝家新寨建設的基礎和保障,我州通過積極努力協調爭取中央和省的扶持,想方設法籌措資金,不斷加大彝家新寨建設投入力度,確保了彝家新寨建設的穩步推進。

自2011年實施彝家新寨建設以來,中央和省級財政逐年提高補助標準,保證了新時期彝家新寨建設的資金投入。住房建設從2011年戶均補助1.6萬元提高到目前的戶均補助4萬元,村內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補助標準從每個貧困村50萬元提高到現在的每個貧困村270萬元、極度貧困村440萬元。

2016年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實施以來,在堅持政府投入主體和主導作用的同時,我州各縣增加了金融對彝家新寨住房建設的投放,利用省級財政住房建設貸款分險基金,撬動金融資本投向彝家新寨住房建設,為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5萬元左右的金融扶貧產品,支持貧困戶改善居住條件,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得到了廣大貧困群眾的歡迎和支持。

責任落實: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全力推進彝家新寨建設

從布拖縣亞河村村口望去,高原的陽光格外耀眼,兩排集中連片的新居整齊排列,蜿蜒足有800餘米,風格風貌統一,極富彝家特色。

亞河村,這裡海拔2400餘米,是彝族聚居村,全村有368戶1265人,2015年建檔立卡群眾有61戶240人,貧困發生率為18.97%。

在亞河村脫貧摘帽過程中,全村新建住房69套,打造集中連片建房點一處。安居才能樂業,有了好房子,亞河村村民的好日子便來了。

在實施彝家新寨建設中,我州實行「州統籌、縣落實」的工作機制,州政府與十縣政府籤訂項目建設責任書,層層抓落實全力推進。

自2016年以來,州扶貧開發局認真履行牽頭責任,主動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的工作匯報溝通,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對內加強與同級發改、住建、財政、農業、林草、電力等部門的工作協調,實現信息共享,形成部門合力。對縣加強業務培訓和指導,提升縣級項目建設和管理能力。四年來,州扶貧開發局深入彝區10縣項目實施一線,深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查看項目進度,宣講政策標準,檢驗項目成效,形成了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一級促一級、一抓到底的工作推進責任體系,確保了彝家新寨建設取得好成績。

管理強化:讓彝家新寨項目規範有序建設

在昭覺縣四開鄉波吉村,迎面看到的是一間間寬敞明亮、通風透光、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房。一條條寬敞的水泥入戶路通到家家戶戶門口,走在入戶路上,不時看到一張張幸福的笑臉。

「我們這兒家家戶戶都有新房了,政府補貼一部分,自己添一點點,再投入勞力,就建成了漂亮的新居。」村民洛爾吉合家說,現在住的新房主體住房與畜圈分開,改變了以往牲畜混養的狀況,乾淨又衛生。

近年來,全州扶貧開發系統嚴格依法實施項目建設,嚴格按標準範圍界定項目,凡是達到國家招投標和省級比選條件的,嚴格落實招投標和比選方式確定承建方,審慎使用「一事一議」方式,保證了項目建設的廉潔高效。

全州彝家新寨住房項目基本採用農戶自建的建設方式,工程質量監管一直是項目推進的焦點和難點。全州扶貧開發系統作為牽頭部門,逐步建立起以政府購買第三方監管服務為主,農房建設質量安全巡檢為補充的監管體系,實現監管力量下沉到村到戶,強化分散建房質量監管,積極推動質量監管工作落實到位,確保彝家新寨住房達到安全住房標準。

資金監管:切實提高項目資金使用效益

加大對彝家新寨項目資金的監管,確保資金的使用效益,確保資金安全,是彝家新寨項目建設的重中之重。我州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辦法,強化監管力度,確保了安全高效。

按照《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規定,市(州)級應在30日內下達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為加快項目建設,我州壓縮資金下達時限,一般在20天內完成資金下達。

在彝家新寨建設中,涼山強化資金項目公告公示。按照「誰分配、誰公開,誰使用、誰公開,分配到哪裡、公開到哪裡」的原則,州縣兩級層層推進落實,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2018年和2019年,州扶貧開發局連續組織開展了項目資金公示公告情況專項檢查。

加快資金支出進度。近年來,10個彝家新寨項目縣嚴格落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要求,優化政府採購和招投標流程,建立落實財政評審和招投標「綠色通道」,加快推進項目實施,完善項目驗收、竣工決算及項目審計等制度,提高資金撥付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彝家新寨安全住房的開展、各項幫扶政策的落地,鄉村社幹部、「第一書記」的忙前忙後,讓村民們也攢足了勁。方式創新:積極推動省委省政府幫扶措施精準落地

2018年,省委省政府出臺精準施策綜合幫扶涼山的34條政策措施,明確將建庭院、建入戶路、建沼氣池,改水、改廚、改廁、改圈為主要內容的「三建四改」納入彝家新寨建設內容。

