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聽則側重於語感和知識面的培養。它通過大量、長期的語音積累,為孩子培養語感,同時通過不同的故事、知識點,為孩子擴大知識面,從而積累英語的文化底蘊。泛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短期內看不到效果,然而它厚積薄發的力量十分龐大,絕對不應該因為沒有短期效果而輕易放棄。
磨耳朵的時間開始得越早越好,從嬰兒期的聽兒歌童謠,到幼兒園時期的動畫和親子繪本時間,從開始磨耳朵到孩子能夠大量口語輸出,需要500-1000小時的聽力積累,所以磨耳朵開始時間越早,爸爸媽媽越從容。
然而這並不代表錯過了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就錯過了磨耳朵的最佳階段。磨耳朵從什麼時候開始?答案從爸爸媽媽開始意識到磨耳朵的重要性這一刻開始,此時,此刻,只要開始就不晚。幼兒時期最好,小學時期也不遲,磨過的耳朵比沒磨過的,在未來對英語的感悟力要強得多。磨得時間越長,語感越好。
即便是爸爸媽媽這樣的成年人,雖然對第二語言的領悟比孩子慢很多、掌握的熟練度也不如孩子,但是如果靜下心來給自己磨耳朵,也會獲得意外的收穫。各位爸爸媽媽如果有時間,不妨為自己也訂個磨耳朵計劃,和孩子比一比堅持,比一比成果。(一)精聽
在幼兒時期,孩子對於沒有掌握又感興趣的事物,是願意不斷重複的。利用好他們的這一年齡特徵,可以大大促進精聽的效果。對於幼兒園的孩子,可以選擇他最喜歡的一本繪本,從一開始的書和音頻對照,到後期純音頻聽書,再到能夠複述,完成精聽的一個循環。
精聽的原則:
1)適合
由於精聽需要高度集中精神,所以對幼兒來說內容不可過長,程度不可過深,必須適合孩子的能力範圍。
2)興趣
對於幼兒聽力來說,興趣點十分重要。孩子感興趣的內容,自然願意重複多聽,反之,如果沒有興趣而家長強迫他不停地重複聽,往往會造成孩子對學習的反感,反而破壞了他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二)泛聽:
泛聽的內容十分廣泛,可以包括磨耳朵兒歌、童謠、動畫片、睡前故事等等。這些內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聽懂,明白大概意思即可,讓孩子更多以放鬆的心態,浸入英語的環境中。有些家長因為擔心孩子聽不懂,喜歡逐字逐句翻譯,然而這恰巧是將孩子的英語環境打斷成碎片,所以建議在此期間,家長可以陪同孩子一起聽,但是儘量提供給他們一個完整的泛聽過程。
如果擔心英語睡前故事孩子聽不懂,媽媽可以選用孩子已經看過的動畫片或者是繪本的音頻,這樣由於孩子事先已經知道故事大意,對內容也有一定了解,在聽的時候大腦會自動匹配對應的故事畫面,不需要媽媽逐句解釋。2.孩子最感興趣的內容
沒有人比媽媽更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歡什麼了。選擇孩子最感興趣的內容作為切入點,孩子喜歡且容易接受,學習動力十足,媽媽就省了催促這一環節,讓孩子自發自覺地養成聽書的習慣。如果孩子喜歡動物,那麼選擇動物系列由淺入深,如果孩子喜歡動腦,就從偵探小說入手,網絡資源豐富的最大好處就是:總有一款是孩子喜歡的。3.世界級優秀繪本
得獎繪本的優勢在於:內容和畫面十分精彩,音頻由專業演員配音錄製,不但聽書是一種享受,孩子學習的更是非常精準的語音語調。要選擇適合孩子程度的,不過於簡單,但也不要超出孩子能夠理解的程度。速度應該為正常語速,不要選擇速度過慢的聽力內容。孩子上小學了,要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這時的泛聽內容如果僅考慮孩子的興趣點,聽力的範圍就會過於狹窄。所以可以在孩子感興趣的題材之外,適量增加知識性的內容,擴大知識面,順便擴大聽力的詞彙範圍。2. 挑選最合適的時間,養成習慣,每天堅持
3. 泛聽應著眼於整體性,不要糾結於每字每句
泛聽的時候,媽媽儘量不要打斷孩子,不要糾結於孩子是否聽懂了剛才那段話,或者在中間提出問題考核孩子。媽媽可以準備相同的書,如果孩子喜歡他聽的內容,有些部分自己感覺沒有聽明白的話,可以翻書對照。學習語言沒有捷徑,聽力更是一條需要堅持的漫漫長路。與其咬牙堅持,不如把它養成一種習慣和愛好。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當孩子聽出樂趣,聽出感覺,願意自己堅持下去,我們的磨耳朵已經成功了一半!每天推送父母感興趣的國內外優質英語類教育資源,精彩不能錯過!