我州高度重視,結合實際,因地制宜,不斷探索切實可行的建設內容以及資金籌措方式,其中以甘洛縣為代表,探索出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新模式。

甘洛縣按照「缺啥補啥、分類施策」「不搞一刀切、不求高大上」的原則,詳細制定「三建四改」7類項目、15個子項建設內容,量化各個子項補助標準,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方式,按照政府補助一點、社會幫扶一點、群眾自籌一點的辦法,充分激發群眾「自己家園自己建」的意識。引導群眾自主選擇項目,主動參與彝家新寨「三建四改」項目建設,同時發揮村民自治作用,組建村級項目建設業主委員會,聘請第三方監理,切實加強項目過程監督,確保項目質量。在縣內實施20665戶「三建四改」項目,著力解決「視覺貧困」問題,促進群眾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推動彝家新寨向美蛻變,推動脫貧攻堅打贏向打好邁進,效果顯著。

彝家新寨建設,在涼山,順應彝區群眾的新期待,進一步促進彝區群眾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極大改善彝區群眾的居住條件,成為造福民生的重要工程。

來源:涼山新聞網

審核:宋明 編輯:陳夢莉

大涼山

涼山對外宣傳平臺

政府新聞發布平臺

相關焦點

  • ...換來扶貧開發一年一年新變化 換來涼山群眾生活一年一年新改觀
    以超常努力過硬作風 換來扶貧開發一年一年新變化 換來涼山群眾生活一年一年新改觀 八月十八日,省委書記王東明來到涼山州冕寧縣漫水灣鎮西河村彝家新寨聚居點調研,與基層幹部群眾親切交流,
  • 索瑪花開日子紅——涼山彝族自治州精準脫貧成效顯著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新中國成立後從奴隸社會「一步跨千年」「直過」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大多數村莊位於大山深處,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惡劣。好日子不會從天而降,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涼山人將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正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
  • 羅平縣舊屋基彝族鄉:獼猴新家園
    獼猴新家園  6月下旬,在曲靖市羅平縣舊屋基彝族鄉小寨村萬猴山野生獼猴保護基地,隨著護林員王海四的呼喚,群猴從茂密的山林中接連跑出來,聚集到定點投食點「進餐」。獼猴新家園  「現在村裡的猴群數量有300多隻,我每天都要分兩次定時投餵並查看猴群情況,每年猴群數量都在增長。」
  • 通路、安居、樂業,涼山彝家村寨唱響「卡莎莎」
    55年前,從被冠以「死亡禁區」之稱的沙木拉達隧道貫通之日起,這支彝族民歌,已經在大涼山區傳唱了半個世紀。 幾十年來,在涼山攻克貧困的徵程上,這首民歌幾經易詞,不斷被彝族百姓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 2019中國西昌·涼山彝族傳統火把節|洛古波 看滿天星鬥落人間
    原標題:2019中國西昌·涼山彝族傳統火把節| 洛古波 看滿天星鬥落人間   7月26日晚8點左右,以青山和彝寨為背景,主題為「星落人間·火舞彝寨」的2019中國西昌·涼山彝族傳統火把節洛古波鄉主會場火把狂歡夜活動,伴隨著熊熊的火把和篝火,在西昌市洛古波鄉原生態火把廣場熱烈舉行。
  • 【新春走基層】三河村:報告總書記,我們搬進新家啦
    「今天要搬新家了。」他一骨碌從床上翻起來,喊醒家人。孩子們蹬開被子,迅速穿上新衣,在屋子裡歡快地跳來跳去。  這是一個一生都值得銘記的日子——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川涼山,看望慰問三河村的彝族群眾。在吉好也求家中,他饒有興趣地聽小女孩吉好有果唱《國旗國旗真美麗》,並帶頭鼓掌。
  • 央視美女記者王冰冰,穿上彝族服裝,涼山人看了都愛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村莊11月28日央視新聞「你好新時代」系列融媒體直播《我和我的村莊》走進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帶你感受「懸崖村」村民的新生活昭覺縣阿土列爾村位於海拔1300米的懸崖之上也被稱為「懸崖村」屬於國家「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隨著四川「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如今的「懸崖村」已經擺脫貧困換了模樣
  •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彝海村脫貧攻堅見聞
    原標題:結盟泉水清又純——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彝海村脫貧攻堅見聞從四川省西昌市出發,驅車近兩個小時,記者才來到位於大涼山深處的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彝海村。看到部隊的同志來了,結盟新寨結盟農莊的主人吉克莫薩和愛人俄覺加加莫,像見了久違的親人一樣激動。環顧結盟農莊,一個個由圓木圍成的雅間風格獨特,讓人感受到濃鬱的彝族風情。「過去我們家一年下來攢不下幾個錢,住的是土牆茅草屋。要不是政府和部隊援建了這個結盟新寨,我們一輩子可能都住不上這麼好的房子!」吉克莫薩的臉上寫滿了幸福。
  • 摘帽後,過個彝族「新」新年③|視頻:脫貧了,過個開心年!
    11月21日,涼山州昭覺、越西、金陽、喜德等7個縣的地彝族群眾喜迎脫貧後第一個彝歷新年,各地紛紛開展彝歷年慶祝活動。一早,從昭覺縣城前往沐恩邸社區的路上,滿面笑容的彝族老鄉背著採購回來的年貨,急匆匆往家趕去。等會兒,他們還要去參加社區舉辦的彝歷新年活動。
  • 新風新貌新谷莫
    昭覺,地理上是大涼山和安寧河谷平原的結合部,是彝族聚居地區的中心和門戶。政治上曾經是涼山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歷史上,曾長期處於涼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 同時,昭覺也屬國家重點扶持的「三區三州」重點特困地區。 黨的十九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把昭覺作為考察脫貧攻堅的第一站,走進彝族貧困群眾家中,同幹部群眾共商精準脫貧之策。
  • 【脫貧攻堅在涼山】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讓彝區百姓摘掉「貧困...
    10月26日下午,四川省昭覺縣谷莫村,今年76歲的彝族老黨員賈古爾哈站在今年年初剛搬進的新房子前,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地感嘆道。過去貧困的賈古爾哈家裡,現在一年的收入可以達到八九千的水平。    谷莫村位於昭覺縣特布洛鄉以南,在這幅員面積8.2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151戶601人,其中貧困戶30戶138人,貧困發生率22.96%,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村。如何真正幫助百姓「脫貧摘帽」?昭覺縣特布洛鄉谷莫村第一書記羅雅宏帶領其他領導班子,下足「繡花」工夫,巧做「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努力解好脫貧攻堅「方程式」,探索出一條適合谷莫村發展的新路子。
  • 涼山彝族教授:貧窮因自然環境惡劣 非村民懶惰
    受訪時,他一再強調,貧困本身就是一個相對概念,改革開放30多年來,涼山也在發展,只是與內地差距越來越大。作為中國14個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之一,涼山只是國家發展不平衡的一個縮影。  侯遠高是涼山美姑縣人,1982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學,主攻民族學與人類學。在他看來,涼山的貧窮有文化差異的因素,但更多是受惡劣的自然環境限制。很多村寨不通路、不通水,高山土壤貧瘠,而且只能種一季糧食。
  • 走近彝族 認識彝俗
    隨著扶貧工作的深入推進,針對彝族聚居區群眾長期以來存在的陳規陋習,大力倡導移風易俗。受歷史文化和社會發育層次的影響,涼山彝區普遍存在婚喪嫁娶和請客吃飯大操大辦的陳規陋習。此外,很多彝族群眾,特別是居住在二半山區的群眾,家園意識不強,不但不注重財富的積累,而且生活衛生習慣較差,也沒有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這些陳規陋習已經成為當前脫貧攻堅的「攔路虎」,民族發展進步的「絆腳石」。
  • 央視聯合拼多多涼山開啟扶貧直播 400萬網友圍觀副州長做彝族燉雞
    (攝影:安舜)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是脫貧攻堅最難攻克的硬骨頭。喜德縣是涼山州尚未脫貧的7個貧困縣之一,而位於魯基鄉的中壩村,貧困人口上千人,是貧困縣中的貧困村。直播中,楊卉說,「藉助佛涼消費扶貧周活動和央視新聞、拼多多等平臺,我們希望把涼山綠色、無公害的農產品推向市場,幫助貧困農戶增收」。
  • 涼山彝族古候.曲溼指路經頌唱《涼山彝族的指路經》
    彝族和漢族一樣,都有崇拜祖先的習俗,但彝族比漢族對這件事看得更重,其處理方式也更為精細而周到。在涼山彝族那裡,祖先的魂靈是要回歸祖界的。這個祖界的地理位置,是古侯、曲涅兩個家支體系遷徙至涼山各地的一個共同的出發地,彝家稱其為莫木古爾,即雲南昭通。
  • ...退出貧困縣群眾迎來脫貧後第一個彝歷新年——貧感恩黨 新年話...
    11月20日至26日,涼山州7個退出貧困縣的彝族群眾迎來脫貧後第一個彝歷新年。彝區群眾如何過年?脫貧後的路如何走?近期,記者走進彝區。□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何勤華唱歌跳舞迎新年大塊的肉啃起來,歡樂的舞跳起來。一早,從昭覺縣城前往沐恩邸社區的路上,彝族老鄉背著採購的年貨,急匆匆往家趕。
  • 中國農業銀行涼山分行金融扶貧紀實
    習總書記一直牽掛著涼山彝族群眾,在2017年6月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時,專門聽取涼山工作匯報,在今年2月,習總書記又親自深入涼山彝族地區視察脫貧攻堅、「精準扶貧」第一線看望慰問各族幹部群眾,增強了涼山脫貧奔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